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508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docx

《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docx

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

教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7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在实施档案袋评价之前,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不包括(  )。

A.避免儿童的家人接触到这些资料

B.为每一个儿童准备一个放置照片、记录轶事和作品的工具,文件夹、塑料箱或纸盒子等

C.准备好观察及记录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设备及其他量表

D.在教室里选定一个放置这些文件夹和作品的地方,应当便于随时让儿童和家人观看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2题:

有的幼儿园在课程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而有特色。

这发挥了(  )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A.社区资源

B.社区环境

C.社区习俗

D.社区文化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3题: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A.想象

B.记忆

C.思维

D.感知觉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4题:

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  )。

A.政府

B.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C.教育机构

D.家庭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5题:

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  )。

A.长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半圆形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6题:

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僻,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的幼儿。

A.抑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胆汁质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疑虑、孤僻是抑郁质幼儿的特点,题干所述是针对这类幼儿的。

第7题:

近几年来,患肥胖症的幼儿越来越多,治疗肥胖首先应适当地(  ),同时必须从精神上对患儿予以鼓励和协调。

A.增加运动

B.限制饮食

C.进行针灸治疗

D.进行药物治疗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8题:

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

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

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

D.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9题:

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A.1~3个月

B.5~6个月

C.1岁左右

D.3岁以上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0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

(  )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0~3岁前

B.1~4岁前

C.2~5岁前

D.5~6岁前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1题:

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挨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  )。

A.负面教育的原则

B.全面教育的原则

C.侧面教育的原则

D.正面教育的原则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2题: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对多次重复出现的刺激的反应强度减弱的现象叫习惯化。

第13题:

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

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4题:

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中,“活泼好动”是()的年龄发展特征。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托儿班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班幼儿经过一年的集体生活训练,对环境已经熟悉,其在生理上又进一步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因此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征。

第15题:

以下几种游戏中,(  )属于创造性游戏。

A.角色游戏

B.体育游戏

C.音乐游戏

D.智力游戏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6题:

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7题:

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的活动玩具被称为(  )。

A.凡物

B.积木

C.恩物

D.念物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8题: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  )。

A.体育课

B.体育游戏

C.早操活动

D.基本动作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9题:

视敏度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且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4—5岁幼儿视敏度的平均距离为(  )厘米。

A.300

B.270

C.210

D.240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0题:

幼儿在认识“方”“万”和“日”“月”等形近字时出现混淆,这是(  )所致。

A.观察的无序性

B.观察的目的性不够

C.观察的跳跃性

D.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

看得不细致是幼儿观察力的特点和突出问题。

简答题

第21题:

简述新时代幼儿教师应如何进行角色转变。

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2)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4)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知识的终身学习者。

详细解答:

第22题:

简述谈话活动的环境创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一般来说,谈话活动总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来开展,这是谈话活动的第一步,因此,首先要创设一个适当的、良好的谈话情境,引出谈话的主题。

常见的方式有:

①通过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谈话情境,引出主题。

②用故事、提问等语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主题。

③用游戏或表演的形式来创设谈话情境,引出主题。

(2)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谈话素材。

谈话活动的素材应该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内的,幼儿所熟悉的内容,谈话的素材积累越多,谈话才会越热烈。

详细解答:

第23题:

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育活动的目标、计划、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环境、设备、材料等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否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可以了解幼儿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观察幼儿的兴趣、能力、智力、道德行为、情感和态度;发现每个幼儿的长处和短处,了解超常儿童和有障碍的儿童;还可以了解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方法等存在的问题。

从收集的反馈信息中进行分析,不足不利之处,可立即进行调整、修改,以期重新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成绩等有利因素,有助于形成教师的成就感,可鼓励教师再接再厉,不断激发教师新的工作情趣,形成教师良好的工作情绪,同样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效果。

详细解答:

第24题:

幼儿园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_________

 

参考答案: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学习,是许多方式的学习中最为有效、最好的一种学习。

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

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还是幼儿的学习主要方式。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详细解答:

材料分析题

第25题: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

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思维进行培养?

________

 

参考答案:

案例中体现了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很具体的。

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

形象性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

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头脑中必须有事物的表象。

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

比如,先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和它的绒毛在空中飞舞的情景,然后就可以教幼儿理解掌握名词“蒲公英”“绒毛”,形容词“雪白”“洁白”,动词“飞舞”“飘落”等。

“风”“雨”“声”“磁”等是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与科学现象,仅用口头讲解,幼儿难以理解,教师可采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并且让幼儿动手实践,用眼观察,这样会使幼儿很轻松地掌握这些词的含义。

如“风”,可以拿气球,对着纸片挤压其中的空气,让幼儿看到气球中射出的气流吹动纸片的情景;如“声”,可以把小纸人放在鼓面上,叫幼儿敲打鼓面,幼儿既可听到鼓声,又能看到小纸人在鼓面上跳舞的情景。

通过这样做,幼儿会十分顺利地掌握这些科学知识。

由于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不善于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不能理解语言的寓意、转义,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切忌讲反话,或嘲笑、讽刺幼儿。

详细解答:

第26题:

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

”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A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_________

 

参考答案: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里提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组织与实施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又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人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