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1199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docx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docx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

精品课程建设

验收自评报告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

负责人姓名

杨长铭

学院(系)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务处制

二○○六年九月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

学时

120;64;72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

授课对象

本科

学分

8;4;5

负责人姓名

杨长铭

联系电话

8061613

E-mail

Cmyang28@

课程内容简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振动和波、光学、电磁学、近代物理六部分。

力学包括运动学、动力学、流体力学。

热学包括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

振动和波包括机械振动、机械波。

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

电磁学包括静电场、稳恒电流、稳恒磁场、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电磁波。

近代物理包括狭义相对论基础、光的量子性、原子的量子理论、专题讲座。

不同层次学时不同,不同专业内容侧重点稍有不同。

(第一人为负责人)

课程建设小组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在课程建设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杨长铭

50

副教授

主持和组织课程建设的每一项工作,负责教学改革,教学队伍与课程特色建设

王阳恩

39

副教授

负责教学条件改善,科学研究与教学管理

蔡昌梅

33

讲师

负责试题库升级与教学档案管理

赵明

42

副教授

负责教学内容研究与教材建设

宋明玉

41

副教授

负责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及

教学效果研究与评价

当前任课教师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主要教学任务

杨长铭

50

副教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王阳恩

39

副教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蔡昌梅

33

讲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徐大海

49

教授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光学

曾庆军

44

副教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田永红

45

教授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电动力学

程庆华

49

教授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光学

韩立波

50

教授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原子物理

李太全

44

副教授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电子线路

张昆实

57

教授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专业英语

陈海燕

41

教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光电子技术

肖循

38

副教授

大学物理,分析力学

宋明玉

41

副教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赵明

42

副教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张里平

55

讲师

大学物理,量子力学,数理方法

赵杰

39

讲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李继军

34

讲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吴耀德

35

讲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杨勇

35

讲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代红权

38

讲师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吴青峰

27

助教

大学物理

张静

24

助教

大学物理

黄海

25

助教

大学物理

开课情况

本门课程近二年来

学年

学期

任课教师人数

授课班级数

学生人数

教学效果

2004~2005

一学期

26

115

4303

良好

2004~2005

二学期

16

84

3128

良好

2005~2006

一学期

23

120

4502

良好

2005~2006

二学期

21

94

3637

良好

 

二、课程建设情况及成效

(1.课程建设概况;2.师资队伍建设;3.教学内容改革建设;4.教学研究(包括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5.网络教学资源、教材、实践教学等教学条件建设6.教学效果;7.课程建设的主要特色;8.建设经费使用说明;9.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拟解决的措施;10.小结)

一课程建设概况

《大学物理》是学校非物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

课程目前授课的对象主要是理、工、农、医各专业本科、专科两个层次的学生。

涉及的专业有40多个,学生每届近5000名。

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978-1989年,这12年为发展期,石油部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特别是在实验器材建设方面。

课程以建成学校优质课程为标志。

这一时期进行了摸索和探索,健立了各种教学规范。

1990-1999年,这10年为稳定发展时期,石油总公司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给予了建设性的投入。

主要以建成省优质课程为标志。

这一时期在对新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物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改革,不仅对体系内容进行了改革,而且对每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自编了学生习题集,进行了以小班上讨论形式习题课的尝试,并进行了总结与推广。

总结推行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教学模式。

组织了多届大学物理竞赛。

开展了教师自制大学物理演示仪器。

此研究项目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课程于1997年12月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第二届省级优质课程。

2000年至今为迅速发展时期,课程以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为目标。

大学物理于2002年12月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校第三届省级优质课程。

这几年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特别是对教材体系内容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工科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获江汉石油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编号200006)。

获2001年湖北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编号2001881)。

“工科物理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研究和内容改革”,获湖北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编号2001616)。

自编了和教学改革配套的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分别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学物理

 

课程特别是在最近这两年的建设中,大家积极探索,努力奋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课程于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教学队伍结构

1、教学队伍基本情况

本课程建设前有主讲教师26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

博士2人,硕士16人,学士8人。

在课程建设的两年中,自然减员1人,调出2人,退休1人,引进3人,与其它课程间调整2人,本课程现有主讲教师23人,平均年龄40.6岁,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助教3人。

