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20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

第一篇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狼图腾)

整理方法:

课本+笔记+参考资料

注:

有些并非很重要!

1、名词解释

1.地球化学:

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学科。

2.元素的丰度值:

指各种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3.陨石:

是降落在地球上的行星物质的碎块。

4.克拉克值:

指地壳中元素重量百分数的丰度值。

5.丰度系数:

指某一自然体的元素丰度与另一个可作为背景的自然体元素丰度的比值。

6.克里普岩:

是岩浆分异或残余熔浆结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元素的岩石,其富K、REE和P。

7.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指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8.类质同像:

指矿物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时,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原子、离子、配离子、分子)被其他类似的质点所代替,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均保持不变的现象。

9.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是借助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基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微量元素在地球及其子系统中的分布、化学作用及其演化的学科。

10.微量元素:

指在所研究体系中(地质体、岩石、矿物、流体/熔体等)的含量低到可以近似地用稀溶液定律描述其地球化学行为的元素。

11.稀溶液定律(即亨利定律):

在极稀薄溶液中,溶质的活度正比于溶质的摩尔浓度。

12.分配系数:

微量元素i在平衡共存的两相之间的质量浓度比值。

13.

(1)相容元素:

(表述1)在岩浆结晶过程中,那些容易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进入固体的微量元素。

(表述2)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

(2)不相容元素:

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

1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

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成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以及空间位移的作用。

15.地球化学障:

在元素迁移过程中,如果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介质中原来稳定迁移的元素其迁移能力下降,元素因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则这些影响元素沉淀的条件或因素就称为地球化学障。

16.原始地幔:

地核形成以后,地壳形成以前的地幔。

17.亏损地幔:

原始地幔经过部分熔融形成地壳以后残余的地幔。

18.富集地幔:

由于板块俯冲作用将地壳物质再循环返回地幔后所形成的地幔。

19.五重简并:

在一个孤立的过渡金属离子中,五个d轨道的能级相同,电子云呈球形对称,电子在五个d轨道的分布概率相同,称为“五重简并”。

20.晶体场分裂:

当过渡金属离子处在晶体结构中时,由于晶体场的非球形对称特征,使d轨道的能级产生差异,称为“晶体场分裂”。

21.晶体场分裂能:

将一个孤立的过渡金属离子放在正八面体配位的晶体中时,五个d轨道都受到配位体负电荷的排斥,轨道总的能级提高;由于正八面体配位场中配位体质点处于直角坐标的三个垂直轴方向,故dr轨道电子云的瓣指向配位体,使两个dr轨道电子的被排斥力比dℇ轨道的被排斥力大,dr轨道的能级要比dℇ轨道电子的能级高得更多,dr轨道电子的能级与dℇ轨道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称为“晶体场分裂能”。

22.晶体场稳定能:

d轨道电子能级分裂后的d电子能量之和,相对于未分裂前d电子能量之和的差值,称为“晶体场稳定能”。

23.八面体择位能:

离子八面体配位的晶体场稳定能减去其四面体配位的晶体场的稳定能。

2、问答题

1.简述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1)自然界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与分布。

(2)地质作用过程中各种元素迁移和共生组合规律。

(3)地质运动过程中元素的演化和循环历史。

(4)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

简述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特点。

(1)通过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相互组合和赋存状态变化等追索地球演化历史;

(2)利用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探讨自然作用的机制;

(3)将地球化学问题置于地球和其子系统(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中进行分析,以个系统的组成和状态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2.简述太阳系元素组成的研究方法。

(1)直接采样分析,如直接测定地球岩石、各类陨石和月球岩石的样品

(2)光谱分析,如对太阳光谱和小行星带天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3)由天体的物理性质与成分的对应关系来推算行星组成

(4)利用宇宙飞行器对星体进行观察、就位探测或取样返回分析

(5)遥感和取样分析测定气体星云或星际间物质

(6)分析研究宇宙射线

简述相对丰度的计算中采用106Si原子做除数的原因。

(1)Si分布广,便于对比各种自然体系中的丰度值;

(2)Si挥发性小,稳定性好;

(3)在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中,Si易精确测定;

(4)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数的数量级在106—10-4之间。

简述丰度表示法:

1)重量丰度:

以重量单位表示的元素丰度

2)原子丰度:

以原子百分数表示的某元素在全部元素的原子总数中的分数

3)相对分数:

以硅原子的106原子为基数求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数

简述陨石的分类。

分类依据:

(1)所含金属与硅酸盐的比值;

(2)陨石结构;(3)陨石化学成分。

分类类型:

铁陨石,石—铁陨石,石陨石。

简述地球内部的地球化学特征。

(1)h<60km,正常化学作用带;

(2)h在60—2900km,退化学作用带,地幔榴辉岩圈;

(3)h>2900km,无化学作用带,“金属化”核心。

3.简述陨石的研究意义。

(1)陨石物质的平均成分为非挥发性元素的相对丰度提供了最好的信息;

(2)为陨石成因和太阳系的起源、年龄、演化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数据。

4.简述CAI的定义及其作用

CAI是指球粒陨石中由富Ca和Al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组成的难熔物质集合体。

作用:

CAI是太阳星云最早期各种热事件的产物,保存了星云最原始的信息,具有同位素异常和大量灭绝核素子体,是研究早期太阳星云形成和演化的探针。

5.简述月岩的研究意义。

(1)有助于了解地球早期历史;

