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游览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0116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游览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游览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游览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游览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游览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游览区.docx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游览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游览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游览区.docx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游览区

瑶里瓷茶古镇游览区

瓷茶古镇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瑶里风景区观光旅游,现在我们将要游览的是瑶里瓷茶古镇游览区。

在我们到达参观点之前,我先对古镇作个介绍。

瓷茶古镇游览区是瑶里风景区的核心区,它既是当地政府所在地,是瑶里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又是整个景区的接待服务中心区,景区的门区、旅游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和中心酒店都建在这里,这里还是游客购物和晚间娱乐的中心区。

为什么称瑶里为瓷茶古镇呢?

因为瑶里是景德镇陶瓷原料的重要产地,自古便有高岭瓷土、瑶里釉的美誉。

瑶里自13世纪就盛产制瓷原料,一度成为供应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要原料地,元代以后,高岭土、得尔坝和白石塔釉果等瓷土的开采更加确立了瑶里成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基地。

特别是高岭的高岭土与普通瓷土混和后被称为二元配方的瓷胎料,使得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在质量和工艺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举奠定了景德镇的“瓷都”地位,高岭也一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瓷原料生产中心。

那时,瑶里的长明、方家山、白石塔、江家下等地区都是矿工云集的地方,到处是矿洞遍布,水碓房林立,淘洗池云集。

至今,瓷土矿和釉果矿的开采、加工还一直延续着。

除了瓷土矿外,瑶里境内黄山松、金钱松种植面积广阔,曾为景德镇陶瓷业提供了上等窑柴,制瓷原料和燃料通过瑶河和徽州(安徽)至饶州(江西)的徽饶古商道送往景德镇。

作为历史上景德镇制陶业最重要的上游产地,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辉煌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正因如此,瑶里的瓷土开采业也同时带动了瑶里的制陶业。

瑶里曾是颇具规模的陶瓷生产地,制瓷历史悠久,在宋、元、明时期达到顶峰,是景德镇古代三大窑区之一。

至今在瑶里区内已发现30多处古窑址,而且大多数都保存完好,是景德镇古窑址群保存最好的地区。

瑶里除了生产民间日用瓷外,还在元末明初为官方生产建筑用琉璃瓦瓷,是迄今为止国内所发现的、仅有的几座历史上生产瓷制琉璃瓦的窑址之一。

古代瑶里瓷业的兴盛使得大量的外地矿工和商人来到瑶里,使瑶里成为了皖赣边界从事瓷业贸易的工商重镇。

瑶里还是茶叶之乡。

瑶里所在的浮梁在唐代是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有“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的记载,是当时东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

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名句: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就是对浮梁茶品质的盛赞和对当时浮梁茶贸易中心地位的确认。

浮梁在宋代被奉为朝廷的贡茶,瑶里则是浮梁茶的主要生产地,生产历史悠久。

现在,以瑶里茶为加工原料制作的“得雨活茶”被冠名为“人民大会堂特供茶”而名扬国内外。

(重复)

瑶里镇的聚落发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明代,由于瓷土业和制瓷业的兴旺,大量移民迁入瑶里,使瑶里人丁兴旺,村落连成一片。

居民大多从事于陶瓷业有关的产业,河西为姚家旮、曹家坦、老屋上数处;河东分刘家杪、程家、李家弄、街上等地。

瑶里居民祖先大多迁自安徽休宁、祁门和现属于江西的婺源,那一地区是徽商的营商区,所以瑶里在文化上更接近于徽商的发源地—古徽州。

瑶里人的聚落形态、建筑风格、生活习俗、语言、演艺等大体秉承了徽州文化的特征,但也有许多江西饶州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独有的商业移民文化。

我们一进入到这里就可以看到四周是群峰环抱,古镇就坐落在绿色葱茏的山谷之中。

可见,瑶里人对居住风水非常重视。

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聚落格局和选址、建筑形态、营建手段都反映了古代朴素的风水理论。

例如,为负阴抱阳,村落大多背山面水而建,聚落周围连绵山脉被视为养山加以保护,都是风水理论的贯彻和应用。

从形态上看,整个古镇南踞象山,北卧狮山,瑶河穿镇而过,形成山水萦绕的地理环境。

高山流水,远山近屋,全都映在瑶河的碧水之中,显示出古镇无比的宁静和清澈。

古镇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共有263幢,其中明代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在国内都属罕见,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

