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8149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docx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docx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浅析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院(系、部)名称: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

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20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纵然是在全球经济受经济危机重创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业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给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景点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及管理服务等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明显。

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科学发展之路,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环境的保护;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

因此在保证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还一定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业发展中,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吸引力。

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状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第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了旅游业发展。

只有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主题保障。

 

旅游业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

其次,发展旅游可以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

第三,旅游业对生态脆弱的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可产生积极作用。

第四,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发展旅游,一些地方逐步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就是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第五,发展旅游业还为一些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威胁乃至破坏 一是旅游开发不按法律、法规和规划的要求进行。

这种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特别是当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旅游开发不按法律、法规和规划办事,没有把发展旅游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筹起来考虑,就必然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是旅游管理不到位,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污染。

三是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

如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乱扔乱吐,造成环境污染;不注重个人文明行为等,都会造成对环境的危害。

 

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选题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时,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坏性.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

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结果便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

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人们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接触越来越频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旅游环境的日益恶化和生态系统遭受到越来越多的破坏,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仅依赖经济和法律手段,同时还应该诉诸伦理信念。

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却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

通过旅游既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又可以锻炼身体、广交朋友。

因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也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休闲方式。

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使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为了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对旅游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旅游事业的管理以及充实旅游学有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节庆活动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

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旅游的发展与开发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结果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破坏着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的发展的长远利益。

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当今旅游机构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关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只是对旅游早期问题的描述性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旅游问题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外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加拿大学者CeoffreyWall的工作。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关于旅游的影响研究多侧重于经济方面活多局限于环境对旅游的影响方面,尽管近几年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但为数不多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论述则为一些环境调查报告之类的,系统性的文章不多。

关于旅游影响的研究起源于英语国家,特别是北美,研究内容集中体现在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其中,最早开展的旅游对植物土壤等因子的影响研究,其研究成果已成为对旅游环境研究的基础,至今仍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如J.F.Quinn等模拟人类践踏引起的土壤侵蚀,P.Scherrer等以澳洲国家公园为例,研究了放牧旅游和气候变化对山地植被的影响。

Arrowsmith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了受损害环境的恢复力。

Gallet等分别就不同的研究区对游憩活动的践踏作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不同践踏活动的相应响应进行了研究。

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已深入到生态环境因子层次的定量研究上,如旅游对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动物,水,噪声,大气等的影响。

旅游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国外的研究对象包括旅游者与社区居民,内容涉及示范效应,殖民主义,卖淫,赌博,宗教,语言,健康,文化冲击等方面。

在国外模拟实验法自J.A.Wagar创立以后,因其能够模拟人类旅游行为利用小块未被干扰的植被来消除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得到广泛应用。

如D.N.Cole提出的践踏试验的标准方法并建立了旅游活动和野外露营对山地型旅游区环境影响的理论框架体系。

R,F,Kuss等研究了如何预测旅游干扰下未来土壤走向脆弱的方法。

M.J.Liddle提出了旅游环境影响理论,认为对于人类旅游活动影响,生态系统存在一定抗干扰能力.并具有一

定恢复机制.D.Sun等以模拟试验法为基础,发展和完善了旅游环境影响理论。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成型旅游区的旅游与环境之间关系研究在不断深入!

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

其相关理论和方法也日趋成熟"我国则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相关工作。

如秦远好等将我国旅游业环境影响研究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80-1994年),起步发展阶段(1995-1999年),迅速发展阶段(2000-2004年)其中,第一阶段以定性描述研究为主,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旅游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进入第二阶段,其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出现了大量定点定量的研究成果。

到第三阶段,研究的方法则更加成熟,研究内容也深入到区,研究者一般采用既成事实法,按照旅游影响强度划分样地,通过实地采样分析,样地间各生态因子特征的空间对比,进行环境影响的研究)

国内学者开展的旅游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旅游造成的生态破坏分析,旅游干扰程度,旅游生态区划与规划等问题。

如王资荣通过对1984-1988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地面水质,大气以及植物的监测分析,认为张家界旅游人数急剧增加导致了公园局部环境质量的变化。

