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4214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鸦片战争

记忆口诀:

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1840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一﹑虎门销烟(时间:

1839年6月)

1.背景: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并且坚船利炮,战斗力强,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而此时的中国是封建专制的,自已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军备落后军纪败坏并闭关锁国。

2.原因:

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3.过程:

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请求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将鸦片销毁

4.意义:

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二﹑鸦片战争(时间:

1840-1842年)

1.原因:

①直接:

虎门销烟②根本:

打开中国市场大门③客观:

中国落后

2.性质:

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3.经过:

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英国舰队攻入长江,直接开到南京城的江面上——1842年8月,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内容:

内容

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领土完整和主权

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人民的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

5.《南京条约》危害: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重了人民负担和政府财政困难;便利外国商品倾销、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6.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7.战败原因:

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8.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积极参加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实力。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记忆口诀:

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联军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

1856-1860年)

1.原因:

①根本: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门②直接:

“亚罗号”事件

2.经过:

1856年8月,攻陷广州城——1860年攻陷天津,进逼北京

3.侵略者:

英法联军

4.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结果:

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6.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沙俄趁火打劫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1.侵占土地面积:

150多万平方千米

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洪秀全与1851年在广西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1860年8月上海青浦大捷;②.1862年,上海太仓之战③.在浙江慈溪之战战,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

第三课:

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

记忆口诀: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1.时间:

1865年

2.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掀起新一轮侵华浪潮,英俄都想争夺新疆。

3.表现:

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1867年阿古柏建国,自立为汗。

沙俄出兵强占伊犁。

4.经过: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5.进军的策略: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6.结果:

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在新疆设立行省

7.原因:

①.维护国家主权是正义行为②.战略战术正确③.军队战斗力强④.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8.意义:

①.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②.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记忆口诀: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一﹑甲午中日战争(时间:

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

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发展②客观:

清政府腐败③直接:

朝鲜爆发民众起义

2.经过:

1894年7月在朝鲜开战——1894年9月黄海海战——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重要海战: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人物:

邓世昌、丁汝昌

4.结束标志: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5.结果:

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6.《马关条约》内容:

内容

危害

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进一步加强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辟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位于长江一线,经济繁荣)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7.战败原因:

①主观:

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②客观:

日本国力强大,蓄谋已久

8.根本原因:

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9.条约危害:

①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力量。

③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掠夺富庶的长江流域。

④便于列强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0.影响:

①中国: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促使中华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运动再掀高潮。

②日本:

促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列强: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记忆口诀: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

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1.时间:

1900-1901年

2.义和团爆发的原因:

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3.性质:

反帝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原因:

①根本:

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彻底瓜分中国)②直接: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其在华利益。

5..结果:

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6.《辛丑条约》内容:

内容

危害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使中国人民的负担又进一步加重,以海关税收担保,使清政府的经济将长期受制于列强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人民不仅受外来侵略的打击,还受清政府的镇压,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的工具(洋人的朝廷)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对外不得设防,侵略者可以长驱直入清政府的中心地带,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了自主权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便利对请政府的控制

7.条约危害:

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②在使馆区监控下,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控制之下;③中国人民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

8.影响: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六课:

洋务运动(性质:

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记忆口诀:

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兴工业办工厂,建海军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

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1.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背景: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使得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大受刺激。

他们热心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积极思索救国御敌的方法。

2.代表人:

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代表作:

《海国图志》

3.核心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

“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5.影响:

突破了长久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华夷观念

6.洋务运动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7.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8.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9.代表人物:

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0.阶级派别:

洋务派

11.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12.口号:

前期口号:

自强后期口号:

求富

13.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4.失败标志: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5.评价:

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地位),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6.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学技术而不改变制度。

17.启示:

①一个落后的国家不仅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还要废除落后的社会制度,取得国家独立。

②洋务派面向世界的开放气度、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情感值得学习。

18.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出现的原因:

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19.情况:

①19世纪60年代,靠蒸汽推动的小火轮、钢甲船出现,②20世纪出,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电报局

第七课:

戊戌变法(性质:

资产阶级的改革)

记忆口诀:

《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1898,戊戌变法,慈禧政变,六君子被杀。

1.背景:

①甲午战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时间:

1895---1898年

4.阶级派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

5.经过:

①序幕:

公车上书(梁启超、康有为)②发展:

严复译著《天演论》(为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他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③高潮:

百日维新

6.百日维新①背景:

列强瓜分的狂潮。

②时间:

1898年。

③标志:

定国是诏

7.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掉庸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8.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9.百日维新历时103天

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一系列变法令

意义

政治上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经济上

鼓励私人新版工矿企业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上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思想上

创办办刊,开放言论

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

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军事强大

10.失败标志:

戊戌政变

11.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2.影响:

①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②有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3.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

辛亥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的革命)

记忆口诀:

