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995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广东省职业教育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项目名称:

职业教育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实训基地

项目申报单位: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申报单

位:

申报单位主管部门:

广东省交通

申报单位负责人:

陈周钦项目负责人:

刘越祺

申报日期:

2007年12月8日

一、基本情况

1.学院概况

2.现有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

3.专业建设概况

4.技能鉴定站建设情况

二、项目实训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目标

2.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人才需求分析

3.实施项目的条件

4.教学改革情况

5.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三、项目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2.项目资金的具体用途

3.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4.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措施

5.分年度建设方案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广东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通知》(教财[2005]12号)文件精神,按照《广东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拟申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专业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主要从事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技术的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项目可行性报告综述如下:

1基本情况

1学院概况

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广东省交通厅,在教学等方面受广东省教育厅指导,是广东省培养交通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

学院前身——广东交通学

校、广东省航运学校分别创办于1959年和1960年,均为早年的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学院自1997年开始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至今已有十年高职教育办学历史。

学院成立后,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交通,服务社会,坚持“求是、笃实、创新、立业”的校训,围绕“发展、质量、特色、品牌、效益”的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全面推进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学院2001年被教育部和教育厅批准为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学院,2002年荣获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联合授予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3年被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首批认定为省属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并被广东省确定为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底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学院一校三址,分为南校区、北校区和建设中的东校区三部分,校园占地面积46.1348万平方米。

学院校舍建筑面积19.4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8.9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287万元,设备状况良好、技术先进;建有高标准的塑胶400米跑道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和游泳池、跳水池等体育场所;设有97间各类实验实训室(场)和125个校外实习基地,形成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实训平台。

学院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学习工作环境优美舒适,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

目前,学院教学部门分为八院一部一中心,即物流与运输管理学院、汽车学院、公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港口与航运学院、交通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口岸管理与经济贸易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部、实训中心;共开设了交通类、材料与能源类、土建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财经类、公共事业类、文化教育类、艺术设计传媒类等九大职业技术门类,有50个专业、84个专业方向。

至2007年9月全日制在校生11705人,到2010年办学规模将达1.3万人学院现有一支由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技师等各类高素质专业人员组成、既有较高专业水平又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73人,其中专任教师55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22人,博士后2人、博士12人(含在读博士6人),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48人(含在读硕士6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150多人。

另外,在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客座教授44人,校外兼职教师233人。

2现有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

经过长期的建设,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现有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电气空调实训室、工程机械综合维修实训室、整机拆装室、等一批设备先进、实操性强的实训室,使用面积合计达2280平方米,设备总值821.2万元。

学院内还设有“三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驾驶训练场等实践教学基地。

我院“中、小型机械操作工”技能鉴定中心是广东省唯一的工程机械职业技能鉴定点,肩负着对全省工程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指导及试题库建设等重任工程机械专业拥有一支有多名教授、副教授组成的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占86.6%,其中技师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双师型”教师16人。

此外,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轮岗锻炼,全方位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技能。

3专业建设概况

1975年,我院工程机械专业开始设置招生,至今已经走过32年的历史。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是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和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我院是广东省承担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领域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唯一高等职业院校。

2001年,我院成为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首批认定和向社会通告的“省属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其中中、小型机械操作工(工程机械操作工)是通告中36个工种之一。

目前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在校生为182人,多年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4技能鉴定站建设情况

1996年,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院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小型机械操作工等32个工种)”(粤劳技[1996]242号文),是广东省中、小型机械操作工唯一鉴定点。

近年来,我院承担了大量的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和社会人员的中、小型机械操作工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和下岗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共考评1100余人次,其中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毕业生全部取得中、小型机械操作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2项目实训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目标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全面贯彻全国和广东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我院工程机械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服务对象广、专业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示范作用大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摇篮,打造华南地区工程机械行业职教龙头。

通过对现有的实训室扩充改造,增加重点设备数量和提高设备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使其真正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程机械行业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更好地为广东的公路建设事业以及其它行业服务。

2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人才需求分析

广东地处沿海地区,毗邻港澳,经济发展迅猛,经济要持续高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公路交通。

到2006年底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超过3400公里,地级市已全部贯通高速公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5万公里;根据我省交通规划,广东省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2900亿元,实现新增公路总里程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00公里。

至“十一五”期末,广东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00公里。

路通财通,路兴粤兴,广东只有建设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立体交通网,才能真正当好排头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公路交通要大发展,人才要配套。

从广东的情况看,大量的国产和进口的工程机械设备在公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一个大型公路机械化施工企业机械设备价值超过亿元,为建设高等级公路提供了质量及速度上的保障。

随着公路工程机械新技术不断发展,对工程机械的使用、维修、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生产和管理工作,具有专门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目前我省从事公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人才紧缺,难以适应高等级公路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随着工程机械的不断发展,进口机械大量引入,对工程机械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的需要。

在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同时,适当地提高基本素质的水平和专业理论中的高新技术的含量,其目的就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以适应广东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实施项目的条件

(1)为搞好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实训基地的建设,我院成立了由院领导和汽车学院、教务处、成教处、实训中心、后勤财务处、后勤产业集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统筹基地的建设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而且,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从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和广东省内一些主要公路施工企业聘请了一批在本专业有造诣的教授和高级工程师担任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客座教授,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另外,从广东筑波路桥维修公司等公路施工企业聘请了一批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

这些工作为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目前,学院的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经费来源稳定,财务状况良好,收支保持平衡,去年办学经费收入超过1.4亿元。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作为我院重点专业和省级示范性专业,学院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快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实训室的发展。

学院“十一五”规划中实验室建设经费平均每年不少于500万元,学院还将加大对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保证建设资金来源。

(3)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有32年办学历史,经过长期的建设,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实训室已具备一定规模,基础条件较好。

同时,学院已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多年,具备中、小型机械操作工等多个工种的鉴定资格。

长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使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

另外,学院依托行业办学,和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都十分有利于产教结合。

4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改革情况

为造就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课程建设合作化。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合作化体现在校企双方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订单人才培养要求企业较早地介入职业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岗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合作,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合作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和培训。

如订单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专家与职业学校合作,参与对“准员工”的职业教育,及时传授反映现代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学生较早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2)课程结构模块化。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呈现模块化、一体化结构更有利于知识、技能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