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部分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493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部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自然地理部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自然地理部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自然地理部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自然地理部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部分解析.docx

《自然地理部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部分解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部分解析.docx

自然地理部分解析

(09年广东地理第1,2,9,10,17题)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1,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个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

图1以地表水体及③为界分为自然循环、社会循环,这也正是第一题的切入点。

地表水体与水汽输送之间的水循环环节为蒸发,其余①为降水,②为地表径流,④跨流域调水,故第1题选B。

在社会循环中,人类的排水活动若不对污染进行回收处理,则会导致当地环境污染,故第2题选D。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10.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理解。

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后来总体向南流。

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第9题选择B。

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故第10题选择A。

 

17.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 

【解析】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使泥沙沉积量减少,在海水侵蚀作用下,三角洲可能后退,故选择D。

 

(09年海南地理第13,14,15题)  读图4,完成13~15题。

  

 1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1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1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解析】:

 本题为显著的区域分析、区域定位问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定位、分析的相关能力。

 关联考点:

聚落发展与分布的影响因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变化、环境问题。

 (13)区域图解读,(经纬网)准确定位;分析图例和注记,总结聚落分布变化的规律:

沿河分布、逐渐向河流的源头迁移

 (14)由图中变迁分析、归纳:

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

 (15)塔里木盆地内,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日益严重。

【答案】:

13.D14.B15.B    

(09年上海地理第三,四,七题)  (三)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5.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侵人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6.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石林           B.沙丘           C.海蚀柱           D.V型谷  

【解析思路】:

该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的分类与判断;地表形态的塑造。

(5)三大类岩石中,具有明显层理结构的是:

层层堆积、固结成岩后的沉积岩。

(6)四类地貌所对应的营造力分别是:

石林----水蚀、沙丘----风积、海蚀柱---水蚀、V型谷----冰川侵蚀。

故答案为:

5.D  6.B

【区分度】:

(四)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7.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8.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9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思路】:

本题着重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7)如图所示:

两板块相向运动、相互挤压、褶皱隆起,其边界不会再明显展宽,故为消亡边界;图示内容,要判断出两板块属于洋块或陆块,条件缺失,从两板块的剖面特点、碰撞效果来看,应为同一性质的板块,即:

皆为大洋板块或皆为大陆板块。

(8)由上述判断分析,A、B、D地貌单元皆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或远离或碰撞的结果。

故选:

C。

(9)板块学说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和解释相关地表形态、地貌的形成;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地热等资源的分布等问题。

故选C

【区分度】:

中 

(七)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

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

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14.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15.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黄土塬         B.沙滩地     C.沼泽地          D.自流盆地 16.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解析思路】:

实验类命题,注重对抽象原理的验证、感知。

该题考查考生对下垫面性质、地表状况,与地表径流的关系。

(14)海绵起到拦蓄地表径流的作用,相同降水量的情况下,会使注入盒中水量减少。

选D(15)四个选项中,能具有“涵养水源”、“截蓄径流”、“增加下渗”等功能的地理事物只有湿地。

选C(16)提取地理信息能力 选C

【区分度】:

低  

(09年广东文基第44,47题)  44.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人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

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解析】水下沙坝是泥沙不断沉积形成的,是堆积作用的结果。

答案:

B  

47.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

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A.纬度高低       B.降水量多少       C.植被覆盖程度      D.气温高低  

【解析】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纬度的高低影响气温的高低。

答案:

C  

(六)自然灾害与防治  

(09年广东地理第6,7题)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

读图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6~7题。

 

6.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惠州南部。

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

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

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7.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应对灾害能力及对地理信息技术原理的理解。

直接依据图示信息得第6题选择C。

台风过境,一般会带来狂风暴雨,直接损毁不牢固的建筑物,故第7题选择B。

遥感(RS)主要功能是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获取,要获得洪峰流量信息一般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而RS一般无法得出,故第8题选C。

 

(09年上海文综第15题)  

15.去年,我国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

今年4月6日,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发生了里氏5.8级地震,两者相比,地震比数最接近的是  

A.2倍           B.30倍          C.60倍           D.900倍  

15.D解析:

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设防约30倍.由5.8到8级约增加两级,所有地震能量比数约900倍. 

综合题  (09年辽宁,宁夏文综第37题)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①             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14分)  

答案:

(1)干旱、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2)选①        选②或③     理由:

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    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       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解析】:

命题类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

综合考察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转化、总结阐释的能力。

 读材料,明确新颖命题;分析已知图,区域定位,经纬线、年降水量线、图例、注记。

内蒙古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第2问,为“自圆其说”的开放性命题,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化地区,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立足于:

恢复植被;且已知题干明确点明: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进而降水增多,气候趋于湿润,干旱得以缓解(09年浙江文综第36题)  36.(30分)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为什么?

(4分)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12分)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8分)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

判断依据是什么?

