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736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京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京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京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京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docx

《北京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docx

北京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

2008北京各区模拟试卷文言文诗词鉴赏总汇

宣武区: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0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票,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

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

“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侧曰:

“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

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

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

十五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简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6.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南平教谕署:

委任

B.墨者多自免去墨:

贪污,不廉洁

C.执政阴沮之阴:

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疾:

加快,迅速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B.礼官辄表贺一鸣辄跃去

C.率夺还之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臣请为王言乐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海瑞)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B.(朝廷)又裁节邮传冗费

C.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则)黝之

D.十五年,卒(于)官

9.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②⑤⑥B.①③④C.①②④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

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

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

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有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

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

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①用“/”给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第一句断句。

(3分)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②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第二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署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写的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后送别友人。

B.全诗显着的特点是三联运用对仗,对仗工整而且各联之间联系紧密。

C.“他乡”指的是南方,“旧国”和“残垒”、“故关”全都指的是北方

D.“晓月”、“繁星”、“寒禽”、“衰草”几个意象中都透出一股愁情。

E.本诗后两联既是想象,又是写实,既写出了离别之愁又写出了乡愁。

②有人说这首诗中“他乡生白发。

旧国见青山”一联最好。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分)

答: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D(疾:

憎恶、痛恨、憎恨。

7.C(A凭借……的身份;目的连词。

B总是:

立即,就。

C全都。

D因(此);给。

8.B(此处补充应为海瑞。

9.A(①说明海瑞廉洁为官;③和④分别是从皇上和任江南织造的宦官的反应来间接表现。

10.C(“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问题,原文中说“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5分)①(2分)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答对4处得2分,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②(3分)不久给事中戴凤雨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或“一般官员”沽名的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或“督察南京粮储事官”))。

(“已而”“劾”“鱼肉”“缙绅”各占分,句意1分,满分3分,扣完为止。

12.(7分)①(3分)CE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3分。

(C项理解有误“残垒”、“故关”指的不一定是北方,指的应是友人归途中所遇。

E项“写实”的说法有误,本诗后两联全是想象之词,并无写实。

②(4分)此题可以答同意(1分)也可以答不同意(1分)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结构1分,内容2分,语句不通、内容芜杂,酌情扣1分。

同意的理由是:

此联对仗工整之外,还在全诗中起到前后关联的作用。

“他乡生白发”上承首句“世乱同南去”,就友我二人而言,“旧国见青山”上接第二句“时清独北还”。

写友人:

由“见青山”又引领下面两联对友人旅途的悬想,使全诗浑然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表达出诗人复杂的感情。

(这就是①题B项所谓“对仗工整而且各联之间联系紧密”的主要原因;也是①题E项中所谓“既写出了离别之愁又写出了乡愁。

”关于对仗工整可以略答,应该详答出此联在全诗中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作用。

如答不同意,也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阐明自己的理由。

所谓“你的看法”不仅包括表明不同意的看法,还应包括认为哪一联最好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对全诗的赏析,复杂感情的把握至关重要。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当共同南奔的友人即将北归时,独自羁留他乡的诗人、心情是复杂的。

他自然替友人高兴,而且不免欣羡,可更多的却是独景伤情——友人走后,自己就要独尝凄清孤独的况味了。

这复杂的感情全都融于诗中。

颔联有承上启下之妙,所颔起的后两联是想象,运用“晓月”、“繁星”、“寒禽”、“衰草”几个意象,突出了一个“愁”字。

诗人想象的是友人的“愁颜”,其实却流露出诗人自己浓重的愁情。

东城期末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送蔡元振序

曾巩

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亦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

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

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

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

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

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那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噫!

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

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

则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己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

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

其孰为侵官邪?

议者未之思也。

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

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

幸而材从事,视其致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

反是焉,则激。

激亦奚以为也?

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

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

汀诚为治州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

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

蔡君之任也。

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

可不懋欤?

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释:

①从事:

宜名,郡下官之庶属,副职。

②义:

同“宜”,适宜,适当。

6.下列语句中加点同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皆自辟土辟:

征召、聘用

B.不原其势原:

推究

C.可不懋欤懋:

勤勉

D.故序以送之序:

赠序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议者未之思也

B.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蔡君可拱而坐也

C.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脱然莫以为已事

D.其孰为立异邪不尔者其几邪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议者不原其势、(故)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

B.从事可否其州事,(此)职也

C.脱然莫以(之)为己事

D.诚未治也,(则)人皆观君也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所导致弊害的一组是()

①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

②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③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

④惟其实之同者多矣

⑤反是焉,则激

⑥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

A.②③⑤B.①②⑥C.①④⑤D.③④⑤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读书人和州太守都有彼此选择对方的自由,宾主关系才能融洽。

