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
2018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2.“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
13.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14.明代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说:
“市舶之设,始于唐宋,大率夷人入市中国,中国而商于夷,未有今日之多者也。
”明代出现这种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坊市界限打破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
C.商品经济发展D.“海禁”政策实行
15.
右图所示为胡适在1912年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由此可见
A.梁启超、孙中山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的爆发和迅速发展
B.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C.国民大革命从武汉迅速席卷到全国
D.辛亥革命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较充分的思想基础
16.“同志们,我们的大会闭幕之后,我们就要上战场去,根据大会的决议,为着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文中的“大会”是指中共召开的
A.三大B.七大C.七届二中全会D.八大
17.毛泽东指出,“我们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不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建国初,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不结盟政策B.“一边倒”政策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
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马丁·路德说,“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
”对他的言论理解有误的是
A.反对宗教的束缚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D.挑战了教皇权威
20.“自然选择的理论已建立在非常牢固的基础上,因此,现代的工作只不过是进一步证实这一理论,尽管随着知识的增加而需对它作新的表述。
”文中的“这一理论”指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B.相对论C.达尔文进化论D.马克思主义
21.“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
”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导致当时国际局势恶化的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主义B.第一次世界大战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
23.为“推进欧洲经济进步、促进欧洲生产发展、为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提供支持以及推动国际贸易。
”战后美国实施(或者建立)了
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欧共体D.世界贸易组织
38.(27分)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
“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
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
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
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
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
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
(7分)
旧文体:
传(列传)、年谱、行状(3分,每点1分)
分析:
西方史学思潮、进化论思潮、救亡图存思潮(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
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0分)
史事:
洋务运动(2分)
说明:
梁启超在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为此发动“戊戌变法”;
李鸿章在政治上主张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反对维新变法,发动“戊戌政变”,镇压维新派。
(8分,两人的主张各2分,事件各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0分)
原因:
“文革”结束以前,受左倾思想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2分);文革结束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分,每点2分)
因素:
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识等(2分,每点2分,答出2点以上给满分)
39.(25分)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
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据张瑞璠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
材料二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
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
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
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流变及省察》
材料三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
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流变及省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4分)
政治:
小国寡民,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发达,政治氛围好;(2分)
经济:
奴隶制经济发达,特别是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2分)
(2)明清王朝对教育的控制权体现在什么制度上?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
(8分)
制度:
科举制(2分)
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民族意识的觉醒;伴随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民族国家和教会争夺教育权的斗争。
(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
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10分)
道路:
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2分,每点1分)
背景:
冷战开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3分)
认识: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民族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3分,一点2分,两点以上给满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015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历史参考答案
序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D
C
D
B
D
D
A
C
B
D
A
38.(27分)
(1)旧文体:
传(列传)、年谱、行状。
(3分,每点1分)
分析:
西方史学思潮、进化论思潮、救亡图存思潮。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2)史事:
洋务运动。
(2分)
说明:
梁启超在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为此发动“戊戌变法”;李鸿章在政治上主张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反对维新变法,发动“戊戌政变”,镇压维新派。
(8分,两人的主张各2分,事件各2分)
(3)原因:
“文革”结束以前,受左倾思想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2分);文革结束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分,每点2分)
因素:
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识等(2分,每点2分,答出2点以上给满分)
39.(25分)
(1)政治:
小国寡民,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发达,政治氛围好;(2分)
经济:
奴隶制经济发达,特别是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2分)
(2)制度:
科举制。
(2分)
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民族意识的觉醒;伴随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民族国家和教会争夺教育权的斗争。
(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道路:
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2分,每点1分)
背景:
冷战开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认识: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民族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3分,一点2分,两点以上给满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