博士3人,硕士17人,学士3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人选2人。

本课程现拥有一支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主讲教师队伍。

2、教学队伍学历结构(附件1-1-1)

大学物理课程全体主讲教师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无专科学历者,其中博士3人,硕士17人,学士3人,主讲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者比例达到86.9%。

具有博士学历比例达13.1%。

 

学历

年龄

博士

硕士

学士

合计

≤35

0

6

1

7

36-45

3

6

1

10

46-55

0

4

1

5

56-60

0

1

0

1

人数

3

17

3

23

百分比例

13.1%

73.9%

13.1%

100%

86.9%

博士学历由课程建设前的7.7%增至13.1%,硕士学历由课程建设前的61.5%增至73.9%,学士学历由课程建设前的30.8%降至13.1%.

3、教学队伍职称结构(附件1-1-2)

大学物理课程主讲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56.5%。

职称

年龄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合计

≤35

0

0

4

3

7

36-45

2

6

2

0

10

46-55

3

1

1

0

5

56-60

1

0

0

0

1

人数

6

7

7

3

23

百分比例

56.5%

30.4%

13.1%

100%

大学物理课程主讲教师中高级职称由课程建设前的54%增至56.5%。

4、教学队伍年龄结构(附件1-1-3)

大学物理课程主讲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0.6岁,其中高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45.3岁。

教师总数23人

年龄

≤35

36~45

46~55

56~60

合计

人数

7

10

5

1

23

17

6

百分比例

30.4%

43.5%

21.7%

4.3%

100%

73.9%

26.1%

大学物理课程主讲教师的平均年龄由课程建设前的41岁降至40.6岁,高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由课程建设前46.1降至45.3岁。

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形成合理梯队。

(二)主讲教师

1、教学奖励(附件1-2-1)

三年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获教学质量奖的教师共有11名,其中大学物理课程主讲教师有10名。

2004年获学校教学质量奖的是韩立波、王阳恩、程庆华、杨长铭,2005年获学校教学质量奖的是张昆实、陈海燕、张里平,2006年获学校教学质量奖的是徐大海、田永红、李太全。

2、高级职称主讲教师上课率(附件1-2-2)

大学物理课程主讲教师中,高职称教师比例达到56.5%,高级职称主讲教师上课率100%。

(三)师资培养(附件1-3-1)

中青年教师及新教师培养的培养计划具体,措施得力,执行情况好,成效显著。

两年来,大学物理课程引进硕士3名,派出主讲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者7位,攻读博士学位者1位。

没有硕士学位或讲师职称的非主讲教师连辅导都没有安排,按培养计划分期分批出去学习。

(四)教学研究

1、教学研究论文(附件1-4-1)

2004年以来,大学物理课程项目教师公开发表教研论文24篇(见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网—教学队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年人均公开发表教研论文0.52篇。

2、教学研究项目(附件1-4-2)

近两年大学物理课程主讲教师参加校级及以上教研项目共9项(见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网--教学队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参加教学研究项目的主讲教师人数12人,占主讲教师总数的52.2%。

有省级教研项目1项。

有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

有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3、教研活动(附件1-4-3)

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有活动原始记录,成效显著,每月开展2次以上(见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网—课程特色—规范化)。

(五)学术水平

1、科研项目与成果(附件1-5-1)

近两年来,作为公共课的大学物理课程主讲教师参加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共24项(见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网--教学队伍—科学研究),参加科学研究项目和主编教材的主讲教师人数13人,占主讲教师总数的56.5%。

有省级科研项目15项。

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项。

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

校级科技进步奖3项。

近两年来,大学物理课程主讲教师,主编写教材2部,参加编写教材1部。

赵明主编的《大学物理》于2005年2月由邮电出版社出版;杨长铭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于2005年3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曾庆军参编的《大学物理基础及生物应用》于2004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近两年来,大学物理课程主讲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篇(见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网--教学队伍—科学研究),年人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篇。

2、学术活动(附件1-5-2)

2004年以来,大学物理课程主讲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6人次,宣读和发表论文11篇;定期开展学术活动;教师年开展学术活动4次。

三教学内容改革建设

(一)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体系内容改革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

