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4148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1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4

1、行业主管部门4

2、行业自律组织4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5

二、行业发展概况7

1、专用(冶金)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7

2、专用(冶金)设备制造再制造行业发展概况9

三、行业发展趋势11

1、专用(冶金)设备制造业发展趋势11

2、专用(冶金)设备制造再制造行业发展趋势12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4

1、有利因素14

(1)钢铁业的环保整治力度加大,节能环保装备需求旺盛14

(2)钢铁主业的转型升级,为冶金高端及智能装备提供巨大商机14

(3)“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冶金装备“走出去”营造大市场15

(4)2017年底推出的《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16

2、不利因素16

(1)钢铁业去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冶金装备市场需求收缩16

(2)钢铁产业链资金紧缺矛盾难以根本缓解,装备制造业首当其冲17

(3)冶金装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严峻17

(4)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倾向增强,国际化面临挑战18

五、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8

1、与上游关系19

2、与下游关系20

六、行业竞争情况20

七、行业进入壁垒22

1、技术壁垒22

2、人才壁垒22

3、资本壁垒22

八、行业风险特征23

1、市场竞争风险23

2、宏观经济风险23

3、政策风险23

4、技术风险24

5、劳动力成本上升风险24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

行业主管部门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关行业自律组织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的职能机构,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拟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调整行业结构,参与行业体制改革,引导行业方向等工作。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促进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落实,对工业行业进行整体监测与调控。

2、行业自律组织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受到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管理。

中国冶金建设协会是我国冶金建设行业各种所有制企业和相关经济组织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协会主要职能有:

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行业特点,制订行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不断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参与拟订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法规的相关工作,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提出咨询建议,向政府反映企业要求和争取政策支持;受政府部门授权或委托参与或组织制订、修订有关的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服务规范,组织行业统计,以及参与行业内重大投资、改造,促进行业制度创新、结构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是中国钢铁行业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自律性的行业组织,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协会的职能有: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促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节能环保,维护市场秩序;参与拟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规,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提出咨询建议,向政府反映企业要求和争取政策支持;检测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对会员单位的经营管理、发展战略及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咨询服务;参与制订、修订有关技术、经济、管理等标准、规范,组织推进会员单位贯彻实施等工作。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二、行业发展概况

1、专用(冶金)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专用设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国防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装备的先进制造产业,受投资快速增长、国家对自主创新产业大力支持以及产业技术升级趋势加快的影响,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目前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行业整体增长速度较快。

专用设备制造业是典型的下游行业需求拉动型行业,其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下游行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增长,专用设备需求量不断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相比其他类型的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

冶金装备供应曾由诸多国际制造商控制。

从上世纪末开始,全球冶金设备工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兼并重组,之后产业分布已高度集中。

当时世界上具有完整冶金设备生产线制造能力的厂商主要有三个,分别是:

德国西马克集团公司、德国西门子奥钢联集团公司、意大利达涅利集团。

除三大企业外,世界主要的冶金设备制造企业还有:

意大利德兴集团的Tenova公司、日本三菱日立制铁株式会社,以及日本钢铁设备技术公司等。

据达涅利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上述三大冶金设备公司所控制(其中,达涅利占15%、西门子奥钢联占18%、德国西马克占18%),且三大公司均在欧洲;另外,日本公司也占据了9%的全球市场份额,而剩余的40%为各国中小型专业冶金设备公司所瓜分,它们基本只能提供单体设备。

目前世界主要冶金设备制造商都能针对不同地区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对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将新建大量的钢厂,设备制造商主要是提供设备以满足其产能扩张的需要。

对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主要是依靠现有产能的现代化改造来扩大生产,设备制造商可以提供服役期全程维护服务。

一般来讲,一家钢厂的服役期为30年,在现有设备上应用新方法和新工艺技术以及自动化方案,将有助于企业在即使新建设备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仍然满足对于钢铁日益增长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冶金行业科学技术水平,通过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等技术标准的提升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业改革,提升国内冶金装备制造商的市场份额。

我国汽车、造船、建筑、石油化工、核电能源、油气输送等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飞跃发展,带动了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冶金专用设备市场,市场规模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在自主创新、关键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冶金行业发展带动了冶金专用装备制造行业的稳定增长。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大部分是单件小批量制造,制造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由此形成了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中由大型企业主导的格局。

