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906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最新】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

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彩旗飘扬B.气球升空C.燃放礼花D.声音远扬

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用作电极,是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

B.氧气应用于金属焊接,是由于氧气燃烧产生大量热

C.二氧化碳应用于大棚种植,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

D.氮气能填充探空气球,是由于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3.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水B.金刚石C.氯化钠D.氧气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量取液体D.

称量固体

6.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滤可将硬水软化B.蒸馏水是软水

C.工业废水应处理后再排放D.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

B.物质变化时,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C.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D.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及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归纳出二氧化锰可以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9.“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红后变无色D.先变蓝后变紫

10.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实验中,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B.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好装置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大试管内中放入石灰石,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①⑤③④D.③④⑤②①

1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为了加快过滤的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

14.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

15.为解决电力短缺的现象,国家将加强开发核能,钚为一种放射性元素,可用于核发电,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核电荷数为94,则它的中子数为

A.94B.244C.160D.150

16.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如图所示)的形状完全相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片雪花,由一个水分子构成

B.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雪花融化时,水分子变小

D.形成雪花的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17.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如下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C.汽油挥发-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食物变质-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18.图中●和O表示两种不同种类的原子,下列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19.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C.H2CO3D.H2O

20.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1.如图所示

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A.

B.

C.

D.

22.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3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该反应说明分子不可分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23.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

请回答:

(1)因为二氧化碳具有_____(答三点)的性质,常用于灭火,“干冰”可用于_____。

(2)可加入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冰箱中放活性炭除去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4)净水过程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

24.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图所示:

(1)树上的果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①从组成上分析它们都含有_____元素。

②从物质类别上分析,它们都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树上的“果子”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

(3)由金属镁生成该“果子MgO”的化学反应现象为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5.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高锰酸钾②石灰水③液氧④氧化镁⑤清新的空气⑥稀盐酸⑦大理石⑧碳酸氢铵⑨水⑩五氧化二磷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

26.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

(1)电解水时,两极都出现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燃烧产生_____火焰,是_____,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

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的原理,可以证明水由_____组成。

(2)我国开发出以TiO2为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技术,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3)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填“分子”或“原子”,下同),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

27.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如图所示是硫、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在反应条件方面,两个实验都要点燃,在能量变化方面,两个实验都是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小明还总结出:

两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A图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

(3)B图中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4)若用如图装置做碳在氧气(充足)中燃烧实验,检验反应后生成物的方法为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三、简答题

28.【最新】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下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1)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

(2)图中x的数值是_____

(3)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硫离子的符号为_____

四、推断题

29.推断题:

A、B、C、D、E、F、G、H、I、J、K、M、N、Q都是第一、二章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换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的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_____,J_____;

(2)D在上述③④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

(3)写出③、④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③_____;④_____。

五、计算题

30.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CO2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

(2)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

六、实验题

31.图1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见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b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欲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填字母);使用该装置收集气体时,要等_____时,才能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否则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药品是_____和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

(4)把盛有甲、乙两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则甲、乙两种气体中可能是氧气的是_____。

32.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主题开展了相关实验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红磷燃烧产物为五氧化二磷,人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尘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生成磷酸,对局部产生强烈刺激,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B、C装置中大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

容器内红磷足量)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B、C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图A实验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

(3)B与A相比,优点是_____(至少写一点),红磷熄灭,移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B的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应停在_____mL处.

(4)用C装置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5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说明_____;用酒精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最终停在_____mL处。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

A、彩旗飘扬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气球升空与物质的密度有关,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燃放礼花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声音远扬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B

【分析】

 

【详解】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说法正确;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应用于大棚种植,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故说法正确;

D、氦气能用作于探空气球,是由于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且性质稳定,故说法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A

【详解】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在碰撞瞬间能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氮气,故选A。

4.C

【详解】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金刚石是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正确;

D、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分子、原子、离子,知道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

5.B

【详解】

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接触到试管内壁,选项错误;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选项正确;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俯视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读数大于液体体积的实际值,仰视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读数小于液体体积的实际值。

6.B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A

【分析】

 

