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文化生活单元测试14.docx
《老师文化生活单元测试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文化生活单元测试1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师文化生活单元测试14
二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1:
文化与生活
1.改革开放30年来,各种新的事物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出现,各种新的思想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事实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什么是文化?
著名作家龙应台说:
“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体,……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
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
”这告诉我们()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3.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这表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文化部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中指出,积极探索是否能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地区发放文化消费券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支付能力,刺激消费,推动产业发展。
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激励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C.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D.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5.上述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A.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对文化具有反作用B.文化是经济的基础,对经济有反作用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文化依赖于经济
6.近一时期,乔布斯与苹果公司备受关注。
苹果公司卖的不仅是iPhone、iPad,更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苹果”的卖点,也是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科技企业的灵魂。
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②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要重视提高商品的文化含量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2011年6月10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安徽周"安徽经贸旅游推介会在意大利罗马隆重举行。
大会集中签约33个项目,总投资18.1亿美元。
这体现了
A.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发展B.文化发展已经济发展为基础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8.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文化部已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这是文化系统第一个人才发展规划。
国家重视文化人才培养是基于()
A.先进文化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与呼声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C.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D.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9.2011年3月5日,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政府应急能力,国家应通过各种活动广泛宣传应急管理知识,营造一种应急文化氛围,提高群众对应急管理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能够决定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④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右图《拜"考神"》表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B.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D.行为选择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1.2011年8月1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隆重开幕,奏响了世界青年大联欢的序曲。
这届大运会首创《论语》金句迎大运,推出4000多幅公益广告向海内外大运来宾展现中华文化之美。
“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这表明()
A.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不必干涉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总能给人生指明正确的方向
12.2011年12月7日上午,沧州道德模范巡讲报告会在市公安局培训中心举行,4位来自不同岗位的“沧州好人”典型代表为大家讲述了感人事迹。
他们的事迹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得到心灵的洗礼,增强了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可见
A.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B.优秀文化是对人性真善美的反映
C.优秀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3.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
“儿童文学应该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要教会孩子感动。
”她主张用优秀的儿童文学缔造快乐的“童心王国”。
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优秀文化能够决定人的成长与发展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④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选择题:
1-5BACCD6-10DCCBA11-13CDD
14.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10分)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分)
②先进的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分)
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2分)
单元测试2:
文化传承与创新
1.2011年6月11日是世界文化遗产日,今年我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
我国的文化遗产()
①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①③
2.(2011高考山东卷20)“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目消费。
关于图7“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①民族节目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李君如在2011年9月举行的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上表示,“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在人权问题上的认同。
”这一观念要求我们
A.必须认同本民族文化B.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D.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2011年8月12日至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隆重举行。
回答4—5题。
4.本届大运会的理念是“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
不一样,意味着深圳大运会不是简单重复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模式,而是展现经济特区全新的创意与智慧。
文化需要不断创新,是由于
①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基础和主体③文化创新能够繁荣民族文化④文化创新是永葆民族文化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大运会开幕后,在大运村越来越多的外国运动员在主动学说汉语,设在大运村的汉语学习中心每天迎客80余人,一股汉语热在大运村悄然兴起。
举办大运会有利于
①推动中外文化交流②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③我国进行文化渗透④消除中外文化差异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6.某校部分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准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课题进行研究。
假如让你从文化的角度对该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能准确表述的一组关键词是
A.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B.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C.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D.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7.建国以来,我国文化实现了从衰微到大发展大繁荣的飞跃,造成这一变化最根本原因是
A.科学技术进步B.教育事业发展C.社会制度更替D.思想运动产生
8.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的地方,有一个“陕西村”。
村民是一百多年前从中国的陕西、甘肃逃到这里的回民,已从当年的三千多人发展到现在的十二万人。
他们对内依旧用陕西方言,仍然保留着一百多年前原汁原味的陕甘风俗。
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中
①文化影响的潜移默化特点②他们继承了中华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③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特点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2011年9月27日,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
儒学仁、义、智、信的
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
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同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0.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的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
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对下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2.根据现存实证,广东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都是过时的、落后的文化
④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精粹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3.(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19)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选择题:
1-5DBBBA6-10ACDDA11-13CAB
14.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材料:
“2012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于2011年12月12日在安卡拉开幕,中国文化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向土耳其人民介绍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发展成就,2013年将在中国举办土耳其文化年。
中土两国加强人文交流,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对话、增进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
(1)结合材料谈谈应怎样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6分)
(1)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其它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3分)
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3分)
引申题:
材料一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人类文明,是促成世界和平、和谐的重要保证.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吸引外来文化,包括佛教的传入,明朝以来的“西学东渐”,儒、释、道长久以来的和谐共处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在近代,最为典型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输入,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材料二文化,正是由于差异而精彩纷呈,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是让彼此相互理解、共同繁荣的重要过程。
不同文化不应刻意排斥,要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人类文明?
(6分)
15.材料:
文明城市,市民共建,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将成为一十二五”时期推动山东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此,山东省立足于丰厚的齐鲁文化资源,借助“孔子文化节”活动,加强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相关知识,分析山东省如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8分)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山东省借助“孔子文化节”活动,做到了立足社会实践。
(2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山东省立足于丰厚的齐鲁文化资源,进行改革创新。
(3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进行文化创新。
(3分)
引申题: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中国“入世”十年,是中外经济贸易不断扩大的十年,同时也带来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渐渐开放的文化市场让中国观众接触到了国外多彩的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企业、艺术家也积极汲取世界文化的精粹,为我所用,创作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品,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上述变化对我们加强文化交流的启示。
(6分)
①重视商业贸易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分)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世界文化的精粹,为我所用。
(2分)
③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分)
单元测试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我们提供了事富的精神食粮,下列说法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
B.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
C.苍穹、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
D.北宋时期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2.[2011·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如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很能体现广东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
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D.人人部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4.[2011·江苏卷]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
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
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国画,又称"中国画"。
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6.“佛教的传入,对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补充。
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形成象海绵一样,吸收了所有有意义的外来文化”。
这反映了我国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时代性B·包容性C·民族性D·多样性
7.成画660多年的传世名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分藏于海峡两岸60多年后,终于实现历史性的合璧,于2011年6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这表明
①两岸同胞拥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于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④传统文艺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9.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晚”都有一个民族歌舞大串联的节目,诸如《和谐大家园》、《我和草原有个约会》、《卓玛》、《幸福生活亚克西》等。
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爱国主义情怀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选择题:
1-5DAACC6-10BCCCB
11.(24分)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
从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到今天“神舟八号”飞上天宇,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胡锦涛主席将载人航天精神高度概括为: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1)载人航天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哪些民族精神和品格?
(6分)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0分)
(3)航天事业的成功,使人们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请你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简述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分)
(1)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体现了民族精神中团结统一。
(每点2分,共6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分)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7分)(如从文化对社会作用、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
(3)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分)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分)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必须以马克思主以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新的时代精神,涉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4分)
三单元测试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使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文化产品和信息传播开来。
低俗文化造成的文化污染,将比环境污染更可怕。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
①文化产品的消费性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③文化市场的多样性④现代传媒的过度商业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网络管理,如实行微博实名制,加大对散布谣言、传播色情、网络欺诈、非法网络攻关等各种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等。
这些做法()
A.能够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B.有利于净化文化环境,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危害社会
C.不利于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D.目的在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3.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
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②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对社会思潮具有引领作用④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2012年某市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宗旨,扎实有效、持续不断地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极大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提升了该市的城市形象。
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
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④把城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
6.[2011·安徽卷]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2011·山东卷]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