1.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马文蔚主编的《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为了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的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进行了工科物理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研究和内容改革的研究,我们以三个面向,并重视基础理论教学、重视基础理论和前沿科技的结合应用、突出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为指导思想,在对新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仅完成了中学物理与大学课程内容衔接研究,工科物理课程与相关课程间的衔接研究,还完成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研究,构建了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两个层次体系和力学、热学、振动和波、光学、电磁学、近代物理六部分内容的课程内容体系,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中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当削弱经典内容,删除与中学物理重复的内容,渗透近代内容。

将经典内容与近代内容的“边界”适当打开,将物理学分支的“边界”适当打开,开设反映科学、技术进展的“窗口”,为大学物理课程内涵的延伸和发展的近代的前沿留下接口,交待可由此延伸出去的领域和课题。

我们不仅对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进行了改革,而且还对每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第一学期讲授力学、热学、振动和波、光学,第二学期讲授电磁学、近代物理,使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相对完整。

此教学项目(工科物理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研究和内容改革)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编号2001616)。

为了配合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们自制了大学物理演示仪器。

此研究项目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为了配合教学,我们还自编了学生习题集,进行了以小班上讨论形式习题课的尝试,并进行了总结与推广。

总结推行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教学模式。

与教学改革配套的理论教材《大学物理》(上,下,学习指导)于2005年3月北京邮电出版社出版。

我们还进行了大学物理因材施教及分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对大学物理现状和趋势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物理与相关专业课程间横向研究,进行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和分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把全校各专业的大学物理,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成四个层次,即理工类专业层次,农业类专业层次,医学类专业层次,理工专科各专业层次进行教学。

同时在大学物理理工类专业层次中的化工类专业进行因材施教分级教学的试点,将课程学时减少至80学时。

制作分层次及分级教学配套的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通过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打造学生个性发展新平台,为大学物理选课制和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

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进行了大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1)对现行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将大学物理实验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即基本实验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科研创新能力训练。

基本实验能力训练层次(30学时)为常规实验,主要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方法等,实验绝大部分为必做实验,少部分为选做实验。

第一实验学期完成。

综合能力训练层次(30学时)为设计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

其中相当部分为选做实验。

第二实验学期完成。

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层次,时间不定,主要在课外进行。

教学内容为科研讲座、毕业设计、科研小制作、计算机仿真实验等等。

(2)对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编写了与实验改革配套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教材①打破了传统教材体系结构,按培养学生的能力层次来编排实验教学项目。

②全面推行了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价体系,在数据处理上,既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又简单可行。

③对实验项目进行了精选,删去了部分过于陈旧或与中学完全重复的传统实验项目,合并了部分基础实验,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加大了基础训练内容,提高了教学起点。

④加强了实验方法、测量方法及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内容。

⑤加强了综合应用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的内容。

除此之外,在教材编写上,对课前预习、课堂内容和课后训练要求都作了不同层次的精心设计。

与教材配套,还编写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省级重点教研项目)获教学成果一等奖。

《大学物理实验》再次改编教材(于2005年4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获教学成果二等奖。

(3)实行全面开放式实验教学

制作了与全开放实验相配套的学生网上预约系统和教师教学管理系统软件,从学生预约到最后成绩评定均在校园网上完成,实验室全天候全面开放。

在全校自99年全面实施至今。

(4)设计并制作与实验教学改革配套的教学片

加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教学中使用自已设计制作的CAI课件和实验教学片(5部)。

我们不仅注重大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还进行了大学物理实验课外教学中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在教学目的的实施方面,我们不仅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方法的培养还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展了学生自制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仪器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移交使用的演示实验仪器共26套件。

与此相关的项目《工科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获湖北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编号2001881)。

开设了计算机物理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完成计算机物理实验共16项。

其中两个管理软件,10个智能化物理实验仪,4个物理实验CAI课件。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附件2-1-1)

1.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

  大学物理(A)授课学时120学时,这是按照国家教育部指导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开设的。

根据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的建议,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和大学二年级上学期两个学期开设。

第一学期完成第一篇力学、第二篇热学、第三篇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第四篇波动光学的教学任务;第二学期完成第五篇电磁学、第六篇近代物理的教学任务。

大学物理(B)授课学时64学时,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大学物理(C)授课学时72学时,这也是按照国家教育部指导下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开设的。

根据教育部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的建议,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大学物理(D)授课学时84学时,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和大学二年级上学期两个学期开设。

