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1618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docx

《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docx

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

非充分灌溉原理复习提纲

1非充分灌溉的科学基础

名词解释

1节水灌溉:

2非充分灌溉:

3充分灌溉:

4作物水分胁迫指标:

5田间持水率:

6灌溉与排水:

是一门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的科学。

7“灌溉与排水(irrigationandDrainage)”:

是世界上对本课程的一般命名,我国习惯称为“农田水利学”,原苏联称为“水利土壤改良”。

8吸湿水:

9薄膜水:

10吸湿系数:

11凋萎系数:

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简答

1非充分灌溉原理的研究内容。

P4

2节水灌溉可以分为那两大类?

分别是什么?

p2

3水分亏缺包括什么?

p5以及非充分灌溉了理论依据。

P5-6

4非充分灌溉的进展。

P7-8

5我国在非充分灌溉的应用与推广尚存在的两个主要不足?

p10

6与充分灌溉相比,非充分灌溉的优势?

2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传输

名词解释

1SPAC(1966年Philip提出):

2Gardner(1960)提出单根吸水的微观模型,微观法以及宏观法:

3土壤水分运动的两种途径:

毛管理论、水势理论。

水势理论则是根据在土壤水势基础上推导出的扩散方程,研究土壤的水分运动。

这种方法理论严谨,适用于各种边界条件,因而具有广阔的应有前景。

4农田水分:

指农田中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

地表积水。

土壤水:

包气带中的水分。

4地下水:

饱水带中的水分(可自由流动的水体)。

与作物生长最密切的是土壤水。

简答

1解释“午睡”现象。

P16

2SPAC中的水流阻力分布规律。

P14-15

3SPAC中水流通量的变化规律。

P18-20

4区别土壤水分亏缺和土壤水分胁迫。

5形成水分亏缺的原因。

6简述作物根系吸水模型(典型人物以及方程)。

P21-24

7植物根系戏水的动态模型。

P25

8简述作物蒸发蒸腾量,以及彭曼公式。

P28-39

9了解作物系数K的确定。

P36

3缺水对作物的影响与水分亏缺的评价指标

名词解释

1逆境:

2土壤水分胁迫:

3作物水分胁迫:

4光合(p49):

5气孔调节:

6渗透调节:

7植物的耐旱(p57):

8叶温:

9温度胁迫法(p66):

简答

1作物水分亏缺的基本概念,及其包括的内容。

P44-46

2形成水分亏缺的原因:

p46(笔记中有示例图)

3作物水分亏缺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

P48-52

4作物水分亏缺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P52-54

5作物对水分亏缺的适应。

P55-57

6水分亏缺对植物的某些益处。

P57-58

7作物水分亏缺的评价指标。

P58-65

8评价作物水分状况的叶温指标。

P65-69

4作物-水模型

名词解释

1作物-水模型(p77):

2边际效益递减规律(p72):

3水分生产函数(p72):

4腾发量(p78):

5乘法模型(p85):

6作物-盐分反应模型(p94):

7确认(p95):

8MCRW的建模(p98):

9作物缺水的滞后效应(p107):

10三因子投入式(p71):

11腾发比(p78):

12产量反应系数(p80):

简答

1常见的作物-水模型。

P70

2生产函数的基本概念。

P70-71

3简述单因子生产函数。

P72

4简述多因子生产函数。

P74

5作物-水模型建模的基本假设。

P77

6D-K模型又称什么,以及对此模型的说明内容和应用的改进?

p79-82

7简述阶段缺水的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和区别。

P85-93

8确认的三步法、基础工作以及准则。

P95-97

9了解作物-水模型的建模流程。

P98

10敏感指数的模拟方法。

P104

11与作物水模型建模有关的问题。

p110

5非充分灌溉最优水管理

名词解释

1水管理多目标管理优化(p113):

2经济灌溉定额(p119):

3最优灌溉面积(p123):

4优化灌溉制度、确定型动态规划(p127):

5静态用水计划和动态用水计划(p144):

6目标规划(p148):

简答

1简述非充分灌溉最优水管理。

P113

2存贮理论概念及研究内容。

P114

3经济灌溉定额目标优化准则以及线性模型。

P119

4经济灌溉定额的确定是非充分灌溉最优水管理的基础。

P122

5随机型动态规划的优化灌溉制度应用。

P135

6动态用水计划编制与执行。

P144

6非充分灌溉实验呢研究

名词解释

1常态性灌溉试验和劣汰性灌溉试验(p156):

2吸湿系数、萎蔫系数和田间持水量(p162):

简答

1全生育期如何划分。

P156-157

2实验成果分析的主要内容。

P162

3概述不同处理的实验观测项目。

P161-162

补充材料:

