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1363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docx

《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docx

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资源植物学

题  目龙眼的开发与利用

姓  名  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

院、 系 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11级生物科学B班

 

龙眼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

龙眼,又称桂圆,果实营养价值高,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是著名的食药兼用的热带特色果树。

原产于中国南部及西南部,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龙眼。

中国龙眼种植历史悠久,是世界龙眼的主要生产国。

龙眼树木质坚硬,纹理细致优美,是制作高级家具的原料,又可雕刻成各种精巧工艺品。

龙眼花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龙眼蜜是蜂蜜中的上等蜜。

龙眼营养丰富,是珍贵的滋养强化剂,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酒、膏、酱等,亦可加工成桂圆干肉等。

此外龙眼的叶、花、根、核均可入药。

龙眼的药用价值很高,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

龙眼全身是宝,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

龙眼;开发利用;药用价值;营养价值;保护

 

一、前言

龙眼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DimocarpusLour.)。

该属中的栽培种龙眼(DimocarpuslonganaLour.)具有约2000年的栽培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龙眼有400多个品种,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南部、东南部、印度、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方。

我国是龙眼的原产地之一,中国龙眼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龙眼栽培业的首位。

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一直声誉卓著。

中国拥有丰富的龙眼遗传资源,种类多,分布广,野生、半野生变种多。

在我国的云南和海南分布有野生龙眼。

云南是野生龙眼的自然分布区,西南部南起孟连县南垒河流域及其分支水系,北到施甸县波多河流域。

已发现野生龙眼大树7万多株,其中孟连县约2万多株,临沧县澜沧江流域约3万多株,耿马县、镇康县各约1万多株,施甸县、永德县共约5000株。

海南野生龙眼分布在岛中部、南部、西南部的五指山区、尖峰岭、万盖岭、坝王岭等的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1]。

二、龙眼的形态特征及其相关概述

龙眼(Dimocarpuslongan),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DimocarpusLour.),常绿大乔木,树体高大,6-10米。

多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或钝,长6-10厘米,宽2-4厘米,基部偏斜,全缘或波浪形,革质、光滑无毛,下面通常粉绿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白色,被锈色星状小柔毛;花萼5深裂;花瓣5,匙形,内面有毛;有雄性与雌性两性花,雄蕊通常8;子房2~3室,柱头2裂;果球形,成实于初秋,种子黑色,有光泽。

从植物形态学上看,严格地说,龙眼属聚伞花序圆锥形排列的混合花序:

即整个圆锥花序属于无限花序,但最后一级小花序上所发生的聚伞花序则为有限花序,成有规律的三歧分叉。

龙眼的花型仅有三种:

雄花、雌花、中性花。

(1)雄花花呈浅黄白色,有花曹(5深裂),花瓣(5瓣),花盘粗大,雄蕊发达7-10枚,多为8枚,花丝长0.6-0.8厘米,黄白色,呈现放射状散开,雄蕊上花药黄色,具有四个花粉囊和一个药隔,花粉囊具有表皮纤维层、中间层和毡绒层。

