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4499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势与政策.docx

《形势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政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势与政策.docx

形势与政策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

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

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

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

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

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

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

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

原因是:

1。

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2。

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

3。

“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

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

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

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

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

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

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

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

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

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

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

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

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

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

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

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

1。

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

2。

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3。

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

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

4。

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

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

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 

   

  ——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

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

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

洪涝灾害偏重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

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

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采、黑色和有色金属等采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

 

   

  ——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

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

 

   

  ——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

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

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

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

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

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

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

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采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

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

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

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

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贩毒等。

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

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

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

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

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

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得巨大市场。

 

   

  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

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

 

   

  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齐建国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少有的。

当然,我们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

解决存在问题需要加大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步伐 

   

  ●“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方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从空中着陆,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好”,指的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要高;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要相协调;资源配置的机制要顺畅;利益分配关系要公平合理 

   

  ●“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的延续,是中国经济现阶段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不能用“好”否定“快”。

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快具有内在的规律;解决就业压力需要经济高速增长;高速增长是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需要;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需要经济高速增长来支撑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7年中国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

从对2007年的工作安排和政策取向来看,可以认为,2007年将是科学发展观从理论走向实践方面迈出更大步伐的一年。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之一,解决存在问题需要加大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步伐 

   

  从传统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来看,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少有的。

表现为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快,通货膨胀率低,企业经济效益普遍提高,就业压力减小。

20世纪80-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在物质商品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短缺的压力下实现的。

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因此,高增长总是伴随高通货膨胀。

1996年以后中国经济逐步结束短缺经济特征,在数量上进入“过剩”状态,并发生了“通货紧缩”,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就业压力上升等问题。

1998年以后,中央政府连续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启动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并于2003年出现新的过热苗头。

三年多来,中央不断出台以预防经济过热,改善经济结构和增长质量为特征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行政控制政策,而且力度越来越大,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持续稳定在10%左右,国内市场需求稳步快速增长,通货紧缩症状消失,就业稳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普遍好转。

当然,我们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例如,超过10%的高速增长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获得的;城乡和区域收入的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国际收支虽然是盈余但严重不平衡等等。

也就是说,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

根据我的理解,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较快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要正确解读“好”的内涵 

   

  “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方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从空中着陆,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好”,指的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要高;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要相协调;资源配置的机制要顺畅;利益分配关系要公平合理。

与此相对应,在政策层面上,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这些是“好”的基本内涵。

 

   

  这里有几个重点需要正确解读。

 

   

  第一,“好”不是对重化工产业的否定。

有的学者认为,“好”就是要跳过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化工高速发展阶段,主要依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实现工业化。

这是经济学“幼稚病”。

大国的产业结构是国内市场需求的结果,不是政府调整的结果。

现代重化工产业并不一定是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

通过规模经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和生态设计四位一体的模式发展重化工业,同样可以做到经济效率高,低能耗和低污染。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利用高新技术体系,传统的钢铁企业同时也可以成为电力的输出者。

因此,重化工产业也可以“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好”和自主创新不是对技术引进的否定。

在强调依靠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不应忽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研究与开发国际化是大趋势,我们必须继续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和国际知识、人才和技术资源,推动国内的技术创新。

 

   

  第三,“好”并不是强调利益分配的绝对“公平”。

通过利益分配激励财富积累和创造,仍然是物质利益分配机制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减轻农民负担等途径,缩小城乡和地区生活质量的差距;通过反垄断和堵塞高收入者偷逃漏税的漏洞,抑制不合理的高收入。

但不能以牺牲利益分配的激励功能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绝对“公平”。

 

   

  ——正确认识“快”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的延续,是中国经济现阶段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不能用“好”否定“快”。

 

   

  首先,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快具有内在的规律。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品具有持续的巨大需求;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已经将中国带入大众消费时代,内部积累的巨大消费能力对消费品,包括汽车、住房等耐用大宗消费品具有不断扩大的需求;大量低成本有技能的劳动力与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的生产能力,激发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必然会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其次,解决就业压力需要经济高速增长。