(6分)  答案:

(1)66.50N及其以北地区 原因:

黄赤交角为23.5°,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  

(2)甲地: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乙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较大  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 (3)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

湖泊主要位于河流中上游 (4)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 理由:

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势平  

坦。

  

(09年全国文综Ⅰ第39(3,4)题)  39.(6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3)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暖流)。

(11分) 

(4)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

说明该船队达到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9分)  

答案:

(3)属于北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

  (4)特征:

到达里斯本时为7月(8月或7~8月),气候干热(地中海气候)。

成因:

受北移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

  【解析】考查了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

  考查了气候分布规律和气候的特点,依据里斯本的地理位置确定其气候类型,进一步分析其特点和成因。

  

(09年海南地理第22题)  22.图7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

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

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10分)

   

【解析】:

  该题涉及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日照时数的差异分析。

  综合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释规律的能力。

  需注意:

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或者相同或者相差一个等差值。

  判读图中各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或趋势是该题的关键;注意题干有效信息提取:

一月份、冬季风、山脉、山脉西南、山脉东北、迎风坡、背风坡、降水与阴雨状况。

【答案】:

如图。

(2分)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2分)。

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2分)。

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2分)。

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2分)。

(09年上海地理第十三题)   (十三)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读图回答问题。

(18分) 

3l.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   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  。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  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     、    的作用。

  

3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     (方向)流动。

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   海区。

  

3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3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

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答案:

(十三)(本题18分)  31.南;高;暖;升温 增湿  32.南;①  3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

  顺时针流动。

  34.有些沿岸海区劲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的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

②处

选D。

 (四)海洋及海洋环境  

(09年北京文综第6题)  读下表,回答问题。

  

               表: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6.该海域沿岸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表格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

关联考点:

洋流分布、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据表可知:

距海岸越远,水温越高, 结合具体纬度,关键词语“西海岸”,联系洋流分布知识,故:

沿岸有寒流。

对气候的影响分析,要做到“海、汽结合”,即:

既要分析洋流又要分析盛行风(东南信风)。

【答案】:

C

(09年江苏地理第19,20题)  图10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l9~20题。

  

19.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解析】:

本组题提供一幅较为抽象的地图,要求学生运用空间思维能力,结合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不考虑地形因素,赤道地区可能终年高温多雨,大陆西岸35º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区,25º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区。

1月份,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温和湿润。

故第19题选AC。

甲丁附近为副热带海区东岸,依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应为寒流流经,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

故第20题选BD 

(五)陆地及陆地环境  

(09年北京文综第4,5,7,9题) 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3,回答第4、5。

 

4.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5.图中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迁移判断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

关联考点:

差异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

气温、海拔、坡向等。

 图中四山的变化曲线各异:

变率最大的是4山脉(5)提取关键信息:

“我国”“山麓景观”“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

 ②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在200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

【答案】:

C B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  

7.图中  

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9.则在海岛开发的过程中,该岛  

A.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  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  

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  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解析】:

关联考点:

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综合考察考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

(7)乙处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丙处位于北半球该河流的北岸,即堆积岸;丁处矿床不可能为小密度矿物---天燃气---的分布区;戊处地貌为典型的“背斜成谷”。

(9)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保护性开发;人类活动合理选择;大型工程合理布局、自然灾害的防治等。

A选项,矿产资源并非为人口容量的主导影响因素;B选项,受地形、气候的限制,四种农作物要么不易种植,要么不适合大规模种植。

C选项,深水港建在河流入海口出,极易被沉积作用影响,影响航道水深。

【答案】:

7.D   9.D

(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9题)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1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9.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答案:

A  

【解析】从图4可以看出,阳坡面积大于阴坡,面积越大,坡度越小选A,而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算出阔叶林面积不是最小。

  

(09年天津文综第1,2,4题)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淀  

考点:

湖泊消亡的原因 解析:

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湖床在不断上升。

参考答案:

D 

2.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考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

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参考答案:

A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

  

4.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   

A.a            B.b            C.c           D.d  

考点:

等高线图的判读 解析:

河流一般形成在山谷(等高线特征为由低处向高处弯曲),abcd四地均可能有河流发育,但能与乙地相通的只有d处的河流,且d处位于该河流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沙金可大量沉积。

  参考答案:

D 

 (09年重庆文综第4,6,7,10,11题) 读图2,回答 

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A.棕壤             B.黑土         C.黄壤        D.红壤  

【解析】甲地月均温都在15°C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地区是巴西高原。

乙地月均温在0°C以上,降水的分配比较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土壤是棕壤。

 【答案】 4.A 

  图3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读图回答问题。

  

6.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7.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解析】甲处景观可能路南石林。

石柱的大小高矮不同,高的叫石林,矮的叫石芽。

石芽与石林代表了不同的溶蚀阶段,岩石先是在地下被水溶蚀分割,岩缝中的土壤被冲走,就露出了石芽,石芽不断增高,就变成了石林。

【答案】6.B7.C 

  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解析】①处海拔较高;②处颗粒较大;③土壤发育好,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