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8402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

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去掉“妙语连珠”)

B.“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兴衰”改为“兴盛”)

C.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他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自己的92岁生日。

(把“不再”改为“再次”)

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

(去掉“由于”)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为了做一名优秀歌手,她多次到北京拜师学习,每次下车伊始便直奔老师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B.中国作家公刘的演讲赢得了德国听众的热情追捧,有的听众交头接耳,听得格外入神。

C.今年3·15晚会曝光了大批不法企业的商品,范围之广,品种之多,令人咋舌,真可谓浩如烟海。

D.机构改革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拍脑门子一哄而上不行,拈轻怕重止步不前也不行。

3.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2分)()

A.枯瘠(jí)不折不挠(náo)

B.秀颀(qí)拈(nhān)轻怕重

C.亵(xiè)渎心无旁鹜(wù)

D.婆挲(suō)强(qiáng)聒不舍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智若愚的猪

①在《西游记》中,“呆子”是猪八成的绰号,对此,猪八戒也从未直接提出任何异议。

确实,猪八戒在小说的许多场合,都表现出强烈的憨呆气。

但笨笨傻傻的二师兄除了被吊起来过几乎没受过什么大罪,而大师兄就命苦多了,水淹、火烧,针刺,还屡次蒙冤,甚至被师父“开除”。

这是什么原因?

原因就是猪八戒相当聪明。

现实亦是如此,愚笨的“代言人”——猪,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得多,它是一种大智若愿的动物。

可以说,在人们平常吃的动物中,猪无疑是最聪明的。

在很多方面,狗还不如猪聪明呢!

②猪的唤觉十分发达,对任何气味都能嗅到和辨别。

这是因为猪鼻发达,嗅区广阔,嗅粘膜的城毛面积大,分布的嗅神经密集。

猪宝宝在出生后几小时就能鉴别气味,以此来寻找乳头,三天内就能国定乳头哺乳,绝不会错乱。

猪能依靠唤觉寻找埋藏在很深的地下的食物,能准确地找出地下一切异物。

据测定,猪大脑中负责唤觉的部分与负青听觉和视觉的两个部分加在一起同等大小,所以猪的嗅觉发达程度高于狗数倍,比人高7-8倍。

③猪的听觉亦相当发达,猪的耳形大,外耳腔深广,即使声响很微弱,也能敏锐地觉察到。

另外,猪头转动灵活,可以迅速判断声源方向。

它们的听觉分析器也很完善,能别声音的强度、音调和节律,容易对各种口令和声音刺激的调教快速建立条件反射。

猪经过训练后,可以跳舞、打鼓、游泳、敬礼、原地旋转、开关笼子、直立推小车,甚至发出类似人类语言的声音等,而且受训时间比狗更短。

④猪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它们可以记住不同的食物储藏地,以及每个储藏室的大小。

如果它们嗅出某头猪知道食物储藏地,它们会立即跟在那头猪的身后。

而被尾随的猪也非常聪明,它会想办法把尾随者甩开,以独自享用食物。

⑤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对猪的这些研究,让人们改善对猪的看法,认识到猪是同样有智慧的生物,而不仅仅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

他们希望人们可以由此改善猪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我也在此呼吁大家能善待聪明善良的猪,不要随意给猪饲喂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例如抗生素、瘦肉精等,要知道猪吃的东西可能最终也会进入我们自己的肚子。

善待猪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保护猪的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我们自己的健康安全!

4.说说文章开头从猪八戒写起的作用。

5.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6.第③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猪的听觉发达?

7.通过阅读文章和以下材料,你对猪有哪些新的认识?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

材料:

在最新一期的《动物行为》(AnimalBehaviour)杂志中,研究人员提供了有利证据证明猪能够迅速了解镜子的工作原理,并且运用镜子的反射功能观察周围环境,找到食物。

然而研究人员还不能确定猪是否意识到镜子中的镜像是它们自己,以及猪是否可以与类人猿、海豚和其他已经通过“镜子自我认识测试(mirrorself-recogmitiontest)”的物种一样也能有着自我意识和高智商。

听过很多道理,才能过好这一生

敬一山

(1)韩寒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似是而非的话,曾经引发很多共鸣。

可如果仔细推敲,会发现这句话充满迷惑性。

过不好这一生,是要怪很多道理没用,还是怪自己根本不会听?

