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1556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docx

《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docx

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

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言行--记梨园村支部书记袁正华同志先进事迹

在山清水秀的梨园村,有一个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摆脱了贫穷而不忘当地群众,积极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家致富,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就是梨园村党支部书记袁正华同志。

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他认真履行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团结和带领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勤奋努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村风民风有了较大改观。

一、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袁书记为了充分发挥班子集体每名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实行对普通党员设岗制、工作记分制。

把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

在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的同时,他十分注重党员发展工作,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三年来,共发展党员6名,培养积极分子10名,后备干部3名。

配置了完善的党员活动室,并通过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坚持上“党课”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党员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

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活动,分别设置了政治宣传岗、村务监督岗、扶贫帮困岗、纠纷调解岗、治安保卫岗、红白理事岗、文化宣传岗等13个岗位,为全村27名无职党员搭建了发挥作用的平台。

引导无职党员成为“发展经济的领航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科学技术的辅导员、勤劳致富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进一步带动党风、民风的根本好转,促进整个农村的稳定与发展。

二、搞好民主监督,推进民主制度建设

搞好建章立制工作是加强村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

根据镇党委、政府下发的村务工作规则,他结合本村实际,帮助细化、完善日常村务工作管理、财务管理、民主决策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为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规范村干部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他又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两力"活动,在该村全面推行"四会两聚日"制度,即所有村级大事必须严格照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并对决议和实施结果及时公告公示。

村级重大事项的商议和决议必须利用每月十八日的党员活动日、每月二十日的民主议事日进行集体决策。

通过推行"四会两聚日"制度,增强了村两委会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进一步完善了村两委会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制度,规范了“村官”的从政行为。

三、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

几年来,袁书记始终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把为民办实事列为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

上任后,他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团结村“两委会”一班人带领群众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工3万余个,架桥2座,埋设引水管道5600米,使260户祖祖辈辈以吃河水为生的村民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完成了一组和四组的自来水喷灌工程,新增灌溉面积200亩,受益户达120余户;架设低压线路12.5杆公里,网改率100%,拉通有线电视270户,有线入户率达90%;修建了2层10间的学校和村级办公楼;改圈改厕279个,改灶286个,建沼气池96个,房屋涂白286户,涂白率95%;完成了5个院落96户的建设,新修3米宽入户路面21条1540米,排洪渠380米.铺设石子路300米,硬化场地7000平方米,搭建棚架18个,栽植葡萄72株,新修花坛36个。

建成板栗基地1000亩;优质矮化核桃园建园1000亩;红豆杉300亩;栽植五味子、二花等木本药材1000亩;发展以生地为主的平地草本药材500亩;使220户870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08年他又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组织群众投资5万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70多万元,新修一组河堤700米、堤练40条、土地整理150亩。

修复水毁河堤两处500亩。

修复了一条7.5公里的沙石水泥路,从而结束了梨园“交通靠走”的历史,摩托车、农用车已进入农家,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以袁书记为中心的党支部带领下,梨园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商洛市委、市政府评为五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五年被柞水县委、县政府评为五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4年,他本人也被商洛市委、市政府评为“红星党员”,2005年被柞水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连续10年被镇党委、政府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

通过全体村干部的共同努力,该村各项工作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群众对村干部和党员的满意度也逐步提高。

袁正华同志就是这样一位深得群众敬佩的村支书,他所做的工作看似平凡,也是一位党员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他能长年累月地坚持下来,确实是名符其实的优秀共产党员。

(编辑:

张珊)

“感动阳明”优秀人物候选人事迹务实上进的好支部书记--阳明区五星村党支部书记袁绍君事迹

袁绍君

袁绍君,女,55岁,中共党员。

先后获得林口县“三八”红旗手、林口县劳动模范等殊荣,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林口县十大女杰之一。

2007年7月,袁绍君同志接任了矛盾重重的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摆在她面前的是村吃水难题、土地纠纷和破旧不堪的村容村貌。

