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汇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17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27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1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1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1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1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汇编.docx

《1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汇编.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汇编.docx

目录

第一部分输血管理组织体系 1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及职责 1

第二部分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2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4

血液输注标准操作程序 11

临床输血知情同意制度 13

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14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15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17

输血前核对制度 18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20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 22

输血过程质控评价及流程 23

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 27

输血传染性疾病登记上报制度 28

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处理及反馈程序 29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34

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36

输血病历规范化格式记录要求 38

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知识培训制度 40

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41

紧急抢救非同型输注血液管理制度 43

临床紧急用血应急处置预案 45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急处置预案 46

第三部分临床常用输血流程图 47

医院临床用血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图 47

使用输血器的操作流程图 48

临床输血全程流程图 49

特殊用血应急协调流程图 50

特殊情况下紧急输血的批准流程图 51

输血申请审核登记和用血报批登记流程图 52

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图 53

标本送检接收流程图 54

血液发放、领血流程图 55

护理输血操作流程图 56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图 57

紧急抢救非同型输注管理流程图 58

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流程图

(一) 59

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流程图

(二) 60

麻醉科与手术科室输血沟通流程图 61

回收式自体输血流程图 62

麻醉科术中输血流程图 63

第四部分输血常用表格 64

医院麻醉科术中用血评估表 64

临床用血评价表 65

输血科对临床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统计表 66

用血科室满意度调查表 67

第一部分输血管理组织体系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及职责

一、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

主任委员:

分管医疗的副院长

成员:

应当包括医务科、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二、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

(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

(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三、输血科功能与任务

1.认真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

2.在院长和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的指导、监督下负责对临床用血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

3.根据医疗需要定期向辖区供血单位申报用血计划。

4.储备必要的血液保证临床医疗正常用血储存量一般不少于3天急救用血量。

5.为临床输血开展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查及输血相关的实验诊断。

6.配合临床开展输血及血液治疗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和输血新技术、宣传现代输血专业知识和进行临床输血技术指导。

7.对输血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8.配合医院所在地供血单位做好用血管理工作。

9.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输血机构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监督。

第二部分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办法》,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二条 申请输血应由主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等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与输血日前一天交输血科备血。

少量出血(出血量少于600毫升)者可以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体液或胶体液代替品。

第三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入病历。

申请血量超过1600毫升者,填写大量输血申请表,报医务科批准;紧急情况下的输血可以先申请输血然后补办手续。

第四条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的检查。

包括输血相容性检查(ABO正反定型、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和感染性疾病(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的检查。

第五条 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六条 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第七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患者条码号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采集血液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

采集血液后注意混匀抗凝剂,以防血液凝集。

条码粘贴试管时,要注意能观察到试管内血液,以便输血科人员观察血样情况。

第八条 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同时使用一个血液标本。

血液采集后,由医护人员或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应先进行血型鉴定,需要输血时再另外采集血样。

紧急输血患者采集血样时医护人员要两人核对相关信息,并在病程记录上双签名。

第九条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须重新采集。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十条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须重新采集,需输注血浆、血小板等不需要做交叉配血,但必须检查ABO正反定型、Rh血型及不规则抗体。

第十一条 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配血操作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 手术备血、有输血史、妊辰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收到患者血标本后,及时作抗体筛查。

第五章 取血(血液的发放管理)

第十三条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科室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到输血科取血,病人家属不得取血。

第十四条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房(门急症)、床号、血型、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第十五条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发血: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十六条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第十七条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第六章  输血(输血管理)

第十八条 输血前有2名护士或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异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十九条 输血时,有两名医护人员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第二十条 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血液制剂放在室温不得超过30分钟,一袋血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

临床用血科室不得自行储血,暂时不输注的血液应保存于输血科专用冰箱中,直至输血前取走。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第二十一条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

第二十二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第二十三条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

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并记入病历。

第二十四条 开展自身输血。

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如果患者体质符合标准,要动员患者进行自身输血,手术患者如果符合稀释性自身输血标准,要实施稀释性自身输血;出血量较大患者,要采取回收式自身输血,真正落实好血液保护措施。

第二十五条 积极宣传和动员开展择期手术患者和家庭储血及互助储血工作。

病房经治医师宣传动员自己主管的并需要输血的平诊患者家属亲友为其术前献血。

 第七章 输血不良反应管理

第二十六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第二十七条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查找原因、积极治疗抢救,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八条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实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实验),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标本、血袋中的血标本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实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及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含量;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第二十九条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为: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上报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第八章 成分输血

第三十条 成分输血的优点:

一血多用,节约用血,制品浓度与纯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染病。

第三十一条 成分输血的目的:

1.补充血容量,可以输用白蛋白;

2.补充携氧能力可输用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等;

3.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可以输用血小板、新鲜血浆以及冷沉淀;

4.纠正免疫功能不全提高免疫力,可以输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等。

第三十二条 成分输血的原则: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血细胞破坏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患者对血液成分的恢复能力,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对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坚决不输,禁止输安慰血;

2.各种成分血的输注剂量要符合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