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十七章相似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0277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6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十七章相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十七章相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十七章相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十七章相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十七章相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十七章相似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十七章相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十七章相似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十七章相似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十七章相似教案

27.1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相似图形,理解定义。

2、会判别相似图形,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重点:

相似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知探究

学生观察教材图片总结相似图形的定义。

共同特征: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相似图形:

我们把这种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问题1:

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  ______或________得到,

问题2:

举出现实生活中的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

例如,放映电影时,投在屏幕上的画面就是胶片上的图形的放大;实际的建筑物和它的模型是相似的;用复印机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所所得的图形,也都与原来的图形相似.

问题3:

尝试着画几个相似图形?

 2、教材“观察”

图中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教材p37页1、2。

教学反思:

 

27.1图形的相似(第2课时)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

3.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

4.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重难点:

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阅读理解:

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长度的比)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

(即ab=cd),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一、复习旧知

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

二、引入新知

例题.如图,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求∠1、∠2的度数和EF的长度.

解:

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1=∠C=83°,

∠A=∠E=118°

在四边形ABCD中,

∠2=360°-(78°+83°+118°)=118°

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

由此得:

,即

解得,x=28(cm).

三、巩固练习

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四、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记法

1、因为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类,因此,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仿照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给出.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如△ABC与△DEF相似,多媒体出示,

记作△ABC∽△DEF

其中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如A与D、B与E、C与F相对应.AB∶DE等于相似比,相似比为K.

2、想一想:

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

哪些边是对应边?

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对应边呢?

由前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可知,对应角应相等,对应边应成比例.

3、议一议: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

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两个等边三角形呢?

为什么?

 

五、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以及自己对本节课的体会;

六、作业

1、看书P39-40

2、教材P40复习巩固1、3

教学后记:

 

27.1图形的相似(第2课时)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

3.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

4.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重难点:

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阅读理解:

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长度的比)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

(即ab=cd),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一、复习旧知

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

二、引入新知

例题.如图,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求∠1、∠2的度数和EF的长度.

解:

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1=∠C=83°,

∠A=∠E=118°

在四边形ABCD中,

∠2=360°-(78°+83°+118°)=118°

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

由此得:

,即

解得,x=28(cm).

三、巩固练习

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四、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记法

1、因为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类,因此,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仿照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给出.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如△ABC与△DEF相似,多媒体出示,

记作△ABC∽△DEF

其中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如A与D、B与E、C与F相对应.AB∶DE等于相似比,相似比为K.

2、想一想:

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

哪些边是对应边?

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对应边呢?

由前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可知,对应角应相等,对应边应成比例.

3、议一议: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

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两个等边三角形呢?

为什么?

 

五、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以及自己对本节课的体会;

六、作业

1、看书P39-40

2、教材P40复习巩固1、3

教学后记: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总的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判定预备定理;

2、能运用定理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理解、运用两个定理

学习过程:

一:

讨论,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定理内容: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如下图:

请得出对应线段的比:

总结得出推论:

平行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得出对应线段的比:

二、探究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相似。

要求:

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给出证明过程:

 

如图AB,CD相交于点E,AC∥DB.△ACE与△BDE是相似吗?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教材54页第4、5题。

附加练习:

如图所示,ABCD中,G是BC延长线上一点,AG交BD于点E,交DC于点F,试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作业:

书中习题

27.1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相似图形,理解定义。

2、会判别相似图形,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重点:

相似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知探究

学生观察教材图片总结相似图形的定义。

共同特征: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相似图形:

我们把这种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问题1:

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  ______或________得到,

问题2:

举出现实生活中的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

例如,放映电影时,投在屏幕上的画面就是胶片上的图形的放大;实际的建筑物和它的模型是相似的;用复印机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所所得的图形,也都与原来的图形相似.

问题3:

尝试着画几个相似图形?

 2、教材“观察”

图中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教材p37页1、2。

教学反思:

 

27.1图形的相似(第2课时)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

3.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

4.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重难点:

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阅读理解:

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长度的比)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

(即ab=cd),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一、复习旧知

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

二、引入新知

例题.如图,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求∠1、∠2的度数和EF的长度.

解:

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1=∠C=83°,

∠A=∠E=118°

在四边形ABCD中,

∠2=360°-(78°+83°+118°)=118°

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

由此得:

,即

解得,x=28(cm).