为了改变工作的被动局面,她带领村两委班子,体民情,重民生,快发展,解决了困扰261户农户11年吃水问题,调整土地30公顷,一举解决了村民长达15年土地上访问题;村内累计7.8公里的泥泞道,全部铺成硬质化的水泥路;兴建村文化广场、自动化办公室,建成村民文化读书屋,打造村级文化大院品牌;利用五星乡撤乡并镇后搁置的空闲地及房屋大力招商,引来阀门厂、制板厂、粮食烘干厂、制香厂、炼焦厂等6家民营企业,转移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农民增收20多万多元,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

可以这么说,袁书记上任三年来,五星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全镇落后村一跃成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标兵村。

一、干就干出个样来

2007年7月在村支部选举中,袁绍君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已经50岁的她,开始了她带领五星村走向振兴的新征程。

为了带出一个百姓信服、责任心强的村班子,袁绍君多次找老支书、老党员聊天,认真听取大家对五星村的发展建议,多次到群众中,听村民的心里话,请他们为村里提意见和建议。

一堆堆实打实的事,摆在面前,真有点叫人头疼。

干部们都把目光投向袁书记,咋办呀?

“既然是村民提出的是事,咱们就得干好,干出样来。

理乱先找头绪。

袁书记带领班子先从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丈量了村里所有的土地,确定了争议土地的归属,为村民调整土地30公顷,同时收回土地20公顷,解决了国家粮食直补统发后,12户村民回乡索要土地而引发的上访问题。

农民土地问题得到解决,吃上定心丸,百姓不再怀疑村干部利用土地谋私利,村民心里敞亮。

“还是袁书记有魄力,还是袁书记为我们办实事。

”袁绍君在村里、在田间地头被夸奖着。

修桥12座,治理水沟21条,维修田间道路100多公里,袁书记与百姓连心之路继续进行着。

“要想富,先修路”。

可是村里没钱咋办?

袁书记想到了曾经在五星工作过的老领导,她亲自上山采山菜,到地里挖野菜,带上这些“贵重”的礼品踏上了去哈尔滨“省亲”的旅途,一年内她光去哈尔滨就去了6次。

有时侯,累了就在商场休息凳上歇一会,饿了一碗面条打发一下肚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她的举动感动了老领导、感动了新领导、感动了有关部门,引来修道资金60万元。

2007年春,村内街道正式修建,2008年11月,全村各街道累计7.8公里,全部变成硬质化水泥路面。

道路修成了,整修边沟,安装路灯,五星村美化亮化了起来。

“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08年—2009年三年间,民营企业入村建厂8家,解决剩余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安置农闲打短工的农民1000多人次,农民平均增收2000元。

有了修道的成功经验,袁书记开始琢磨自来水问题。

她领着村长跑市、县水务局,积极争取国家惠农政策、惠农资金,给自来水建设工程“充电”。

在她们的努力下,上级部门把饮水安全建设工程交给了五星村。

2009年10月工程正式竣工。

二、务实建设新农村。

袁书记上来,实实在在为村民做事,为村集体发展做事,得到镇领导的认可。

在她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奋发进取,完成坯草房改造42间,改厕200多户,清理粪堆520多个,建沼气室110多个;村自筹资金40多万元兴建的农民文化广场,融办公室、妇女健康检查室、农民远程学习培训室、体育活动室等为一体的自动化办公室已经建成。

为了更好地便民服务,五星村党支部积极响应阳明区委的号召,多方筹集资金40万元建设“三实两创”服务基地。

为了把服务基地建好,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往工地跑,监督工程施工,生怕出现一点差错。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一座崭新的村级“创先争优服务基地”终于建成了。

而这建设倾注了袁书记的全部汗水。

基地建成了,成为五星村变靓的又一道风景。

如今五星村村民不仅口袋富了起来,精神面貌也有了明显变化,他们感到居住在这个村,和谐幸福。

五星村告别了昔日,走在振兴之路上。

谈及今后发展,干部村民个个信心百倍,他们说,因为我们有一个好支书—袁书记,五星村的明天会更好!

