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361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集体备课记录表

集体备课时间

 2015年10月15日

出席教师

李金明杨凤玉周丽仙杨慧赵积慧毛东升李汝月李文君高淑坤杨培艳

缺席情况记录

 全勤

中心发言人

周丽仙

备课内容

17、长城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

细读文本相关词句,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学生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预习:

1.读生字新词。

2.读课文5遍。

3.收集长城的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出示导语,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语。

读了导语,你知道第五组课文学习的要求了吗?

2.导入新学课文。

二、通读全文,初生感受。

1.自由快速练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

2.课文快速练读全文,捕捉心理感受。

读读课文,想想长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长城之“长”。

1.再次观看长城景观的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一段课文,指名读:

读了课文,你觉得长城怎样?

(长)

3.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长城长?

4.看中国地图感受长城长。

(课件呈现)

5.带着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读课文。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设计之“妙”。

1.出示资料,明确修建长城的目的。

2.自由快速读课文,说说修建长城起到防御北方少数民族侵犯及防御外敌侵犯的作用了吗?

3.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长城设计很巧妙?

(1)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看出长城的坚固,能起到防御北方少数民族侵犯及防御外敌侵犯的作用,感受到设计很巧妙。

(2)从“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看出长城便于作战人员的通行,感受到设计很巧妙。

(3)从“两米多高”和“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看出有利于杀敌,有利于保护自己,感受到设计很巧妙。

(4)从“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感受到设计很巧妙。

4.带着感受和理解读课文。

五、自由读一二自然段,体会长城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从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2.导入新课。

长城是世界遗产,有着无穷的魅力,远望长城如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近看长城其设计之妙令人赞叹,站在长城上,又是一番怎样的感想呢?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建造之“难”。

1.自由快速读课文,思考: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整体感知建造长城的艰难。

你怎样理解建造长城的艰难?

(条石很重,没有运输工具,没有起重机,施工场地环境陡峭,长城长工作量大)

3.细读“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感受建造长城的艰难。

(1)当时建造长城简直是奇迹,建造过程困难重重,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

(2)重点细读“一步一步”感受建造长城的艰难。

教师范读句子后:

同学们,数不清的条石,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透过词语“一步一步”这个镜头,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好像看到汗流浃背的人民一步一步地把条石抬上陡峭的山岭。

我从一步一步仿佛看到了抬条石人那发抖的双腿。

我仿佛看到了那红红的肩头,皮磨破了,有的还淌着血呢!

我仿佛看到了有些人累倒了,怎么也起不来。

我好像听到了人民吭育吭育的声音,相互鼓劲加油的声。

……)

(3)带着这些感受,这些感动读读这句话。

4.齐读课文。

三、深情诵读第四自然段。

四、作业设计。

1.学习写文顺序。

(远看──近看──站在长城上)

2.建立资料袋,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诗词和文章。

3.搜集我国其它“世界遗产”资料,充实资料袋。

 

观看长城景观的课件。

 

说说观看长城的感受。

 

带着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读课文

 

交流反馈

 

听写词语

 

自由快速读课文,思考: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带着这些感受,这些感动读读这句话。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时间

 2015年10月15日

出席教师

李金明杨凤玉周丽仙杨慧赵积慧毛东升李汝月李文君高淑坤杨培艳

缺席情况记录

 全勤

中心发言人

周丽仙

备课内容

18、颐和园

教材分析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载”等11个生字,会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等词语。

 

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引领学生带着感受练习读课文,培养爱美审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预习:

1.读生字新词。

2.读课文5遍。

3.收集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展示资料。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世界遗产”?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到首都北京的世界遗产──颐和园去游览游览,欣赏欣赏那里美丽的景观。

(板书课题)

二、疏通课文,初步感知颐和园之美。

1.观看颐和园美景的课件,初步形象感知景美。

2、.教学生字新词。

3、自由快速练读课文,悄悄靠近颐和园美景。

三、细读首尾,整体感知颐和园之美。

1.齐读首尾两段,思考:

朗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

(1)你读懂了什么?

(2)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齐读课文。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廊的“长而美”。

1.欣赏长廊美景的课件。

2.细读句子感受景美。

你从哪句话中感受长廊的美。

3.带着感受练读课文。

4.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1.指名背诵第二自然段。

2.回顾感受景美的方法。

3.导入新学内容。

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继续欣赏颐和园别处的美景。

二、自学文本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思考:

写了哪些的景色?

(用“[]”划出来)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景美?

(用“──”划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三、交流汇报

1.感受“佛香阁”的壮观美。

(1)作者怎样写美佛香阁的呢?

(2)对,这就是佛香阁最突出的特点,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下面的排云殿金碧辉煌,是皇家贵族的专游之地。

“一排排”能看出面积大,占地广。

(3)带着感受和理解读读课文。

2.感受“昆明湖”的静寂美。

(1)读读这段话,思考:

你有什么感受?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

(2)细读“滑过”感受“昆明湖”的静寂美。

(把“滑过”和“驶过”、“划过”、“溜过”进行比较,体会“昆明湖”的静寂美。

(3)带着感受读文句。

3.感受“石桥”的式样美。

(1)初读课文,想象石桥的式样。

(2)细读句子,想象狮子的式样。

四、训练小导游

1.自由快速度全文,

2.分小组每人准备介绍一个景点。

3.分组合作介绍景点。

五、迁移写法

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公园、名川、村庄田野、名胜古迹,用课文的写法,写写游览活动。

六、作业设计

1、班级故事会

  学生查阅有关颐和园的传说、故事以及历史,在全班进行讲述。

2、小导游

  请学生担当导游,运用自己收集的颐和园图片,为大家进行颐和园景观的导游,评选最佳小导游。

3、图片资料展

  将学生收集的图片和资料等,在班内进行展览。

 

静听课文朗读的录音,边听边划生字新词。

 

自由快速练读课文,悄悄靠近颐和园美景。

 

齐读课文

 

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思考:

写了哪些的景色?

 

带着感受和理解读读课文。

感受“昆明湖”的静寂美。

 

思考:

每个景点之间怎样过渡和连接的?

(用红笔画出来)

 

学生查阅有关颐和园的传说、故事以及历史,在全班进行讲述。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记录表

集体备课时间

2015年10月15日

出席教师

李金明杨凤玉周丽仙杨慧赵积慧毛东升李汝月李文君高淑坤杨培艳

缺席情况记录

全勤

中心发言人

周丽仙

备课内容

19*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

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乘”。

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准备有关秦兵马俑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预习:

1.读生字新词。

2.读课文5遍。

3.收集秦兵马俑的资料和图片。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1.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

有什么特点呢?

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

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

每个部分讲的什么?

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3.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

重点读一读。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

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3.第三至第十自然段,真正体会到: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第11自然段

①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

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

“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②“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

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③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

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④“……”省去了什么呢?

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四、作业设计

(一)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词语。

  1.世界罕见,在全世界没有第二处。

(      )

  2.打仗时拼着性命,竭尽全力。

(      )

  3.形容经历了许多战斗,作战经验丰富。

(     )

(二)找出下列句括号字的近义词。

  1.秦兵马俑中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

(      )

  2.它再现了秦军的(宏伟)气势。

(      )

  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      )

  4.颐和园处处有美丽景色,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      )

 

交流反馈

 

阅读思考

讨论回答

 

勾画词句,理解课文。

 

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个性特点。

 

真正体会第三至第十自然段。

 

思考交流

 

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词语。

 

找出括号字的近义词。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