这里四周街贯巷连,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坐落在瑶河两岸,它们的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非常的醒目,富有鲜明的皖南民居特色。

尤其是那些叠式马头墙,起伏顿错在山区洁净的高天之中,如同是一首流动的音符,与明丽的山水构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

朴素的风水思想自然观衍生出居民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造就了瑶里古镇的生态景观:

青山葱翠,林木茂密环绕,河水清澈,鱼儿嬉戏无扰。

镇内居民聚落都是以姓氏、宗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和组织起来的,家族宗法与朱程传统理学相结合孕育了深刻的地方文化内涵,古镇内高大精美的宗祠和名人祖居就是这一地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中国明清古建筑的典范。

例如中西合璧的狮冈胜览、程家民居;展现封建宗族礼仪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程氏宗祠、吴氏宏毅祠、大夫第、进士第等等。

由于地域封闭,瑶里还保存着淳朴的民风,村民待人和善有礼。

瑶里还有许多传统习俗,如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正月舞灯,以及地方山歌传统歌舞剧地戏。

不仅如此,瑶里人在饮食上也非常讲究,食料多取自天然,形成了当地的特色,花样多,种类齐全。

在景德镇地区已成为知名的菜肴门类。

听了这些介绍,我想,为什么瑶里被称为瓷茶古镇,各位已经是不言自明了吧。

2003年,瑶里瓷茶古商镇成为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明清商业街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古镇景区的第一个景点——明清商业街。

这条明清商业街是徽饶古商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部分。

整条街共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大部分保存得非常完好。

窑里曾有民谣这样描述这条街:

“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生动的再现了唐诗中“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盛世景象。

在瑶里吴氏家谱中就记载有:

从下水口象山到上水口狮山的古道,是去徽州和饶州的通衢。

通衢,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吗?

用今天的概念来定义,就是古代的商业高速路了,瑶里古商街,与现代城镇发展中的“追路经济”十分相似,它夹着“古商业高速路”而建,这对古代以步行、推车、骑马、坐骄的交通方式,都非常的适宜,过往客商在这里购物、休息、歇脚、商贸交易、游憩,都十分便利。

所以街上备有百货铺、米行、客栈、药铺、小吃店等,瑶里的主人更是无偿为过往客商建亭、设坐、供应茶水。

大概各位已经注意到,两侧商铺临街的柜台都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它是为了方便骑马的商旅客人,使他们在购物时不必上上下下的。

瑶里古商街还兼有官路驿站的功能。

按照吴氏家谱所载,早先建在商道上曾建有申明亭,是用来接受官方意旨的商路驿亭,这种亭,起到接受官府商路管理的一种告示牌作用。

现在,这座驿亭已经坍塌,但我们在街口转弯处的墙面上仍可清晰地看到它的建筑遗迹。

经过考证,街上最古老的商店为明代所建,它最具特色,是一幢三开间门面店铺,中为大门,两边为店堂,内室为住宅,与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南都胜会图》中商店的形态和建制都完全一致,对考察明代村镇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这面墙上还有一块中国近代历史的遗迹,可能有些细心的游客已经注意到了,这是一幅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标语,内容是“国难之险,险于覆舟,应战之急,急于救火,凡我同胞,安危相关,生死与共,唯有尽一切努力,忍一切牺牲,以贯彻抗战之唯一目的。

”从落款看,这幅标语写于1938年,因为民国元年是从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开始的,所以这条标语书于抗日战争的前期。

由此可以看出,在我们瑶里,不仅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许多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革命史迹。

其中最为光辉的是开国元帅陈毅同志在1938年来瑶里领导“新四军改编”。

这段历史在陈毅故居展览中有详细的记载。

那时正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刚刚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时期,在瑶里,共产党的红区和国民党的白区以瑶河为界,国共合作要求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枪口一致对外。

这幅标语就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书写的。

所以,这是一幅珍贵的历史文物。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街面都是由两尺宽的古青石板铺成的,看上去色泽十分清纯,显得古朴而具有历史的沉重感,走在这上面,如行走在中国古代文化与历史的山阴道上,让我们接触到了历史,它像一条时空长廊,将我们带回到古代的商业繁荣。

你们看,青石板两旁镶嵌着许多的鹅卵石。

请问一下,哪位知道为什么要镶嵌鹅卵石,而不全铺上青石板呢?