 

“感动阳明”优秀人物候选人事迹务实上进的好支部书记--阳明区五星村党支部书记袁绍君事迹

袁绍君

袁绍君,女,55岁,中共党员。

先后获得林口县“三八”红旗手、林口县劳动模范等殊荣,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林口县十大女杰之一。

2007年7月,袁绍君同志接任了矛盾重重的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摆在她面前的是村吃水难题、土地纠纷和破旧不堪的村容村貌。

为了改变工作的被动局面,她带领村两委班子,体民情,重民生,快发展,解决了困扰261户农户11年吃水问题,调整土地30公顷,一举解决了村民长达15年土地上访问题;村内累计7.8公里的泥泞道,全部铺成硬质化的水泥路;兴建村文化广场、自动化办公室,建成村民文化读书屋,打造村级文化大院品牌;利用五星乡撤乡并镇后搁置的空闲地及房屋大力招商,引来阀门厂、制板厂、粮食烘干厂、制香厂、炼焦厂等6家民营企业,转移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农民增收20多万多元,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

可以这么说,袁书记上任三年来,五星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全镇落后村一跃成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标兵村。

一、干就干出个样来

2007年7月在村支部选举中,袁绍君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已经50岁的她,开始了她带领五星村走向振兴的新征程。

为了带出一个百姓信服、责任心强的村班子,袁绍君多次找老支书、老党员聊天,认真听取大家对五星村的发展建议,多次到群众中,听村民的心里话,请他们为村里提意见和建议。

一堆堆实打实的事,摆在面前,真有点叫人头疼。

干部们都把目光投向袁书记,咋办呀?

“既然是村民提出的是事,咱们就得干好,干出样来。

理乱先找头绪。

袁书记带领班子先从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丈量了村里所有的土地,确定了争议土地的归属,为村民调整土地30公顷,同时收回土地20公顷,解决了国家粮食直补统发后,12户村民回乡索要土地而引发的上访问题。

农民土地问题得到解决,吃上定心丸,百姓不再怀疑村干部利用土地谋私利,村民心里敞亮。

“还是袁书记有魄力,还是袁书记为我们办实事。

”袁绍君在村里、在田间地头被夸奖着。

修桥12座,治理水沟21条,维修田间道路100多公里,袁书记与百姓连心之路继续进行着。

“要想富,先修路”。

可是村里没钱咋办?

袁书记想到了曾经在五星工作过的老领导,她亲自上山采山菜,到地里挖野菜,带上这些“贵重”的礼品踏上了去哈尔滨“省亲”的旅途,一年内她光去哈尔滨就去了6次。

有时侯,累了就在商场休息凳上歇一会,饿了一碗面条打发一下肚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她的举动感动了老领导、感动了新领导、感动了有关部门,引来修道资金60万元。

2007年春,村内街道正式修建,2008年11月,全村各街道累计7.8公里,全部变成硬质化水泥路面。

道路修成了,整修边沟,安装路灯,五星村美化亮化了起来。

“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08年—2009年三年间,民营企业入村建厂8家,解决剩余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安置农闲打短工的农民1000多人次,农民平均增收2000元。

有了修道的成功经验,袁书记开始琢磨自来水问题。

她领着村长跑市、县水务局,积极争取国家惠农政策、惠农资金,给自来水建设工程“充电”。

在她们的努力下,上级部门把饮水安全建设工程交给了五星村。

2009年10月工程正式竣工。

二、务实建设新农村。

袁书记上来,实实在在为村民做事,为村集体发展做事,得到镇领导的认可。

在她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奋发进取,完成坯草房改造42间,改厕200多户,清理粪堆520多个,建沼气室110多个;村自筹资金40多万元兴建的农民文化广场,融办公室、妇女健康检查室、农民远程学习培训室、体育活动室等为一体的自动化办公室已经建成。

