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8601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

所学专业:

金融学

姓名:

栗翘

学号:

YB02

 

2014年10月22日

 

摘要

尽管进展了多年银行业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不良资产问题仍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开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平安和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开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参加WTO后面临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不仅是开发市场,拓宽效劳领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加快商业银行部的不良资产的转化吸收,为即将开展的竞争排除后顾之忧。

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政策

 

 

一、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那么是资金融通的主渠道。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一方面与其他企业一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另一方面,它作为社会资金的敛集者和分配者,又担负着资金配置的重任,对于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银行经营与其他企业一样,也存在着失败的风险,但银行毕竟不是一般的企业,其外部效应十分严重,一般企业倒闭,受损失的主要是人数较少的企业主,而银行倒闭那么会影响到千家万户,银行倒闭的潜在溢出效应比其他行业更严重,会引起连锁反响,严重时会引发金融危机,从根本上动摇社会对银行体系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信心,危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开展。

由此可见,保证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稳健经营是一个社会正常开展的根本保障。

但从各国的情况来看,银行不良资产,特别是不良贷款的存在及居高不下,是影响银行正常经营,以至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

关注、监控并处理不良资产已成为目前各国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首要课题,在我国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外研究现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影响着银行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就影响着国家经济的运行,合理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将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开展。

国外已有众多学者对其进展了研究和分析。

1、国外研究

美国的危机处理机构――重组信托公司(RTC)为解决储蓄贷款系统的不良资产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推出“N〞系列方案,首开NPAS先河,美国成为NPAS的最大发起国,占全球发行总额的一半以上,并对NPAS交易构造、资产评估、资产管理、债券评级等方面的规化、标准化起决定作用。

意大利为了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于1999年4月通过证券法,并允许对NPAS产•生的折扣损失分五年进展摊销。

2、国研究

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所带来的严峻问题,国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朝晖在借鉴中国工商银行的研究者对通过资本市场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研究之成果根底上,认为长期存在的不良资产严重的削弱了我国银行的经营根底,影响其平安性和长期赢利能力,并已成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经营中的“最短的那块木板〞。

妥善、高效处置不良资产,需要资本市场为之提供运作场所和工具,都需要法律的明确认同、支持和保障,应针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进展合理适当的立法。

王都富、妤洵认为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一直困扰着我国金融业,并阻碍着金融业安康、稳健开展。

而金融业的脆弱性作为这个行业与生俱来的特征,由于不良资产的存在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当今金融业开展中对脆弱性产生着极大的扩大和加速作用,构成对金融和经济正常运行的威胁。

金融外部性是金融行为的外部经济效应。

当不良资产加剧金融脆弱性而产生外部性行为时,那么不得不考虑将这种外部性部化,并通过明晰产权制度,并以此对金融制度进展鼓励,对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分析,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和谐、安康开展。

〔三〕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进展描述,分析了不良资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对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进展了较深入的分析,从经济环境、政策、企业、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组织及管理机制等几方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做了深入的探讨。

而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及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从不同的方面合理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状况,稳定经济。

文章结果如下:

第一局部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第二局部是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第三局部是防不良资产的对策。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

广义上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中,资产风险超出预先估计,局部或全部损失的资产。

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到期收回本金、利息的贷款称为正常贷款;反之,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借款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归还全部本金或利息,造成银行损失的这类贷款,称为狭义上的不良资产或不良信贷资产。

按国际标准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称为不良贷款。

本文所探讨的不良资产是指后三类贷款。

﹙二﹚不良资产的数量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按贷款国际五级分类标准,我国商业银行2010年不良贷款年末余额为17897.5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的1.26%,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也已低于商业银行安康开展的3-4%左右的不良贷款率,但是不良贷款数额依然很大,具体情况详见表一。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较之其他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明显偏高,近两年随着政府政策的扶持、在国有银行的股改、上市过程过资产管理公司注资协助等手段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消化清减工作,截至2010年年底后三类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26%。

 

表一: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余额

比例

余额

比例

余额

比例

不良

43138.4

4.792155

20695.1

1.752636

17897.5

1.255824

次级

9189.9

1.021389

9033.1

0.763711

6614.1

0.463157

可疑

15427

1.714234

9273.8

0.786855

8678.9

0.610232

损失

18521.5

2.066124

2388.4

0.202305

2604.5

0.187367

表二:

2010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见附件〕

虽然从目前来看,不良贷款的比率有所控制,但是之前过高的不良贷款率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危害却不得不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要防不良资产的膨胀。

