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567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1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与学目标】

1.两极地区的范围,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2.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3.两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两极主要的陆地和海洋。

6.能够在两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7.能够分析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及两极气候差别的原因。

4.理解对两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北极地区

1、位置与范围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包括北冰洋、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岛屿。

主体部分是北冰洋,占北极地区的6O%。

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为800万平方千米。

北极地区几乎全部在北极圈以内,跨经度最广。

 

北极地区范围示意图

2、自然区域特征

  

(1)航空交通位置重要

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海运困难,但其上空却是重要的交通要冲,是联系亚洲北部、欧洲北部和北美北部的最短航线和空中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寒冷的自然景观

地貌: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体,多数地区冰雪覆盖,浮冰广布。

北极点附近是常年不化的冰盖,永久性积雪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的内部。

气候:

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严寒,干燥。

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北极地区主要是极地苔原气候。

植物:

植被以地衣、苔藓为主。

动物:

主要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

北极熊素有“冰海霸王”之称,是北冰洋的象征。

(3)自然资源丰富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

(4)北冰洋:

最小、最冷的洋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1310万平方千米,约占太平洋的1/14。

平均深度1200米,最深有5449米。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洋。

纬度高,接受的大阳辐射少,加上冰层覆盖,是其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北冰洋周围大陆架面积广阔,约占北冰洋面积的36%。

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边缘海。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3人文区域特征

(1)两种主要居民及其文化

在北极圈以内长期居住的人口达300万。

当地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因纽特人为代表的“冷文化“

又被称为爱斯基摩人。

中文的“爱斯基摩”是英文Eskimo的译音,而Eskimo又来自北美印第安语,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带有轻蔑的意味。

不同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对自己有不同的称呼。

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皮特人”,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特人”,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卡拉特里特”,意思都是“人”。

爱斯基摩人认为“人”是生命王国里至高无上的代表。

爱斯基摩人穿戴着迄今世界上最好的、又轻又保暖的防寒服;在缺少粮食的情况下,他们一直生吃动物肉;他们可以不用任何常规建筑材料,而只用积雪建造起温暖的雪屋;他们乘坐狗拉雪橇横越千里冰原,使用兽皮划艇在冰海中捕猎鲸、海象、海豹。

在与严寒搏斗的千万年中,他们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非凡的民族。

他们的过去、现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整个北极土著居民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前景。

在北极地区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特权”。

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

在格陵兰北部,他们在冬夏之交猎取海豹,6~8月以打鸟和捕鱼为主,9月猎捕驯鹿。

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猎海豹为主,并在冬夏之交猎取驯鹿,4~5月捕鲸。

加拿大北极地区冬季时海面封冻的时间长达几个月,这段时期是爱斯基摩人食物来源最少的艰苦日子。

这里的库普爱斯基摩人却有非常高明的寻找海豹方法。

他们发动全村的人都到距海岸几公里的冰面上寻找海豹呼吸孔。

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找到一批呼吸孔后,若干名猎手便同时出发,在每一个呼吸孔旁守候一个人。

这样,如果海豹在一个呼吸孔被吓跑,势必要到另一个呼吸孔吸气。

守住一片区域的每一个呼吸孔,海豹就难逃天罗地网了。

采用这种方法,总有一两个猎手每天猎到至少一只海豹。

直到几星期后,这一地区附近的海豹全部消失,于是村里的人再迁往别处狩猎。

北极地区土著居民生活在冰雪世界,所以发展了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文化。

除拉普人以外,各土著民族的文化内涵具有许多共同点,因而被称为“白色文化”或“冷文化”。

在众多的北极土著民族中,最有特色的民族当属爱斯基摩人。

他们独特的衣、食、住、行,更为人类如何适应寒冷恶劣的自然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依据。

在爱斯基摩人的精神世界里,空气之神、海神、月亮神等掌管着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它们通过天气的好坏变化、猎物是否丰富等直接显示自己的威力。

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亚洲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

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

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庞大的鲸鱼拼搏,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较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

因此,应该说,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爱斯基摩人无疑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民族。

