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过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0768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过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过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过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过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过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过汇总.docx

《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过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过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过汇总.docx

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过汇总

《山鬼》

屈原

一、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屈原的作品,一般认为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等25篇。

屈原诗篇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高洁人格和爱国精神。

作品采用大量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词藻瑰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它与《诗经》并称“诗骚”,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是屈原别具风格的一组诗,它是在楚地民间祭神娱神乐歌的基础上创作而成。

《九歌》的题名是乐曲名,“九”字并非代表篇数,事实上《九歌》共11篇。

《九歌》的篇目:

《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配偶神;《太司命》-主寿命之神;《少司命》-主子嗣之神《东君》-太阳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国殇》-悼念阵亡将士之魂,即人鬼;《礼魂》-祭祀结束后的送神曲。

二、教学内容

1、分析山鬼形象。

2、本诗在刻画人物时有何特点?

3、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理变化。

三、山鬼的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四、本诗在刻画人物时的特点

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可喜。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五、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理变化

方位的变动(山阿——山上——山间)

气候的变化(晴朗——阴晦——雷雨)

情节的推进(赴约——候人——失恋)

心灵的波动(喜悦——惆怅——怨愤)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一、时代背景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人们一般将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期来观照。

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

开拓题材,贴近现实;逐步用刚健清新的文风取代六朝文风;确立律体。

二、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720年之间),是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

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三、教学内容

1、分析暗示手法的运用。

2、体会“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3、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内容分析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的旧题,相传为陈后主叔宝)创制,原词今已佚。

张若虚的这首诗应为拟题作诗,已非原来曲调。

全诗以明月为中心,描写了月亮从升起到落下的过程(生、照、斜、藏、落),描写了春、江、花、月、夜五种景象,对宇宙时空与人生离别进行了思考。

四、分析暗示手法的运用

白云——比喻游子。

扁舟子——扁舟即小船,此指游子。

鸿雁、鱼龙——两者均指信使,暗示相思。

闲潭——幽静的水潭,暗示思妇居住的地方。

碣石潇湘——碣石,山名,在河北省,此代表北方。

潇湘,水名,在湖南省,此代表南方。

碣石潇湘,此象征男女天各一方。

五、体会“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伤痛。

①诗歌情调哀而不伤。

虽带有不少凄凉伤感的成分,但总的看来显得清新健康。

②其中虽有对青春苦短的伤感,但笔调轻盈,交织着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宇宙人生哲理思索;

③虽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悠悠相思中饱含着脉脉的温情,充满着对重逢的企盼和对幸福的憧憬。

六、艺术特色

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中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花林、白沙、白云等,这些景物又都在皎洁的月光下获得了和谐统一的色调,造成了一个绚丽优美而又宁谧柔和的诗境。

3、诗的韵律节奏也富有特色,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形成整齐有致而又错综变化的韵律。

4、诗歌语言自然流畅,旋律圆润悠扬,语言上采用了一些顶真连环句式,如“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课文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之远,还有哪里的春江没有被明亮的月光所照耀呢?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甚至把江畔的白沙都照得看不见了江水、天空混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是什么人最初在江边看见月亮,而江上的明月又是在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却变换着容颜,而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那个样子。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

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你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圆圆曲》

吴伟业

一、作者介绍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

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

明亡后,一度想自杀报国。

后迫于清廷压力,碍于老母敦促,于顺治十年北上应仕,感受到传统“名节”观念的沉重负担,对于自己的屈节极为痛悔。

吴伟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有“一代诗史”之誉,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吴伟业的七言歌行自成一体,时称“娄东派”,世称“梅村体”。

内容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

艺术特色方面主要有:

1、结构摇曳多姿、腾挪跳跃。

2、多用典故。

3、讲究声律。

4、辞藻缤纷,色彩鲜艳。

二、教学内容

1、梳理全诗的叙事线索。

2、作者对陈圆圆、吴三桂的态度。

3、本诗的艺术特色。

三、全诗的叙事线索

帝死-降清-初识-入宫-遭弃-相恋/为妾-(分别)-再遇-随军-(评论)