B.一味去附和或一概不担责,对州从事来说,都是不正确的作法。

C.在朝廷为官,能自任其责的都少有,更何况这些人做州从事了。

D.做州从事,既不能苟同,也不能偏激,要能掌握好处事的分寸。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把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不惟其同守之同。

(2分)

译文:

(2)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

(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7分)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语,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缺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①。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

①鞞:

军鼓。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还有。

(1分)

(2)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

“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

(2分)

答:

(3)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

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D(写赠序)

7.D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A不译/助词这些问题/代词B不译/转折连词不译/表修饰关系的连词C这样/代词“……的样子”/词尾,形容情状)

8.A(无因果关系)

9.C(②一些人对从事职权范围的错误认识。

③追究原因。

⑥明确蔡君日后升官应尽的责任。

10.C(与原文意思不一致)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5分)

(1)不应该只是附和太守所赞同的意见。

(2分)(关键词:

第一个“同”;意动“以……为同”,意思是“附和”;第二个“同”:

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赞同的意见”)

(2)如果将来有一天(您)到朝廷上做官,全都照这样办就行了,这也是蔡君您的责任啊。

(3分)(关键词:

第一句“于”:

介词“到”;第二句“一”;副词“全、都”,第三句“这”要补全)

12.(7分)

(1)(1分)击柝、捣练。

(答对2个给1分,答对1个0分)

(2)(2分)

答案示例:

此评不正确。

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抒发了作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此评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3)(4分)明日、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

“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叠字摹状举例分析:

2分。

好处:

2分)

附:

译文

古代的州从事,都是由州太守自己聘请读书人担任,读书人也可以自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所以上下级关系是很融洽的。

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离开他的上司也是可以的。

现在的州从事,全部由朝廷任命,不仅太守不能选择读书人,读书人也不能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上下级之间怎么能相处融洽呢!

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也不能立即离开。

因此太守把地方治事好了,从事就无事可干;如果太守治理得不好,从事只得把政事掌管起来,这也是形势所迫啊,(不得不)这样。

好发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形势,认为一州的政事应当由太守一人作出决定;如果从事把政事掌管起来,那就是另立政治标准,侵犯长官的权限。

唉!

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他的职责,不应该只是附和太守所赞同的意见。

那么,放弃自己的正确意见,而只求与太守的意见保持一致,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

一州没有治理好,太守不承担自己的责任,(而这个作从事的),自己也不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

那么,从事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怎么是另立政治标准呢?

这又怎么是侵犯长官权限呢?

(可见),好发议论的人并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啊,虽然如此,推究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难道是做从事的读书人喜欢多揽事吗!

所以说,这也是形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啊。

现在全国各地的从事,只知道对上司的意见随声附和的人实在太多了,幸而有个有才士的从事,看到当地政事上的漏洞,也不过在家里叹气,在路上发牢骚罢了,他那种轻慢超脱的样子,根本就没把政事当自己的事。

(如果)与这种态度相反,就会激化与上司的矛盾。

而激化矛盾,又有什么用呢?

要想找一个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实在太少。

在地方上当从事是这样,在朝廷上当公卿士丈夫的人,不这样的又有几个呢!

临川蔡元振君,到汀州去作从事,开始尝试着进行政事活动。

汀州如果被太守治理得好,蔡君就可以合抱两手闲坐无事了;如果治理得不好,人们就看蔡君你的了。

你既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凡事只要做得适合分寸就好,这是蔡君你的责任啊。

如果将来有一天到朝廷上做官,会都照这样办就行了,这也是蔡君你的责任啊。

你怎么能不自勤自勉呢?

蔡君临行前,来求我写一篇文章,所以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他。

丰台区第一学期期末

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然后作6—10题。

岘山亭记(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①,盖诸山之小者。

而其名特着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

其谓谁?

羊祜叔子、杜预元凯②是已。

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③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

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

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

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

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着也。

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

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

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

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

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此襄人之所敬书也。

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

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注释:

①隐然:

高大突出的样子。

②羊祜、杜预,人名,均为西晋名臣。

③荆州、地名,治所在襄阳。

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盖:

大概

B.然皆足以垂于不朽垂:

流传

C.既周以回廊之壮周:

四周环绕

D.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胜:

美好

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岂非以其人哉②宜其览者自得之

B.①因亭之旧,广而新之②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C.①乃来以记属于余②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D.①而其名特着于荆州者②元凯铭功于二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

?