今非昔比,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已经相当现代化了。

他们以前住的冰屋伊格鲁(igloo)早已不复存在,代之以装有下水道和暖气设备的木板房子;用海豹皮做成的小船尤米安克(Umiak)也已经进了博物馆,而为水上摩托所代替;狗拉雪橇已很少使用,狗儿们因此失了业了,因为人们大部分都用上了汽车;为了抵御冬天的严寒,兽皮虽然仍必不可少,但外面却罩上了非常漂亮的尼龙布。

孩子们可以就近上学,直到高中毕业;大人们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坐在家里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

总之,爱斯基摩人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从相当原始的传统生活一跃而进入了现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变化之大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奇迹。

拉普人:

驯鹿文明

北欧民族。

自称萨阿米人。

主要分布在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的北极地区。

属乌拉尔人种,为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

使用拉普语,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

多信基督教路德宗,少数信东正教,并广泛保留原始宗教残余。

拉普人的祖先早自1万年前便开始从乌拉尔地区陆续迁入斯堪的纳维亚,原分布地区较广,后受日耳曼部落和芬兰部落排挤,逐渐北移。

部分人被后来者同化。

原以捕鱼和猎捕野鹿为生,约在1000多年前饲养驯鹿成功,随即成为他们的主要谋生手段。

养鹿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创造了独具一格的驯鹿文明,发展了适应于北极环境的经济类型。

传统社会以父系大家族和氏族为单位,过着原始社会的民主生活。

近年来,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大部转向定居,并兴建现代化设施,使用现代化生活用品。

生活方式已发生明显变化,但仍有一部分继续过着游牧生活,不受国界限制。

驯鹿属于北极鹿家族,是惟一雌雄都长角的鹿种。

驯鹿主要以荒野上的植物和真菌为食,冬季它用长长的鹿角拱开一米深的厚厚积雪,啃食冰雪覆盖着的地

衣和苔藓。

自古以来,拉普人的祖先就以捕鹿。

养鹿为生,过去,拉普人的生活几乎全部依赖于驯鹿,他们从驯鹿身上获取所有生活必需品。

鹿肉、骨髓、鹿血和鹿奶是拉普人的传统食品。

鹿皮可以制成衣服、皮靴、被褥和帐篷。

鹿角和骨头则用来制作药物、工具和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鹿舌和骨髓的味道更为可口。

鹿奶也含有丰富的营养,可掺入咖啡中饮用,也可做成奶酪保存起来。

拉普人还将鹿肉经过熏烤加工后制成圣诞节食用的火腿。

鹿肉的价格相当昂贵,如果好客的芬兰朋友请你吃鹿肉,那就是最好的款待了。

近几十年来,拉普人不再过游牧生活,而是定居饲养驯鹿,实行季节性放牧。

拉普人在自家的驯鹿耳朵上用小刀刻上一个特殊的记号,然后将驯鹿撒出围栏,与邻家的驯鹿混合成群,任其在野外自行觅食、繁衍。

在芬兰北部地区大约有20万头驯鹿,这些驯鹿在大自然广阔的原野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

每年10月到来年2月,围捕驯鹿对拉普人来说是一个紧张繁忙的收获季节,他们把鹿群从一望无际的荒野赶拢在一起,家家户户都将自家的驯鹿清点数量,进行分隔,同时将紧跟母鹿身后没有作记号的幼鹿作上自家的标记。

被选定将被屠宰的驯鹿先被打晕,然后割开喉咙、放血、开膛,并加工成各种半成品。

兜捕结束后,鹿群又被放回原野。

(2)黄河站与北极考察

必要性: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北极地区的环境对类社会有什么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北极地区的环境生哪些影响,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在北极区纷纷设立考察站进行研究。

位置:

我国于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78º55′N,11º56′E)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站——黄河站(图)。

意义:

黄河站的建成,不仅为我国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提供了前沿阵地,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脐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并将在增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图 黄河站的位置

二、南极洲

  1、位置、范围与面积

(1)范围:

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内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各一部分。

主体部分是南极洲。

(2)位置:

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与其他各大洲相距较远,孤立于地球的最南端(图)。

从交通位置来看,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最短航线的中间基地。

面积1400平方千米,在七大洲中排第五。

 

