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0181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docx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docx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

教育、学校与学制

1.我国近代系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2.双轨学制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3.“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理想。

4.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

5.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迫性。

6.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

7.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10.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11.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学校教育:

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教育设备、图书资料、场地等较为完备。

家庭教育:

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时间的持久性,教育作用的显著性。

社会教育:

教育影响的多样化,对象和场景的开放性。

12.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生产工具的改进、手工业与农业逐渐分离、产生了商品生产、推动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

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经济基础雄厚、提供接受教育的物质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使脑力可以脱离体力劳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只有社会生产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时,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脱离生产专门学习的学生。

2.文字的出现时学校产生的文化基础:

早期文字是记载文化知识的唯一工具,文字是教学必不可活少的工具。

早期文字复杂,使得学习文字比较艰难耗时,必须有专人教授,专心致志才能完成。

文字本身包含了各种社会知识,使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基友了极大社会意义。

3.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是学校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

国家发展,阶级对立更加突出,奴隶主阶级为了加强控制,需要建立专门传授文化知识的机构,培养为他们服务的各种人才,锅里国家事务,

学校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它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不断扩大、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13.简述我国现代学制形成的基本历程。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目的下,在全国办起了新式学堂,外国语、军事、科学技术学堂。

这是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在中国实施的先声,为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认识到了建立新学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性。

1902年清政府颁布《情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第一个较完整学制,但未能实施。

1904年,又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完整且棺椁实行,这宣告了中国现代学制的正式形成。

这两种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中体西用思想,它们是中国第一次全面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它们在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简历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

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社会、人、教育

1.社会要素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2.制约教育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3.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的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物质基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方法组织形式的变化、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变化方面

4.社会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类型、质量规格

5.社会生产力在哪些方面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在哪些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制约着

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

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社会政治在哪些方面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在哪些方面促进政治的进步?

制约:

教育的阶级性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

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方正的制定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促进:

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教育通过选拔和社会的分层,是原有的社会关系得以延续,、。

教育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7.文化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教育对文化又有哪些作用?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文化史教育资料的来源,制约着教育资料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的功能,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8.比较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关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的性质的不同之处。

9.为什么“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告终。

10.为什么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和“科教兴国”的提法是正确的?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事关民族兴旺,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

11.查阅改革开放后的有关统计资料,归纳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

教育是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累积的重要途径,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经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的发展。

12.个体的发展对教育有哪些制约作用?

个体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个体发展的先天因素,个体后天发展的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个体发展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14.怎样看待早期教育中的“超前教育”现象?

15.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找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事件或人物。

16.调查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找出对他们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17.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对教育的影响要经过教育的转换和选择,教育自身具有自我保存的功能和继承性,社会性是教育的派生属性,生命性则是教育的根本。

18.教育具有哪些性质?

教育具有超越性(通过教育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适应性(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影响的结果,总体上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开放性(收到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相对独立性

19.名词解释

教育:

广义的教育,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

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之上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20.如何理解教育的概念?

21.为什么说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因为只有先有了教育问题,才谈得上对问题的解释或解决,才谈得上教育研究。

教育问题的提出是推动教育学的内在动力。

22.

《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的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目的在于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重心是要探讨教育教学的一种秩序,提出了自然适应性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原则体系。

不仅指出问题,而且努力地为教育措施寻找理论依据。

《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被公认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完成了两个重要转变:

从教之学、教育之学到教育学的转变,进行了科学教育学建构的尝试。

首先冲破教授之学和教育之学的隔离,建立了而这融合的教育学,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的完整体系

《新教育大纲》:

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教育是什么这个教育本质的问题做了开宗明义的说明,对很多教育学说进行了批驳。

我国第一本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写成的教育学著作。

23.批判教育学、制度教育学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何启示?

制度教育学:

侧重于对学校中各种教育制度的分析,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制度的高度关注,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批判教育学:

真正平等而民主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只能以经济生活的根本改造为前提,教育的社会关系对应于经济的社会关系,主张以大众的教育制度取代西方传统的精英教育制度,主张以解放的知识来进行课程编制与规划。

24.简述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以日本为媒介的译介阶段

2.美国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

3.苏联教育学的畅行

4.教育学中国化的初步探索

5.教育学建设的重新起步、发展与反思

2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1.学科性质的多元和融合

2.学科内容发展的分化与综合

3.研究基础、模式和方法的多元化

4.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26.什么是专业、教师专业化?