我国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需要就业,而先进技术武装的生产力使得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强度不断下降,为了增加就业,保持稳定社会,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第三,高速增长是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们不可能通过降低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的办法来缩小差距。

事实上,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具有高速增长的条件,农村和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必须高于城市和发达地区,才有可能缩小差距。

也就是说,没有经济的高速增长,就不可能缩小地区差距。

这是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竞赛”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需要经济高速增长来支撑。

党的十六大已经确定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谐社会是需要有坚实的政府财政收入,由政府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来支撑。

只有经济高速增长,政府财政才会有稳定来源保证。

 

   

  上述四个原因将使得中国经济必须也必然继续快速增长。

 

   

  但经济增长过快也容易导致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供给紧张,通货膨胀等等。

这就要求政府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运用行政手段,以便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因此,2007年,中央政府将会继续推进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以便使国民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7年4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发布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指标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增速高达11。

1%,这一速度高于去年同期0。

7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全年0。

4个百分点。

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过热了呢?

对此,李晓超表示,经济增长是否过热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问题,对其判断需要综合进行考虑。

李晓超从我国经济增长的价格指标和物资支撑情况等综合因素分析后认为,当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属于“平稳快速发展”,有“偏快”的倾向,过热的迹象并不明显,总体看是“健康”的。

 

   

  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一个必须实事求是的严肃问题,它事关中央政府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根据我的认识,判断中国当前经济是否存在着严重的“过热”,最重要的观察指标是消费价格指数和物资支撑。

网上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城乡居民都明显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远远大于国家统计局测算出的2。

7%的消费价格指数(CPI)。

近年来,美国CPI一直维持在2%左右,老百姓基本上没有什么感受;相差只有0。

7%,中国的老百姓怎么就受不了呢?

这值得分析。

 

   

  现在看来,怎样计算CPI,是中国当前最重大的经济理论问题,这个问题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尽快立项研究,把人们的真实感受精确地测算出来。

 

   

  作为最直接的感觉,中国食品价格今后可能呈持续上涨趋势。

食品价格上涨并不是因为出现了什么自然灾害,而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因:

一是由于机动化发展对成品油大幅度增长的需求,一部分粮食开始被用作重化工原料;二是食品和住房价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价关系,房价高涨必然带动食品价格的比价复归;此外,从长期趋势看,面临城市建设面积以每年10%的速度拓延,面临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包括明显增加的重化工业生产性消费需求),耕地侵占、生态环境变化造成的农业土地供给减少和减产,这些因素是中国未来时期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内在原因。

在房价的拉动下,今年一季度中国城乡的房租水平终于上升了3。

8%。

说明即使在住房过剩的情况下,当租金低于住房使用的基本成本太多时,由于存在巨大的投机机会,房主普遍选择空置也不愿意出租。

这会推动房屋租金上涨。

此外,成品油、天然气、生活用电等消费品,由于既得利益集团强大的政策游说能力影响,也存在着不小的价格调整可能。

 

   

  如果CPI指数超过了存款利率,就意味着借款人(那些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的裙带主义国有企业和私人富豪、住房投机者)在掠夺存款人(社会大众)的财富,将会导致更大的收入分配不公平。

如果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价格水平预期将支配人们的经济行为,将可能导致经济走向恶性通货膨胀的边缘。

 

   

  从资源供给看,不能说只要能供得出来,而不问这种资源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或拿到的,就认为中国的经济没有问题。

目前,中国日益增长的庞大的投资品需求,成为拉动全球资源价格迅速上涨的重要驱动因素;而国内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矿难频发,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危害。

由于缺乏必要的环境成本补偿制度,资源滥采的结果造就了不少一夜暴富的“山西煤老板”和各式各样的“矿老板”。

 

   

  高层的判断是,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困难增多,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压力,贸易顺差继续增加。

不过,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健康的。

 

   

  这种判断意味着近期中央政府不大可能出台引人注目的政策。

这里隐含的意愿是,中国可能紧跟美国格林斯潘时代全球资金助推国内股市上涨的道路,为国内居民提供一个可以明显提高收入水平的新途径。

 