在始花后-天开裂,且-朵雄花上的8个花药并不是同时开裂,可连续2-3天,一般常在早晨8-10点开放,散发花粉后花药呈纵裂。

成熟花粉属二核花粉,生殖核授粉后发育成两个精子,精子圆形,大小略异。

雌蕊退化,仅留-个红色的小突起,雄花一般在开放后3-4天即脱落或枯干。

(2)雌花是龙眼最主要的花型,外形与雄花相似,但雌蕊发达,子房2-3室(多为2室),花柱合生,开放时柱头分叉,弯曲形状有眉月双弯、叉状和r型。

雌蕊柱头开裂成2叉时就可接受花粉,可维持2-3天仍然授粉有效,3天后柱头干枯失去光泽,子房周围有退化雄蕊7-8枚,花丝特短,花药不散发花粉。

龙眼的胚珠属倒生胚珠,有内外两层珠被,在受精后还发育出第三株被,即果肉、胚囊发育方式属寥属型,具八核,受精前两个极核并合为次生核。

(3)中性花花尊和花瓣未能充分裂开而生叠成为盘状,外形似雄花、雌花。

惟有花丝短仅露出花盘,花药不散发花粉者为显雄性的中性花;花柱短,柱头稍露出花盘,柱头稍开裂但不弯黄,均不坐果,为显雌性的中性花。

这两种退化的雄花,雌花都失去性功能,故统称为中性花。

龙眼的果实累累而坠,外形圆滚,如弹丸却略小于荔枝,皮青褐色,革质而脆,果肉味甜可吃。

去皮则剔透晶莹偏浆白,隐约可见内里红黑色果核,极似眼珠,故以“龙眼”名之。

龙眼因是皇室的贡品而得名“龙眼”,但后来此名反而成为忌讳。

因为吃“龙眼”就是吃“龙的眼睛”,龙(皇上)的眼睛又岂能吃的呢。

因此龙眼后来有别的名字。

北魏(386—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云:

“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

”因其成熟于桂树飘香时节,俗称桂圆。

“另有一说桂圆一名是由于龙眼是广西(桂)产的比较多,又圆圆的,所以北方人称之为桂圆。

另外亦有人把产自福建的龙眼称为福圆。

三、龙眼的价值

龙眼俗名“桂圆”,别名龙目、比目、荔枝奴、益智、亚荔枝、圆眼、川弹子、骊珠、燕卵、蜜脾、鲛泪、木弹、绣木团等。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longanLour.)的假种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7]。

作为滋补药品及保健食品,已有1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

龙眼作为经济作物栽培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因其受气候条件限制,在东南亚地区的泰国和我国种植面积广,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

我国分布以福建、广东、广西为主,(不含深加工产品产值),是我国南方地区著名的经济作物。

随着龙眼幼年树的逐渐投产及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龙眼肉的产量有望继续增加,其经济效益随之增高。

龙眼肉作为保健食品,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仅限于果肉的服食或作中药的配伍之用,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甚少,随着龙眼肉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机理的逐渐揭示,其采后加工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龙眼肉的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

龙眼肉(干)含水量0.85%,可溶性部分79.77%,不溶性物质19.39%;灰分3.36%[2]。

国家标准(《药典》标准):

水分<15.0%(干燥法),总灰分<4.0%(灼烧法),水溶性浸出物>70.0%(热浸法)[3]。

可溶性部分:

葡萄糖(glucose)24.91%,蔗糖(sucrose)0.22%,酸类(以酒石酸计)1.26%,腺嘌呤(adenine)和胆碱(choline)等含氮物质6.309%等[2]。

另含蛋白质5.6%、脂肪0.5%[4]。

尚含维生素B1、B2、P、C等[4,5]。

龙眼肉(干果肉)100g,内含:

糖17g、蛋白质15g、磷118mg、钙30mg、铁4.4mg等[6]。

(二)龙眼的药用价值

龙眼肉被人们推崇为“果中圣品”,老弱妇孺皆宜,作为保健食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本草纲目》记载,“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具有“开胃健脾,补虚益智”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亦记载:

“久服强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

《折肱漫录》说:

“功与人参并”,《理虚元鉴》亦说:

“功并人参”[8]。

《日用本草》说龙眼肉“盖智宁心”。

传统中医学认为,龙眼肉可用于治疗心血不足、体虚力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贫血、自汗盗汗、脾虚泄泻及妇人产后浮肿诸症[9]。

龙眼肉既是保健食品又是滋补药品,祖国医学对它的研究已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上自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下至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有记载[8]。

1.龙眼的主要功效

(1)龙眼营养丰富,龙眼的叶、花、根、核均可入药。

(2)龙眼的糖分含量很高,且含有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萄萄糖,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桂圆很有补益;安神,治失眠、健忘、惊悸。

古人很推崇桂圆的营养价值,有许多本草书都介绍了本品的滋养和保健作用。

(3)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及气血两虚症患者。

龙眼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

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者,常有气血不足之证,而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