本文将对之前过高的不良资产率进展较深入的研究分析。

〔三〕不良资产的分布

不良贷款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和行业特征。

不良资产的数量与地区的经济兴旺水平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地区的经济兴旺水平不同,不良贷款的数量有明显的区别,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我国、、、等经济兴旺省份的不良贷款率低于3%,而在、、、XX等经济不兴旺省份其不良贷款率超过15%。

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来说农、林、牧、鱼业不良贷款率高达47%,批发、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业的不良贷款率也在13%-16%之间,而采矿、金融、建筑、运输、住房按揭等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低于4%。

〔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将会带来严重地不良后果:

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

特别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

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一定的资金损失。

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工程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

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局部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

另一方面,国家财务制度规定,一定时间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

由此而论,企业所欠利息越多,银行虚盈实亏现象就越严重。

三、不良资产的成因

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一般认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属于市场风险;而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却迥然不同。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政策、企业、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组织及管理机制等几方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做一探讨。

〔一〕经济环境

首先经济周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经济社会的经济开展会呈现出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之间的循环波动,银行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也会随之波动。

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借款人的获利能力普遍提高,并且有较好的预期,当期的财务状况优良,不良贷款发生率较小;而在经济萧条期那么相反。

其次银行和其客户都处在宏观经济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宏观经济的各种经济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不良贷款的生成。

〔二〕国家政策

在经济转轨时期,方案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使得经济主体行为准那么带有双重性,政府干预企业与银行经营成为必然,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与银行服从大局,从国家方案,按国家意图发放贷款,开发工程,承当社会性负担,并承受政府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和银行面向市场经营,追求经济效益,自已生存和开展。

政府不合理干预的直接后果便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活动扭曲和金融秩序紊乱,使银行存量风险累积和增量风险叠加。

〔三〕企业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产生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大量而且严重的短期行为和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的频繁调动和资源配置上的粗放式的经营管理,使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顾自身经营状况和承受能力,缺乏市场调研和工程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双重的滚动性的负效应。

由于企业通过各种关系向银行贷款,投资后缺乏资金又迫使银行继续贷款,假设银行不再增加贷款,新工程无法投产,将造成以前的贷款无法收回。

另外,由于工程建立和资金投入的不科学使得工程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严重缺失,即使建成后也无法形成良好的还债能力,这就使得一方面贷款在趋于不断增加,一方面增加的贷款更多的变成了不良资产。

在上世纪90年代国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企业的亏损便直接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

据统计,国企的负债70%以上都是银行贷款,而国有企业的贷款约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80%左右,致使银行中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

〔四﹚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许多商业银行沿用了行政管理手段,加上风险和利益机制不对称,约束和鼓励机制不完善,对资产的考核手段与承当责任不明确,使银行缺乏风险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更缺少预防信贷资产损失的有效手段,很多决策者违规经营和违反贷款审批程序,致使贷款易放难回。

(五)金融监管乏力

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逐步理顺,金融监管工作不断加强,但是与国际上先进的金融监管相比,我国的金融监管仍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仍然侧重于合规性监管,无视风险性监管。

合规性监管的市场敏感度差,措施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开展,不能及时防金融风险,而风险性监管在风险识别、度量和处理方法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防和化解潜在风险;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构造和控重视不够,监视不力,往往忙于外部监管,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班子的职责和行长的职责不够明确,对其行使职责的情况缺乏有效监视;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主要以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商业银行进展监管,监管人员被动地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和指示,完成所要求的统计报表和检查工作,这就使得其只能对少数问题严重的银行进展查处,而难以对整个银行业实施全面的、经常的、防性的监管;监管人员的素质在整个监管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监管质量的上下和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人员的道德品质、业务素质和从业经历。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队伍中,学历水平高、监管经历丰富的专业人才少,业务培训也存在许多缺乏。

同时,局部监管人员与被监管者保持非正常往来,使自己无法公正公平地行使监管职责,对非法金融活动打击不力,不能依法妥善处置金融风险。

﹙六﹚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

我国信用体系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征信体系作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建立与推广的力度,但信息采集的容、方式和围都有待于完善。

征信系统还没有与工商、税务、证券、保险、审计、法院、海关、技术监视等部门实施横向联网,社保、医保、电信、水电、燃气等缴交支付信息还没有纳入征信系统中,因而还不能掌握企业和个人更全面的信息资料。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企业信用日益恶化。

局部企业法人或自然人信用观念淡薄,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大量逃废银行债务,其主要方式有:

采取抽空原单位,组建新法人的方法,甩掉包袱,轻装突围,使银行债权悬空;改头换面组建新公司,原有贷款本息挂账,或是直接向银行提出豁免贷款本息,并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假破产,真逃债,破产后将生产资料分成几块成立新企业,而不落实债务,使银行讨债无门。

﹙七﹚法律法规不健全。

1995年出台的?

