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总的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
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
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
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
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
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
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
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
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三、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数
时间
一、四则运算
7
第一、二周
例1—例6(P1—P16)
二、位置与方向
4
第三周
例1—例4(P17—P26)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0
第四、五、六周
1、加法运算定律例1—例3(P27—P32)
2、乘法运算定律例1—例3(P33—P38)
3、简便计算例1—例4(P39—P47)
营养午餐(P48—P49)
1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
第七、八、九、十周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例1—例3(P50—P57)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例1—例7(P58—P66)
3、生活中的小数例1—例2(P67—P72)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例1—例2(P73—P77)
整理和复习(P78—P79)
五、三角形
6
第十一、十二周
例1—例7(P80—P94)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
第十三、十四周
例1—例4(P95—P107)
七、统计
4
第十五周
例1—例2(P108—P116)
八、数学广角
4
第十六周
例1—例3(P117—P123)
小管家
1
九、总复习
10
第十七、十八、十九周
(P125—P131)
综合复习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四则运算
(一)
教学内容:
P/2-3(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二、指导提问
出示书本情境图
师: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学生汇报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教师将信息呈现:
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
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倡导的一大新理念,独立安排一节课的教学教师重在小组指导不仅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基础。
小组汇报:
如果学生还难于发现问题可出示例3、例4的情景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归纳概括
师:
怎样提出数学问题?
发现数学—提取信息—提出问题.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
第二课时:
四则运算
(二)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用具:
主题图.例1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可补充条件再提问。
)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
3.全班汇报: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
=27+85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
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
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
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三课时:
四则运算(三)
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用具:
例题3和例题4主题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1.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同桌说说是怎样解答的。
)
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
=24+24+1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48+12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60(元)
(2)24×2+24÷2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
=48+12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60(元)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2.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
汇报。
(1)270÷30-180÷30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9-6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3(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
=90÷30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3(名)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第四课时:
四则运算(四)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1.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用具:
四则运算运算顺序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
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P14/4(教师巡视纠正。
)
四、作业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1)42+6×(12-4)
(2)42+6×12-4
=42+6×8=42+72-4
=42+48=114-4
=90=110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第五课时:
四则运算(五)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用具:
口算题灯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3)0×78=(4)154-0=
(5)0÷23=(6)128-128=(7)0÷76=(8)235+0=
(9)99-0=(10)49-49=(11)0+319=(12)0×29=
二、新授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
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
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
0不能做除数。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319=3190+568=568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能否做除数?
0不能做除数。
第六课时
学生独立做单元测验卷
第七课时
讲评单元测验卷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
位置与方向
(一)
教学内容:
P18/例1(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准确判断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
要是你去公圆玩,迷路了怎么办?
生:
问叔叔阿姨;看地图,识别方向。
师:
也就是说从图上找到每个目的的位置与方向,对吗?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方向与位置。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1)明明怎样才能有对又快的找到1号检查点?
(小组讨论)
生:
首先知道1号检查点在四个方向的东北之间。
而且还有一个角度是30度。
生:
这个角的两条边有一条指向正东方向,另一条偏向北边,所以是东偏北30度。
2)师:
你真是太能干了!
但是老师还有问题,为什么不说是北偏东30度呢?
生:
因为表示角度的符号标在靠正东的方向。
3)如果只知道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就能马上找到吗?
小组交流还要明确其距离。
2.学习标出位置的方法
1)出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说明,根据这些说明绘制出一张校园的示意图吗?
2)分别展示各组绘制的示意图。
3)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绘制的?
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
如果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0米,那么就要在图上画出一条1厘米的线段,上面写明50米。
三.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位置与方向
(二)
教学内容:
P/20-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巩固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准确绘制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说一说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位置?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出示中国地图。
1)这是一张中国地图,你能从图上找得到北京吗?
2)请你借助量角器,说一说沈阳、香港、海口、昆明、乌鲁木齐和西安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3)香港距北京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你再估算一下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距离。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请你测量一下图中个建筑物距市政府广场的方向和距离是多少,然后填写在书上。
2)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距离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动手画一画
2)指名说说是怎样找到准确位置的。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请你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
三、课后延伸
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你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位置与方向(三)
教学内容:
P/22-23(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使学生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确定位置的方法,请你看图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北京又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呢?
二、新课
1、位置的相对性
1)师: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物体的位置都是相对而言的。
2)任选地图上的两个城市,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A
3)出示正方形图,连接对角线
B
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上?
B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上?
当角度呈45℃时,我们可以说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上。
2、简单的路线图
1)出示例4图。
这是校园定向运动的路线图,他们是怎样行进的?
他们在每一个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是怎样的呢?
2)你能根据同学的描述,绘制出路线示意图吗?
3)展示学生所画示意图。
你是怎样边听边绘制的?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第四课时:
位置与方向(四)
教学内容:
P/24-26(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巩固确定任意方向的方法,练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巩固
1.练习1
小兵的家早在哈尔滨,距北京大约1057千米。
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位置上呢?
请你利用手中的量角器测量一下。
2.练习2
这是小芳、小刚、小红和小亮家与学校位置的示意图,请你根据示意图分别说说学校在他们家的什么位置上。
他们的家又分别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
3.练习3
1)请你根据路线图,说出小玲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填在表中。
2)怎样求出小玲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4.练习四第4题
根据这张示意图,请你说说小伟上学可以怎样走,有哪些不同的路线?
说清他们的方向。
二、动手操作
1、练习四第5题
1)请你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把电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
2)说说绘制路线图时应注意什么?
课外作业设计“小小动物园”
三、实践应用
说说学习位置与方向的实际运用,写一则数学日记。
第五课时
学生独立做单元测验卷
第六课时
讲评单元测验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用具:
主题图挂图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
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
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