(4)龙眼对人体有滋阴补肾、补中益气、润肺、开胃益脾,可作为治疗病后虚弱、贫血萎黄、神经衰弱、产后血亏等功效。

(5)龙眼即桂圆(桂元、元肉)。

(6)龙眼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龙眼肉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提示其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龙眼肉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机体素质等作用。

主治:

主治氕脏邪气,治厌食、食欲不振,驱肠叶寄生虫及血吸虫。

长期食用,强体魄,延年益寿,安神健脑长智慧,开胃健脾,补体虚。

新鲜龙眼用沸汤淘过食,不伤脾。

李时珍说:

食品以荔枝为贵,而强身健脑则以龙眼为良。

因为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平。

可治思虑过度伤及心脾。

2.龙眼各部分功效

(1)龙眼肉

功能:

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

   

主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有经不调;崩漏。

     

(2)龙眼叶

功能:

泻火解毒 。

归经:

入心经、脾经。

  

主治:

治感冒,疟疾,疔肿,痔疮。

    

(3)龙眼花

功能:

温肾利尿。

   

主治:

治淋症。

   

(4)壳

功能:

散风邪风。

祛风;解毒;敛疮;生肌 

主治:

治心虚头晕、耳聋、眼花。

 痈疽久溃不敛;烫伤 治荨麻疹等皮肤病。

(5)龙眼子

功能:

止血,定痛,理气,化湿。

    

主治:

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

(三)龙眼的营养价值:

龙眼的果实是果中珍品,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脂肪和果糖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

即可供鲜果,且可供焙干制罐或加工龙眼膏,是医药上的珍贵补品。

龙眼指的是鲜果,果肉色泽晶莹,鲜嫩爽口,味甜如蜜,果实干后则变成暗褐色,质柔韧。

龙眼带壳带核晒干后叫龙眼干,如果是去壳去核,只留果肉,晒干后就叫桂圆。

由于以前水果不能储藏,不利于运输,龙眼总是晒干才运往北方,因为龙眼是广西产的比较多,又圆圆的,所以北方人把龙眼叫做桂圆,他们并不知道桂圆原来的形态是龙眼。

桂圆肉有补心脾、益气血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中药,但鲜桂圆肉即龙眼多食却易生湿热及引起口干。

入药治病多用干桂圆肉。

含有大量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桂圆早已成为一味良药。

其主要功能是安神,治失眠、健忘、惊悸。

研究发现,桂圆对子宫癌细胞的抑制率超过90%,妇女更年期是妇科肿瘤好发的阶段,适当吃些桂圆有利健康。

桂圆的糖分含量很高,且含有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萄萄糖,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桂圆很有补益;妇女产后,桂圆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

(四)龙眼的其他价值

可用作风景林和防护林,木材坚固耐久,根、干可以提烤胶。

疏林砍伐,根干经闷烧制成木炭,热值高,味道佳,是碳烤与使用者的首选。

四、龙眼的开发利用

(一)龙眼肉的现代药理研究

1.抗衰老作用:

王惠琴(1993)等用小鼠肝匀浆体外实验及体内实验证明龙眼肉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自由基作用及提高细胞功能的作用。

该实验结果显示,龙眼肉提取液在试管内可抑制小鼠肝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

体内实验证实,高浓度实验组动物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有显著升高,LPO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未见改变。

胸腺及淋巴结组织切片特殊染色(ANAE测定)显示,实验组动物的T细胞检出率显著升高。

从而证明了龙眼肉提取液具有抗衰老作用[10]。

全国第二次抗衰老科学研究会指出“龙眼、何首乌是抗衰老天然食品”[8]。

2.抗癌作用:

日本大阪中医研究所曾对800多种天然食物、药物进行抗癌试验,发现龙眼的肉水浸液对子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在90%以上,比对照组抗癌化疗药物博莱霉素要高25%,它几乎与抗癌药物长春新碱相当[8]。

3.免疫调节和促进智力发育:

目前,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已初步分离得到4组成分,其活性研究主要针对免疫调节、抗衰老、促进智力发育等方面,预期有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作用[8]。