(一)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

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二)我国灌溉与排水发展概况

夏商时期,黄河流域就出现了“沟洫”,即兼作灌溉排水的渠道。

公元前六世纪,楚国人民兴建了芍陂,利用洼地建筑了长约100里的水库。

公元前四世纪,魏国西门豹治邺时,创建了引障十二渠。

公元前三世纪,李冰在四川兴建了我国古代最大的灌溉工程——都江堰。

隋、唐、宋时期,中国农田水利进入巩固发展时期。

太湖下游兴建圩田、水网,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放於;同时水利法规渐趋完备,唐有《水部式》,宋有《农田水利约束》等。

元、明、清时期,农田水利进一步发展,明天启年间,《农政全书》问世,书中记载了我国农田水利史;《泰西水法》为我国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的最早述著。

19世纪末,西方灌溉与排水技术在中国开始应用,20世纪30年代,陕西省建成泾惠、渭惠、梅惠等大型自流灌区。

(三)新中国农田水利建设成就

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

据2003年末统计,全国水库从解放初的20多座增加到85153座,全部水库总库容5658亿立方米。

累计加固新修堤防27.87万公里,全部堤防保护耕地面积65813万亩,初步形成了七大江河的防洪工程体系。

全国供水能力从100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5800多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量达到470亿立方米,供水普及率为96.8%。

万亩以上灌区处数5729处,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7866万亩。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4亿亩发展到8385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9164万亩,基本形成全国农田灌溉总体格局。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9.71万平方公里。

课外阅读:

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

(四)存在问题

1、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70%的固定资产、44%的人口、1/3的耕地、数百座城市,以及大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都位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

现有防洪工程体系仍然较为薄弱,江河防洪标准仍然偏低。

拦蓄洪工程建设不足,且有40%的水库带病运行,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健全,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灵活运用的基本条件,启用困难。

2、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少,水资源分布与耕地、人口、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北方地区干旱缺水严重。

由于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等原因,供水工程建设严重滞后,部分地区水资源浪费与水污染严重,水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目前,全国每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

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达3.7亿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

2000年,我国发生大面积干旱,全国累计受旱耕地面积达6亿亩,粮食减产约450亿公斤。

灌溉工程管理工作也比较薄弱,重建轻管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扭转,管理粗放。

部分工程配套不齐全,有些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效益衰减。

3、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

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严重,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工程效益衰减,加剧了洪涝干旱和风沙灾害。

根据水质监测统计,全国废污水年排放量达600多亿吨,其中近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

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全国地下水超采严重,已形成了部分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导致部分地区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1、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及其调节措施

农田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是灌溉与排水。

(1)研究农田水分、盐分运动规律,以及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2)研究不同地区灌溉工程形式及其规划设计方法;

(3)研究灌溉与排水工程的管理方法。

2、研究地区水情及其调节措施

地区水情是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动态。

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有:

(1)蓄水保水措施:

(2)地区间调水、排水措施,

一、土壤水

(一)土壤水分形态

土壤水又可分为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几种水分形态。

1.吸着水

(1)吸湿水

分子力、紧紧束缚在土粒表面、不能移动、分子状态水

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2)膜状水

分子力、束缚在土粒表面、可沿表面移动但不能脱离土粒表面、液态水膜

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最大分子持水率。

2.毛管水

对于单个土粒,只能依靠分子力吸附水分,但对于由许多土粒集合而成的土壤,其连续不断的孔隙相当于毛细管,因此还存在一种毛管力,依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按水份供给情况不同,分悬着毛管水和上升毛管水。

(1)悬着毛管水

灌溉或降雨后,在毛管力作用下保持在上部土层中的水分。

土壤储存水的主要形式。

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率。

(2)上升毛管水

在地下水位以上附近土层中,由于毛细管作用所保持的水分。

上升毛管水达到根系,则可被作物吸收利用,但地下水位不允许上升到根系,以防渍害。

盐碱地区应严格控制地下水位,发防发生次生盐碱化。

3.重力水

土壤中超过田间持水率的那部分水为重力水。

重力水以深层渗漏的形式进入更下的土层,或地下水。

旱地应避免深层渗漏,以防止水的浪费和肥料的流失。

水田保持适宜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会增加根部氧分,有利于根系发育。

一、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三种途径:

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叶面蒸腾:

作物植株内水分通过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棵间蒸发:

植株间土壤或水面(水稻田)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

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解释:

棵间蒸发能增加地面附近空气的湿度,对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但大部分是无益的消耗,因此在缺水地区或干旱季节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滴灌<局部灌溉>、水田不建立水层)和地面覆盖等措施。

深层渗漏对旱田是无益的,会浪费水源,流失养分,地下水含盐较多的地区,易形成次生盐碱化。

但对水稻来说,适当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可增加根部氧分,消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常熟、沙河、涟水等灌溉试验站结果都表明:

有渗漏的水稻产量比无渗漏的水稻产量高3.9%

~26.5%。

叶面蒸滕量+棵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

水田:

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

由于水田不同土壤渗漏量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使不同土质田块水稻需水具有可比性,因此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不包括渗漏量,如计入渗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