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642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docx

《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docx

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

历史答题术语汇总------中国通史整合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1、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阶段特征:

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夏商和西周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政治

1、社会性质:

奴隶社会

2、夏:

第一个国家政权

3、商:

内外服制度;弥漫着神权色彩

4、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1、社会转型: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和诸侯争霸使分封制被破坏

2、封建制度确立:

各国经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封建制度

经济

1、农业:

耒、耜耕作,井田制

2、手工业:

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

3、商业:

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1、农业:

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2、手工业:

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

3、商业:

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商业都会出现

文化

1、文字:

甲骨文,金文

2、艺术:

早期绘画和大傩之舞表明古人对美的追求

1、思想: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科技:

石氏星表

3、文学艺术:

《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浪漫而古拙,出现了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2、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阶段特征: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治

1、秦朝:

完成统一,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

中央:

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地方:

废分封,置郡县;秦律:

细密而严苛

2、汉代:

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刺史,颁行“推恩令”;选官实行察举制

经济

1、农业:

汉代犁壁的发明和二牛一人犁耕法,使牛耕得到推广;漕渠、白渠、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

汉代开始使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3、商业:

秦统一了货币,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

1、思想:

秦朝:

“书同文字”并加强思想控制。

汉初:

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汉武帝:

以“大一统”、“天人感应”的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2、科技:

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

3、文学:

汉赋成为主要的文学体裁

3、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阶段特征:

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流,出现融合的局面。

江南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政治

1、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经济

1、农业:

三国时期发明了翻车;江南得到开发;北魏时期推行均田制

2、手工业:

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白瓷,制瓷业取得重要突破

文化

1、思想: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出现“三教合一”现象

2、艺术: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形成,顾恺之“以形写神”;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为代表

3、科技:

南朝袓冲之与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

4、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

阶段特征: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政治

1、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

2、选官制度:

采用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结合起来

经济

1、农业:

曲辕犁的发明、筒车的出现、均田制的一度盛行,农业经济繁荣

2、手工业:

丝织业的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商业:

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文化

1、科技:

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和以僧一行为代表的天文成就,使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

2、艺术:

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绘画艺术以吴道子为代表

3、文学:

唐诗进入“黄金时期”;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

5、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

阶段特征:

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

1、宋初采取“杯酒释兵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

在中央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政、财政权,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元朝:

废三省,实行一省制。

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1、农业:

租佃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江南成为全国以济重心(南宋)

2、手工业:

北宋已普遍用煤冶铁;南宋开始使用焦炭冶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3、商业:

城市商业繁荣,打破市、坊限制并出现晓市、夜市;出现纸币――交子

文化

1、思想:

确立了理学思想体系

2、科技:

宋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外传深刻影响了世界;郭守敬的《授时历》、王祯的《农书》

3、文学:

宋词、元散曲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4、艺术:

绘画、戏曲成就突出

6、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

阶段特征:

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因素产生。

明清文化异彩纷呈。

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2、明朝:

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3、清朝:

沿用内阁制度,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经济

1、农业: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2、手工业:

焦炭冶铁流行,棉纺织业发展,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商业:

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文化

1、思想:

活跃的儒家思想,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2、科技: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3、艺术:

书法、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倾向,通俗小说发展,京剧产生、繁荣

近代中国(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治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经济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社会

生活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2、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阶段特征:

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政治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经济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的春天”

思想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社会

生活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方向发展

3、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阶段特征: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政治

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把帝反封建的任务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思想

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社会

生活

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和影视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现代中国(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

1、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曲折的道路,成功的探索

阶段特征:

从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前(1956~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有成就,也有教训。

政治

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经济

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思想

写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教训深刻

社会

生活

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较快,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2、改革开放新时期:

与时俱进,在创新中崛起

阶段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期开放时期,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社会

生活

科技、教育、文艺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世界通史整合

古代世界(农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

历史

特征

雅典的民主政治经历了一个由确立到发展的至“黄金时代”的过程

1、罗马法罗马政体的变化及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

2、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过程,其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体系逐渐完备

主要

表现

1、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民主政治

2、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雅典成立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设立(四)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

1、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十二铜表法》的发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版图不断扩大,公民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于是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

3、汇编成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起源

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历史

特征

古代希腊的学者将关注的重点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是近代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

宗教改革借助改革教会的形式反对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桎梏,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发展

以张扬理性主义为核心,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成熟

主要

表现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等哲学家更加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十四五世纪的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发起倡导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发起宗教改革,冲破罗马教廷束缚,人文主义得以发展

以法国为中心,以伏尔泰等人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理想的构建

近代世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1、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西方文明: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阶段特征: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政治

在英、法和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思想

近代科技的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2、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

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阶段特征: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治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都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经济

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科技

文化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和电影等艺术形式出现了新的成就

现代世界(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

1、20世纪上半期经济模式的探索: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阶段特征:

20世纪上半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

政治

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经济

苏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模式进行了调整,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文化

现代艺术兴起,突出表现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科技

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美苏争霸、多极化和全球化交相辉映

阶段特征:

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政治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经济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化

科技迅猛发展,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心迹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价值观

历史答题术语总汇

1、原因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经济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政治

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是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社会

广大人民渴望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理论

法家思想为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汉武帝以来,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地理

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力政权进行管理

(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

因素

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

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

政府扶植

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不利

因素

经济

小农经济规模小,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弱,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政治

封建政府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灾害

严重的自然灾害

(3)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

发展动力

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技术水平

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新技术难以向社会推广,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劳动者

官宫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统治者

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

(4)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政治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

经济

明清统治者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

科举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和创新

对外

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

(5)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前提条件

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内部根源

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强有力的进攻

客观因素

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6)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从世界潮流看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斗争形式,以实现近代化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显然违背了这一潮流

从运动自身看

经济

农民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的阶级力量,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思想

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

政治

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和社会制度

组织

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

(7)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

兴起的原因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特别是三民主义的提出

组织

革命团体,特别是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军事

在孙中山领导和影响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失败的原因

经济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源)

政治

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

阶级

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即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思想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纲领

群众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组织

缺少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

(8)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缓和的原因

中国

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美国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

根本原因

国家利益的需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9)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地理

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山多地狭、耕地较少

经济

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阶级

工商业阶层实力增强

政治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能更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思想

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发

外部

借鉴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10)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必要性

经济根源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社会根源

西方人渴望获得黄金,掀起了疯狂的“寻金热”

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

可能性

主观条件

政治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宗教

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

思想

文艺复兴的兴起

客观条件

内部

地理知识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和航海技术的提高

外部

中国的指南针传播到西方并应用于航海

(11)二战以来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生产关系

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战争因素

两次世界大战促使国家职能发生转变,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验教训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科技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不断调整

社会因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调整

2、影响类

(1)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积极

(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消极

(主要)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2)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积极

在一定时期内(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下的情况下)促进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

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清明时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从长远角度看这既不利于农业发展,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失去了其进步性,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3)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后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进步

(4)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消极(居于主要地位,具有主观色彩)

积极(居于次要地位,具有客观色彩)

政治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民族、民主革命开始

经济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主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思想

出现了向本文学习的新思潮

社会

呈现半殖民地色彩

社会生活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对外

国门大开,被迫开放

有利于加强中外交流

(5)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积极(居于次要地位,具有客观色彩)

殖民者把西方先进的文明带到中国,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客观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消极(居于主要地位,具有主观色彩)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中国近代日益贫穷落后的根源

(6)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进步性

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了反帝反封、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