为了更好地便民服务,五星村党支部积极响应阳明区委的号召,多方筹集资金40万元建设“三实两创”服务基地。

为了把服务基地建好,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往工地跑,监督工程施工,生怕出现一点差错。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一座崭新的村级“创先争优服务基地”终于建成了。

而这建设倾注了袁书记的全部汗水。

基地建成了,成为五星村变靓的又一道风景。

如今五星村村民不仅口袋富了起来,精神面貌也有了明显变化,他们感到居住在这个村,和谐幸福。

五星村告别了昔日,走在振兴之路上。

谈及今后发展,干部村民个个信心百倍,他们说,因为我们有一个好支书—袁书记,五星村的明天会更好!

 

妇联简介|部门设置|直属单位|团体会员|协调机构|基层组织|主要工作|经典活动

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参政议政

维权工作|法律法规|维权机构

妇联组织建设|妇联干部队伍建设|活动阵地建设

机构介绍|工作交流|工作指导|信息资料|关爱单亲特困母亲援助行动

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研究队伍

文明家庭创建|情感透视|家庭视点

家庭教育|健康宝贝|家长学校

女性健康|时尚生活|女性文苑

政策法规|文件库|领导讲话|大事记|妇女运动|妇工指南|妇联数据

今天是:

2011年9月2日星期五

12338女性公共服务平台

专题视频播放网上信访女性论坛

当前位置湖北妇女网>>巾帼风采

带领村民共奔小康的领头雁——罗田县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春花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

2008年3月15日16:

28来源:

【字体显示:

大中小】

在风光秀丽的天堂寨脚下,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便是闻名遐尔的全国旅游农业示范村—罗田县九资河镇圣人堂村。

  虽说是偏僻山村,但是这里的楼房一幢幢豪华别致,这里的街道一条条宽阔笔直,这里的路灯一排排新颖气派。

青松翠竹掩映着鲜花盛开的村庄,好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画图。

虽说是偏僻山村,但是这里的通信网络广联五洲四海,塞北江南不同省标牌照的旅游观光车队,四季穿梭或停靠在圣人堂村的农家旅馆停车场内,看游人如织,听欢歌如潮,好一派生态旅游村的热闹景象。

人们将文明、欢乐、祥和、富裕写满脸上。

  谁能知晓,昔日一个破烂不堪的贫困山村,缘何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变成“罗田经济十强村”、“黄冈市明星村”、“黄冈市治安模范村”、“湖北省百镇千村工程重点示范村”、“湖北省巾帼示范村”、“湖北省美德在农家示范村”、“全国首届农业旅游示范村”。

看着这诸多荣誉,回顾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会伸出大姆指称赞他们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春花。

  “借船出海”,一石激起千层浪

  十年前,圣人堂村还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仅有一条宽不过4米,长不足300米的崎岖土路,房屋破旧,“晴天满身灰,雨天一脚泥”。

村民还延袭着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原始生产方式,只满足“一日三餐、肚子填饱”的生活需求。

肖春花刚接任村支书时,村集体不仅没有一分钱的积蓄,而且负债达50万元。

农民年人均纯收不足800元,部分村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贫穷落后成为肖春花的一块心病。

“穷则思变”,必须走改革之路。

肖春花深入田头地角,今天找这个村干部促膝谈心,明天找那家村民聊天问计,终于找到了贫穷的症结,她决心大胆走出改变圣人堂村贫穷落后面貌的第一步棋:

这便是“点石成金”,大做石头文章。

圣人堂村境内有着十分丰富的石矿资源,尤其以优质辉石角闪岩蕴藏量最大,但是想靠本村一次性投资百把万元,仅仅靠本村投资开发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她巧妙地用“借船出海”、“内引外联”之计,外出寻求投资伙伴来“点石成金”。