商业银行法?

才正式确立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完全确立了它的独立地位,划清了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各自的职责。

2003年下半年才对?

商业银行法?

进展第一次修订,明确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主监管职责。

另外,政策银行成立多年,却至今未出台?

政策性银行法?

,造成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界限未能理顺。

此外,有关债权银行保护的立法规定不完善,一方面,授予债权银行参与、监视涉及债务企业处理的权利不够充分,无法到达参与监视的目的;另一方面,在银行债权保护的某些方面尚欠缺相应法律规定。

同时,由于对国际金融领域缺乏了解,对国际金融法规了解甚少,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比拟低下,更谈不上与国际接轨和进展跨国风险管理了。

执法不严。

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普遍,行政干预司法公正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突出,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依法维权工作被动,往往是银行“赢了官司输了钱〞,银行在“依法收贷〞的过程中处境为难。

四、防不良资产的对策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首先,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成熟和健全的市场机制,为及早实现市场处置创造条件。

其次,合理调整经济构造。

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开展水平,健全各种配套制度,逐步改善经济构造,才能有效地防和化解金融资产风险。

﹙二﹚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政府要彻底改变传统方案经济条件下对银行和企业的管理方式,使用间接的宏观调控手段,政府无权再强加政策性贷款,力争政府、国有企业及银行保持平等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另外,政府还要致力于诚信环境的优化,要对诚信做出明确的成文规定,对不讲信用的要严惩不贷;要完善整个国家的信息披露制度,违规的银行和企业,不管其地位如何,都要被媒体披露。

﹙三﹚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在贷前、贷中、贷后三个业务环节中实行分段管理,职能分开,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强化贷款工程的调查评估工作、贷后跟踪管理以及后评价制度,集体审批决策要有权、有责、有科学性。

完善信贷资产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如信贷风险预警台账等,一旦贷款进入预警围,那么提示信贷员要高度关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信贷风险发生。

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与问责机制。

强化以人为中心的自我约束机制,增强信贷人员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员工整体能力和素质,增加员工控制风险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对待不良资产的敏感力和洞察力。

强化不良资产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

商业银行要积极采取措施,活化信贷资产存量。

〔1〕健全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机制,加大清收力度。

全面落实岗位清收责任制,做到还款金额和还款来源、还款时间三落实,坚持按责任方案实施盘活和收息工作。

〔2〕因户施策,分类清收。

对有还款能力但缺乏还款意愿、恶意拖欠贷款本息的钉子户和赖债户,可通过变卖抵押物或追究保证人的连带清偿责任等法律手段依法清收;对办理了资产抵押贷款已无生存可能的企业,采取以物抵债的方法,挽回局部贷款损失;对能正常生产经营、正常付息、开展前景较好的,但因自有资金缺乏,贷款成为铺底资金的企业进展贷款重组,采取收回再贷、借新还旧等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

〔3〕加大创新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①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展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的构造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展别离和重组,进而转换成在二级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动的证券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金融资产以证券形式转让过程,是一种比拟好的处置方式,使购置者不再仅限于有意愿有能力的投资者。

实践证明,资产证券化对我国不良资产的解决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但证券化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一是要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向SPV的模式靠近,充分处理好不良资产。

二是资产管理公司在人员选择方面要选择具有高超水平的技术人员,能完全胜任处置不良资产工作。

②运用信托机制处置抵债资产。

根据?

信托法?

有关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利用信托机制处理抵债资产。

银行和信托公司作为信托当事人,遵循自愿、公平和老实信用的原那么,设立抵债资产信托。

银行将抵债资产的管理、经营和变现通过信托方式委托给专业的信托公司办理,信托公司发挥专业的理财功能,为受益人﹙即银行﹚的利益对其抵债资产进展管理和处分。

抵债资产通过信托方式处理,能够充分发挥信托公司的专业化处置优势,使银行摆脱处理抵债资产的繁琐程序,集中精力经营银行主营业务,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③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就是对企业的不良贷款进展拆分重组,将有条件的企业包装上市。

通过对企业的不良贷款分拆,将有条件的企业包装上市,注入资金,企业就能由死变活;对有预期或潜在价值的资产通过优势企业的收购整合上市,银行的不良资产就能得到局部受偿和活化。