(2)有一段谈音乐的感悟是这样的: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去寻找“中国味”。

(3)对一位音乐人来讲,不同国家的音乐、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就是音乐世界里的“很多道理”。

可是听过,不代表懂得,不代表能内化成自己的音乐才能。

一个不善听、不会听的人,听完之后还是可能感慨,“听过那么多音乐,依然无法找到感觉”。

(4)可显然,这不是异域音乐的错,是自身耳朵没有真正张开,是自身心灵的世界依旧封闭。

不妨换个视角,如果没有听过异域音乐世界的很多“道理”,不把自己放在更广阔的坐标下,一个人有可能真正懂得什么是“中国味”,什么是独特而优质的音乐吗?

很难。

没有广博的见闻、平等的交流,很多时候只会走向狭隘和自以为是。

(5)沟通和交流永远重要,努力去听很多道理永远重要,但广闻博见、万流归宗,最终能否滋养自身成长,还是取决于如何善待这些道理、如何汲取营养。

(6)如果听过看过之后,或者匍匐于别人的优秀,或者傲视于别人的欠缺,那都无助于自我成长。

尤为有害的是,如果听过很多道理,依旧导向盲目、封闭,比如因为理解力的贫乏,视天下音乐不过如此,反为“中国味”的优越性沾沾自喜,那结局当然是“过不好这一生”。

(7)人总是活在种种道理中,正如“中国味”的音乐总是鸣响在世界音乐的谱系中。

过好这一生的人,定然听过、总结过很多道理;把“中国味”音乐做的很好的人,定然倾听过种种异域曲调而善于融会贯通。

(8)不要再盲目感慨“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关上耳朵封闭心灵,这一生很可能更为不堪。

那些喜欢“中国味”音乐的人,也不要以为关起门来搞音乐,就能让“中国味”更纯正强烈。

如果不持续地听很多道理、听世界曲调,人会连自己这一生过得好不好,都失去了理性的判断。

8.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完成下面表格。

9.文章主要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0.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

试从第4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11.下面两则名言,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对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的诠释。

请选择其一,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2.文中画线句是从_______、_______ 角度来描写来写的?

13.请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

三、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

乙翁曰:

“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

“差矣,汝之言!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甲翁曰:

“甚善!

”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

“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

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

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囊:

以往,过去,从前。

14.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

(2)属引凄异(____________)

(3)二人对酌(___________)

(4)越钱塘,绝长江(____________)

15.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或王命急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乙翁欲扶之/已而之细柳军

1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18.

(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何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默写

19.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3)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文天祥)

(4)____________________?

英雄末路当磨折。

(《满江红》秋瑾)

(5)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出师表》诸葛亮)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对偶句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将士们情绪高昂、欢欣鼓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20.名著阅读。

他是(A)、杨益言合写的《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B)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松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A)是指合写《红岩》的另一个作者_________;(B)是指作品中的_________(人名)。

六、综合性学习

21.某班开展“让朋友圈见证我们的阳光校园生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在朋友圈分享的大多是愉乐内容,与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太少。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成长,我发出如下通知:

1.防止网络游戏、明星八卦不再充斥朋友圈。

2.多介绍学习经验,丰富校园生活;多分享幸福时光,常怀感恩之心。

让朋友圈见证我们的阳光校园生活吧!

倡议人:

XXX

2020年1月8日

①倡议书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

②划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

__________。

③倡议书的正文在表述上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

(2)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请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诗句中内含的4个活动项目。

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__________

②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空钟放罢寒冬近,又见围喧踢毽场。

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对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上联:

学海          事业有成济盛世      下联:

杏坛飘墨功名无限          

A.泛舟  书华章

B.周游  书华章

C.泛舟  辟天地

D.周游 辟天地

七、作文

22.请以“藏在   里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可从“书本”“故事”“诗词”“竞争”“节日”“生活”等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

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不得套用或抄袭。

23.下面两个文题,任选其一。

①感悟____________

②以“1”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

“1”可能看作数字,也可以看成图形或其他事物,并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

要求:

(1)将①题补充完整作文。

(2)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对比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名著阅读

1、

六、综合性学习

1、答案:

七、作文

1、

2、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