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课 小石城山记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684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课 小石城山记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小石城山记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小石城山记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小石城山记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小石城山记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课 小石城山记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docx

《高中语文 第1课 小石城山记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课 小石城山记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1课 小石城山记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docx

高中语文第1课小石城山记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

◆1 小石城山记

淡之美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

有一种土耳其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

茶则是淡的,尤其是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

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

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

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疲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

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上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1.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

 赏读:

曾子说:

“君子爱人依照德的标准,小人爱人则对人姑息纵容。

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赏读:

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赏读:

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礼记》

 赏读:

孔子说:

“忠(尽己之心)和恕(推己及人)的品德离中庸之道不远,用到自己身上不愿意的事,就不应该加到别人身上。

作者视窗

仰望柳宗元

透过历史与时间那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我仰望着你!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忘记你那身处逆境且悲天悯人的情怀,你那明亮而又凝重的一生;无论是愚溪之畔的凄神寒骨,憔悴幽邃,还是西山之麓你空谷长啸,沉吟踯躅;无论是对底层民众生存艰辛,感慨万千;还是对险恶朝廷的勾心斗角,义愤填膺……都让我不止一次的颤动不已,颤动我的这颗柔软的心啊。

那一行行如鲜花般的文字,如裂帛一般,一声绝响,穿行一个个朝代,伴随着平平仄仄的风,抑扬顿挫的云,起承转合的雾,从一千年前的潇水之上掠过,吹开片片雨雾,穿时越空,直掠上心头,撼起圈圈涟漪,缓缓地隐退。

仿佛中,你就是那江边的蓑笠翁啊,江天雪景,逸清高远,虽有向往自在悠闲的盎然情趣,更有被贬远荒、壮志未酬的幽愤。

仿佛中,我看见你的萧瑟的背影,披蓑戴笠,手持鱼竿,在唐朝的那年冬天,雨雪凄迷的千山万径之外,垂钓着一江苍凉。

而你的身后,一场旷世的千年大雪,纷飞的断点中竟夹杂着如许萦乱繁多的悲催与慨叹,也一并湮灭在历史的深处。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

与韩愈共同倡导中唐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入朝为官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有《河东先生集》。

写作背景

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

一代文豪,十年楚客。

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

他除了写出了许多抒发自己孤寂苦闷之情的诗歌(如《江雪》等)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

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小石城山在永州西部边缘地带。

基础梳理

1.通假字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技” 技艺,指美景

2.古今异义

(1)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

古义:

 

今义:

 

(2)其疏数偃仰。

古义:

 

今义:

 

(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古义:

 

今义:

 

答案 

(1)古义:

城墙上的女墙。

今义:

斜着眼看,表示厌恶或轻视。

(2)古义:

密集。

今义:

数字。

(3)古义:

展示,展现。

今义:

卖出。

3.一词多义

(1)而

(2)为

(3)类

(4)径

(5)少

(6)更

答案 

(1)并列连词,并且 承接连词,不译 转折连词,却

(2)成为 造就 认为 (3)像 种类 类推 (4)一直

直径 (5)稍 一会儿 (6)经历 再

4.词类活用

(1)逾黄茅岭而下:

 

(2)其一西出:

 

(3)环之可上,望甚远:

 

答案 

(1)名词作动词,向下、往下走。

(2)名词作状语,向西。

(3)名词作动词,盘旋攀登。

5.文言句式

(1)投以小石:

 

(2)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3)是固劳而无用:

 

答案 

(1)状语后置句。

(2)省略句。

(3)判断句。

6.文白对照

文本助读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聩不明的强烈讽刺。

结构图示

小石城山记

重点突破

一、小石城山的美景在作者眼里真是天然造化、鬼斧神工,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发现了如此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提示 “类智者所施设也。

”这么鬼斧神工的奇丽风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得出来,绝非人力所能为,作者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

二、“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有什么言外之意呢?

提示 绝佳美景,千年无售,作者认为造物者是劳而无用。

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贬斥,谪居荒蛮,壮志难酬的悲愤。

真是“一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啊!

三、文章是怎样写得一波三折的?

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 作者在文中,特别是在文章的第二段,制造了很多波澜,使文章表现出一波三折之妙: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以为诚有”——“则其果无乎”——“是二者,余未信之。

”作者这样写不仅是追求行文的变化,以达到吸引读者的效果,而且还曲折写景,委婉抒情:

“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抒写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四、如何理解小石城山的形象?

提示 本文采用了象征手法,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柳宗元遭贬不遇的处境,小石城山上的幽景奇石象征柳宗元峻洁孤高的人格。

作者借山喻人,借题发挥,“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抒写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技法赏析

1.白描式的景物描写。

文章的景物描写集中在第一段,作者先用简洁的语言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继而描述小石城山的奇貌。

无论方位的指点还是景观的描绘,都紧凑自然。

随着横亘路头的积石出现,紧接着以简洁形象的笔墨勾勒了积石上呈现的房屋形状及四周像小城的外貌,于是与“石城”之城相吻合,然后用白描手法描绘小石城山的高旷秀丽,使人如入清新自然之胜境。

2.严谨的结构。

本文自然构成写景和议论两部分。

中间慨叹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全篇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写作迁移

角度

 贬官文化

题目: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说: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

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

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贬到永州,就不会有《永州八记》的问世。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

 我看“贬官文化”

古代被贬文人,具有独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他们寄情山水,以文显情。

既排遣了心中忧愤,也成就了自己的文学大业,更为中国文学增添绚烂的光彩。

那些被贬的文豪们,他们真正把写作当成了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超越了功利。

写作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真不知道,没有写作习惯的人,不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情志的人,怎么度过这样寂寞、悲愤、抑郁的谪居生活啊!

柳宗元被贬永州,乃有《永州八记》;苏轼被贬黄州,乃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白居易被贬江州,乃有《琵琶行》;欧阳修被贬滁州,乃有《醉翁亭记》。

真是“诗人不幸,诗家幸”;“文人不幸,文学幸”啊。

古人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确实如此啊。

假如我们的人生总是一马平川,那将会是怎样枯燥、黯淡的人生呢?

让我们像古人那样,我手写我心,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吧!

(时间:

45分钟 分值:

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5分)

A.逾越(yú)睥睨(bì)窥视(kuī)偃仰(yǎn)

B.伎俩(jì)夷狄(dí)嘉树(jiā)无垠(yín)

C.径直(jìng)堡坞(wù)贬谪(dí)傥荡(tǎng)

D.安慰(wèi)疏数(shǔ)施设(shī)更换(gēng)

答案 B

解析 A项“睥”读“pì”。

C项“谪”读“zhé”。

D项“数”读“c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自西山道口径北径:

一直

B.益奇而坚益:

格外

C.愈以为诚有诚:

真诚

D.有积石横当其垠垠:

边,界

答案 C

解析 诚:

真的,确实。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5分)

A.①类智者所施设也②佛印绝类弥勒

B.①神者傥不宜如是②诚宜开张圣听

C.①余未信之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D.①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②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答案 C

解析 A项两个“类”字,均是“像”的意思。

B项两个“宜”均是“应该”的意思。

D项两个“之”均是结构助词“的”。

只有C项①句中的“信”为“相信”,②句中“信”通“伸”,“伸张”。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5分)

A.投以小石B.有积石横当其垠

C.又怪其不为之中州D.而列是夷狄

答案 A

解析 A项状语后置兼省略句。

B、C、D都是省略句。

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分)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5.对下列句子中“为”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6分)

A.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形成,动词)

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出现,动词)

C.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成为,动词)

D.及是,愈以为诚有(与“以”连用,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