(二)龙眼的加工利用

龙眼作为保健食品,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仅限于果肉食用或作中药的配伍之用,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甚少,其深加工应主要从果肉生理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及活性研究方面为切入点,分离并鉴定这些物质的活性,可以阐明龙眼果肉滋补作用的机理,为龙眼深加工产业提供理论依据,提取出来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作为功能保健食品的主剂或辅剂,制成胶囊、片剂等保健食品。

采用膜技术、低温冷冻干燥及生物酶等高新技术提取龙眼成分,可最大限度地保存其成分的生理活性,为生产出真正的保健食品提供保证。

另外,如果龙眼加工成果汁,既清凉爽口,又具有滋补作用。

采用高压均质、真空脱气、UHT灭菌、无菌包装等高新技术手段加工的龙眼原汁及其饮料,既保存了原果应有的色、香、味和营养及保健价值外,也可以作为进一步生产其他保健食品的原料,预计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1]。

1.龙眼果肉多糖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多糖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肿瘤活性、抵御细菌病毒的侵袭及抗炎、抗感染等作用。

黄寿祺、方金瑞等[12]发明了一种龙眼多糖提取工艺,包括脱脂、双酶水解、水浸提、酒精沉淀和干燥粉碎等步骤,成功地从鲜龙眼及经焙制的龙眼干果中提取龙眼多糖,经红外光谱、碳十三核磁共振测试,确认龙眼多糖是一种β-葡聚糖。

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龙眼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保持了龙眼有效成分和原有的色、香、味,而且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龙眼多糖的提取率。

成功提取龙眼多糖将为人类提供大量高品质的益智保健食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对于龙眼多糖的分子结构及作用机理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

2.龙眼果肉的加工

 龙眼的各种半成品:

龙眼果实除了鲜食外,最多的加工就是用来生产全龙眼干、龙眼肉干(桂圆肉)等,全龙眼干和桂圆肉既可作为保健品,又可用作中药材,同时也是生产龙眼膏、龙眼蜜饯的半成品。

全龙眼干的工艺流程为:

原料选择→剪果→分级→浸水→过摇→初焙→再焙→剪蒂→分级→包装。

龙眼肉干的工艺为:

原料选择→剪果→日晒→剥肉→干燥→分级→包装。

3.龙眼饮料 

龙眼饮料的生产有两类:

一类是采用龙眼原汁或者用鲜榨的龙眼汁来进行生产的。

文良娟等[13]报道了龙眼混浊饮料的研制,并将龙眼汁进行澄清处理,生产出澄清透明的龙眼汁饮料。

由于龙眼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还可将龙眼与胡萝卜、木瓜、南瓜、红辣椒等蔬菜及菠萝、芒果、香蕉、荔枝、西番莲等亚热带水果生产复合果蔬汁保健性饮料,这些复合型果蔬汁饮料味道良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且具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必将有广阔的市场。

4.龙眼茶 

龙眼茶也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

陈景耀研制的健身茶,主要用龙眼肉(龙眼干去外壳取果肉)、桑椹(烘干)、大枣(去核),将它们切丝或粉碎混合即可。

既补气血,又安神益智,对人体精气有补益之功效。

又如王焕民发明的以决明子为母体制成的纯中药龙眼保健茶等。

龙眼酒 龙眼酒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浸泡酒,另外一类是发酵酒。

姚荣清等对龙眼发酵酒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从龙眼酒中用酵母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良的Y1菌株。

5.龙眼保健果醋 

姚荣清等还对龙眼果醋生产加工技术进行了探索。

6.龙眼果肉的药用

龙眼在医药上一方面作为中药材临床应用,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原料制成“桂圆蛤蚧口服液”、“桂圆药酒”、“龙眼枣仁安神液”等,都是补气血、养心脾、益肺肾、延年益寿的良药。

可用于气血虚弱、肺肾不足所致的呼吸喘促、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血虚痿黄、病后虚弱等症的治疗。

