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学习手册p.docx
《领导干部学习手册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学习手册p.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干部学习手册p
领导干部学习手册
已送赵主任审定,他要求:
1.整个构思可行;2.对黄新初调研要求再增加一些;3.设计彩色封面,注明“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4.完善后先做两本出来分别他和徐市长看。
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指示精神
(一)指导思想
我省2012年工作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发展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突出“规模扩大、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抓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四大着力重点,在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前提下保增长、求提高,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我省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抓住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成渝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抓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推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围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突出农民增收核心目标,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公共事业,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我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思想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注重社会效益为首要追求,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坚持加大投入与体制改革并重,坚持发展繁荣与加强管理并重,切实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切实提升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切实提升巴蜀文化整体形象和实力。
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体现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形成;四川文化“走出去”成效显着,文化形象大幅提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基本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不断增强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的凝聚力,文化精神食粮的供给力,文化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服务力,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文化繁荣发展的创新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建成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
我省文化发展战略
文化加快发展战略,文化创新发展战略,文化融合发展战略,文化特色发展战略,文化精品发展战略。
(二)重点工作
2012年我省经济工作基调
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
经济工作总体目标
规模扩大、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稳定。
经济工作四大着力重点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
2012年我省重点做好的九方面工作
1、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2、大力实施“两化”互动,促进产城一体发展;
3、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4、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6、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7、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8、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9、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要点摘录
“一主、三化、三加强”
省委九届四次会议明确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发展定位:
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四个“跨越”
推进向现代农业跨越、推进向工业强省跨越、推进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推进向文化强省跨越。
两个“加快”
两个加快建设是指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两化”互动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
双核五带
成渝经济区的总体布局为“双核五带”。
双核即以、为核心,五带为、、、、。
五大经济区
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
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
“一枢纽”:
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三中心”:
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
“四基地”:
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成都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指示精神
(一)指导思想
全市工作总体目标
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
成都发展总体定位
成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打造中西部地区性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
成都面临的发展方位
多种机遇汇集、多重任务叠加、多元挑战并存。
全域成都发展思路
双核共兴、三产联动、圈层融合。
五大兴市战略
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
2012年成都市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按照省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要求,把握“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认真落实“五大兴市战略”,着力抓好双需驱动、两型增长、实体支撑、全域统筹,着力做大经济总量、优化发展质量、提高民生水平,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创造良好局面。
2012年全市经济工作基调
“稳中快进、领先发展”。
“稳”是基础,“快”是要求,“进”是结果,“领先发展”是新形势下成都发展的总体取向。
2012年经济形势的基本面
外围经济环境“冷中有热”,注重把握热点;看到宏观政策取向“稳中趋变”,善于用好变化;看到我市发展走势“高位运行”,继续乘势而进。
成都努力的方向
关键是要成为具有全球化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力争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发挥“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的重要功能。
(二)重点工作
2012年成都市经济工作主要任务
1、有效扩大内需,努力保持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硬件支撑;
3、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4、突出平台建设,推动服务经济提速升级;
5、深化城乡统筹,加快构建新型城市形态;
6、实施龙头工程,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
7、坚持开放创新,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8、着力改善民生,让城乡群众更多地享有发展成果。
文化改革五方面内容
建设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典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优秀文化作品高产区、文化改革开放先行区。
(三)要点摘录
区域经济形态“雁行模式”
在一个大的经济区划内,若干小的经济板块紧密承接、错位竞争,形成一个抱团发展、梯度推进的“雁群形态”。
“头雁高飞”,“高”要高在发展水平上,就是要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推动城市形态向“高层次”转型。
“中雁竞飞”,“竞”要竞在发展贡献上,要与第一圈层竞高度,与第三圈层竞速度,努力提高对市域经济的贡献率。
“尾雁快飞”,“快”要快在发展速度上。
双核共兴
构建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为极核的双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镇发展格局”。
三产联动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都市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紧密配合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
圈层融合
构建一二三圈层和泛成都经济圈紧密承接、相互融合、互利多赢的“新型区域发展格局”。
三化一城
把成都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
五大成都理念
“宜人成都”,坚持把群众诉求作为城市规划的科学起点,增强城市建设的大众性;“全域成都”,坚持把城乡一体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指针,增强城市建设的统筹性;“产业成都”,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板块,增强城市建设的持续性;“人文成都”,坚持把文化展示作为城市规划的鲜明亮点,增强城市建设的特色性;“生态成都”,坚持把生态田园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增强城市建设的观赏性。
天府新区建设“四态”
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田园化的城市生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