张贞华等研究认为,旅游对环境,对自然保护的影响首先是植物和动物开始的,因此将土壤植物作为评估人为干扰对环境影响的指标。

C.H.Liao等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了不同程度的旅游干扰对于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状况,探讨了鼎湖山旅游对自然界干扰的现状,得出游人越频繁活动的地方其土壤动物受到的破坏越大的结果;刘鸿雁等从种群$群落和土壤特性等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旅游干扰对北京香山公园黄栌林的影响;管东生等根据道路状况确定旅游干扰强度,探讨了旅游对白云山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程占红等研究了不同旅游扰下草甸种群生态优势度的差异,并以芦芽山为例,研究了旅游开发与植被的关系。

近几年来,旅游干扰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

如李军玲等通过有序样方聚类法研究了普陀山旅游区在旅游干扰下的植被群落特征。

钟静采用景观生态学相关方法研究了九寨沟与江心洲的旅游干扰问题。

武国柱等探讨了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被对人类旅游干扰的响应,并通过调查植被对旅游践踏的响应情况,认为旅游践踏强度与植物生长负效应呈显著相关,经过2周和3个月的恢复,践踏对植被生长负面影响并没有消失,仍在持续。

程占红等利用生态位的相关理论研究了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响应的识别。

朱学

灵等研究了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曲柳群落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李李永亮等研究了不同强度旅游干扰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西伯利亚云杉林,草甸群落和金露梅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吴甘霖等研究了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强度旅游干扰下黄山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认为中度干扰能一定程度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但可能会导致群落稳定性降低。

孔祥丽等在对土壤和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旅游干扰对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的影响,认为旅游干扰导致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等理化性质的降低已经引起土壤和植被的退化,最后将会导致发生生态环境的逆向演替

在国内,相关的研究则主要采用既成事实分析法,比较重要的成果有程占红等对景区种群植被,土壤等影响的研究。

在植被影响方面,巩稢等,采用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平均物种数等单项指标以及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等综合指标分析了不同干扰强度对草本层植物高度,盖度,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组成的影响,认为旅游

干扰对植物群落草本层植被影响的空间范围大约在10m以内。

张桂萍等运用2×2列联表的方差比率法,x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验证了群落逐渐向着顶极群落发展时随着演替进展群落中的物种总体向无关联发展的观点。

程占红等利用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芦芽山不同植被景观区物,12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旅游开发对物种多样性影响的规律性。

在土壤影响方面,我国学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旅游活动对土壤的影响等研究。

如谭周进等对土壤酶及微生物作用强度以及碳,氮,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张昆等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旅游干扰对纳帕海湖滨草甸湿地土壤蓄水功能和水文调节能力的影响。

李灵等以5个核心景点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进行评价,探讨了旅游干扰对武夷山风景区土壤质量综合影响的程度,认为旅游干扰对武夷山风景区土壤质量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石强等在调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影响形态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对公园游道两边不同距离土壤的硬度,含水率,容重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通过计算各游览区土壤影响指数(SII)来评价旅游活动对公园土壤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园环境管理和治理的对策。

近几年来旅游环境影响以及旅游干扰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

如李军玲等应用有序样方聚类法将普陀山旅游区的32个样方分为5个群落类型,之后运用TWINSPA样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干扰与群落类型具有极显著的关联性,说明有序样方聚类法很好地揭示了旅游干扰和群落类型之间的关系。

它更适合于旅游干扰分析中的聚类研究,在旅游干扰的研究中是一个有益且有效的尝试。

三、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卢云亭,刘玲,张建萍认为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很多地方政府及旅游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使许多地方的旅游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这必然会使整个旅游环境遭到破坏。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

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情调,而旅游的价值正蕴涵在这些当中。

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这些无疑是应当保留且极力保护并充分予以展现的。

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而盲目的城市建设破坏和削弱景区的协调性,则也是显而易见的。

魏斌,李文杰认为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和旅游意境的影响。

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一致,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

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

有些景区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扩大规模,无限制地接待游客,将对旅游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超过景点容纳容量的超规模接待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构成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丧失。

王群,张文昌认为政策失误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旅游界、理论界和政府某些决策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即“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会像其他产业那样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旅游资源主要是由可再生性资源组成的,旅游消耗是“非耗竭性消耗”,所以不必考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这种传统观念指导下,致使政府制定的有关旅游业发展政策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

