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772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docx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docx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卢海霞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重点较多是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评价的内容无非是学生回答对不对,做题正确不正确,久而久之,评价的目的在于定性定格,学生形成依赖的心理,等待教师“宣判”,学习缺乏主动意识,不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因此,教师要灵活开展教学评价,在关注知识达成的同时,更多地从生命和谐成长的角度作出回应,让“知”“智”交融,“知”“能”相通,“知”“识”共荣,真正构造生命化的课堂。

  

  一、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彰显主体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与学生是“评价共同体”。

也就是说评价的主体不单纯是教师,学生虽然是被评价者,但也应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成为评价实施的主体之一。

课堂中,教师要把评价的权利让给学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念为准绳,以客观事实为评价依据,为同学评出优点、评出不足,评出建议,评出希望。

  

  案例1:

“数与式的大小比较”教学片断

  

  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写几个比较数与式子大小的题目,并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师:

小朋友,现在又到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时候啦。

在刚才的小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问题?

  

  生1:

我发现我们组的同学,有的用“>”连接式子,有的用“  

  生2:

我发现我们组的同学写的都是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和一个数比较的。

我看到他们那组有人用乘法、除法的。

  

  师:

你觉得用乘法、除法的式子行吗?

  

  生2:

行的,只是我没有想到,现在,我也会写了。

  

  师:

请你举个例子。

  

  生2:

8>2x3,lo÷2  

  师:

大家同意吗?

  

  生齐:

同意。

  

  生3:

我们组××说的时候没有说清楚,××又犯了一个毛病……

  

  生4:

我们组认为,都是先把式子加起来或减起来,再比较大小。

如14+20=34,34>30,所以,14+20>30。

  

  生5:

有的式子不要加就可以比。

  

  师:

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5:

如51>43+51.两边都有51,相互抵消,右边还有43,所以右边大。

  

  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教育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不太懂得什么叫评价,但教师创设的“你说,我说、大家说”这一环节,正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

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说的这些话,就是对他人、对自己、对小组的评价。

在评价与交流中,学生把他人的评价和自我的反思相结合,较好地提高了自己的分析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数与式子可以含加法、减法,也可以含乘除法运算;知道了可以先把式子得数算出来比较,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较;知道了表达时该注意用什么语言等等。

可见,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样教学不但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了能力,更关注到了学生的内在感受与情感体验。

在此,学生自觉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也由此成为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和关爱的纽带。

  

  二、尊重个性差异,捕捉评价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刻都可能有新的资源不断生成,教师要保持高度敏感,及时捕捉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挖掘、升华并促进预设教育目标的高效完成或新的更高价值目标的生成。

  

  案例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在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

其中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

  

  教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问:

你能说说这样折是什么意思吗?

  

  生:

我这样折是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2份就是它的。

  

  师:

那其中的一份呢?

  

  生:

老师,是不是呢?

  

  师(故作惊喜地):

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

  

  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所表示的意思。

  

  师:

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这位同学却折出,大家对这事怎么看?

  

  生1:

他没听清楚要求,上课可能走神了。

  

  生2:

他肯定是不听老师的话,随便折的。

  

  生3:

我既要批评他,又要表扬他。

  

  师:

为什么?

请你说说看。

  

  生3:

我批评他不认真听讲,但是我要表扬他教给我们一个新的分数。

  

  师:

你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好棒呢!

  

  生4:

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意见。

我觉得他真了不起,既折出了,又创造了,他很有创造能力。

  

  生5:

老师,他挺有想象力的。

  

  生6:

老师,他能举一反三地学习,我要多向他学习。

  

  在学生一番评价之后,教师真诚地向这位学生说:

我真的好佩服你,老师只教了,你却能勇敢地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这样的学习才叫创造性学习!

  

  由以上案例可见,由于学生的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评价也就不同。

我们要尊重学生评价的个性差异,巧妙引导,让学生的评价更趋全面,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能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上述案例中,前两位学生评价时只想到同伴的缺点,而学生3的评价如一缕春风,暖人心田。

教师敏锐地捕捉评价时机:

“你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好棒呢!

”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扭转了学生的观念,评价的功能由“挑刺”转化为欣赏、激励、挖掘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这种转化饱含了课堂上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

这发自内心的欣赏,不正是学生们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的综合体现吗?

被别人欣赏时,那位学生脸上悠然自得、体验成功的神情是多么生动与迷人!

也正因为有了老师和同学对该生的尊重和赞赏,课堂里才会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潜移默化影响,丰富评价语言

  

  课堂学习评价需要一定的载体——评价语言的支持。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一些评价语言,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譬如:

“我想为某同学(小组)作一点补充”“我可不可以为××提一点建议”“我非常赞成(欣赏)××的想法”“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学生借助语言这座桥梁,就能流畅、自然地将各自的心理活动得以反映出来,使评价顺利进行。

  

  案例3: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断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的表象,设计如下的活动:

  

  师:

请小朋友拿出文具盒摸一摸,你能摸到文具盒的几个面?

  

  学生操作实践,教师现场采访:

你摸了几个面?

  

  生1:

我摸了4个面。

  

  生2:

我摸了6个面。

  

  师:

请摸到6个面的小朋友举手,谁愿意到前面来,面向全班同学再摸一遍吗?

  

  生一边旋转、翻动文具盒,一遍数。

  

  师:

这个小朋友观察挺仔细的呀!

还有不同摸法吗?

(没有学生举手)老师也摸了6个面,请同学们仔细看我是怎么摸的,开始——

  

  教师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数(每数两个面换气一次)。

  

  师:

老师的摸法和刚才小朋友的摸法相比,你觉得怎样?

  

  生3:

老师摸得巧妙些。

  

  师:

谢谢你对我的鼓励!

我这样摸巧妙在哪儿呢?

  

  生4:

老师,你摸的时候不用转动文具盒。

  

  生5:

老师是摸了上面,再摸下面;摸了前面,再摸后面;摸了左面,再摸右面。

  

  生6:

老师摸得很有规律,这样摸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师:

谢谢你们这么欣赏我……

  

  评价不是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上述案例中,学生第一次认识抽象的“物体的表面”概念,摸文具盒的面自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结果,教师见学生“旋转”“翻动”这种无序的演示之后,没有学生使用有序的摸法,就不失时机地自己“露一手”,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摸法。

此时,课堂成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天地,弥漫、充盈着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积极互动的评价氛围。

学生在欣赏老师、崇拜老师的同时,亲近数学,享受数学。

在这样的评价磁场中,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不断撞击并升华,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这正是评价的魅力所在。

学生如此丰富的评价语言,不正是教师平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然吗?

  

  另外,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除了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

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教师可以冲他微笑,点一下头;如果学生有小动作,教师可以适时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微微摇摇头;如果学生作业又对又快,教师可以冲他竖一下大拇指等等,这些都是评价,是情感上的评价,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总之,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欣赏、激励等功能,就要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与时空,给学生创造支持性的课堂评价环境,引导学生捕捉评价的时机,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开放心态,畅所欲言,个性飞扬,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变化、进步和成长。

  

  (作者单位:

东台市安丰镇小学江苏东台224221)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