7.龙眼果肉用作药膳

历代医家的临床验证表明,龙眼肉确是令人聪明和增强体力的最佳药物,制成的药膳又是美味佳肴。

龙眼肉制作药膳的种类较多,如龙眼洋参益智汤,就是用西洋参、龙眼肉和冰糖熬制而成的。

其它药膳还有桂圆莲心、桂圆鸡、桂圆木耳汤、龙眼猪心、龙眼桃仁粥、龙眼炖仔鸭(鸡)等。

8.其它 

目前龙眼肉还加工成龙眼罐头、龙眼膏、龙眼果酱、桂圆软糖、龙眼面、桂圆冲剂等产品。

(三)龙眼果肉研究加工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龙眼是我国特有的优势水果,但目前龙眼果肉研究和加工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龙眼的保健作用及其深加工研究不够深入,开发利用层次不高,工业化生产水平低。

其次,龙眼生产还缺乏现代的加工设备,工艺落后,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给深加工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龙眼加工设备是龙眼成品加工的“瓶颈”,尤其是缺乏龙眼鲜果剥壳脱核机,虽然近年来在这方面有不少专利成果产生,但尚未普及应用。

龙眼的深加工应以果肉生理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及活性研究为切入点,分离并鉴定这些物质的活性,阐明龙眼果肉滋补作用的机理,为龙眼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提取出来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作为功能保健食品的主剂或辅剂,制成胶囊、片剂等保健食品。

同时应采用膜技术、低温冷冻干燥及生物酶等高新技术提取龙眼成分,以最大限度地保存生理活性,为生产出真正的保健食品提供保证。

另外,功能性原料标准化是生产保健食品、医药产品的必经之路,是工业化深加工的必要条件。

因此龙眼的加工应采用现代的工艺技术和标准化手段,生产出质量指标统一的功能性原料。

五、龙眼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关于龙眼的利用与保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对龙眼树的种质资源加强保护。

(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龙眼树的产量和质量。

(三)对果农进行相关的科技培训,有助于龙眼树的生长以及龙眼产业的发展。

(四)要抓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

(五)引入科学的栽种方法。

(六)注意预防自然灾害。

(七)将一些优质的龙眼树划为一个区域内,以便于管理,为栽培育种提供种质资源。

(八)将未遭破坏和分布较多的半常绿季雨林划为野生龙眼自然保护区,同时在附近国营林场建立种子园,为栽培育种提供种质资源。

(九)要防止人为造成的损伤和破坏。

六、小结

龙眼全身都是宝,其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因此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龙眼及其果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有助于人们的保健与养身,对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龙眼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特别是近年发现龙眼肉中所含腺苷、多糖等化合物生物活性比较明显,为龙眼肉的临床应用及开发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但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尚待深入。

现行《中国药典》对龙眼肉的质控指标只有性状与显微鉴别项目,缺乏内在质量的控制指标,对市场掺伪现象等难以控制,因此,有必要对龙眼的药理性以及质控标准继续深入研究,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生理活性成分的分析、分离提取及活性研究,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

 

参考文献:

[1]邱武陵.中国果树志(龙眼枇杷卷)[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裴鉴等.中国药用植物志(第四册)[M].第1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73.

[4]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食物成分表.第1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0:

70.

[5]SungMay-Lin,etal.Phytochemistry,1969,8(7):

1227.

[6]扬书源.果蔬使你健康.第1版.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2000.

[7]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二卷,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83.

[8]蔡长河.龙眼肉的食疗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前景[J].食品科学.2002,23(8):

328.

[9]李升峰.龙眼果肉的研究与开发[J].福建果树.2004,40(4).

[10]王惠琴,信东.龙眼肉提取液抗自由基及免疫增强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4,14(4):

227~229.

[11]魏文玉,张志军.龙眼开发与利用[J].2003,3

(2).

[12]黄寿祺,方金瑞等.龙眼多糖提取工艺.[P]CN1270963.

[13]文良娟,腾建文等.龙眼果汁饮料的研制.食品科技.2002(9):

55~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