(2)由月海玄武岩相当于拉斑玄武岩,反应月球与地球年龄相似;

(3)月球中有可供人类利用的元素;

(4)月岩早期火山活动即相当于地球火山带。

6.简述克拉克值的研究意义。

版本一(上课笔记):

(1)元素克拉克值影响着元素参加地壳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支配着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2)元素克拉克值可以为阐明地球化学省的特征提供依据;

(3)依据克拉克值可以计算出地壳中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或相关元素之间的平均比值。

版本二(参考资料):

(1)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1)支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2)限定自然界的矿物种类及种属。

3)限制了自然体系的状态。

4)对元素亲氧性和亲硫性的限定。

(2)地壳克拉克值可作为微量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

1)可以为阐明地球化学省(场)特征提供标准。

2)指示特征的地球化学过程

3)浓度克拉克值和浓集系数可表述元素的集中与分散以及其在地壳中富集的能力

7.应用陨石类比法研究地球化学元素丰度的假定前提。

(1)陨石在太阳系形成;

(2)陨石与小行星成分相同;

(3)陨石是破坏了的星体碎片;

(4)产生陨石的星体,其内部结构和成分与地球相似。

简述大陆上地壳元素丰度的作用。

(1)是进行成矿预测和环境评价的主要地球化学依据;

(2)是区域环境地球化学和农业地球化学评价的依据。

8.简述地球化学自然体系的基本特征。

(1)自然作用体系中众多的化学组分共存,但是各组分之间的含量差异极大;

(2)T、P等条件的变化幅度与人为设置的实验条件相比相对有限;

(3)具多变度单向发展演化特征的开放体系;

(4)自发进行的不可逆过程。

9.简述自然过程产物的特征。

(1)自然稳定相(矿物)及各种流体相的总数有限;

(2)自然稳定相都不是纯的化合物。

几乎每一种矿物都是一个成分复杂、元素含量与一定变化范围的混合物系列;

(3)元素形成自然分类组合;

(4)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矿物之间按一定生成环境呈现规律性的共生组合。

10.简述自然体系中元素的赋存形式。

固相中:

(1)独立矿物;

(2)类质同像;(3)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

(4)吸附形势;(5)与有机质结合的形式

液相中:

(1)离子;

(2)分子;(3)胶体;(4)微细颗粒物

11.简述元素赋存形式的研究方法。

(1)矿物学观察;

(2)X射线衍射法;(3)电子探针;(4)显微镜观察;

(5)萃取法(偏提取法);(6)电渗析;(7)透射电镜

12.简述离子电位的作用。

(1)反应元素离子大小和离子电荷的综合作用效果的化学参数,它决定了离子吸引价电子的能力;

(2)是表征离子电场强度的参数,其值等于离子的电荷与半径之比值,它决定了元素的存在形式和迁移能力。

13.简述元素赋存形式的研究意义。

(1)元素的结合形式不同,其化学活动性亦不同;

(2)同一种元素不同的赋存状态,可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

(3)就矿产资源的可利用性而言,元素的存在形式有时比元素的含量更有意义。

14.简述影响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主要因素。

(1)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

(2)化学反应的能量效应;

(3)元素的丰度。

简述元素地球化学的分类(非重点)。

(1)哥德施密特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分类依据:

以其提出的地球起源和内部构造假说为基础,根据化学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地球各圈层间的分配将元素分为:

①亲石元素

1)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

3)氧化物的生成热大于FeO的生成热,与氧的亲和力强,易熔于硅酸盐熔体;

4)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下降部位;

5)主要集中在岩石圈。

②亲铜元素

1)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18个电子的铜型离子结构;

2)电负性大;

3)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

4)氧化物的生成热小于FeO的生成热,与硫的亲和力强,易熔于硫化铁熔体;

5)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上升部位;

6)主要集中于硫化物—氧化物过渡圈。

③亲铁元素

1)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8-18个电子的过渡型结构;

2)以金属键的形式存在;

3)氧化物的生成热最小,与氧及硫的亲和力均弱,易熔于熔体;

4)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最低部分;

5)主要集中于镍-铁圈中。

④亲气元素

1)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

2)以分子键形式存在;

3)原子容积最大处;

4)具有挥发性或倾向形成易挥发化合物;

5)主要集中在大气圈。

⑤亲生物元素多富集在生物圈内。

(非重点)

(2)查瓦里斯基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分类依据:

以展开式元素周期表为基础,赋以原子和离子半径以重要意义并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相似性将元素分为11族:

①氢族;②惰性气体族;

③造岩元素族:

Li、Be、Na、Mg、Al、Si、K、Ca、Rb、Sr、Cs和Ba;

④岩浆射气元素族:

B、C、N、O、F、P、S和Cl;

⑤铁族:

Sc、Ti、V、Cr、Mn、Fe、Co和Ni

⑥稀有元素组:

REE、Y、Zr、Hf、Nb和Ta;

⑦放射性元素组:

Ra、U和Th;

⑧钼钨组Mo-W:

Cu、Ag、Au、Zn、Cd、Hg、Ga、In、Tl、Ge、Sn和Pb;

⑨铂族:

⑩半金属和重矿化剂族:

As、Bi、Se、Te和Po;

⑪重卤族:

Br、I和At。

简述离子电负性的应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