这种现象极易造成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的发展速度过快,进而加快旅游资源环境的退化。

四、结束语

总之,旅游业已不再是人们所说的“无烟工业”,它也同样会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

因此,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所应承担的责任,而且也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环境的深刻变化反过来又对经济、社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遇到了资源结构改变、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失调、文化冲突加剧、传统文化湮灭等一系列问题。

旅游业在经历了最近2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后,其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正在受到严峻挑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重大课题。

人们试图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措施重新审视未来旅游业的发展。

可持续型旅游发展是目前解决旅游业的现实问题并走向光明未来的惟一正确的思想和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型旅游经历了不太长的时间,尽管理论上已经超前于实际,但现实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发展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首要任务的背景下,经济增长和旅游经济效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第一目标。

旅游业的社会目标、生态目标始终是第二位的,对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性开发,实施持续发展型旅游在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会受到严峻的挑战,仍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一江孔繁敏《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

[2]张厚义刘文璞《中国的私营经济与私营企业主》知识文献出版社,2005.6.

[3]《中国旅游发展三大误区》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2005年08月11日07:

13

[4]孙延红《城市居民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1期

[5]任海 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卅510650 

[6]马健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 (5):

78~81. 

[7]厉无畏 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02(4):

4~6. 

[8]李爽 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看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J].亚太经济,2004(3):

79~81. 

[9]国珈 会展旅游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J].成功·教育,2009 (6):

288. 

[10]王春雷 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构建[J].旅游学刊,2002,17 

(2):

44~48.[5]王群,[11]郑仕华 旅游业与会展业脱节现象及原因分析— — 以浙江省金华会展旅游为例[J].经济师,2009(10):

235~236. 

[12]张哲乐 会展旅游衍生产品开发论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 (17):

169~170.

[13]赵慧丽 黄山市黄山区农村发展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14]邹永广,郑向敏 厦门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15]王群,章锦河,丁祖荣,等.国外旅游水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

(1):

127-136

[16]孙文昌,旅游学导论[M]青岛:

青岛出版社1992

[17]李文杰,旅游干扰驱动下的草原景观格局演变生态效应研究--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为例[D]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18]Huang.X.J.G.Geoffery.ComparetivereviewofresearchonenvironmentalimpactsoftourisminEnglishandChineseliteratures[J].AsiaPaciofTourismResearch.2007.12

(1):

33-46

[19]Quinn,J,F,G,R,Robinson.TheeffectsofexperimentalsubdivisiononfloweringplantdiversityinaCaliforniaannualgrassland[J],JournalofEcology,1987,75:

837-856

[20]Liao,C,H,S,M,Ling,Y,Q,Li,ThesoilzoologyofsubtropicalforestinDinghusshan,China[J],Trop,Subtrop,For,Ecosys,1990(6):

47-53

[21]Cole,D,N,DisturbanceandRecoveryofTrampledMontanaGrasslandandForestsinMontana[R],Ogden,Utah:

USDAForestService,1988

[22]NorasmahOthman;SuzanaMohamed;FarlizawatiKhairi,TourismActivitiesandItsImpactonEnvironmentalSustainabilityinCoastalAreas,Proceedingsof2012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conomics,TradeandDevelopment,2012-04-07

[23]XiaoyuHan;JunpingDu;YipengZhou,StudyonEmergencyAnomalyDetectionforTourismActivities,201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2015-05-08

[24]Tie-songLi;FanCao,TourismActivitiesInfluenceonWaterEnvironmentofShengzhongReservoir,Proceedingsof2015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reativeEducation(ICCE2015V10),2015-06-27

[25]DareAurelien,DeterminantsofDestinationManagementSystem(DMS)andCSFsEvaluationforMadagascar中国地质大学2015-05-01

[25]陈戈,旅游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1,8

(2):

84-87

[26]项卫东,薛建辉.旅游干扰对森林景观与环境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S1):

87-90

[25]刘玲,旅游环境评价[M]上海上: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6]张建萍,旅游环境保护学[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7]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6

(1):

106-112

[28]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9]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旅游环境影响研究----以九寨沟,黄山为例[D]南京:

南京大学,2006

[30]秦远好,谢德体,魏朝富,国内旅游业环境影响研究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2(5):

134-1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