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环流和气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0287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7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环流和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环流和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环流和气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环流和气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环流和气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环流和气候.docx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环流和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环流和气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环流和气候.docx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环流和气候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第二节:

大气环流和气候

一、气压带风带

1.气压带和风带: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

在极地俯视图中画出南北半球的风带:

北半球南半球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

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一般移动5—10个纬度。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气流

对气候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热力原因

湿热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度附近

动力原因

干热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度附近

动力原因

温湿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附近

热力原因

冷干

风带

分布

风向

对气候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热干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与极地高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例1: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条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②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而海陆具有热力性质差异。

③冬、夏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这些大气活动中心位置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

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例2:

右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附近时,则()

A.此时是南极科考最佳时间

B.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

C.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受到锋面气旋控制,雨水较多

D.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

(2)若丁为高压中心,则()

A.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的发生状况

B.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台风频率的大小

C.在它的一部分(脊)的控制下天气炎热多雨

D.它强大时我国东部地区吹偏北风

二、气候

(一)气温

1.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

①纬度位置:

一般而言,纬度与气温成反相关

②海陆位置:

(同纬度地区比较)夏季,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较低;冬季,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较高

(2)地形

①海拔:

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②高大地形:

对冷空气起到屏障或堆积作用

如果是开口直接朝向冷空气来源的山谷,其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否则反之。

有高大地形阻挡冷空气的山间盆地、河谷气温比同纬度偏高

③坡向:

(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较高

背风坡因焚风效应气温较高,尤其是冬季

(3)大气

①锋面活动:

冷(暖)锋过镜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②天气状况:

(同一地区的相邻时段比较)白天多云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气温较晴天高

(4)其他

洋流:

(同纬度不同地区比较)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植被:

(一般用于小范围比较)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白天气温略低,晚上气温略高

水文:

(一般用于小范围内比较)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比热容大,白天气温略低,夜晚气温略高

人类活动:

如城市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等

例3: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答案:

C点拨:

南极洲地表各地均冰雪覆盖,差别不大,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由于南极洲纬线呈同心圆,表现在等温线也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温度内部低,向外升高。

2.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

A.2~3月B.8~9月C.11~12月D.6~7月

答案:

B点拨:

南半球陆地7月份气温最低,但海洋降温比较慢,到8~9月温度才降到最低,所以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最大,即气温和水温最低月份为8~9月。

2.等温线的判读规律:

①数值:

(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②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例:

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比夏季大。

例:

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比夏季大。

③弯曲: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40S--60°S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

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

④闭合:

若大陆上等温线出现低值或高值中心,一般是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若两条等值线之间有闭合曲线判读时要依据“大于大数,小于小数”原则。

例4: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

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

(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A.20℃或16℃B.23℃或14℃

C.17℃或18℃D.19℃或15℃

(2)该图所示可能是()

A.北半球的2月B.北半球的8月

C.南半球的2月D.南半球的8月

(3)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A.M地:

气候温和湿润B.M地:

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

气候温和湿润 D.N地:

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4)若图示地区位于西半球,则流经其沿岸的洋流是()

A.加那利寒流B.本格拉寒流C.加利福尼亚寒流D.秘鲁寒流

3.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1)气温日较差:

一般规律:

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内陆大于沿海地区);凹地(山谷)大于高地(山峰),山下平原大于上顶(大气密度不同,削弱和保温作用不同);低纬度大于高纬度(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高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小);晴天大于阴天。

(主要取决于白天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2)气温年较差:

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一方面纬度低的地方在一年内太阳高度的变化比较小,另一方面纬度越高昼长在一年内的变化也越大)。

例如:

青藏高原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

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气温日较差大,原因:

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例5:

读“沿北纬50度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示意图”回答。

(1)简述沿北纬50度线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的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AB段气温年较差变化大的主要原因;C地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其中陆地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海洋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下垫面一致地区(如海洋或陆地)气温年较差变化较小。

海陆过渡区的气温年较差变化较大

(2)AB段:

位于太平洋和北美大陆过渡区,由于北美大陆西部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入,使北美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迅速增强,气温年较差迅速增大。

C地:

位于大西洋东部,由于海水热容量较大,加上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使该海域的气温年较差变小。

(二)降水:

1.影响降水的因素:

(1)海陆位置:

沿海迎风区降水多(如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西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离岸风区降水少(如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西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内陆地区空气干燥降水少;

(2)大气环流:

①季风:

海风(湿地)降水多,陆风降水少

②风带:

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

③气压带:

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

④天气系统:

低压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

(3)地形:

①地形雨: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山腰处形成地形雨;

②地形类型:

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

③山脉走向:

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4)洋流:

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

(5)下垫面: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水汽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

(6)人类活动:

凝结核(城市雨岛)

2.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地区

降水量

降水的季节变化

赤道地区

降水较多

全年多雨区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较多

大陆西岸较少

大陆东岸为夏季多雨区,西岸为全年少雨区,30°~40°的大陆西岸为冬季多雨区

中纬度地区

沿海较多、内陆较少

大陆东岸为夏季多雨区,40°~60°的大陆西岸为常年湿润区,内陆为全年少雨区

两极地区

降水较少

全年少雨区

3.降水类型及特点:

①锋面雨:

冷锋降雨:

锋后及附近降水,影响我国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暧锋降雨:

降水多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

准静止锋降水:

多雨连绵天气

②雨: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③雨: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雨影效应、焚风效应)

④雨:

强度大,狂风暴雨,历时短

4.副热带高压带对我国降水量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时间

副高脊线位置

雨带位置及天气

冬季

副高偏东、偏南,脊线位于15°N附近

雨带在南海、南亚一带

春季

脊线缓慢移至20°N附近

雨带中心在南岭,华南雨季开始

6月上旬

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至25°N附近

雨带移至江淮流域,这里梅雨开始

7月上中旬

副高脊线第二次北跳至30°N附近

江淮梅雨结束,出现伏旱天气,雨带中心移至黄淮流域

7月底8月初

脊线第三次北跳稳定在35°N

华北东北雨季开始,并持续到8月底

9月上旬

脊线开始第一次南撤至25°N附近

华西和长江下游出现秋风秋雨,华中出现秋高气爽天气

10月上旬

第二次南撤至20°N以南

全国雨季随之基本结束

(1)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南涝北旱。

(2)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南旱北涝

例6:

下图所示的是我国东经110°以东地区的月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M、N、P、Q分别代表不同纬度带的四个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

(1)一

(2)题。

(1)字母表示的四个地区中,最容易发生春旱的地区是()

A.MB.NC.PD.Q

(2)N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D.华南地区

(三)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

(1)海拔: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气温:

同一水平面上,温高则压低,温低则压高;

(季节:

因海陆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陆间气温与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

北半球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相反。

(3)大气垂直运动:

上升气流处往往气压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

(大气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即形成了风)

(四)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决定性因素);

(2)摩擦力大小(取决于下垫面性质:

如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的摩擦力小;植被多、地形起伏大则摩擦力大);

(3)地形:

山谷口的狭管效应;

(4)距高压中心的距离。

(五)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

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2)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

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天气状况:

晴天云少,太阳辐射强。

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削弱强,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低值区;

(4)昼夜长短:

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则小。

(5)大气干洁程度:

大气干燥、洁净,则太阳辐射强。

例7:

地表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随坡度不同而不同。

读某山地坡面七月份太阳辐射量图。

回答1~2题。

(1)七月份,该山地坡面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量理论值与实际值相差很大,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植被状况 B.太阳活动C.人类活动 D.天气状况

(2)有关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山坡坡向属于迎风坡、阴坡B.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C.该山坡坡向属于背风坡、阳坡D.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六)气候:

1.影响气候的因素:

 ⑴太阳辐射:

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垫面:

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

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

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对降水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植被:

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⑶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

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A良性的:

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

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

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

③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2.气候分布及成因:

(详细见一轮书53—54页)

注意区别下列气候:

  ①“热季”与“热草”:

①“热季”年降水量>1500mm,月降水也多于“热草”;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750-100mm;②前者的雨季是突变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渐变的;③前者月降水量超过3个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过3个月。

  ②“亚季”与“温季”:

“亚季”最冷月>0℃,“温季”最冷月<0℃,只能在1月。

   ③“温季”与“温大”:

用月降水量区别,“温季”有2个月降水量>100mm。

前者有明显雨季(2-3个月),后者没有。

  ④“温海”与“地中海”:

“温海”最冷月>0℃,最热月<20℃,降水分配较均匀,冬雨较多。

  ⑤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与北半球的“亚季”:

降水柱状图特点相似(七月多雨),气温曲线不同。

3.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4、气候特征的比较和描述

关于任何气候的描述或比较,主要关键点抓住两大要素:

气温和降水。

气温:

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

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降水:

根据月降水量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降水特征主要点在于:

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还是夏雨型、冬雨型);

在进行两种气候数值的比较时,得分点主要在以上这六个方面。

在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比较时,尤其要抓住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的特征。

而关于气候特征的描述,往往针对特殊区域还要抓住另外一些气候要素:

还有光照(太阳辐射)、风、云等。

如在描述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时,抓住“高寒”这个关键词,具体描述为:

终年气温低、降水少、太阳辐射强。

如在描述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时,抓住的三个核心词是:

严寒、干燥、烈风。

5、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方法如下:

1、根据气候资料判断(南北半球)

 

2、根据最冷月气温或最热月气温值,判断热量带(判断热量带)

3、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6、气候类型的判断

(一)根据气候资料确定气候类型:

案例: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

(1)~(3)题。

城市

平均气温(0C)

1月

5

11

21

7月

29

27

26

平均降水量(mm)

1月

47

75

1

7月

150

5

610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二)根据地理位置确定气候类型:

步骤如下:

①纬度位置——南或北半球及温度带

②海陆位置——大陆东岸或西岸或内部

③结合分布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案例:

读右图,横线为20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

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

据此回答

(1)~(3)题。

(1)A、C、E三地的气候都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A、C、E三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B、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C、受寒流影响降水更少      D、海陆热力差异

(3)下列对B地、C地之间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国是世界人口稠密国家之一    B、该国已成为世界软件生产大国

C、该国经济落后,粮食问题突出    D、该国东南部的混合农业世界闻名

(三)根据气候直方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①看清横坐标,纵坐标所代表的具体含义

②定量分析,准确判读横坐标、纵坐标所代表的数值大小。

案例3:

右图是我国四个地方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

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

带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1.四地夏季降水均主要是由于()

A.地形的影响;B.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增强北移

C.热带气旋过境D.地面强烈增温

2.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一般位于()

A.上海到重庆一带B.北京到南昌一带C.钱塘江口到珠江口一带D.青岛到西安一带

3.一般情况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所处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四)根据区域图确定气候类型:

A

案例4:

图中的两幅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A、B两地气候迥然不同的原因是()

A.大气环流形势不同B.沿岸洋流性质不同

C.沿岸地形的不同D.太阳辐射量的不同

2.欲在图中①②③④处沿海建风力发电场,试问风力资源最丰富的是哪一处沿海地区?

()

A.①B.②C.③D.④

(五)根据区间图确定气候类型

案例5:

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B、②④⑤

C、④⑥⑦D、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的气候

C、温带大陆气候D、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六)根据折线图确定气候类型:

案例6:

读右侧某地气候要素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可能位于10°S~30°S之间 

B.该地可能位于10°N~20°N之间

C.气候成因可能是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影响

D.气候成因可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七)根据点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八)根据等值线图确定气候类型

(九)根据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十)根据玫瑰图确定气候类型

案例7:

右面两种气候图分别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

C、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十一)组合图

1、地理位置与直方图(柱状图)组合

案例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仅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2)关于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200~300大洋西岸D、分布在南、北纬300~400大洋东岸

2、气候要素组合图

案例9:

读“甲、乙、丙、丁四地1月、7月气温和7月、全年降水量统计图”,完成问题。

(1)与图中四地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甲——莫斯科乙——巴黎丙——新加坡丁——雅典

B.甲——天津乙——鹿特丹丙——巴西利亚丁——珀斯

C.甲——莫斯科乙——伦敦丙——新加坡丁——南京

D.甲——北京乙——鹿特丹丙——孟买丁——开普敦

(2)四地中可发展种植园农业和葡萄种植业的分别是()

A.甲地和乙地B.乙地和丙地C.丙地和丁地D.甲地和丙地

大气环流与气候课后习题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27~29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B )

3.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

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D.海陆热力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

右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