【详解】

A、硬水软化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过滤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说法错误;

B、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是软水,故说法正确;

C、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应处理达标后排放,故说法正确;

D、天然水煮沸时,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

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8.C

【分析】

 

【详解】

A、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故说法错误;

B、反应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的化学变化,例如电灯发光、发热,故说法错误;

C、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D、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及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不能催化所以的化学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9.A

【分析】

由于“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碳酸是一种酸,将“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时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紫色。

【详解】

A、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紫,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正确;

B、变为红色后颜色不再改变,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不正确;

C、先变红后变无色,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不正确;

D、先变蓝后变紫,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只要掌握碳酸的性质以及酸对指示剂颜色的改变。

10.D

【分析】

【详解】

A、制取气体应先查气密性,再加入药品,否则装置漏气会收集不到气体或收集的慢,造成药品的浪费,故正确;

B、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之前需要验纯,避免发生爆炸,故正确;

C、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应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受热不均,使试管炸裂,故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错误;

故选D。

【点睛】

11.C

【详解】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

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大理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②①⑤③④;

故选C。

【点睛】

12.A

【解析】

【详解】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后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氧气的质量在增加,反应停止生成物氧气的质量不变。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3.D

【解析】

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滴溅,故正确;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防止浑浊的液体从漏斗与滤纸之间流下,故正确;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正确;

D、若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弄破滤纸,就会使过滤失败,故错误。

点睛:

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14.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的构成,要根据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构成解答本题。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因此一般来说,构成原子的微粒有三种,即质子、中子、电子,但氢原子特殊,氢原子核内无中子,只有1个质子。

所以应当理解为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点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原子核中一定由质子,不一定有中子。

15.D

【分析】

根据原子中各微粒的等量关系进行解答。

【详解】

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94,因此钚的中子数=244-94=150,故选D。

【点睛】

掌握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6.B

【详解】

A、由于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片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故A错误;

B、不同雪花是由同种的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B正确;

C、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17.C

【分析】

 

【详解】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改变,物质受热后分子间隔变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做扩散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C、汽油挥发是因为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分子种类不会发生变化,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食物变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食物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18.C

【分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详解】

A、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由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符合题意;

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A

【详解】

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20.B

【解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

①③都是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选B

21.B

【详解】

A、球形干燥管可以上下移动,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

B、分液漏斗只能控制反应的速率,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

C、铜丝可以上下移动,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

D、有孔塑料隔板上放固体药品,此装置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D

【分析】

 

【详解】

A、物质甲为甲醛,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再分,原子的重组,故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D、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也是两种,因此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23.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人工降雨肥皂水煮沸吸附吸附水中悬浮物,使之沉降。

【分析】

 

【详解】

(1)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密度比空气大附着在可燃物周围从而隔绝氧气,而且其本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会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人工降雨;

(2)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泡沫多而没有浮渣的为软水,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故填:

肥皂水;煮沸;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故填:

吸附;

(4)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悬浮物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沉淀出来,故填:

吸附水中悬浮物,使之沉降。

【点睛】

24.氧纯净物SO2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Mg+O2

MgO

【详解】

(1)①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树上的“果子”的共同之处是:

都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

氧;

②从物质类别上分析,它们都是有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故填:

纯净物;

(2)二氧化硫气体是空气污染物,会造成酸雨,故填:

S02;

(3)镁和氧气燃烧生成氧化镁,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Mg+O2

MgO;。

25.②⑤⑥⑦③⑤

【分析】

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①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石灰水是氢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③液氧的化学式为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④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⑤清新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⑥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⑦大理石是混合物,⑧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NH4HCO3,属于化合物,⑨水的化学式为H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⑩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

②⑤⑥⑦;③⑤。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类别进行。

26.气泡淡蓝色氢气2:

1

分解反应不变氢元素和氧元素

分子原子

【分析】

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和生成气体的性质及符合表达式的写法分析回答。

【详解】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两极都产生气泡,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其体积比是2:

1,正极的气体氧气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反应的符合表达式为

,反应物一种,生成物有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