三、巩固练习

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四、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记法

1、因为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类,因此,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仿照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给出.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如△ABC与△DEF相似,多媒体出示,

记作△ABC∽△DEF

其中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如A与D、B与E、C与F相对应.AB∶DE等于相似比,相似比为K.

2、想一想:

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

哪些边是对应边?

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对应边呢?

由前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可知,对应角应相等,对应边应成比例.

3、议一议: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

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两个等边三角形呢?

为什么?

 

五、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以及自己对本节课的体会;

六、作业

1、看书P39-40

2、教材P40复习巩固1、3

教学后记: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总的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判定预备定理;

2、能运用定理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理解、运用两个定理

学习过程:

一:

讨论,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定理内容: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如下图:

请得出对应线段的比:

总结得出推论:

平行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得出对应线段的比:

二、探究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相似。

要求:

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给出证明过程:

 

如图AB,CD相交于点E,AC∥DB.△ACE与△BDE是相似吗?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教材54页第4、5题。

附加练习:

如图所示,ABCD中,G是BC延长线上一点,AG交BD于点E,交DC于点F,试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作业:

书中习题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二)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的:

1、初步掌握利用三边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

3、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体会数学思维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比例式证明线段相等;辅助线的作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定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对两个三角形来说,相似就是形状相同,更明确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师:

(指准板书)相似三角形的这个定义,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但利用定义判定,既要证明三组对应角相等,又要证明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所以比较麻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稍停)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下面的板书)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

请大家把这个结论一起来读一遍.(生读)

师:

(指板书)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指图)结合这个图,这个结论的意思是说,如果

,那么△ABC∽△A′B′C′(边讲边作如下板书).

(师出示下图)

△ABC∽△A′B′C′

 

教师提示辅助线的做法,如何证明构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后给出证明过程并板演师生集体订正。

(四)练习:

下面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为什么?

 

(五)小结:

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练习册习题

(七)反思: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的:

1、掌握三角形相似判定的另外三个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

3、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体会数学思维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定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三边证明三角形相似。

今天我们来看第二个判定定理.

师: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

请大家把这个结论一起来读一遍.(生读)

师:

(指板书)如要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指图)结合这个图,这个结论的意思是说,如果

,夹角∠A=∠A′,那么△ABC∽△A′B′C′(边讲边作如下板书).

△ABC∽△A′B′C′

(学生自己给出解题过程)

 

师:

这是相似三角形的又一个判定定理,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判定定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此处,安排学生自学)

(三)师: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判定定理.(师出示例题)

例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120°,AB=7,AC=14,

∠A′=120°,A′B′=3,A′C′=6;

(2)AB=4,BC=6,AC=8,

A′B′=12,B′C′=18,A′C′=21;

(3)∠A=70°,∠B=60°,

∠A′=70°,∠C′=50°.

(先让生尝试,然后师边讲解边板书,

(1)

(2)题解题过程如课本第44页所示,(3)题解题过程如下)

(四)试探练习,回馈调节

2.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

(1)∠B=100°,∠C=30°,∠A′=50°,∠B′=100°;

(2)∠A=40°,AB=8,AC=15,∠A=40°,A′B′=16,A′C′=20;

(3)AB=4,BC=2,CA=3,A′B′=6,B′C′=3,C′A′=4.5.

(五)归纳小结,

(六)作业:

练习册习题

(七)反思: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四)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的:

1.会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出边角关系.

2.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

1.重点:

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难点:

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自主学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填空: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相等,并且相应的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判断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并说明理由,

(1)△ABC与△DEF;

 

(2)△OAB与△ODC;

 

 

(3)△ABC与△ADE.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

本节课我们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几个题目,请看例题.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出示例题)

例已知:

如图,AB∥DC.

求证:

(1)△AOB∽△COD;

(2)OA·OD=OB·OC.

(先让生尝试,然后师分析证明思路,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

∵AB∥DC,

∴∠A=∠C,∠B=∠D.

∴△AOB∽△COD.

.

∴OA·OD=OB·OC.

(列

时,要让学生自己找OA,OB的对应边,并告诉找对应边的方法)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3.已知:

如图,DE∥BC,

求证:

(1)△ABC∽△ADE;

(2)AB·AE=AC·AD.

 

4.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

已知:

如图,∠B=∠ACD.