对了,由于南方雨水充沛,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雨水的渗漏和排放。

路的两边还建有一条排水道,也是为了雨水的排放,形成了完整的排水系统。

这些系统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古代民间村镇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

前面说了,这条街是徽饶商贸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乾隆年间,由于商业繁华,商旅众多,官府特地在街头丁字路口修建了一块“徽州大路转弯”的路标。

像这样的商业街在我们高岭土矿遗址园区中的东埠村还有,而且保存得也很完好,是江西省的历史文化名村,它们都已成为瑶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和昔日瓷茶繁荣的见证。

程氏宗祠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是程氏宗祠。

程氏宗祠又名“惇睦”堂,释义为“惇厚诚实、相敬和睦”的意思。

它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新整修过。

祠堂的作用也不仅仅是为了祭祖和其他宗族活动提供空间场所,它同时还可以满足宗法制度的精神需求,以祠堂的规模、建筑形态、建筑的装修和装饰来体现一个宗族的地位和势力。

我们现在看到的祠堂就非常有气势,它背靠气势雄伟的狮山,前临清澈秀丽的瑶河,面对峰奇峦秀的瑶岭。

它的大门砖石模仿牌楼的形式贴砌在祠堂正面的墙上,牌楼的梁与柱紧贴墙面,而牌楼顶部却出了墙头高高而立,所有梁、柱都是由青石构筑而成,梁与柱的结合部都有精美的砖雕和石雕,以“喜鹊登枝”、“鹤鹿争春”、“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等图案做装饰,使楼门在雄伟庄严之中又显得美仑美奂。

为体现祠堂的规模,大门为四柱三开间,上面有四座屋顶,即三间四柱四楼式的砖雕石砌贴壁牌楼门,尽显出气势的恢弘。

在大门上有“惇睦”、“程氏宗祠”六个大字,笔法十分雄健有力,每个字都雕刻在青石板上。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祠堂,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在过去,祠堂大门平时是不能轻意打开的,只有在宗族活动或达官显贵来访时才可开启。

今天,各位都是我们瑶里的贵客了,所以,请大家入内。

走进祠堂,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宗族祠堂。

在我国南方祠堂大多为传统的合院式建筑,这种建筑有什么特点呢?

大家仔细看,这种建筑主要建在中轴线上,前为大门和下堂—前厅,中为中堂—享堂,享堂中有格扇门相隔,上为上堂—寝室,前厅和享堂为举行祭祖仪式的场所,寝室供奉祖先牌位。

左右是廊庑,组成前后两进两天井的建筑组群。

祠堂内部是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外檐柱用木石混合,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非常粗硕。

斗柱为标准南方式,节头为象鼻、凤头、如意,上面装有翼形云板,彩画色彩淡雅,构图设色不同于北方,是直接画于木地上的。

而我们现在所看见恶的程家宗祠,就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江南祠堂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除此之外,程家宗祠还有两个非常独特的地方,一是纵深长、空间大。

怎么个大法?

大家请看,祠堂宽12米,纵深达33米,总面积近400平方米,从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上看,其中享堂和寝室建于明代,前厅续建于清代,同时对享堂和寝室进行了修茸,十分宽敞,通亮,美观。

第二个特点是形状不规则。

我们站在前厅大门向寝室深处望去,整个祠堂并不在笔直的中轴线上,而是向左折过去,折角约20度。

为什么程氏宗祠要这样建造呢?

经过考证,应该有三个理由:

第一,取风水的方位。

程氏宗祠后有狮山,前有瑶河,隔河而望是虎山(瑶岭),按照前有照山,后有靠山的要求,建筑要与山势相靠向对,尽可能不要偏斜,才能让后人大发、出大人物。

面水而建时要逆水,水是财,逆水才能兜住财。

程氏宗祠如果是依享堂的方位按东偏北向西偏南的中轴线建下去,必然是顺瑶河流向南下,而且不能正对隔河的虎山,这对风水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第二,可借步步登高的山势。

程氏宗祠从大门开始,内部地势是逐渐升高的,使祠堂形成四个不处于同一水平的平台,这种地势,从后堂向下可以居高临下、一览无余,便于众人观戏;从前厅往享堂、寝室看上去,必须仰视,祖宗牌位高高在上,尽显宗祖的地位,取世代景仰之意。

第三,在瑶里当地的传说中略有偏北、偏南具有王者之势。

程氏以唐代开国元勋、瓦岗寨英雄程咬金为始祖,这种偏移也与此有关。

程氏宗祠这种不规则的平面选择看似是伦理对风水的让步,但只是对伦理规定中形式的违背,我们在前门的双重门额看到,上面恭恭敬敬地刻着“惇睦”二字,下面才是“程氏宗祠”。