四、诗中的借代手法

鼎湖——鼎湖即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这里借指崇祯皇帝之死(自缢于煤山)。

玉关——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破敌收京下玉关”指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攻陷北京。

黄巾、黑山——黄巾即东汉末年的黄巾军,黑山即东汉末年河南黑山的农民起义军,这里均借指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田窦、侯门、戚里、豪家——田窦即西汉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侯门、豪家即宫侯贵族人家,戚里即汉代长安城中帝王外戚的聚居地,田窦、侯门、戚里这里均借指崇祯帝外戚田宏遇。

浣花里——浣花里即唐代蜀中名妓薛涛居住地,这里借指陈圆圆的出生地。

通侯——通侯是一种官职,地位较高,这里借指吴三桂。

长安——长安即西安,汉代和唐代的首都,这里借指明朝首都北京。

凤皇——凤皇即凤凰,这里借指陈圆圆。

周郎——周郎即周瑜,这里借指吴三桂。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越女——越国的女子,这里借指西施,进一步借指陈圆圆,同时夫差借指吴三桂。

四、人物形象分析

1、陈圆圆——幼年丧母,为苏州名妓→被强征入宫,遭冷遇→入田府为歌伎→被吴三桂娶为妾→被刘宗敏掳获→复为吴三桂所得→遭正妃悍妒,独居别院,后乞求削发为尼→自沉池水。

从一个民间的采莲女到富贵荣华的平西王妃,命运跌宕起伏;引发明清易代的历史剧变,阴差阳错,都是身不由己。

关山漂泊,辗转流落,完全无法自主,她的命运正像“狂风”中被吹扬的“落花”。

作者对陈圆圆寄与了深切的同情。

2、吴三桂——作者对引狼入室导致明清易代的吴三桂,肯定有憎恶之情;吴三桂作为清朝新贵,诗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转隐约,闪烁其辞;而作为一代文学家,对于吴三桂的悲剧性人生处境又不免同情,吴不能忍受所爱之人被人强占的耻辱,冲冠一怒,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的毁灭。

所以吴伟业对于吴三桂的态度是很令人寻味的,不是明确的,而是含混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似乎有嫌恶之情,又有婉曲的嘲讽,却又不时流露出同情。

五、

《圆圆曲》的主题

歌颂爱情,讽刺卖国

六、

《圆圆曲》的艺术特色

1.叙述灵动多变,摇曳多姿。

2.用典频繁而贴切,引人联想,耐人寻味。

3.顶真的多处使用。

4.转韵自由,格律严整。

四句一韵,平仄韵交替,严整的律句穿插其中,变化错落,而气足神完。

5.色彩缤纷,辞藻华丽。

多用绚丽的色彩词。

 

《预言》

何其芳

教学重点

1、应怎样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思绪与情怀?

2、具体阐述诗歌的艺术手法。

3、诗意朦胧往往能够给接受者留下更大的再创造空间。

请结合所读,谈谈体会。

生平与著作

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收集有《预言》《画梦录》《刻意集》等,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并因与李广田、卞之琳合出《汉园集》而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一、诗歌所表达的思绪和情怀

1、《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是一首爱情诗,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

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她的到来,热情赞美她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她的惆怅。

相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她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诗人盼望“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

相见后,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

诗人祈求“年轻的神”不要离开自己,“前行”到那黑暗、阴森和恐怖的地方去。

可是“年轻的神”似乎并不了解诗人的心情,她执意要走。

尽管如此,诗人也愿意为她引路,要在阴森黑暗的路途中给她抚慰、温暖和力量。

最后,“年轻的神”终于走了,那脚步声竟“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轻的神”从那美丽、温郁的南方而来,却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从光明到黑暗,并不美满。

她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而她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怅。

(1)年轻的神:

年轻美丽,光彩动人

来的世界——光明、温暖和多情的世界

去的世界——黑暗、阴森和恐怖的地方

(2)诗人:

对“年轻的神”到来前和到来时的倾慕、热切、专注、痴情,对“年轻的神”离去时的哀怨、惆怅

2、诗歌的主题

《预言》抒写了个人的思绪与情怀,一方面流露着抒情主人公辨别不清前行方向的怅惘,另一方面又暗示出企盼获得某种超现实力量伴行、引导的夙愿;但希望最终不愿驻足,与之擦肩而过,留下的只有无奈与空寂。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上世纪30年代初一部分知识分子面对社会混乱、国家贫弱的真实心境。

二、诗歌的艺术手法

1、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

2、意境朦胧恍惚、扑朔迷离,但是抽象的情思却具体可感。

3、遣词用语细腻、缠绵。

4、语言上,形式整齐一致,富于音乐性,全诗六节,每节六行。

每行的长短也落差不大。

六行大体押韵(第一、四、五、六节基本押相同的韵脚,二、三节又改用了其他),属于半自由半格律诗体。

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

《手推车》

艾青

教学重点

1、这首写于抗战初期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2、诗歌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哪里?

3、为什么说艾青标志着我们民族有了自己成熟的诗人?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现代杰出诗人。

一、思想内容

全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第二部分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思想内容: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

作者通过它刻画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民族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二、《手推车》的审美特征(艺术特征)

1、颜色、声响与线条的有机调配,是诗作最突出的艺术创造。

诗人本有的绘画根底赋予作品以白、灰、黄相间的色彩浸染,使文本具备了鲜明的画面感,再辅之车轮尖音的描摹、交错辙迹的刻画,令人获得了多种审美感受。

而贯穿其间的诗人独有的忧郁,更令人感到韵味的沉厚、绵长。

2、语言方面,单片句子错落有致,上下两片之间则形成对应、对称,别显出一种整齐、和谐与工稳、凝练。

三、为什么说艾青标志着我们民族有了自己成熟的诗人?

当时已完全站在先进阶级立场上的诗人,进一步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发掘创作宝藏,用自己的诗歌思索着民族的命运,传达着人民的心声。

在这篇作品里,诗人以飞扬的神思在作鸟瞰,北国严冬下的肃杀与阴冷、干涸与荒凉被尽收眼底;进而把生成的思绪汇聚在一架落后的却又是北方人民最常使用的运载工具手推车上,景象与物象随即融为一体,营造出诗歌厚重的思想内涵:

这块肃杀、阴冷、干涸、荒凉的土地,何不是我们古老、贫穷祖国的缩影呢?

手推车承载的则是存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我们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悲戚——只有一个轮子的它所负太重了,以至于轮轴都发出刺耳的尖音,过后留下深深的碾痕!

《铸剑》

鲁迅

教学重点

1、了解《铸剑》相关背景知识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3、理解小说的复式主题结构以及鲁迅的复仇精神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等。

一、关于《故事新编》

鲁迅先生从1922年至1935年间创作了8篇历史小说,在1936年集成《故事新编》,并附上序言1篇。

《故事新编》的内容:

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二、

《铸剑》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一个复仇的故事)

1、主要情节:

开端:

戏鼠明仇

发展:

寻仇受阻,为报仇而献头

高潮:

智取王命,三头血战

尾声:

三首俱葬

2、主要人物:

眉间尺、黑色人

3、眉间尺的形象

一个正在成长的复仇者,有一个由弱变强,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

与水缸里老鼠的戏斗:

一面怕它逃脱,一面有不忍心踏死,不仅写出了眉间尺复仇前的优柔、懦弱的性格,而且表现了他复杂的思想感情,孝顺、纯真、敏锐、细腻。

当他听到“母亲的埋怨”和“父亲被杀”事实后,他“毛骨悚然”,“全身烧着猛火”、“毛发闪火星,拳捏得格格响”:

这是他性格的第一次重大转变——决定复仇,也说明他有强烈的复仇思想

杀王行为莽撞;对干瘪脸纠缠手足无措:

说明他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能力

有限、盲目莽撞

他正确地选择黑色人帮他复仇,毅然交出自己的头和剑:

说明他成长迅速,

抉择果敢

4、黑色人(宴之敖者)的形象分析

(1)貌如其人:

黑(夜的颜色、冷峻、庄重、死亡的颜色、复仇者的颜色)

瘦得如铁,表现出坚定有力。

(2)善于复仇:

设计了“诱敌深入”的复仇方式,不仅有复仇的勇气和自

我牺牲的精神,而且十分懂得复仇的策略和方法。

(3)侠义精神:

思考:

帮眉间尺复仇的目的是什么?