   

  然而,笔者的担心是,中国目前的资源基本配置在廉价的工业品、房地产两种产品上,前者是为了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速度,后者几乎成为了一些权势集团暴富的赚钱工具。

房地产和城市建设的矛盾尤其突出。

法律和制度把属于全体老百姓的公有制土地市场化,由政府和开发商高价卖给广大的土地所有者来牟取暴利。

在其他领域,无论是FDI(外商直接投资)、地方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工资要素定价、环境保护、股票市场、国际资本流动等,都基本上处于“弱肉强食”和“合法抢劫”状态。

为了支撑上述产品的无限增长,中国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和能源工业,由此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如今,有的省份电解铝、焦炭、电煤等产业的发展,造成许多地区塌方、透水、饮用水污染、矽肺病流行等;而在人口最稠密地区修建核电站的做法表明,支撑包括很少缴税的转移而来的外资污染产业在内的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追求统计意义上的GDP增长,仍是许多地方政府最关注的。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第一,国际产业转移带动了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

第二,国内竞争激烈,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转向国际市场,如轻纺、服装、家电以及钢铁、有色金属等,而我国劳动力充裕的优势和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推动了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

第三,国内产业升级导致很多产品国产化程度提高,替代进口能力增强,抑制了进口需求。

第四,汇率升值比较平稳,考虑到美元对欧元贬值、国内物价水平较低对进出口的影响等因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不大,因此,汇率变化对外贸顺差的调节作用尚不明显。

 

   

  当前经济增长加速还呈现一些新特点:

 

   

  一是“全面的加快”。

除了投资有所回落,其他主要指标都出现了加快势头,包括工业、消费、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税收。

 

   

  二是“高位上的加快”。

 

   

  三是在结构调整中的加快。

结构矛盾有所缓解,主要标志是:

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基本缓解,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水泥等重化工原材料供给比较充足,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

基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给能力的增强,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持。

 

   

  目前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游资纷纷进入了中国境内,它们可能同时收获包括以下四重利益的全球最高资本收益:

(1)从直接投资(FDI)中掠夺中国的要素成本;(2)从房地产开发和交易投机中获取暴利;(3)从受到纵容的股市中大发横财;(4)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稳定的资本收益。

显然,对于资本而言,中国已经占领全球资本收益的世界最高峰,流动性泛滥是资本逐利的必然选择。

 

   

  既然经济有如此多的隐忧,股市为什么还会在历史最高点向上猛冲?

这至少说明了,现在的虚拟经济已经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轨道。

有些人会说,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都有业绩支持。

我承认,房地产类上市企业业绩更好,但是这些企业的利润是建立在对社会财富的掠夺基础上的;制造业企业的利润也是建立在对工人劳动的压榨和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础上的;而且,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除了汽车消费稍显健康,外部需求的增大源于我们的自愿“廉价卖血”,其余大部分投资品市场需求是基于投资者蚕食劳动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盈利模式。

这种盈利模式难道能持续很久吗?

 

   

  有一点可以肯定,股市上涨最大的受益者,不是高官,也不是大亨,而是以知识分子和白领人员为主体的群体。

广大的工农阶层,绝大部分人根本无钱、无缘炒股;或者即使参加,也会是最后被套牢的悲惨一族。

 

   

  近年来中国一些学者都在热烈议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国之梦”。

一些有影响力的西方媒体普遍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5年前后超过日本,在2050年左右赶上美国。

例如,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托马斯题为《中国可能将同美国一样成为超级大国》的文章,就言之凿凿地预言:

到2020年,世界将有中美两个超级大国。

美国《时代》周刊也刊发题为《中国:

一个新王朝的开端》的封面文章,指出21世纪即将成为“中国世纪”,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其地位、作用逐渐被中国分解。

 

   

  怎样理性地看待这些预言呢?

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今天的我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

下面我就对我国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进行简要分析。

 

   

  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一环。

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安全利益,事关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期的实现。

而我国的国际战略环境,除了大国的关系因素之外,周边形势及相关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我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

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