求证:

AC2=AB·AD.

证明:

∵∠B=∠ACD,∠A=∠A,

∴△∽△.

.

∴AC2=AB·AD.

 

5.选做题:

已知:

如图,AD=2DB,AE=2EC.

求证:

(1)

(2)DE∥BC.

 

(五)归纳小结,

师:

本节课我们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了几个题目,通过做这几个题目,你有什么体会?

(六)作业:

练习册习题

(七)反思: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五)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会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出边角关系.

3.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难点:

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学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判断正误:

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2)两个相似三角形一定全等;()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4)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5)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6)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7)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8)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2.填空:

(1)如图,BE∥CD,则△∽△,

(2)如图,AB∥DE,则△∽△,

(3)如图,∠B=∠ADE,则△∽△,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自学教材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即:

斜边直角边。

)分组自学

师生共同总结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出示例题)

例已知:

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上的高.

求证:

(1)△ACD∽△CBD;

(2)CD2=AD·BD.

(先让生尝试,然后师分析证明思路,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

在Rt△ABC中,∠A=90°-∠B,在Rt△CBD中,∠BCD=90°-∠B,

∴∠A=∠BCD.而∠ADC=∠CDB=90°,

∴△ACD∽△CBD.∴

.∴CD2=AD·BD.

 

(四)试探练习,回馈调节

3.已知:

如图,在Rt△ABC中,CD⊥AB于D.

求证:

(1)△CBD∽△ABC;

(2)BC2=AB·BD.

 

4.已知,如图,△ABC∽△A′B′C′,AD和A′D′分别是BC和B′C′上的高.

求证:

.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师:

(指准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两个直角三角形已经有一个直角对应相等,所以只要证明一个锐角对应相等就能得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课外补充作业:

5.已知:

如图,在Rt△ABC中,DE⊥AB于E点,

AE=3,AD=4,AB=6,求AC.

 

6.已知:

如图,在△ABC中,CD是AB上的高,CD2=AD·BD.

求证:

(1)△CBD∽△ACD;

(2)∠ACB=90°.

 

(六)作业,练习册习题

 

(七)反思:

 

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第1课时)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高度测量问题.

2.培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高度测量问题.

2.难点:

探索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高度测量问题.

自主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埃及的尼罗河水每年都会泛滥,两岸的田地就被淹没,水退后人们要重新划定田界,这便促使人们学会了计算简单图形边长、面积的方法,逐步形成了图形的知识.可见,图形知识是由于测量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本节课我们要学的也与测量有关,我们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一个测量问题,先来看这样一个实际问题.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下图)

师:

怎么测量出旗杆的高度?

请大家想出一个可行的测量办法.(让生思考一会儿,等到有一部分学生举手)有些同学已经有了办法,大家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倾听)

师: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情况?

生:

……(让几名同学说,师作适当评价,譬如有些想法只是一种想法不具有可行性)

师:

测量旗杆的高度有很多办法,其中有一种比较好的办法是利用相似三角形来测量,怎么利用相似三角形来测量?

学生汇报:

并讲解,教师补充强调△ABC∽△DEA吗?

为什么?

师:

假如我们量出旗杆影子AC的长度为8米,木杆的高度为2米,木杆影子的长度为1.6米,那么旗杆高度是多少米?

大家算一算.(生计算)

解:

∵DE,AB是太阳光线,

∴DE∥AB.

∴∠BAC=∠D.

而∠C=∠DAE=90°,

∴△ABC∽△DEA.

,即

.

∴BC=10(米).

因此,旗杆的高度为10米.

(三)试探练习,回馈调节

1.填空:

(要求:

给出解答过程)

如图,在某一时刻,测得一根高为1.8m的竹竿的影长为3m,同时测得一栋高楼的影长为90m,则这栋高楼的高度是m.

 

2.填空:

如图,测得BD=120m,DC=60m,EC=50m,

则河宽AB=m.

 

(四)归纳小结,

师:

本节课我们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了测量旗杆高度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其实测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可以直接测量的,譬如,我们的身高,教室的长度,马路的宽度,这些都可以直接测量.另一种是不能直接测量的,譬如,旗杆的高度,珠峰的高度,地球和月亮的距离,这些都不能直接测量.不能直接测量的问题怎么解决?

(稍停)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的问题,实质上是把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