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3篇酒店管理论文管理论文.docx
《酒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3篇酒店管理论文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3篇酒店管理论文管理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酒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3篇酒店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3篇-酒店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酒店的用工和学生实习的目的性冲突
所有的酒店首先置身于市场中。
因此,盈利成为其一切事物履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基于此,酒店用人尤其是把用工范围瞄向了高校其目的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1)学生社会化程度不深,容易领导和指挥;
(2)支付的薪酬比正式服务人员低;(3)人员自身素质高于一般服务类行业;(4)出现突发有学校作为解决方之一。
而学校之所以把学生送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主要是基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的培养。
通过实习让学生对酒店行业有进一步的了解,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样的用工动机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动机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因此,在实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不得不更换实习地点或者终止顶岗实习。
2、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培养问题
第一,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约束措施。
学生送到酒店后,工作和生活作息以及管理完全按照酒店的规章制度来执行。
在短时期内绝大多数学生感到与学校的作息安排极不相称,导致了部分学生短时期内不能适应顶岗实习的环境。
酒店的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所面临的管理对象是社会工作人员,这与在校的学生在心理适应度、主观能动性、抗挫折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推进与酒店的合作中,校企共同参与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第二,缺乏对实习学生的培养。
学生一旦进入了实习酒店,酒店马上让学生进入正式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这种角色的迅速变化导致了学生的极不适应。
因此,对学生的使用和培养应结合起来。
先期培训、定期总结、定期轮岗、分阶段分配学生实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阶段性获得成就感、让学生能够看到未来酒店行业的上升空间等这些工作摆在了新时期的以学生为服务人员主体的酒店行业面前。
第三,学生的思想问题突显。
首先,学生在角色意识转换过程中引发诸多思想困惑。
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专业课知识,接触的人就是同学和老师。
接触环境比较而言非常单纯。
酒店的运营过程和管理制度与学校形成了较大反差,乃至不同的酒店对于自己的特色所形成的独特经营模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伦理规范要求使刚刚步入企业实习的大学生心理产生混乱。
其次,社会环境静的复杂多变也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加了难度。
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增加了社会的接触机会,也由此对自己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的复杂性对学生的自身思想行为都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此外,在不同酒店实习的同一类学生在工作环境、岗位、薪资及福利待遇等方面会进行横向比较。
在这种动态过程中,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最后,学生对学期间进行顶岗实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得不够。
学生从小学入学起就开始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年龄和认识的不断成长和深入,对于学期间进行顶岗实习在口头上觉得新颖,比较欢迎。
但实际上对于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各种问题在心理上准备得不充分。
因此,在实习中很可能遇到诸如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缺乏团队精神、遇到困难退缩等现象。
面对这些来自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学生往往会出现压抑、焦虑等不良心理。
3、“双师型”师资队伍薄弱
良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还是偏重理论研究型。
实际动手服务的一线岗位能力不强。
因此,在指导学生校内实训中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大部分教师忙于工作单位和家庭,很少有时间去了解当今酒店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对酒店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等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了解也较少。
因此,在推进工学育人的过程中,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校企合作的规范性和融合度
首先,学校和酒店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可以根据国家要求制定出模板,在专业课开设和实践教学环节上积极听取酒店的意见和建议,把学生三年内的见习、实习乃至毕业实习都交给酒店去完成,强调“订单式”培养。
校企双方需要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协议书中要结合校企双方的实际明确学生的岗位、薪酬及保险等事宜。
其次,要求酒店提供顶岗实习学生全程培养方案。
包括:
岗前培训安排及相关材料;学生岗位轮换如何实施;学生阶段性培训与小结;学生在酒店期间工作规划;临时突发应急预案等。
其中,要落实对学生顶岗实习后的考核工作,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和指标,酒店全权负责学生实习技能的考核,协助学校完成考核任务。
最后,建立定期轮流回访制度。
学校和酒店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定期互访、沟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作出指示,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加强校企之间文化交流,加强校企情感融合程度。
2、循序渐进,及时跟踪,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首先,发动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导师的作用,及时与同学沟通,保持联系,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校内学生是受教育者,虽然在学习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失误,但是却能够得到老师的包容。
到了酒店,学生的身份是员工,而且现在的酒店用人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标准做完自己的工作,接受的完全是酒店的文化环境。
因此,学生初期不适应。
这就要求在赴酒店实习前,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教育预案,开展实习前的教育大会,把到酒店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说清楚,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诸如老员工的歧视、错误的侵扰等问题,尽快从心理上转变角色。
其次,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
现代多变而节奏快的工作环境使酒店对员工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诚信度等非常重视。