专业:

正式的全日制职业,拥有深奥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向他的客户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无私服务。

教师专业化:

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是他们具有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的成长过程。

27.教师专业化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职业做了明确界定。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强调加强教师专业化。

美国两个重要报告提出以教师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目标。

我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上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后来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实施,后将教师归为专业技术人员。

28.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化的作用?

1.教育学素养是教师专业的重要基石之一

2.教育学有助于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自觉性

3.教育学能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29.教师的四个角色是什么?

学者、教育专家、反思者、研究者

30.什么是反思型教师?

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能够不断地进行合理性合法性的追问,以帮助自己超越现有的水平,追求更高的教育境界

31.什么是研究型教师?

教师超越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不再只是教育改革的对象与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自己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者。

32.专业具有哪三个最基本属性?

1.正式的全日制职业

2.拥有深奥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

3.向他的客户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无私服务。

33.专业化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双专业:

学科专业教育,教育专业教育。

教育学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专业道德精神。

反思与研究。

34.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化有哪些促进作用?

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才能使教师突破狭隘的个人经验,以一种新的教育观反思自我、超越自我,使教师掌握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获得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研究者反思者个人经验)

35.教育目的

广义的:

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

党和国家提出的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人才质量培养的总的规格和要求。

36.为什么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始之前必须明确教育目的?

教育者从事教育工作时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是协调各种教育影响、保持教育作用的统一性的指南,也是确定教育内容的依据,同时还是评价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

37.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有哪些启示?

1.认知领域: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领域:

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3.动作技能领域:

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沟通。

启示:

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更加合理。

主要从学生外显的行为对其学习结果作出界定,将关注教师行为转为关注学生行为,使教学目标更具操作性。

么诶一领域的目标结构由简单到复杂,使教学目标具有连续性、累计性和精确性。

38.对《现代教育学基础》第1章第2节(即“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思想设计它的教学目标(在认知、情感、动作三个领域)。

39.素质教育:

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

40.问答题: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是什么?

基本精神是什么?

教育目的的核心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

基本精神:

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出发,提出既符合教育实际需要,又与教育目的的指导方向一直的、具体的、更具操作性的前进目标,按照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素质的新要求将教育目的的引导性与教育目标的现实性辩证的统一起来。

41.案例分析:

P124

张红:

学校不应该宣传她的成绩。

一个好的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张红却因为模特大赛而忽略了学习,这是非常不可行的。

这是违背了教育目的的,与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符合,没有全面发展她的素质。

42.社会本位论:

孔德、涂尔干、诺笃尔普:

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出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其社会效益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

强调社会发展水平对人的发展水平的制约,重视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

43.个人本位论:

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培尔,艾伦凯,帕克:

教育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教育目的根据个人发展制定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有助于个人发展,人生来就有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要求。

44.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兹

45.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科学技术

46.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7.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48.人的发展是动态的,有两种发展水平,它们是实然、应然

49.个体发展的先天因素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特质,包括身心成熟机制、遗传素质

50.什么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和教育提供可能性?

遗传素质

51.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条件是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5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其决定性因素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53.对教育进行选择的影响因素是个体发展的水平

5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互补性,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55.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56.男生在游戏中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行

57.“揠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58.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格赛尔

59.近现代社会的教育注重以个人为中心,以占有为目的,它是主体性教育

60.教育学完成创立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

61.哪位不是教育学创立时期的教育家?

杜威

6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著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63.“教育即生长”是哪位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杜威

64.首次系统描述和概括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65.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66.教育目的是对人才培养的理想设计,理想人才没有普遍标准,因此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

67.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6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69.以下哪项不是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

教育教学实践

70.教学目标具有哪些作用导向评价激励

71.什么规定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

培养目标

72.教育目的分四种层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73.七~九年级美术新课标指出,“多角度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这个目标包括认知领域中哪些层次?

分析综合评价

74.七~九年级美术新课标指出,“多角度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这个目标包括情感领域中哪些层次?

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75.学科专家的建议会直接影响课程目标

76.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确立的教育目的是五育并举

77.1912年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78.我国素质教育的类别有身体心里社会素质教育

79.新中国教育目的多次变化,说明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