南极洲

2、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

冰雪高原

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

南极大陆的冰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2)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

酷寒、干燥、烈风。

酷寒:

南极洲气候属于极地冰原气候。

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又有很长的时间是极夜,接受的太阳辐射少;表面冰层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海拔高度大,使南极洲成为全球气温最低的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可达一89.2℃。

南极暖季:

11月~次年3月,最好考察时间:

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全球极端低出现在南极而不在北极的原因:

A.南极为大陆而北极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B.南极海拔较高,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单这一因素就可多降温12℃多;

C.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

D.南极冬季恰遇地球位于远日点是,而北极冬季却是地球位于近日点,使

极夜时间南极(186天)比北极(179天)多7天,且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E.南极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而北大西洋暖流却可以直接进入北冰洋。

【例】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地势高低  C.日照时间  D.洋流

答案:

A

解析:

四个选项给出的内容都是影响南极气温比北极低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海陆分布的区别。

干燥:

南极大陆气候干旱,年平村降水量不足55mm,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

降水几乎全部是雪,有“白色沙漠”之称。

大风: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

大部分地区平均风速为17~18m/s,最大风速可达100m/s。

南极风暴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

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

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3)自然资源:

丰富

淡水:

南极洲自然资源丰富。

巨厚的冰层使南极洲成为七大洲当中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体积占世界冰体积的90%以上。

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

南极洲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南极洲人们发现了220多种矿物,尤其是煤、铁资源丰富。

在维多利亚地有储量可观的煤,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图).

生物:

南极洲生物资源也很丰富,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

动物主要有企鹅、鲸、海豹、磷虾等,企鹅是南极洲的象征。

南极动物:

3、人文区域特征:

科研价值

(1)天然的实验室:

南极洲未经人类雕刻的原始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世界科学考察站:

迄今为止,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240多个科学考察站。

(3)我国的南极考察站:

建立时间:

我国先后于1985年和1989年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两个考察站。

长城站位置:

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乔治王岛上(62º13′S,58º58′W);

中山站位置:

位于印度洋沿岸(69º22′S,76º22′E)。

对人类的贡献:

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员确定了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80º22′22″S,77º21′11″E),海拔4093米,至此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冲击南极冰盖之巅的神圣使命。

(4)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南极条约》

南极地区是人类最后的净土,为保护这块土地不被侵害,人们签订了《南极条约》。

条约规定南极洲的利用只能同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

我国是《南极条约》的缔约国。

南极动物(阅读材料)

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个至今没有人居住的大陆,因为这个地方常年温度在零下60℃到零下9h℃,经常有风力高达12级的暴风雪在这片大陆上肆虐。

尽管如此,有一些顽强的动物们却选择了这片荒凉的大陆世代生存。

极光照亮了冬季的天空,南极洲正在从冬天里苏醒过来。

这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气温仍在可怕的摄氏零下五十度上下徘徊,刚刚回升的太阳光线几乎没有一丝暖意。

很少有动物能够忍受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

可是帝企鹅可以。

站在冰封的海面上,它们感受到了南极地区暴风雪强大的威力。

只有相互挤在一起,它们才能度过冬季寒风刺骨的几个月。

它们轮流去抵挡猛烈的寒风。

帝企鹅只能生活在这里,因为南极大陆四周被南大洋环绕,没有任何陆地食肉动物能够到达这里。

所以与北极动物不同,它们不会受到北极熊的威胁。

海面仍然被冰层覆盖,可是有一种海豹——韦德尔海豹甚至整个冬天都生活在这里。

它们生活在冰面下的海水中,不用惧怕上面肆虐的暴风雪。

但它们整年的时间都必须接触到空气,因为要呼吸。

它们靠牙齿的力量始终保持着呼吸孔的畅通。

只有不停地刮擦冰面才能接触到外面的空气,但那也意味着牙齿会磨损得很厉害,以至于不能捕猎或很好地吃东西。

韦德尔海豹都会很年轻就离开这个世界。

南极大陆与世隔绝,海拔也很高,有些地方接近五千米,这里比北极要寒冷许多、冰层慢慢从中心地带滑向边缘,形成巨大的冰川。

冬天,南极大陆本身加上周围冰冻的海水,面积扩大了一倍。

海岸边厚厚的冰层在整个南极大陆四周向外延伸了数百公里远。

冰雪覆盖的海面下生活着小小的鳞虾,整个冬天它们都待在这里。

在这几个一片漆黑的月份里,它们靠吃从冰层上刮擦下来的海藻活着。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们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还会收缩身体,把自己恢复到幼年时期的样子。