这就足以说明程氏宗祠鲜明的伦理至上的观念了。

祠堂首要的功能为祭祖。

通过族人的共同祭祀,活着的人便与死去的祖先在心灵上得到沟通,同时,也增强了宗族成员的同源意识,相互之间更加亲近和团结。

在瑶里,程氏程咬金为始祖,每年冬至和清明节,族人都在这里祭祀他们的先祖,其中尤以冬至节祭礼最隆重,宗族通过祭祖达到了敬宗收族的目的。

祠堂有足够的空间供祭祖之用的同时,也满足了宗族议事、审断族人犯事等等的功能要求。

这个祠堂大门内的后面就是一个被称作“万年台”的戏台,这两侧高台的中部置有左右伸缩的戏台台板,演戏时伸出台板,不演戏时收回台板,伸缩自如,可惜台板在文革时被拆除了。

戏台顶为官轿顶的形状,是从声学方面考虑,起着收音、回音的效果,相当于音箱的作用,以便祠堂内每个角落都能获得良好的音效。

祠堂还是族人举行各种礼仪活动的场所,如举行婚丧嫁娶仪式。

作为祭祖之用的祠堂,它的功能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被扩大和延伸了,它既是宗族的象征,又实实在在地成了村民活动的中心。

程氏宗祠还曾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改编的纪念地。

1938年2月,开国元帅陈毅来到瑶里亲自指导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当时曾在这里召开过抗日动员大会,有数百人到会参加。

会上,陈毅还与他在国民党的胞兄陈孟熙上校握手言和,并且说:

“兄弟之间要团结,国共两党之间也要殊途同归,共同抗日,枪口一致对外”。

这次动员大会上陈毅兄弟俩握手言和的故事,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程氏宗祠现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狮山

关于狮山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瑶里村曾住着两兄弟,哥哥叫青狮,弟弟叫白象。

他俩自幼就没有了父母,全靠众乡邻接济照顾才长大成人。

有一年,瑶里村外窜来了一群妖怪,其中要数花虎,蛟龙两个妖怪最为厉害。

它们常常出没村中袭击人畜,扰乱了村民们的宁静生活,搞得人心慌慌,民不聊生。

青狮、白象两兄弟看到众乡邻被妖怪所害,便外出拜师学艺。

他俩遍访名师学艺,学得十八样兵器样样精通,并且受到一位人的点化三年后回到了瑶里。

替乡亲们报仇雪恨。

花虎、蛟龙二妖怪见斗不过青狮与白象,便想逃走,青狮和白象则穷追不舍,最后,青狮在汪胡境内杀死了花虎妖,并将它尸躯便留在了汪胡,变成了一座山峰,即现在的虎头山。

白象在铁炉里捉住蛟龙妖,将其处死后将它的身躯化作了一道山岗,这就是座落在铁炉村后的神龙岗。

青狮、白象兄弟俩杀死妖怪之后,刚刚走到村边,便因筋疲力尽分别倒在了瑶里村南村北,哥哥青狮化成了村北的狮山,弟弟白象化成了村南的象山。

千百年来,青狮、白象兄弟俩便时刻地震慑着外来的妖魔鬼怪,日夜镇守着瑶里的南北大门,佑护着瑶里的众乡亲。

至今,每年正月,村民都要用迎舞青狮、白象灯来怀念青狮和白象兄弟。

一步岭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一步岭。

一步岭是一座牌楼。

为什么这座牌楼叫“一步岭”呢?

它包涵着两层寓意,第一层是指:

一步岭正对着对面狮山的狮头,暗喻每个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都可以借助狮子的神力,必能心有所想、事有所成,并可有所作为。

这灵不灵呢?

等各位出来时验证一下吧。

第二层是指:

人生须知万事开头难,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当然,人生的每一步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从这里出去的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接着,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一座始建于清朝洋务运动时期,前后修建了三年,在外部形态上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古代民居。

狮冈胜览

各位游客,这是一幢在外形上属于比较典型的欧州巴洛克式的建筑。

我们可以看到,这幢建筑上有很多雕塑,有双狮戏球、麒麟、飞龙等,这些装饰都非常突出,非常生动,体现了建筑的一种动感,一种力度。

它还用了柱式构图,这种柱式都是很有动感的,这些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

另外,整个建筑的立面处理反映出较强的艺术性。

这座建筑本身是近代化的东西,相对于中国农村自己原有的建筑,它是属于工业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瑶里建筑上的一个发展。

原来屋主名叫吴佣舟,他是一名因经营茶叶、釉果生意发了财,当过乡长的官商,并且出过国、留过洋,受过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所以,建了这样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

此楼为什么取名“狮冈胜览”呢?