B.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

C.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乎吴而成晋业

D.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

9.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是说明其人“好名”的一组是()

①遂以平吴而成晋业②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

③元凯铭功于二石④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⑤名其后轩为光禄堂⑥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为岘山亭写一的篇碑记,但文章几乎未写岘山自然风景,而着重抒发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

B.本文写了羊祜、杜预先后带兵从荆州出发与东吴军交战,最终“平吴而成晋业”,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C.本文既肯定了羊枯、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也指出了他们“汲汲于后世之名”的过于看重名声的心理。

D.本文围绕“名”字层层铺叙,谈古论今,把山、亭、堂及三个人物巧妙地钩连在一起,形成浑然整体。

11.用“/”线给下面未断句处断句,并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世皆称盖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难鸣狗盗之力哉?

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读孟尝君转》(王安石)

①断句在原文上进行(3分)。

②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②题(7分)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①簪组,占代官吏的冠饰。

②榜,此指船。

此句意思是说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有声。

(1)首联中的“簪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分)

答:

(2)请结合具体意境,简析颈联的“夜榜响溪石”一名句的表达效果。

(3分)

答:

(3)简析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3分)

答:

6.A(盖:

超过)

7.C(A.其,代词,那、那些,均指代人。

B.之,“取独”。

C.前一个“以”,介词,拿、用;后一个“以”,连词,来。

D.于,介词,在)。

8.A(“风流”此指流传下来值得称道的事迹)

9.B(①言其功绩。

④是说史君重修岘山亭。

⑥是说后人对两人的敬仰)。

10.B(据文中“盖元凯以其功,面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之句可推断,两人的作为是不同的,与吴军交战并最终“平吴”者是杜预)。

(以上每小题3分)。

三、

11.用“/”线给下面未断句处断句,并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世皆称盖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难鸣狗盗之力哉?

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之也。

(翻译:

这正是真正的人才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呀)。

(断句共3分,每断对两处得1分。

翻译2分,“士”译为“士人”或不翻译均可;“之所以“保留在白话译文中而表示的意思符合原文之意者不扣分。

12.①借代(1分)。

②答案示例:

诗人在天黑的宁静中,荡着小船归来,夜船触溪石而发出声响。

这里以有声表现无声,烘托出诗人“溪居”之所静谧的氛围,反衬了四周环境的寂静。

这看似随意的一笔,深合高超的艺术辩证法(对这一意境作具体描述,1分;言之成理的简析,2分。

答案不必拘泥于“答案示例”所选的角度)。

③答案示例:

诗人在这安静无人处,摆脱了官场之累,逍遥自在,仰望碧空,放声吟唱,闲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不逢人”,无以交流,毕竟太孤单了,表面的闲适背后又隐藏着难言的抑郁寂寞情怀(意思符合即可,不必拘泥文字;主要有两种心情,答出一种得1分,语言表达1分)。

附《岘山亭记》参考译文: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较小的一座山。

然而它在荆州特别着名,难道不是因为那两个人吗?

那两个人是谁呢?

是羊祜叔子、杜预元凯。

当晋与吴用武力相争时,常常要倚靠荆州,把它作为军事重地,而羊祜社预二人相继镇守在这里,最终削平东吴,完成了晋的统一大业。

他们功劳业绩已经超过了当时所有的人。

至于他们遗留下来的功劳事迹,广泛传扬于江汉之间,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思念他们,而对于羊叔子的思念尤为深挚。

大概是元凯凭他的武功,叔子凭他的仁德,二人的所为虽然不同,然而却都足以流传不朽。

我却很怀疑他们是在急切追求自己后世的名声,这是为什么呢?

传说羊叔子曾登上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诉他的部下,这山一直矗立在那里,而前代的士人都已湮没无闻了,因此他联想到自己而悲伤。

然而(他)惟独没有料想到这座山是因为自己才出名的。

元凯在两块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业,一块安置在这座山上,一块投到汉水深处。

(他)知道山峦沟壑会有变化,但不知道石碑也有磨灭的时候。

(这传说)难道不说明他们都太重视自己的名声,从而过分地无穷无尽地思想自己的功名了吗?

恐怕是(他们)太看重自己,想得太深远长久了吧?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人传说是羊叔子当年游历休息的地方。

亭子之所以屡兴屡废,就是因为后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

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知府。

第二年,依据亭子旧有的规模,加以扩大、更新;既在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观的回廊,又扩展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

史君辉闻名于当今,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

襄阳人满意于他的行政措施,喜欢跟从着他游览,于是就根据史君的官衔名号,为后轩命名为光禄堂;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来与羊叔子、杜元凯的名声一起流传久远。

史君不能阻止这种行为做法,于是他便嘱咐我写一篇亭记。

我认为,史君知道并敬慕羊叔子的风范而(想)沿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