主意已定,肖春花带着资料和石矿样品踏上了招商引资之路。

她七上黄州,两赴英山,找三环、宝强、德胜这些大石材公司,渴了喝一口自备的茶水,饿了啃几口硬馍,她凭着执着终于打动了黄州三环石材公司的老板,同她签订了第一份联营开采合同。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沉睡千万年的石头变废为宝,看到首批石材换回13万元的现金时,肖春花激动得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随后,她又引进了黄州源昌石材公司,福建晋江佳音石材公司来深山探宝,仅石材一项,村集体获纯收30余万元,而且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靠山吃山”,八仙过海显神通

  “点石成金”是肖春花走的第一步棋,可谓“棋开得胜”。

但她并不满足现状,她看到70%的村民仍然在贫困线下,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肖春花经过反复调查发现,圣人堂村有着天然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资源,如楠竹笋、野竹笋、白花菜、野芹菜、苦菜、荆介、紫苏等几十种山野菜,深山老林还有灵芝、天麻、木耳、石耳等珍贵山珍、溪流中有数不清的小河鱼,何不组织村民办山野菜加工厂?

何不发展根雕、竹雕、木雕工艺品?

何不组织俏山妹、巧嫂子编织刺绣、绣花鞋垫、精美剪纸?

这些都是致富的生财之道啊!

  肖春花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思路:

“打生态牌、走特色路”,促进村民致富,让村民“靠山吃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精明的肖春花迅速走出了她的第二步棋:

找银行、求贷款,帮助村民发展加工业、种养业。

她首先到镇里找农行协商,先后争取贴息贷款5000元发展湖桑种植,使户平栽桑一亩,接着她又找镇信用社协调,争取到低息贷款58000元,发展山羊、野山鸡等特种养殖,她还组织人员到安徽学习香菇、木耳种植技术。

动员有驾驶技术的农民筹措资金购买公交车和机动车跑客运和木材、石材运输。

如今,圣人堂村蚕茧年收入达1000元的有三分之二的农户;畜牧业年收入过3000元的有90%的农户,种香菇木耳的、加工山野菜的、跑运输的、搞根雕盆景、竹木工艺制品的、搞刺绣的,真是一龙带九蛟,一大批农户“靠山吃山”走上了致富之路。

  “筑巢引凤”,建设旅游专业村

  罗田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吸引着中外游客,当一批批豪华大客车驶进风景区,这股旅游热风把肖春花的心里也吹得热乎乎的。

聪明的肖春花敏锐地意识到:

“圣人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是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啊!

我村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就是旅游市场啊”!

于是,闲不住的肖春花又走出了第三步关键棋。

从2001年6月份起,从规划民俗村建设入手,大力发展农家旅馆。

初动工,有的村民因为要拆迁房屋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肖春花一方面苦口婆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自己率先垂范,拆掉自家旧房屋,建起了三大间楼房式农家旅馆。

在她的带领鼓舞下,37座漂亮的农家旅馆拔地而起(后发展到60多家),当年就有游客进住。

紧接着,肖春花利用“筑巢引凤”的锦囊妙计,引进江西老板投资800多万元开发圣人堂峡谷漂流旅游项目。

同时还组建了民俗表演队,旅游交通车队,带动了集餐饮、娱乐、休闲、手工工艺饰品于一体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

截至2007年止,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万人次,年创旅游收入150多万元,人平2400余元,占户平收入的80%以上。

  “出奇制胜”,风流人物数今朝

  春秋十载,弹指挥间。

肖春花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完成了圣人路、滨河路、红叶路等主干道路建设;完成了贯穿民俗村3000米长的村级主干道黑化;新建日供水量800立方的自来水厂一座;完成了全村农电网改任务;修建成2000平方米的圣人广场;3000余平方米的两打两赛球场;在主干道安装了10盏亭园式路灯;完成道路绿化带3000余米,栽种了水杉、广玉兰风景树1000多株,建花坛20个。

如今,当你漫步在圣人广场,看到的是笔直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成排的路灯交映生辉,60多家农家旅馆似别墅新颖别致。

村民高兴地说:

“今天的圣人堂村,实现了道路柏油化、广场水泥化、居住楼房化、用水自来化、电视有线化、电话普及化、环境卫生化”。

圣人堂村展现出一幅春到这里暖融融,上山观赏映山红;夏到这里乐哈哈,峡谷漂流溅水花;秋到这里心头悦,情侣双双观红叶;冬到这里吃吊锅,边喝米酒边唱歌的美丽画卷。

人们不由自主地赞叹道:

“圣人堂不愧是人间的天堂,它是旅游、避暑、休闲的理想胜地啊!