从对面的狮山观看这个建筑,非常雄伟壮观,与周围建筑相比,如同鹤立鸡群,成为狮山的盛景;另外,站在楼上的洋台上品茗观景,瑶河风光一览无余,瑶里美景尽收眼底。

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当然可以实现“好风临自至,明月不须期”,“日拥祥云护德门,春涵瑞霭笼仁里”的人生愿望了,故而取名“狮冈胜览”。

这幢楼房是瑶里两百多幢明清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幢徽派建筑,它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是十分丰富的。

这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合院式住宅,它的形式是四周的房屋被联结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所以又称为“天井院”住宅。

瑶里属暖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梅雨,夏季不太炎热,冬季较少阴寒。

人口密度大,因而这里的合院,三面的房屋都是两层,从平面到结构都相互联成一体,中央围出一个小天井,这样既保持了合院住宅内部环境私密与安静的优点,又节约用地,还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这座住宅是基本的天井住宅形式,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正屋三开间居中,两边各为两开间的厢房,即“三间两搭厢”。

前面为高墙,墙上开门。

整座宅居显得高大雅秀、古风盎然、书香扑鼻。

这种住宅的主要部分是正房。

正房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正房为三开间,一层的中央开间称作堂屋,这是一家人聚会、待客、品茶对弈、吟诗作画和祭神拜祖的场所,因而是全宅的中心。

堂屋的开间大,前面空敞,不安门窗与墙,就会使堂屋空间与天井直接联通,利于采光与空气流通。

那么着堂屋的后板壁是做什么用的呢?

它叫太师壁,壁两边有门可通至后堂。

太师壁前面置放一长条几案,案前放一张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在堂屋的两侧沿墙也各放一对太师椅和茶几。

请看这张八仙桌,桌面是由整块樟木制成的,长成这么粗的樟树至少要一千多年,可见这张桌子是十分珍贵的。

整座堂屋家具的布置均取对称规整的形式。

太师壁上挂的是一幅很大的由清朝有名的山水楼阁界画家袁耀画的“山水”中堂画,画中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松枝虬蟠,苍茂古朴,画面取“奇峰秀峦、世代平安”之意。

中堂画两侧是一对楹联条幅,上幅为“雨树梅花一潭水”,下幅为“四时烟雨半山云”。

吴氏的居住地古称梅潭,吴氏又称梅潭吴氏,这两幅条幅概括了这里的风景意境,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

壁前的长条几案是堂屋中最主要的家具,它做功讲究,附有雕饰。

而且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桌上东侧置放一托底花瓶,西侧摆设一古境,取谐音“东平(瓶)西静(镜)”之意。

中间摆放一古钟,准点自鸣,与东西瓶镜的摆设,共同组织“终身(钟声)平(瓶)静(镜)”的意韵。

古钟两侧各有古瓷“帽筒”一个。

古人戴瓜皮帽,回家即脱帽放在帽筒上。

他人来访,从帽筒上有无帽子,便可得知主人是否在家。

狮冈胜览的主人比较讲究,在堂屋两边侧墙上也有挂书画,内容为雪韵、秋趣、欲雨、花径和春、夏、秋、冬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山水题材。

我们走近看,在堂屋两边,正房的次间为主人的卧室。

这个卧室也是很有讲究的了,卧室的门不得直通堂屋,前面只有一扇小窗,窗户正对着厢房,卧室光线昏暗,空气不流通;在较大的天井院,卧室的窗虽然可以面朝天井,但为了内外和男女有别,在将窗台设得很高,窗棂做得复杂,而且还是里外两层,外层叫做“窗衣裳”,雕有精美的镂空雕,既可以装饰,又使卧室内外相互不能看见,所以,窗户成了正屋、廊下的两件装饰品,起不到真正窗户的作用。

卧室的门也设在夹道内,妇女与小孩只能通过夹道走到后堂,不能穿行堂屋见到外人。

天井两侧的厢房也可作卧室,也可作它用。

二楼由于层高低,夏日炎热,冬日寒冷,因此,多用作贮物。

家庭人口多时也可作卧室。

天井是天井院很重要的部分,它的重要体现在哪里呢?