这正与目前“90”后在校生自身存在的固有缺点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学校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除了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技能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修养和服务水平。
再次,发挥酒店的育人作用。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身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学校和酒店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酒店丰富的教育题材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增强学生主动服务的荣耀感和成就感。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一线岗位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构建起实现职业理想的平台。
3、加强工学结合中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应积极利用酒店的环境资源,定期或不定期派遣教师赴酒店进行挂职锻炼,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于2010年度,派遣英语专业和实用礼仪两名教师赴无锡华美达广场酒店进行挂职锻炼。
两名老师分别担经理助理和餐饮部经理助理。
通过接触酒店一线实际工作,了解了酒店行业的语言应用情况和礼仪要求,把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很好结合起来,增强了自身的实践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开拓了眼界。
同时,挂职锻炼的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给酒店的所有员工做了精彩的讲座。
这样,在校企双方都受益的情况下,培养了过硬的师资队伍,又加深了校企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利用酒店的资源,加强校内酒店实训室的建设。
目前,出于校企彼此需要和前期合作的成功,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与无锡华美达广场酒店已经实现了三届订单培养。
酒店每年为学校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0万元,用于订单班的建设和校内酒店实训室的建设。
学校积极利用酒店资源搞好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进而回报酒店。
这种工学结合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赢局面。
(二)
一、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培养模式过于封闭,缺乏开放性
虽然我国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已呈多元化发展,但是在校企联合、国际联合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不少高等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闭门办学,与酒店和酒店服务行业的交流相对较少,学生被封闭在课堂上,理论知识虽然学习得很全面,但是由于实践的机会还是太少,缺乏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所以综合素质较低,与市场要求的应用性人才的距离较大,这样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适应能力较差,融入工作需要的时间较长。
1.2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书”总是和“育人”联系在一起的。
许多学校不注重学生品质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不够诚信,心理素质不高;或学校目的性太强,只讲授酒店管理类相关知识而忽视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欠缺,很难应对工作岗位的各种挑战。
1.3课程内容老旧,跟不上酒店行业的发展
酒店服务行业具有设施更新和管理模式变更较快的特点,作为向酒店输送人才的酒店管理专业,也应紧跟行业的变动来更新教学内容。
但是具体的情况是,学校的教材往往几年都不更换,学生所学的知识已经不适应变化的市场的需求,与时代脱轨,这样老旧的知识对学生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应尽快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
1.4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落后
讲台上,教师照本宣科,夸夸其谈,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昏昏睡,焉头打脑,无聊至极。
这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的真实写照。
如今,在高等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上,这样的情景仍旧屡见不鲜。
教师传授知识以单纯的讲授为主,缺乏吸引力,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是枯燥的知识框架和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知识。
在教学模式上,也基本遵循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很少进行新的变革。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是现阶段的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以抽象的理论为主,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
教师也都是学术出身,很少参加过酒店管理类工作的实践锻炼,对行业的了解和把握不到位,特别是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缺乏传授实践经验的能力。
虽然许多高校的酒店管理教学人员能够意识到该学科的实践性,也会为学生寻求实践的机会,但是实践活动缺乏明确的要求,常常流于形式,实践者应付了事,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2.1大学生:
适应性较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
(1)大学生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中,自我定位是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往往很难迅速转换思维,将自己定位为一名酒店服务人员,很难适应酒店行业快节奏的工作环境,有的学生在工作中组织纪律性较差,不服从管理,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常常遇到挫折和阻力。
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比较欠缺,导致对工作的厌倦,甚至对所学专业和整个行业失去信心。
(2)大学生抱着美好的愿望来到工作岗位,发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很难应用于实践,自己被分配的岗位并不是想象中的体面的管理岗位,而是基层服务工作,加上工作的枯燥与繁重,使他们感到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降低了对酒店工作的认同感,实习的动力丧失。
(3)实习生往往只有固定的实习工资,没有加班费和提成等,工资待遇远远低于正式员工,这很容易让辛苦工作的实习生感到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
究其原因,还是实习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抱着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心态,就不会产生类似的抱怨。
2.2实习酒店:
缺乏对实习生再培训的意识
酒店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实习生在此工作时间一般仅仅为几个月,所以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酒店一般不会花太多成本对其进行培训,大多把实习生安排在服务岗位,从事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劳动强度大,换岗的机会也较少,导致实习生难以获得真正的工作经验,为了学分而疲于应付。
2.3学校:
缺乏主动权,师资力量匮乏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一般处于被动地位,受酒店的牵制较多,学校虽然制定了实习计划,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缺乏酒店的配合而很难实现。
另外,学校安排的实习指导老师,大都是学术型的,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对实习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