随着春天气温的升高,冰层开始融化,贮存在其中的少量空气被释放出来。

这些气泡周围生长着一些微型海藻,现在鳞虾用脚不停地拍打,把海藻收集起来,作为食物。

太阳光线越来越强烈,投射到更深的海水中,浮藻开始大量生长,鳞虾也离开了慢慢融化变小的冰块,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吞吃这种新生的食物。

更遥远的北方.没有了大片的冰面,纹顿企鹅一直在开阔的海水中度过寒冬。

偶尔见到一座冰山,如果能爬上去的话,它们便有了一个休息的机会。

但一年中的这个时候,它们真正想去的地方是陆地。

春天到了,企鹅们要回去产卵。

现在它们必须尽快回到岸上去,没有别的选择。

这样做完全取决于你对时机的把握,要选择合适的波浪。

在找到一个筑巢的地方之前,它们大都要走好几公里的路。

扎沃多夫斯基岛有世界上最大的企鹅栖息地,大约有两百万只纹颊企鹅在岛上生儿育女,它们来这里是有理由的。

这是一座活火山,火山口和烟洞喷发出来的热量使冰雪无法在山坡上堆积,于是这些纹颊企鹅产卵的时间也比那些生活在遥远南方的企鹅产卵的时间要早一些。

与帝企鹅不同的是,这些企鹅可以把卵产在光秃秃的地面上,所以它们都愿意顶着惊涛骇浪来到这里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遥远的南方,南极大陆附近,海面上的冰层开始破裂。

冰山其实是冰川前端掉落到海水中的、巨大的碎冰块。

冬天,冰山与海面上的冰层冻结在一起,但现在它们又开始在海面上漂浮。

冰山碎裂之后形成碎冰堆,它们打破了南极半岛周围水面的沉寂。

夏天,小温鲸来到这些宁静的水域,它们是南大洋最为常见的鲸类。

小温钱是所有须鲸类中身材最为矮小的一种,与所有其他同类一样,它们也是到这里来觅食的。

夏天,巨大的座头鲸也到这里来做客。

它们长途跋涉数千公里,从热带水域的聚食地来到这里捕猎,因为夏天这里可以找到很多的食物。

仅仅四个月的时间里,它们便在体内贮存了大量的脂肪,足以供它们度过这一年剩下的日子。

所有来这里的动物都是为了寻找同一个目标——鳞虾。

鳞虾是南极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环,它们的数量大得惊人,一群群虾就有数十亿只之多,几群鳞虾则要绵延数公里远。

更遥远的南方,南极大陆附近,海面上的冰层依然坚固。

这里的冰雪在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不会融化,帝企鹅就把家安在这儿。

这群帝企鹅一直在海上觅食,现在正准备回家去喂养嗷嗷待哺的孩子。

它们没有径自朝冰层的边缘游去,而是小心翼翼地躲开一段距离,它们钻到水下去察看一下冰层边缘的情况。

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豹形海豹总是在这样的地方出没。

豹形海豹是生活在南极地区的北极熊,它们是捕猎能手。

不过它们多半的成功都是在水下获得的,所以一般来说,它们的猎物如果在冰面就没有那么危险了。

从闲散优雅的外表根本看不出它们凶残的本性。

确信岸上没有危险存在,帝企鹅才往冰面上游去。

不过它们肯定不能在这里逗留太久,现在它们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家。

帝企鹅的领地位于陆脚的背风处,这里的冰面不会被海流冲碎。

回家路上的成年企鹅身上装满了食物,几乎连路都不会走了。

不过现在没有敌人的威胁,它们完全可以从容不迫。

企鹅父母得想办法在拥挤的六千多只企鹅里找到自己的孩子,它回到自己离开时把孩子留下的那个地方,希望它仍然在附近。

可是小企鹅总是愿意四处游荡,所以父母得呼唤它们回来。

小企鹅做出了回应,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回家了。

企鹅父母禁不住孩子可怜的恳求,把满嘴的鱼都吐出来给它们吃了。

夫妻双方有一方回来了,另外一方就可以到海里去觅食了。

注意到豹形海豹的存在,企鹅们都相互拥挤在冰层边缘,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冒险跳进水里。