一不为博得“义士”的美名

二不愿接受“同情于寡妇孤儿”的赏语

——舍己为人、为民请愿、行侠仗义的侠士形象

5、大王、王后、众多王妃、太监、老臣、干瘪脸少年的形象分析

(1)王——暴君

(2)王后、众多王妃、太监、老臣、干瘪脸少年、若干百姓——消解崇高的复仇的庸众、看客

6、复式主题结构(复仇、批判国民性)

(1)艺术地再现折射了20世纪初期中国现实的世界,主要人物宴之敖者不仅具有现实人生的依据,更具有鲁迅的人格烙印和精神风范,表现了鲁迅的向害人者、害人社会的坚决复仇的思想。

(2)状写出悲壮、崇高的复仇却终究被“庸众”、“看客”消解为无。

体现了鲁迅一以贯之的对国民性的批判的现代思想。

7、对鲁迅复仇精神的理解

从现实背景来看,《铸剑》为何写得这样酣畅淋漓、大快人心?

这就不仅有赖于鲁迅非凡的文学才华,而更得力于他的半生血火交织的斗争经历了。

在回顾自己的半生经历时,

他曾说: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

”怀疑什么?

怀疑的就是那些假革命的反革命者,他们假借革命的名义,杀害了多少无辜的革命者。

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秋瑾的被杀、袁世凯的大杀“革命党人”、“五卅惨案”、“女师大事件”直至1926年“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等倒在血泊中……这些“血的游戏”把鲁迅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也激发了他的反抗的、复仇的怒火。

《铸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它是鲁迅革命的复仇主义的艺术结晶。

8、《铸剑》的艺术特色

(1)超凡的想象力,荟萃了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

浪漫、写实、象征被间或运用,奇谲、怪异、魔幻被融为一体,使得作品具有怪诞的意象和神秘的气氛。

(2)令人品味到刻意的调侃,辛辣的嘲弄、讥讽,乃至冷酷的“黑色”幽默。

《夜航船》

余秋雨

一、作者介绍

余秋雨(1946年—),浙江余姚人。

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从此打出“学者散文”(或曰“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作品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有人称他“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著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

本文选自《文化苦旅》。

二、教学重点

1、夜航船在作者笔下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意象,试分析当中折射出的中国文人形态特征。

2、夜航船的笃笃笃声在文中不断出现,谈谈其象征意义。

3、试分析《夜航船》的艺术特点。

引言:

张岱和他创作的《夜航船》,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

著有《夜航船》,是一部琳琅满目的小型百科全书,众采经史子集资料,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人伦政事、礼乐科举、草木花卉、鬼神怪异……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条目。

三、夜航船所折射出的中国文人形态特征

“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

第一重象征——象征一种交通工具

“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习以为常,但终于,也许是身边的日子实在混不下去了,也许是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笃笃笃的声音产生了莫大的诱惑。

