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学与国学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818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国学与国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国学与国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国学与国学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国学与国学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国学与国学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国学与国学研究.docx

《论国学与国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国学与国学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国学与国学研究.docx

论国学与国学研究

论国学与国学研究

论国学与国学研究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继清代汉学而有国学。

何谓国学?

国即本国之义,中

国人言国学,是特指中国固有文化学术,所以国学也称国故。

国学原是对西学(即西方文

化学术)而言。

20世纪初年,国内一些学者编印《国粹学报》,章太炎著《国故论衡》。

到“五四”爱国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设立了国学门,出版《国学季刊》;清

华大学办了国学研究院,编印《国学论丛》;章太炎在上海等地讲演国学,出版《国学

概论》,国学研究之风大兴,于是国学成为约定俗成的中国文化学术通称。

国学是中

国人通称本国文化学术,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学术,一般称为汉学,也称为中国学。

所以称为汉学,是因为清代有汉学、宋学之分,而以汉学为主流,乾嘉时期以后,汉学

成为中国文化学术的通称,故后来外国学者仍沿用汉学这一名称。

国学既然特指中国

文化学术,那么国学研究的内容,就应该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各个方面。

早在1906

年,章太炎在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刊登《国学振兴社广告》,谓国学讲

授内容为:

“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

、中国历史。

”(按“内典”即佛典)以上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各

个学科。

现在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编出版的大型学术刊物《国学研究》,

征稿内容为:

“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古代文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

版本学、校勘学、古代史、近代史、史学史、敦煌学、思想史、哲学史、宗教史、法律

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经济思想史、军事思想史、科技史、美术史、伦理学史、文化史

、考古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

(《国学研究》第一卷“稿约”)从

这一征稿范围可概见现代学科分类的国学研究内容。

而中华孔子学会主编的《国学通览

》一书,把国学研究的内容分为《易》学、《春秋》学、《尔雅》学、敦煌学、唐诗学

、版本学、国画学、天文学等77个门类,可视为国学研究内容更加详细的学术分类。

继愈教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国学研究》第二卷出版座谈会上说:

“不能简单地认为只

有经、史、子、集才是国学,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也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

分。

”(见《国学研究》第三卷650页)这样来看国学研究的内容,就更加全面了,反映了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审视国学研究内容与方向的学术眼光。

国学研究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清末至辛亥革命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国学始

兴,主要是提倡经史之学,宣传保存国粹,确定中华文化学术的历史地位。

辛亥革命至

1949年为第二阶段,国学再兴,是发展时期。

新中国建立至今为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

在80年代前为徘徊时期,80年代以来又呈复兴之势。

这三个阶段,研究成绩以第二、第

三阶段比较突出,所以主要论述后两个阶段。

1911年至1949年为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

国学研究异彩纷呈,除普遍开展研究,研究中心有四,一是章黄学派,二是北京大学,

三是清华大学,四是前国立中央研究院。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与其弟子

黄侃(字季刚)皆为国学大师,号称章黄学派。

章太炎师从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字荫甫,号

曲园),继承和发扬清代乾嘉学派的治学传统,在1919年前已写成专著13部,汇刻为《章

氏丛书》,其中代表著作是《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等。

《国故论衡》三

卷,上卷论“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中卷论文学,下卷论诸子,即哲学思想,是

一部国学研究的重要著作。

章氏在辛亥革命后至1936年逝世,主要从事国学教学与研究

,先后在无锡与苏州创办国学讲习会,是专门从事国学教育的学校。

其著作继《章氏丛

书》又有《章氏丛书续编》与《三编》出版。

1922年章氏弟子曹聚仁记录整理章太炎国

学讲演记录而出版的《国学概论》一书,至今在海内外已印39版,是一部内容系统、深

入浅出的国学入门书。

章氏晚年的讲学记录《国学讲演录》一书更为系统深入,近年出

版的“二十世纪国学丛书”,此书被列为第一种。

章太炎的学生很多,其中最著名的

有黄侃、吴承仕、鲁迅、钱玄同等。

黄侃长于“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他研究音

韵学的成就还在其师章太炎之上。

章氏的代表著作《文始》一书,是在黄侃的建议下写

成的。

黄侃被称为清代古音学研究的殿军,他研究音韵学的代表著作是《音略》一书,

考定古声十九纽,古韵二十八部,其研究结论至今为学术界所承认。

王力主编的《古代

汉语》,音韵学部分主要是根据黄侃的研究结论写成的。

黄侃的另一部研究著作《文心

雕龙札记》,精义叠出,是国学名著,被列入“二十世纪国学丛书”重印。

章太炎的第

二位大弟子吴承仕(字检斋)长于经学,曾任中国大学国学系主任和北京师大中文系主任

他同后来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授的黄侃有“北吴南黄”、南北两经学大师之称。

吴的

著作甚多,代表学术专著是《经典释文序录疏证》、《经籍旧音辨证》等。

1983年为纪

念吴承仕诞辰100周年,北京师大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同时出版他的著作集《吴检斋遗书》

一位学者的著作由两家出版社同时出版,这在出版史上是破例,足见学术界对他的崇

敬之情。

章氏弟子中的鲁迅(周树人),早年在日本师从章太炎学习国学,也是国学大师

他编著的《中国小说史略》,是现代学术经典;校勘的《嵇康集》校本,是古籍校勘

的典范;而辑校的《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等,是古文献整理的名著。

所以不

能因为鲁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名声很大,而掩盖了他的国学研究。

钱玄同是著名的文字

音韵学家,著作除论文有“学术四种”,即《文字学音篇》、《国音沿革六讲》、《说

文段注小笺》、《说文部首今读》。

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时讲音韵学的讲义《文字学音

篇》一书,曾被很多学者采用为大学音韵学课的教本。

章门在甘肃的弟子,有甘谷县的

李恭(字行之)。

李恭先就学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师从系主任吴承仕习文字训诂声韵之

学。

1935年又至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从太炎先生学,次年太炎先生病逝,始回甘任教。