海豹偶尔也会跑到冰面上,企图抓到一只企鹅。

不过显然它最成功的策略还是“守株待兔”。

它躲在冰层的角落里。

企鹅们有了信心,猛冲过去,冲在最前面的一群企鹅成功地逃脱了,一旦到了开阔的水面上,它们就安全了。

然而喧闹声让海豹有了警觉,在汹汹往上冒的水泡的掩护下,它发起了攻击。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企鹅的孩子们就要长大了。

南极的秋天即将结束,这些成年企鹅将走过新的冰层,在冰冻的海面上度过又一个寒冬。

三、典型例题:

例题一: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在E的方向,若AB段劣弧为昼弧,则下列地区正处在艳阳高照的是。

A.堪培拉B.埃及C.巴拿马D.雅加达

(2).我国北极科考队到达过C城镇,

发现该地气候温度湿润,宛如我国的

江南小镇,其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该地峡湾风光迷人,其峡湾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图中E岛降水很少,但没有形成

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图中F岛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也大,但该国环境优美,

很少出现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原因是。

答案:

(14分)

(1)东南(2分)B(2分)

(2)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2分)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2分)(3)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更小,属于湿润地区;(2分)

地面终年被冰雪覆盖,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岛内主要利用地热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矿物燃料使用很少。

(4分)

例题二:

右图为我国南、北极科考路线图,据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

由于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北冰洋“西北通道”已经解冻,有望未来实现通航。

“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

(1)我国先后到南极和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试分析“西北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开通的意义。

(4分)

(3)试分析北冰洋解冻带来的不利影响。

(6分)

答案:

(16分)

(1)两极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是科学研究的理想环境,两极地区有重要的交通位置和战略资源,参与极地科考可以参与国际合作,提升综合国力,有助于研究影响我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6分)

(2)全球变暖,极冰融化;缩短航程,减少费用(4分)

(3)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因通航带来污染;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6分)

例题三:

(本题共15分)2007—2008年是第四次国际极地年(IPY,InternationalPolarYear)。

活动于2007年3月1日在法国巴黎正式启动。

全球63个国家的5万多名研究人员将开展228项科研项目,深入了解地球两极,关注人类的未来。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并制定了“IPY中国行动计划”,其中普里兹湾一埃默里冰架一冰穹A考察计划(PANDA计划)成为IPY核心科学计划之一。

 

(1).填表比较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的异同点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相同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圈以内,纬度高。

气候

气候寒冷,一年分寒季和季。

不同

海陆分布状况

典型动物

企鹅

(2).2007年11月12日上午10时,“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开赴南极执行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任务,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80°22′00″S、77°21′11″E)为我国建造第三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并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

冰穹一A至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千米(提示: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在冰穹一A处进行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有。

(3).我国科学家提出的PANDA计划包含对海洋、冰架、裸岩、冰盖、大气和近地空间等要素的综合考察,涉及大气圈、冰圈、圈和圈,观察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的关联。

(4).研究全球变暖对两极的影响是本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最主要的课题。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因素有。

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下面是科学家的一些预测:

科学家预测之一:

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科学家预测之二:

全球洪水、旱灾等发生次数在一些地区将增加。

请你就下面的地理要素任选一项加以预测并说明预测理由。

①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②热带气候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5).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洞”,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大气圈中的臭氧主要集中的层,而臭氧洞的形成跟对流层高度有一定关系,请在下图中用曲线绘制全球不同纬度的对流层厚度示意图。

 

答案:

三、34—38题,共15分

(1).相同点:

极暖

不同点(海陆分布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