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1841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2015级第二学期模块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古书说: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从下面几件青铜器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司母戊鼎编钟战国铜戈四羊方尊

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酒器    D.兵器和农具

2.以下能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是

A.使用耒、耜等生产工具B.犁壁的发明

C.铁农具的使用D.曲辕犁的发明

3.《管子·权修》篇说: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

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问,则上下相疾也。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人必危”。

结合材料,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自耕农已经出现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C.自耕农的生存状况决定着政权的安危存亡

D.历代统治者都能落实这一思想

4.与“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与全面的肯定”的历史人物活动相关的是

A.在秦国改革“废井田,民的买卖” B.在齐国改革实施“相地而衰征” 

C.灭六国,统一天下   D.“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5.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②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长期占据统治④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在中国逐渐消失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6.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

“……兼并之家多。

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

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井田制遭到破坏B.均田制的实施

C.均田制开始遭到破坏D.“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7.某地出土的一张明代地契,该地契反映当时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可能包括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B.争取到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

C.减弱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D.佃农的地租剥削已经非常轻

8.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是西汉时期河南郡铁官的三号作坊。

铁生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冶铁用的耐火砖、木炭、煤饼、矿石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汉代冶铁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B.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是当时最大的铁矿

C.当时已经用煤冶铁

D.当时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

9.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为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并与云锦合称为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

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

由于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又被称之为“千年不坏艺术织品”。

所提到的工艺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C.唐朝D.明朝

10.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成交(约合2.3亿人民币)。

这一价格不仅仅创造了中国瓷器的最高的成交价,同时也创下了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这一瓷器属于

A.南北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1.ABCD四位同学对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官营手工业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流

B、官营手工业使手工的发展比较有序,但也限制了手工业者的自由

C、相对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趋是日益萎缩

D、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大量产品投放市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12.下面一则史料记载了杭州城的商业贸易情况,它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

“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敲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3.“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

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

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B.都市C.草市D.夜市

14.商鞅变法时即定下国策: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汉初,“贾人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这说明统治者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业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D.反腐倡廉的政策

15.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D.商品经济的发展

16.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定

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17.某班同学在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讨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

B.鸦片战争前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

C.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18.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

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19.“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伴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

A.商人尊崇重义轻利思想B.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0.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21.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布局最大的不同应是

A.手工业发达B.商业繁荣C.打破了坊市界限D.出现了“夜市”

2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商业资本异常活跃②私营手工业的显著发展

③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④统治者大力扶植工商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3.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B.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帮工与学徒的关系

24.“唐朝(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

”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

A.扬州地处交通要道B.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

C.扬州是繁华的都市D.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

25.2013年3月22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首访俄罗斯,并对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此行,他们的穿着引起服装界的轰动。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B.唐代的缂丝技艺使服饰极具艺术神韵

C.元代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使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D.明初棉布的流行使其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2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作者评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27.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

在评价他时,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侵略和屠杀。

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者()

A.国籍不同B.阶级出身不同

C.史观、立场不同D.受教育程度不同

28.1492年8月,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帕洛斯角启航,到了10月7日他们发现了飞鸟,但是没有看到陆地,船员们焦躁不安起来,船长许诺,如果三天内看不到陆地就返航。

恰好第三天,他们发现了巴哈马群岛,并在岛上看见几乎全身赤裸土著人——印第安人,船长立即宣布该岛为西班牙王室所有。

该船长可能是()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29.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

A.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B.展示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

C.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D.表明英国的煤储量世界第一

30、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关键因素是

A.大型发电厂的兴建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C.城市居民购买力强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

夷货(外国货物)非衣食所急。

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摘自《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三:

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了。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

稍后,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

材料四:

在19世纪50至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

(4分)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

(2分)

 

(2)材料二主张实行什么政策?

(2分)根据材料指出其理由。

(4分)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有何变化?

(4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代中叶,城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或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性城镇,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著称,广东佛山镇以器制造业闻名。

……商人以乡缘为联接纽带,形成商帮,从事全国性的商业活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但以水力作为动力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最初的工厂大多建立在河流旁边。

使用蒸汽动力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

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中叶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