我们仔细看,其实,它的面积不大,加上四面房屋挑出的屋檐,天井真正露天部分只剩一个天窗了,但是尽管这样,它还起着住宅内部采光、通风、聚集和排泄雨水以及吸除尘烟的作用。

由于天井四面房屋门窗都开向天井,在外墙上只有很小的窗户,因此房间的采光主要来自天井。

四面皆为二层的房屋围合成的天井高而窄,具有近似烟囱一样的作用,能够排除住宅内的尘埃与污气,增加内外的空气对流。

那么从风水上面看,又有什么样的意蕴呢?

从地理环境上看便可窥得一二了,瑶里四面环山,天井也是仿造山川形式而建造设计的,名为“可见天日”。

这种四面屋顶皆坡向天井,将雨水集中于住宅之内的作法被称为是“四水归一”,“肥水不外流”,是一种“暗宝生财”的风水观念,对于把水当作财富的百姓来说,这自然是大吉大利的事。

另外,人常说“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孙孙兴旺。

”从这句话中,又可以看出“四水归堂”与人丁兴旺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中“人丁”是非常重要的,难免要渗透到建筑形态上。

天井还有着“天人合一”的体现。

天井把大自然融入了院落,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将日月星辰,尽收眼底和心中。

最后,狭小的天井还能防止夏日的暴晒,使住宅保持阴凉。

你们看,这小小的天井包含了多少理念和用途呀!

接下来,我在这里要特别向各位介绍一下瑶里的木雕艺术。

各位可能都知道徽州的三雕艺术,它具体的所指与风格可能不是很了解,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三雕艺术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

瑶里“三雕”同样十分出色,这幢居室内的木雕堪称是艺术珍品,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雕刻工艺,都十分精湛。

特别是厢房正上方取材《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和《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大战黄飞虎”两幅木雕,雕刻深达四寸,画面多达七层,是木雕中的珍品。

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是珍贵的文物。

所以,在参观的时候,敬请各位不要用手去触摸木雕,以防损坏。

瑶里木雕最早源于宋代,并且在明清时期达到极盛。

瑶里木雕的题材十分广泛,深入浅出地从多角度表现了儒家思想的文化特征,它可以从7个方面来说第一,是孝道第二,累世同居:

第三,忍让:

忍让、谦和代表了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的准则。

第四、崇帝:

木雕题材中很多是表现尧帝、舜帝和周文王内容的崇帝作品。

第五、恩荣:

是对宗族中出类拔萃人物的歌功颂德。

第六、忠义:

“忠”是封建伦理的中心思想,也是统治阶级对平民百姓的精神禁锢,这一思想通过民间艺术得到了广泛、持久的传播。

第七、冠礼:

冠礼有多种造型:

第一种是一群少年跳着举一顶冠《跳加冠》,意指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第二种是几个官人围着一顶官帽,叫做《冠带传统》,意指要把官职世袭下去,世世代代做官;第三种是几个上年纪的人围着一顶官帽或衣带,这叫《荣赐冠带》,这反映了古代的敬老制度,由官府在民间对德高望重的老人推行的封官嘉奖制度;第四种贺官,刻一满脸得意穿上官服的人,身旁一人托着一顶官帽《弹冠相庆》,指朋友做了官,也可以沾朋友出仕的光,期待自己也早日出仕;第五种,着官服者一手托着官帽《加官》,另一手上托着爵《进爵》,意指加官进爵的愿望;第八、读书及第:

表现中举、及第内容,意指《学而优则仕》。

第九、福禄寿:

福指福运,禄指俸禄,寿指长命。

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题材;第十、小康之世:

儒家典籍《礼记》中将小康社会作为理想的社会。

一个有礼制的、生活富足的社会,既符合统治者的需要,也符合黎民百姓的愿望。

在木雕里,许多作品刻画了这种理想中的小康社会里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上述的几个内容,许多流行小说,戏曲,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也成为民间木雕中经常采用的题材。

当然还有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

那么,除了上面所说的内涵之外,瑶里木雕在艺术上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首先,构图严谨合理、画面流畅舒张,造型生动有致、刻风粗犷古朴。

其二,主题明晰。

往往是直奔主题,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抓住最能代表人物或事件的特征,用十分简约表现方式,勾画出重大事件,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艺术感受。

其三,利用特有的光影进行造型。

这里的民居都是内向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