大学物理实验授课学时60学时,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和大学二年级上学期两个学期开设。

2.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处理:

  本课程以三个面向作为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方向和指导思想。

用现代化的观点审视和处理传统的教学内容,用现代科技的新概念、新思想来阐述和例举部分物理内容,用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眼光审视各种物理图像,有效地提高物理内容的起点。

用现代物理观点、概念和方法重组物理学的基本内容。

对原大学物理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删舍,删掉那些毫无特色的与中学教材重复的内容,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使其内容超过24学时。

为学生进一步接受工程教育,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

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反映现代工程技术和现代物理的新进展和重大科技成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根据我校专业特点特别是油工、物探、农林等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精选经典物理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注重物理知识在科学技术及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特别是石油工程和农林中的应用。

为了加强近代物理的教学,在第六篇近代物理中增加了根据各不同专业增加的相关内容和专题讲座8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业务特长和学生专业特点分头分学期开设,每学期4学时。

在教学内容的体系上充分体现内容的关联性,避免“分立”化,注意将各经典内容中的“边界”适当打开,将经典内容与近代内容的“边界”适当打开,将物理学分支的“边界”适当打开,以发展和全局的眼光看待物理学的进展,看待物理学内部的密切关系,开设反映科学、技术进展的“窗口”,引导学生向窗外的世界看看,哪怕仅仅是一瞥,都会大大开阔他的眼界。

近代的前沿课题的概念往往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包含了,只不过其内涵有所延伸和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为它们留下接口,交待一下可由此延伸出去的领域和课题。

在教材中加大选讲内容和物理在石油工程和农林中的应用内容的比例。

在介绍物理学发展现状时介绍未来趋势和存在问题以及物理之迷,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材中带*号内容也属基本内容,但由于时间过紧,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讲授。

  3.课堂教学:

  切实保证本课程的系统性与基本内容的完整性,不过分强调专业;本课程着重讲授《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课堂讲授中应保证有适当数量的例题,并注意讲练结合。

由于学时极度紧张,在保证物理学知识必要的系统性及完整性的前提下,(a)尽量避免和中学内容的重复,中学已经讲授的内容一带而过;(b)将可以组合在一起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讲授节省学时.如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与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组合,刚体定轴转动动力学与质点运动学结合讲授,稳恒电流加以精简与电容,电场能量合在一起一次课完成;(c)课堂讲授必须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并容许学生考盘;(d)课堂上应尽可能多的进行课堂演示。

(e)课堂上难以进行演示可放在课下开放性演示中进行。

大学物理严格按照本课程的教学工作规范规范教学(见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网--课程特色--规范化--大学物理教学工作规范)。

  4.练习:

(附件4-3-1)

  课外作业以活页习题的方式进行。

每次课10道题:

选择题5道,填空题3道,计算题、或证明题、或问答题2道。

选择题与填空题以让学生巩固物理概念为主。

力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以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将全学期的习题分课次编印成册,学生课后顺次往下做。

  5.习题课:

(附件4-4-1)

  《大学物理》专门开设习题课。

习题课占总学时15%,约16学时。

力学、热学、振动和波、光学、静电学、稳恒磁场、电磁感应、近代物理各2学时习题课。

尽量分小班进行,以便于学生讨论和上台演算。

每次习题课前约一周学习委员领发习题课资料,习题课资料包含教学基本要求、内容提要、相应单元的练习解答、课堂例题及其解答等。

习题课资料的编写根据《大学物理》的基本要求及课程单元的教研活动编写。

6.答疑:

(附件4-4-1)

  答疑做到了教师、地点、时间三落实。

每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的19:

00—21:

00分别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答疑室答疑,切实为学生排疑解惑。

(三)实验课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附件2-1-2)

1.实验体系内容层次结构

第一层次为基本训练。

在基本训练中,我们不仅使用用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评价和减小系统误差常用方法的训练,而且加强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训练。

在实验安排上,绝大部分实验为必做实验。

它们即涵盖了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也涵盖了处理数据的一些重要方法,不仅注重常用仪器性能和使用方法的介绍,而且还注重常用操作技术的介绍,不仅注重表格、计算、实验程序的规范训练,还注重配套思考题对举一返三、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二层次为综合能力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