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421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

(1)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1)【诗海撷趣】晓文同学从《经典诵读》上抄录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2)【文化探究】“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

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

示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3)【妙语评析】央视天气预报主播概说天气状况时,这样描述: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这句话妙在何处?

请作简要评析。

【答案】

(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物候知识的能力。

这两句诗写出了寒冬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2)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选准自己把握准确的节气,二是要结合示例进行解释,即使不能答准节气内容,也要根据示例和节气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

回答该题时,要联系节气名称,再联系节气时间和特点作答,注意不要牵强附会。

(3)“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以晴天为主的天气状况。

故答案为:

(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相关物候和节气知识。

能力层级为A.

2.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B.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孔子曾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C. 曹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者,也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是苏洵,不是曹操。

故答案为:

C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3.根据下列信息完成填空。

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幽默。

②他的小说中有小人物的心酸无奈,有贵族官吏的虚伪贪暴,有下层官吏的奴颜婢膝,见风使舵,还有知识分子的彷徨与摇摆。

③她改写了传统女性的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被后世视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①它是________;②他是________;③她是________

【答案】《呼兰河传》;契诃夫;简·爱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名著的积累可知,①是对萧红的《呼兰河传》的评价;②是对契诃夫作品内容的评价;③是对《简爱》的评价

故答案为:

《呼兰河传》;契诃夫;简·爱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积累。

①《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

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②契诃夫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和戏剧作品都在表现同一个主题:

奴性和奴性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心理。

契诃夫也许是俄罗斯第一位作家,认识到金钱、官职、权威和权力不过是奴役的外部原因,而奴役真正的工具是恐惧。

③《简·爱》一改英国传统女性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在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被后世称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4.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

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

乌云巧迭盘龙,绣带轻飘彩风翎。

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

眉如小月,眼似双星。

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

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

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至千灵。

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

他是落珈山上主。

以上一段文字描述的是________(填写作品名)中的________(填写人物名)。

【答案】《西游记》;观世音菩萨

【解析】【分析】以上文字出自《西游记》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这是对观世音菩萨的描写。

故答案为:

《西游记》;观世音菩萨。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名著的主要内容进行积累。

 

5.亲爱的同学,你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活动创意:

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

A:

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

________

C:

________     D:

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3)“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4)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学段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答案】

(1)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2)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4)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解析】【分析】

(1)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简洁:

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

作答要围绕“主题”拟写。

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

(2)拟写活动形式,要围绕活动主题“走进小说天地”仿照示例的格式来写。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3)解答本题要仿照示例的格式来写。

首先要从给出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熟悉且了解的人物,然后写出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再写从读书中得到的感悟。

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4)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

结论可多个,概括内容要全面。

故答案为:

⑴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⑵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

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⑶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⑷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点评】

(1)宣传标语要注意:

1.深刻理解宣传对象。

2.选择恰当角度。

3.善用形容比喻。

4.立意构思巧妙。

5.措词压韵或精炼。

(2)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句子仿写要注意根据例句的特点,使所造句符合以下要求:

形似:

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

神似:

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鼓励创新。

(3)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4)首先读懂图表反映的内容,能够整合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然后理清表达思路,条理清晰的把图表内容反映出来。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下面是电视剧《三国演义》某一回目的插曲

民得平安天下安

水滔滔 路漫漫 扶老携幼步履艰

百姓何故遭离乱 欲渡长河少行船

民不弃我我难舍 瞻前顾后心怆然

立大业 民为本 民得平安天下安

风飒飒 路漫漫 抚剑昂首问苍天

古来壮士多苦厄 鲲鹏何日得高旋

臣子不能建基业 老去无颜对祖先

民相随 志愈坚 不整乾坤心不甘

马迟迟 路漫漫 暮云苍黄雁声寒

汉武秋风辞意健 英雄何须叹华年

得道多助功成就 愿见生民尽欢颜

纵相别 挥手去 仁爱常存天地间

纵相别 挥手去 仁爱常存天地间

【材料二】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

,偶语②者弃巿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④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⑤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族:

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②偶语:

相对私语。

③弃市:

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

④关:

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

⑤案堵:

同“安堵”,即安定。

(1)你觉得下面哪幅图片中的人物,更接近【材料一】中的主角形象?

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2)在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结合【材料二】,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沛公的言行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3)请从下列四则《论语》语录中,任选一则,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某一人物,谈谈你对这则语录的理解。

①德不孤,必有邻。

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我选择的人物为________(人名),选择的语录为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