“中山”创建革命党,“兴中”“同盟”新主张,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大旗扬。

一九一一,武昌起义,次年元旦,“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专制不复返。

窃国大盗袁世凯,军阀统治上了台。

1.背景:

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日渐加深。

②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

2.阶级派别:

资产阶级革命派

3.目的: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4.经过:

①1894年,孙中山联合反清志士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用:

是革命有了全国性统一的核心,标志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②1905年,孙中山联合一些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

5.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6.性质地位:

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作用:

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8.三民主义的作用: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

9.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10结果:

起义军占领武昌城,起义取得胜利

11.影响:

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12.民国建立:

1912年1月1日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

13.措施:

采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发布了一毓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

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纪年方法:

1912年为民国元年(后面以此类推)

15.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打击了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

17.结果: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18.启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记忆口诀:

中华民国建立初,新旧思潮起冲突,先驱“陈李”和“胡鲁”,举旗“科学”和“民主”,《新青年》擂战鼓,“四倡”“四反”闯新路。

十月革命炮声响,新世纪里见曙光,马克思主义传中国,救国救民指方向。

1.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阶级派别:

资产阶级激进派

3.代表人: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实质:

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的交锋

5.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6.口号:

民主、科学

7.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8.前期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9.后期内容:

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10.文学革命的代表人:

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代表作:

《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

11.地位和性质作用: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2.认识:

学习陈独秀等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记忆口诀:

巴黎和会传消息,中国落后受人欺,郁积愤怒像火山,五四运动就掀起,学生集会大游行,“反帝爱国”搞斗争,“外争主权”反签字,“内除国贼”曹汝霖,工人阶级登舞台,各地民众当援兵,彻底反帝又反封,爱国精神后人敬。

1921记心上,南湖游船不一样,中共“一大”此召开,确立目标与党纲,陈独秀当书记,中国诞生共产党。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反映出的实质问题:

“弱国无外交”)

2、时间:

1919年5月4日

3、过程:

北大等校三千多人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领导下发动五四运动。

4、性质:

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5、口号: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的性质);②取消“二十一条”;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④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6、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

7、发展:

工人罢工(主力),商人罢市,支持学生(先锋)斗争。

五四运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也说明北洋军阀不得民心。

8、结果: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9、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至30日

2、地点:

先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在嘉兴南湖召开。

3、参会人员: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4、标志: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5、内容: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6、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7、性质: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为什么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①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之一;②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记忆口诀:

1926北伐军,挥师北伐10万人,打倒军阀闹革命,目标吴、孙、张作霖。

叶挺率领独立团,连克两桥传佳音。

正当北伐获大胜,蒋汪右派叛革命,1927“四一二”,血的教训牢记心。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时间:

1924年5月

2、背景:

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3、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4、创建人、校总理:

孙中山;校长:

蒋介石;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5、目的:

通过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6、意义: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时间:

1926年7月

2、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对象:

吴佩孚(左下)、孙传芳(右下)、张作霖(上)

4、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5、北伐总司令:

蒋介石

6、铁军:

国民革命第四军(由叶挺独立团领导获得)。

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7、主要成果: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双半社会性质未改变。

8、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9、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两个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

10、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记忆口诀:

1927八月一(日),南昌武装大起义,朱德、贺龙、周恩来,指挥起义举战旗,打响反抗第一枪,建军节日由此起。

毛泽东在湘赣,秋收起义红旗展,创建革命根据地,朱毛会师井冈山,三湾改编党掌权,星星之火可燎原。

一、南昌起义

1、背景/原因:

国民党实行血腥屠杀政策。

2、时间:

1927年8月1日(建军节)

3、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

4、过程:

几位领导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但在南下广东时受挫。

5、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6、为什么南下广东?

——广东革命基础好

7、八七会议:

①时间:

1927年8月7日,②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会后,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秋收起义

1、时间:

1927年9月

2、地点:

湘赣

3、领导人:

毛泽东、朱德、陈毅

4、过程:

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

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井冈山会师

1、时间:

1928年4月

2、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为什么选择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农村是薄弱环节,在双半社会中,农民占大多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5、为什么要到井冈山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记忆口诀:

33年10月临大敌,五次围剿战火起,博古李德错指挥,被迫放弃根据地.红军不怕远征难,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途中到遵义,正确领导才确立,救党救军救革命,生死攸关转危机,爬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在吴起,长征二万五千里,世界史上是壮举

一、长征的开始

1、起因:

1933年10月,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时间: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3、经过: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4、性质:

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二、遵义会议

1、时间:

1935年1月

2、内容:

①集中权利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③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

2、结束: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胜利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

4、胜利原因: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2)全党全军之间的大团结;(3)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5、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坚定信念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亲密团结的乐观主义精神。

6、路线:

瑞金(中央根基地)→冲破敌军四道防线→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