“新形势”五个层面
新的发展成就、新的时代方位、新的空间区位、新的政策环境、新的发展责任。
“再认识”的四个板块
机遇和挑战、所处发展阶段、发展的主要瓶颈、对策建议。
治安理念
“常态治安”理念、“重点治安”理念、“科技治安”理念。
(四)黄新初同志讲话摘要
对规划工作的要求
坚持把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服务民利摆在第一位,让市民在为城市规划建言献策中激发建设城市的蓬勃热情。
对旅游工作的要求
坚持文旅结合,文旅互动,着力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彰显文化特色,做精做细相关环节,打造知名旅游品牌。
进一步打造好形态、文态、生态,调整好业态,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彰显文化特色。
对“第三圈层”的定位
“第三圈层”市县作为成都市域经济的薄弱板块,也将是未来成都发展最具潜力、最有冲劲的后发地区。
我们要继续巩固和推进成都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让市域经济总体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难点在“第三圈层”、重点在“第三圈层”、爆发点也在“第三圈层”。
实现“尾雁快飞、尾雁赶超”的三点意见
一是落实“通道经济”的发展部署,加快构建与都市核心经济圈紧密联通的经济动能传输系统;二是实施“错位竞争”的产业战略,加快构建起与都市核心经济圈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格局;三是坚持“生态田园”的建设定位,加快构建起与都市核心经济圈相互协调的新型城乡形态。
对天府新区建设的要求
铸牢天府新区的“产业之基”,展示天府新区的“自然之美”,凝聚天府新区的“文化之魂”,成就天府新区的“人居之乐”。
对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着手治标、着眼治本、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基本思路是畅通主干、疏通支脉、改善循环;确定的发展目标是便捷化的交通设施、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人性化的交通服务和大众化的交通自律。
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
要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采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形式,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帮产业、帮项目,推动“造血式”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
对统筹城乡工作的要求
各地统筹城乡发展,一定要走以城带乡的路子。
以城带乡的关键在城,动力在城,抓手也在城,只有把城市做大、做强、做优,才能更好地带乡、帮乡、促乡。
要按照“产城一体、商住平衡”的规划理念,加快构建网格化、组团式城镇体系,为带动农村经济和农民就近转移提供空间载体。
对民生工程的要求
我们抓的一切民生工程,服务对象和受益主体都是市民,要以市民“需要不需要、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为根本取向,树立“让民做主”的理念,在民生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民生工程“抓什么”,在决策环节要问需于民;民生工程“怎么抓”,在实施环节要问计于民;民生工程抓得“好不好”,在验收环节要问效于民。
对公交工作的要求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发展公交,就是发展民生。
公交优先一定要体现公交的方便性,让群众能就近、就便乘坐;一定要体现公交的快捷性,让群众能按时到达目的地;一定要体现公交的经济性,让群众能享受到惠民成果;一定要体现公交的优质性,让群众出行能更加舒适。
六点要求:
一是规划要落地。
二是路权要优先。
三是线网要优化。
四是票制要创新。
五是政策要扶持。
六是宣传要推动。
对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四点要求
一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就要着力保持思想修养的先进性;二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就要着力保持政治立场的坚定性;三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就要着力保持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就要着力保持权力行使的规范性。
对北改工作的要求
北改工程的决策线索来自于网络,决策源头来自于群众,是一项典型的问政于网、问计于民的重大决策。
北改工程一定要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运作模式,政策的制定权由政府主导,但决定权由群众掌握,也就是涉及具体片区,“怎么改”,由政府统一定;“改不改”,由群众自己定。
北改工程的根本目的,是让城市得科学发展、让群众得真切实惠。
对金堂县建设“前沿区”、“样板区”、“示范区”的四点要求
一是发展实体经济。
既要着力引进和发展先进制造业,也要通过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其成为先进制造业;要立足农业基础,按照食品行业相关规范,运用先进设备和管理,使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更加环保、安全,占领更大市场。
二是壮大都市农业。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中,绝不能忽视农业现代化。
要紧紧抓住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最终实现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真正强农、惠农、富农。
三是提升创新能力。
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自身优势,着力在体制、机制、科技、结构等方面积极创新,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四是强化惠民责任。
“我们党委、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
”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观念,在作决策、抓工作时,第一意识、第一理念就要想到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让群众享受更多惠民成果。
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的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做到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
全市各地、各部门都必须做到的“四个不要”
坚持总体目标、发展取向、发展定位、发展思路、五大兴市战略等一系列部署不要动摇;继续保持和巩固好现有良好发展趋势、态势和气势,坚持勤政为民,不要懈怠;坚持求真务实,立说立干,不搞花架子,不要糊弄;团结一心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不要折腾。
都江堰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指示精神
(一)指导思想
都江堰市未来五年工作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成都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旅游国际化为主导、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依托、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深入推进“四化”联动,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建成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生态田园化,宜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旅游城市。
(二)主要指标
未来五年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40亿元以上。
经济发展速度力争实现“两个超越”,即:
未来五年的发展速度超越上一个五年我市发展的平均速度,超越同期成都市平均发展速度,努力进入全省十强县(市)。
力争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中医养生示范区和省级生态市,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入境游客及接待游客总量分别达到60万人次和1920万人次,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以上。
中心城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城市组团全面建成。
“文化名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更加充分。
党的领导持续加强,民主政治不断深化,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重点工作
都江堰市委提出的未来五年重点工作
1、全力推进旅游国际化,实现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
2、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赶超发展;
3、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现代农业提速发展;
4、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市组团发展;
5、努力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科学发展动力;
6、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形成共建共享发展局面;
7、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赶超跨越组织保障。
都江堰市政府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的工作
1、突出高端定位,推动经济转型,建设“产业都江堰”。
2、突出全域统筹,推动城乡转型,建设“魅力都江堰”。
3、突出生态优势,推动环境转型,建设“绿色都江堰”。
4、突出民生优先,推动管理转型,建设“和谐都江堰”。
5、突出重点领域,推动改革转型,建设“活力都江堰”。
6、突出开拓创新,推动服务转型,建设“效能都江堰”。
(四)要点摘录
“四化”联动
推进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实现旅游、工业、农业和城镇联动发展。
“1475”城镇架构
一个中心城区、四大发展组团(青城山文化旅游发展组团、蒲阳经济技术发展组团、龙池-虹口-紫坪铺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组团、聚源新城发展组团)、七个新市镇(向峨、天马、翠月湖、崇义、柳街、石羊、安龙)、五百余个农村新型社区。
“四个一批”
包装储备一批项目、促进签约一批项目、促进开工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项目。
五纵五横一轨
“五纵”指成灌高速、成灌老路、成灌快速路(沙西线)、成郫灌干道(IT大道)、成青旅游快速通道;“五横”指彭青路、聚青路、外二环、二环路、一环路;“一轨”指成灌客运快速铁路。
“两新”组织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产城一体
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
廉政文化“六进”
即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