著述甚多,代表著作是《陇右方言发微》。

而武威李鼎超(字酝班)也私淑章氏,一依章

氏《新方言》体例著《陇右方言》。

二李考陇右方言两书已于近年整理出版,皆有益考

证方言本字。

北京大学的国学研究,以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为契机。

在蔡元培“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下,既请陈独秀任文科学长,也请刘师培任经学教授,又把27岁

刚在美国读完博士学位的胡适请来任哲学教授。

陈独秀于文史、“小学”均有造诣,尤

其“小学”一门终身从事。

1913年写成《字义类例》一书,把“假借”分为造字的假借

与用字的假借,认为前者是“六书”的专名,后者则为通用。

到北大后继续此研究,计

划在前书基础上再写专著。

后来经过长期研究撰著的同源词研究专著《小学识字教本》

(台湾印本改名《文字通诠》),是他的一部代表著作,有“已到炉火纯青之境”的佳评

近年成都的巴蜀书社也整理出版了此书。

刘师培家学渊源,四世传经。

曾祖父刘文淇

是清代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毕生研究《左传》,撰写《左传旧注疏证》,是清代《左

传》注本最详博的一部,但未完成而卒。

其子、孙两代续写,也未完成。

刘师培在学术

上与章太炎齐名,章字枚叔,刘字申叔,所以被称为“二叔”。

他比黄侃仅大两岁,当

时黄也在北大任教授,因为感到经学不如刘师培,就拜刘为师,以师礼事之。

刘只活36

岁,著书74种,汇编为《刘申叔遗书》。

代表著作是论文集《左NFDA3集》及《外集

》等,都是研究国学应该参考之书。

到“五四”运动前后,北大的国学研究更加蓬勃开

展。

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设立国学门,由章氏弟子、著名训诂学家沈兼士任主任。

出版《国学季刊》,由编辑部主任胡适写了《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对推动国学研究产

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胡适在“五四”前后算得上是一个开学术风气的人物。

当他27

岁任北大教授,两年后即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就已确立了在中国学术界的

地位。

不久又出版《白话文学史》(上卷),也是一部开风气的著作。

这两部书都是学术

经典。

胡适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论文集有自编的《胡适文存》四集。

现在中华书局

正在陆续出版的《胡适学术文集》,分十卷出版,即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中国佛学

史、中国文学史、新文学运动、语言文字研究、文化与教育、史学与史论、历史传纪、

《水经注》研究,已出版六卷。

北大由于在“五四”运动前后国学研究就已奠定了深厚

基础,所以一直是国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有国学研究的优良传统。

国学研究的另一重要阵地是清华大学。

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聘王国维、

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导师,被称为“四大导师”。

又聘李济(字济之)任讲师。

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

北京大学从1922年设立国学门起,

多次请王国维任导师,皆未应聘。

至此才同时应聘为北大国学函授导师。

王国维的学术

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经史、小学成就最高。

著作有62种,出版44种,尚有18种未出

版。

代表著作是论文集《观堂集林》。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与《历史人物》

两书中评论说:

“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

异样的光辉。

”“他在史学上划时代的成就使我震惊了。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鲁

迅在1922年写的题为《不懂的音译》一文中说:

“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

10年了。

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

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

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第二位导师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博学的学者之一。

他的著作集《饮冰室合集》,收有论文集45种,

专著104种。

要学习和研究国学,梁启超的著作起码以下几本书是应该读的,即《清代学

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前两种是论清代学术的,第三种是关于历史学的,第四种是

关于文学的,最后一种是古书辨伪的专著。

第三位导师陈寅恪,是学贯中西的享有国际

盛誉的国学大师。

他读书很多很熟,《二十四史》中的某条史料在第几卷第几页都能说

上来。

他懂八种外语,文、史、哲兼通,是中国近代以来最精博的学者之一。

连“敦煌

学”这一学术名称,最先也是由他提出来的。

1949年以前,在清华大学同时兼任历史系

与中文系两系的教授。

1949年以后到广州中山大学,也是任历史、中文两系的教授。

被称为“教授的教授”,意思是他的水平是给教授当教授的。

陈寅恪的主要学术著作是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

》、《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与《二编》,都已出版。

第四位导师赵元任,

是语言学奇才,中国科学语言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

他专长汉语音

韵学与方言学,又精通多种外语。

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时调查方言写成的《现代吴语的研

究》一书,是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奠基之作。

1938年以后,在美国各大学任教,研究世

界各国语言,更加广通博达,成为世界语言学大师。

赵元任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界影响深

远,造就甚多。

中国当代语言学大师王力教授说:

“赵元任可以称为中国第一代语言学

家,我学语言学是跟他学的,我后来到法国去,也是受他的影响。

”王力在清华国学研

究院的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就是由赵元任与梁启超联合指导的。

由于有以上“四

大导师”为中坚的教师阵容,所以当时清华的国学研究水平在全国是最高的。

国学研究的中心,后来为前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

1928年,蔡元培任

前中央研究院院长,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由黄侃的高足傅斯年(字孟真)任所长。

傅毕

业于北京大学国文门,留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研究实验心理学、数学与哲学等,学

问广博,又有学术领导才能,任所长2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