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业问题学年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996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失业问题学年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失业问题学年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失业问题学年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失业问题学年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失业问题学年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失业问题学年论文.docx

《关于失业问题学年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失业问题学年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失业问题学年论文.docx

关于失业问题学年论文

李会财管09级2班200922410201

关于中国的失业问题

关键字:

失业中国失业问题原因影响解决措施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目前我国面临的失业问题,并分析了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而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

引言:

目前我国正面临这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力供大于求,失业人口较多,就业压力加大,下岗、失业、再就业、失业保障已经成为的社会的热点话题。

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失业的定义及简单分类

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得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失业率是劳动人口里符合“失业条件”者所占的比例。

按照失业原因,可以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1、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由于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

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

2、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其中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

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备造成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二、我国的失业问题的现状

从建国至今,我国共经历了两次失业高潮,第一次发生在1979年,失业主体主要是返乡知青,当年失业人员达560万人,失业率为5.4%;第二次发生在1993年,失业人员多为国有企业员工,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为420.1万人,失业率为2.6%。

之后,失业率逐年增长,来势汹涌,到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失业人数已达800万人。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截至2005年底,我国公开城镇失业人员从95年的519.6万增加到2005年的839万人,失业率从95年的2.9%增加到05年的4.2%,到2007年,全国登记失业人数为838万人,全国登记失业率为4.1%,就业压力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我国面临严峻失业问题的原因

 

(一)、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总量大,增长快,新增就业岗位不足。

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近1000万,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大约2600—2800万。

净增人口是指最近十几年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800万人左右,每年死亡人口在800万左右。

每年多出上千万人口。

影响就业的是20年前的高出生率。

由于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上升到2800万左右,因而到了今天,这批人正好进入劳动就业范围。

全国近些年里每年新增工作岗位平均在900万左右,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平均在2000万以上,因此,新增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二)、劳动力素质整体较差,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与当下众多求职人员找不到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劳动力的需求方普遍反应缺乏合格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即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一方面企业存在大量的职位空缺,另一方面求职者有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三)、社会经济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调整形成的失业。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效率经济而市场的效率就是要通过一部分落后企业的倒闭破产、一部分不合格劳动力的失业来使有限的资本、人力等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处置大量的不良资产,压缩某些行业的过剩生产力,这就必然使得许多企业职工面临失业和再就业。

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由低素质、低效益经济增长模式向高素质、高效益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各个行业的机器化、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企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率比起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天壤之别。

一方面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机器代替的人类手工,也使得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淘汰了大量劳动力。

(四)、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一方面,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人们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

另一方面,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但由于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户籍政策、保障制度,经费困难等方面的影响,求职人员即使想到这些地方去就业也往往难以落实。

(五)、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管理理念的改变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来加快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这其中也包括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

生产方式的转变造成了劳动力需求结构的改变。

另一方面,企业开始越来越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及打造自主优秀品牌,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经营理念的改变也使得企业增加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对于从事简单重复加工工作的劳动力需求减少。

(六)、就业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

就业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导致劳动力供求双方的信息不能有效的交换,一方面求职人员没有确切了解到市场对于劳动力人才资源的具体要求,存在认识的误区,容易盲目地随大流学习专业,蜂拥而上,造成某些岗位人员过剩,竞争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需求方面临众多求职者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七)、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瓶颈,阻力重重。

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微型企业是实现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课税多、贷款融资难、经营管理限制多、政府各部门的乱执法、乱罚款和乱收费等。

 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身上收取的各种收费和罚款,规模大约在3000亿元左右。

如果按照两万元容纳一个劳动力就业来计算,至少有1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了。

(八)、劳动力人才培养方式式不科学,教育体制不完善。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总体劳动力供大于求以及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招生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相应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一些地方高校在扩招后投入跟不上,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最后就是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更新滞后。

许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身份改变了,就一定可以要找个好工作;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预期较高,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许多大学毕业生宁肯“漂”在大城市,也不愿到地方、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就业。

就高不就低的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九)、国际金融经济环境的影响。

08年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

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

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而从2009年开始至今的欧债危机造成欧洲经济的疲软、人民币不断“被升值”,进而影响到中国对于欧洲地区的出口。

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导致大量出口型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加剧了我国的失业问题。

四、失业问题产生的影响

(一)、从国内因素来看,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始终难以完成由投资推动型向消费主导型增长的转变。

这是因为大量的失业人口无法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实惠,所以无法提高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

而少数高收入阶层,对国内消费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处于饱和,使大量的消费支出流入海外发达国家,同时也倾注在效益不高的投资上。

(二)、失业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增加后,由于家庭消费减少和厂商投资下降,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受到抑制。

(三)、失业造成人力资本的损失:

失业对人力资本的损失是双方面的。

一方面,失业者已有人力资本得不到运用;另一方面,失业者无法通过工作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

长期的失业会大大降低人力资本的价值。

(四)、失业的社会影响:

失业不但会使失业者及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下降,而且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拉大贫富差距,激化社会矛盾,扰乱社会秩序,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五、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政策措施。

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换一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两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

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

为此,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维持经济的健康高速发展。

 

图一

年份

GDP(亿元)

增长率

失业率

通胀率

2005

184937.4

11.3

1.8

2006

216314.4

12.7

4.1

1.5

2007

265810.3

14.2

4.0

4.8

2008

314045.4

9.6

4.2

5.9

2009

340902.8

9.2

4.3

-0.7

2010

401202.0

10.4

4.1

3.3

2011

471564

9.2

4.1

5.4

以上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年报

上图一为1952年至2010年我国GDP增长情况。

自1990年以来我国GDP一直高速增长,表二为自2005年至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与失业率及通货膨胀率情况。

从图表可知与经济高速增长相对的却是就业率的缓慢增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保证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就业率的稳步提升,应结合以下措施:

(一)、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投资、消费、出口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及出口的带动,国内消费明显不足,因此没有充分发挥消费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

因此国家一方面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社会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合理进行税费改革等。

以保证人民“有钱消费”。

另一方面,国家应维持物价水平,有效应对通货膨胀。

最后,国家还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人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将第三产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实现产业升级,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中小、私营、微利企业的发展。

应加大对于中小微赢企业的援助,放宽对其的信贷条件,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同时应严格打击对中小企业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保证中小、微赢、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就业人员的职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政府应建立规范化的免费职业介绍机构,开展信息、培训、咨询,职业介绍等系列化服务。

及时把握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专门人才。

(五)、积极鼓励自主创业。

政府应采取各项积极措施,为有创业意向的个人及团体提供创业指导,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六)、依法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在地区、行业间的壁垒,鼓励企业根据具体的实际灵活调整劳动力的存量,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促进劳动力资源的高效流动。

(七)、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强职业教育,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职业观。

优化贫困偏远地区的工作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西部基层,促进农村、西部地区发展。

(八)、加快农村、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大对于落后地区的财政投入,缩小城乡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加大对于农民的补贴,发展乡镇集体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地区的就业状况。

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为失业人员在短暂过渡时期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还可以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有利于维持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

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于失业救济金的投入,要特别重视对于那些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的救助,以保证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同时,也应加强失业保险的宣传,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六、结语

失业问题是目前我国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一方面要继续维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又要积极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引导产业升级,同时也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有效减轻失业问题。

参考文献:

董巍《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反失业政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