④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技术。

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刚刚起步,许多方面的工作经历相当缺乏,尤其在不良资产营销方面,如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最大效率地处置不良资产等仍然需要研究探索。

而引入国际合作那么可以大大缩短这一过程,可以考虑聘请国外的机构和专业人员参加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也可以将我国资产处置的管理人员送到国外进展专业化的培训,提高我国在处置不良资产上的技术层次。

﹙四﹚国有企业要改善本身的经营状况

1.资产重组。

通过兼并和收购等形式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集约化生产的企业集团公司。

企业集团是适应现代生产力规模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生产成规模,本钱最低,效益最好,它不仅通过联合聚集起庞大的生产力,产生单个企业难以实现的组合效应,迅速满足现代规模经济的要求,同时它的组织方式又充分表达出商品经济灵活经营的要求。

具备快速的高级开展形态,企业集团比其他任何组织形式开展都快,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都要大。

2.转变经营观念。

国企经营管理者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善本身的经营状况,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开拓新的产品市场,大力开展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长期以来,企业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造成企业风险直接,转移到商业银行身上,只有大力开展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才能优化和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同时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时,应注意支持地方经济的开展促使一批企业经营状况好转,这样才会切实提高企业的资金清偿能力,最终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五﹚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一是充实、培训监管人员,提高监管队伍素质。

二是逐步实现五个转变:

即金融监管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真正按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管,做到让银行自主经营;从合规性监管为主转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监管相结合,以合规性监管为前提,风险监管为主;从现场监管为主转向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对银行的“三性〞指标进一步量化,增强指标考核的真实性、可操作性,提高非现场监管的工作质量;从依靠传统监管方法为主转向依靠现代化监管方法为主,提高监管的科技含量;由外部监管为主转向外部监管与自身监管相结合,银行业的自身监管应通过银行业的规那么和惯例来约束,靠银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和银行部监视机构进展。

三是逐步放松对金融业务的限制,促进金融创新,对银行业务的限制,应该从目前规定的“能做什么〞,转变为“不能做什么〞,从而为金融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是提倡适度监管,鼓励适度竞争,而不是以监管规那么制约公平竞争。

五是金融监管部门要密切监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贷款构造、存贷比例等指标,加大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降比工作的考核力度,将不良贷款抓降措施和效果纳入对国有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围,对措施不力、效果较差的视情况给予机构降格、缩小业务围、取消其主要负責人任职资格等处分。

﹙六﹚制定关于不良资产的专项法律,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

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宣传金融法律知识,真正树立金融法治观念。

1.法律要适应金融创新的开展。

金融创新是当今金融业的一大特色,?

商业银行法?

应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尤其是创新的经营行为作出补充规定和相应的支持。

2.二是要及时对现有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

、?

公司法?

、?

商业银行法?

、?

破产法?

等法律进展修改从法律上明确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利,并赋予其更多的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和手段,防止企业利用破产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

3.建立和完善银行债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银行债权保护的司法力度,以确保债权人权益不受侵犯,并强制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

﹙七﹚整治信用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环境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根底,必须尽快启动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信用工程建立:

一是加强市场经济的诚信教育,提高经济主体老实守信的自律性。

二是制定严格的惩罚性制度,对不守信用的企业及个人进展必要的惩戒,使其因不守信用的行为而付出代价。

金融系统成立金融同业制裁制度,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进展联合制裁。

进一步发挥覆盖全国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

三是加快信用信息采集数据共享的建立,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

四是提高司法部门、国土、房管等部门的行政管理效率和监视水平,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银行债权得到及时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王松奇。

中国向不良资产宣战[M].:

中国经济,2000.

  [2] 恽铭庆。

金融不良资产处置[M].:

中国财政经济,2001.

  [3] 周小川。

重建与再生———化解不良资产的国际经历[M].:

中国金融,1999.

  [4] 中融资产管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不良资产处置前沿问题研究[M].:

中国金融,2004.

  [5] 黄志凌。

价值提升与价值止损———不良资产处置技术研究[M].:

人民。

2005

[6]黄达:

?

金融学?

,中国人民大学,2004。

  [7]东升、徐建鹏:

?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接收和处置环节中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监察2006年7月刊。

  [8]?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

,2000年。

  [9]王都富、妤洵:

?

从金融外部性视角分析不良资产与金融脆弱性?

,金融论坛2006年第5期。

  [10]郭世江、卢春华、长征:

?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

,特区经济2006年第5期。

[11]朝晖:

?

通过资本市场处理不良资产的法律保障?

,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

 [12]卫淑霞,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其化解的有效途径[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3]吴蓬生.不良债权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