不知是哪一天,他们吃过一顿稍稍丰盛的晚餐,早早地收拾好简薄的行囊,与妻儿们一起坐在闪烁的油灯下等候这笃笃声。

第二重象征——象征一种摆脱闭塞,走向开放;挣脱苦难,走向富裕的希望

“外出的山民很少有回来的。

有的妻子,实在无以为生,就在丈夫上船的河滩上,抱着儿子投了水。

这种事一般发生在黑夜,惨淡的月光照了一下河中的涟漪,很快什么也没有了。

过不了多久,夜航船又来了,依然是笃笃笃、笃笃笃,慢慢驶过。

第三重象征——象征一种残酷的、无奈的、苦难的生活

“偶尔也有些叫人羡慕的信息传来。

乡间出现了远途而来的老邮差,手中拿着一封夹着汇票的信。

于是,这家人家的木门槛在几天内就会跨进无数双泥脚。

夜间,夜航船的敲击声更其响亮了,许多山民开始失眠。

第四重象征——象征着财富与荣耀,象征着命运的终于扭转

“几张汇票使得乡间有了私塾。

一些幸运的孩子开始跟着一位外乡来的冬烘先生大声念书。

进私塾的孩子有时也会被笃笃声惊醒,翻一个身,侧耳静听。

第五重象征——象征一种文明

“缉查人员拦住夜航船,见到的常常是神态高傲的殷富文士,只好点头哈腰连忙放行。

船老大也就以利言相讥,出一口积压多年的鸟气。

第六重象征——象征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国:

入世,进而入仕

“船头的浪,泼不进来;船外的风,吹不进来;航行的路程,早已预定。

谈知识,无关眼下;谈历史,拒绝反思。

十年寒窗,竟在谈笑争胜间消耗。

把船橹托付给老大,士子的天地只在船舱。

一番讥刺,一番炫耀,一番假惺惺的钦佩,一番自命不凡的陶醉,到头来,争得稍大一点的一个铺位,倒头便睡,换得个梦中的微笑。

”“中国文化的进程,正像这艘夜航船。

第七重象征——象征中国古代文化、文人,甚至中国整个的封建社会

夜航船文化的特征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特征:

(1)对外的封闭性

(2)进程的缓慢性

(3)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因循守旧

(4)脱离实际和民众

而余秋雨对夜航船的质疑,事实上是对中国文化、文人的反思。

四、夜航船笃笃笃声的象征意义

夜航船上笃笃的击打声,又像笃笃的木鱼声,祖母分不清,我也分不清。

也许出世(出世指超脱人世,摆脱世事的束缚。

笃笃的木鱼声象征出世),入世(入世指投身到社会里,夜航船上笃笃的击打声象征入世)原本就是一个循环。

出世的功夫,要往入世做;入世的目的,要向出世寻。

笃笃声永不停息,响在有心人的梦里,像是长远的召唤和引诱。

夜航船里也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空间——也对,旅人的故事,本就在于旅途。

五、《夜航船》的主题思想

文章以南方水乡夜航船这一传统的交通工具为话题,从明代文人张岱的同名著作引起联想,描述了作者对夜航船的童年记忆和想象,展示了“夜航船文化”产生的社会环境,对具有因循守旧、脱离民众和实际等诸多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化、文人进行了批判,同时对“夜航船文化”在现代终于开始被具有新的色泽和气氛的文化逐渐替代进行了展望。

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文化、学术进行的思索。

六、《夜航船》的艺术特色

1、意蕴深邃

2、语言简朴流畅,娓娓道来

3、结合对比、象征等手法,又将描写、抒情和议论穿插运用

《公园里》

【法】普列维尔

普列维尔(JacquesPrévert,1900-1977),是法国诗人。

主要作品有《歌词集》《故事集》《戏剧集》《雨天和晴天》。

他的抒情诗,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出发,洋溢着对生活和对劳动人民的挚爱。

他用现代口语写诗,语言朴素流畅,同时又把现代艺术诸如电影和绘画的许多新的艺术手法引入诗歌,对法国现代诗歌语言进行了成功的革新,找到了一条克服现代诗与歌分家的途径。

他的诗大都谱成了歌曲,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例如:

《夜晚的巴黎》

三根火柴一根接一根在黑夜中擦亮

第一根为了看看你整个脸

第二根为了看看你的眼

第三根为了看看你的嘴

一片漆黑为了回想这一切

一面把你搂在我怀里。

教学重点

1、掌握《公园里》的主题

2、体会《公园里》巧妙的构思

一、主题:

永恒的爱

诗歌通过瞬间的一个吻,表达了永恒的(超越时空的)爱。

在时间的维度里,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吻只是一瞬间的,但是人因为有了爱情,瞬间便变为永恒。

所以诗人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