  有道是“四十而不惑”。

作为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肖春花,她既注重村级经济的发展,她更关注百姓民生,时刻为村民脱贫致富,改善生居环境日夜操劳。

肖春花走出三步棋之后,她又瞄准新的制高点,走好第四步棋。

她用尽心血,花最大的力气,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全村农户发展“小竹园、小果园、小药园、小茶园、小菜园”等五小庭院经济;为改善村民居住卫生环境,提高健康水平,在全村扎实开展“净化家园文明行动”。

率先在中心村整体推进“小沼气、小厨房、小猪圈、小鸡舍、小牛栏”的五小建设。

一手抓生活环境,一手抓精神文明,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她在全村开展“美德在农家”的五个“十佳”评选活动,关爱女孩行动,救助单亲特困母亲行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真正把圣人堂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村庄变成“都市”。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圣人堂村在肖春花的带领下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肖春花本人,因成绩显著,先后捧回了湖北省“三八红旗手”、黄冈市“优秀党支部书记”、黄冈市“劳动模范”、黄冈市“巾帼创业能手”、罗田县“十大巾帼创业标兵”等荣誉证书和奖杯。

  肖春花,这位用天堂泉水孕育出的女能人,以超前的胆识和智慧,成为带领村民奔小康的领头雁,成为天堂寨上的报春花。

不干董事长回村当“村官”二十里堡镇刘半沟村村委会主任王善智三年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不干董事长回村当“村官”二十里堡镇刘半沟村村委会主任王善智三年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见习记者王树霖本报记者林风 二十里堡镇刘半沟村曾是金州区有名的贫困村。

2001年,村民“海选”当时的大连天虹永胜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善智当村委会主任。

上任三年来,刘半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乡亲们养大了我 王善智1952年出生在刘半沟村,在那里生活了整整36年。

小时候

TCL笔记本X200面世买同方电脑送千元豪礼

最佳上网实用手册新京报幸福摄影大赛

,王善智家里很穷,兄弟姐妹8个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是乡亲们你给一碗粥、他给一个饼子接济长大的。

1984年,村支书让王善智承包村里一个没人愿意承包的小石矿。

从此以后,王善智既当矿长又当石匠,起早贪黑地干,常常用自行车驮着石料样品到旅顺、大连市内推销。

短短几年工夫,王善智从经营石矿迅速发展起安装队、运输队和土建工程队,生意越做越大,总资产达到2000多万元。

他在甘井子区辛寨子镇成立了大连天虹永胜机械有限公司,当上了董事长。

  董事长回乡当“村官” 刘半沟村由于比较偏僻,又缺少一个能带领村民的带头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村里的面貌却没有多大的变化,乡亲们靠仅有的几千棵果树和菜园子以及外出打工挣点零花钱。

村集体几乎没什么来钱道,被刘半沟人称为无资金、无设施、无企业的“三无村”。

2000年,刘半沟村成为全区8个贫困村之一。

 每次回村里办事,王善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老想给乡亲们做点事。

1999年6月,一场大雨灌满了本村学生上学必经的一道河沟,村民赵日永的女儿在放学回家的途中被河水冲出20多米,幸亏村民及时发现,才被救了上来。

王善智得知后捐款6万多元,在这道河沟上架起了一座桥,从此孩子们再也不用淌着河水上学了。

20年来,他为家乡各项社会事业捐款59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