中国的重型机械行业在形成之初是政府计划引导的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运行,由此形成了由国有大型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中国一重、中国二重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中国汽车、造船、建筑、石油化工、核电能源、油气输送等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飞跃发展,带动了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有色金属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对大型、集约、高效化成套冶金装备需求带来市场机遇,给冶金专业设备制造行业特别是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带来了市场机遇,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

2、专用(冶金)设备制造再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再制造行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

再制造产业是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再制造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意义重大,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再制造产业发展较早,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美国再制造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再制造产品的范围覆盖汽车零部件机床、工程机械、铁路装备、医疗设备及部分电子类产品。

欧洲再制造产业已发展了近五十年,以德国、英国、法国为主要代表。

欧洲再制造产业是在大众、雪铁龙及汽车零部件企业控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再制造产品也很少流向社会的维修市场,主要在原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网络中流通。

日本拥有比较完善的再制造产业政策体系,为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被命名为日本“资源循环型社会元年”,并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在立法体系上更有规划、更有层次性,既有循环经济综合性法规,也有针对各项产业的专项法规。

我国的再制造产业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产值规模较小,试点领域较窄,行业背景才开始形成。

在政策环境、技术执行、行业规范以及物流回收等各个层面,我国的再制造行业都暴露出很多问题,阻碍着我国再制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一定成绩。

2010年我国再制造产业产值约为25亿元左右。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末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该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再制造技术横跨资源技术和材料技术两方面,技术复杂、难度高,而先进的再制造成形技术是获得合格再制造产品的技术保障。

我国再制造产业不是在原产品制造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寿命评估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也相继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及装备目录》、《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国家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等,推广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提升我国再制造产业能力。

总体来看,我国再制造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导致我国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于提高。

三、行业发展趋势

1、专用(冶金)设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是指金属冶炼、轧制、铸造等生产专用设备的制造。

冶金专用设备行业主要以钢铁冶炼为主,因此冶金专用设备行业与钢铁行业密切相关,钢铁行业的市场波动直接影响公司产品的需求。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是典型的下游行业需求拉动型行业,其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固定资产投资息息相关。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钢铁行业和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冶金专业设备市场,市场规模占世界冶金专业设备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7年中国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专用设备制造业是典型的下游行业需求拉动型行业,其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下游行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增长,专用设备需求量不断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相比其他类型的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量大、毛利率较高等特点。

2、专用(冶金)设备制造再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强引导与培育再制造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进再制造技术成果在冶金行业深入的应用,进一步促进冶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

发展再制造产业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因此,基于绿色制造、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多种因素考虑,冶金机械行业再制造技术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

2017年11月10日,工信部发布《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计划》)提出,我国作为制造大国,机电产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机电产品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

下一步要开展以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为核心特性的高端智能再制造,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实现绿色增长。

到2020年,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我国高端智能装备再制造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政策将重点支持多个领域,涉及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无损检测等;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盾构机、重型机床、内燃机整机及关键件(重点推进示范企业建设);工业机器人、大型港口机械、计算机服务器等再制造;再制造智能设计与分析、智能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质量性能检测及智能运行监测,及智能拆解与绿色清洗、先进表面工程与增材制造成形、智能再制造加工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等。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钢铁业的环保整治力度加大,节能环保装备需求旺盛

当前对环保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大,钢铁业环保治理任务艰巨。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节能环保投入历史欠账较多,不少企业还没有做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节能环保设施有待进一步升级改造,这对于冶金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的一大机遇。

一些冶金装备制造企业也正在全力研发相关的环保装备和技术。

(2)钢铁主业的转型升级,为冶金高端及智能装备提供巨大商机

我国钢铁行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创新载体分散,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足,属于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是不多。

虽然国内部分钢铁企业已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部分关键高端装备还依赖进口,一些冶金装备主机上的减速机、轴承、液压件、电动机、电器件、自动控制等关键部件仍然配置国外产品。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进口的重大技术装备都在3000亿美元(约合1.86万亿人民币)左右。

同时,国内还有一批钢铁企业的冶金装备仍处于中低端水平。

因此钢铁这一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技术进步,必须依靠先进、高端的装备来支撑。

钢铁行业的智能冶金装备市场巨大,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日趋紧张、成本上升、人为因素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开发高端及智能产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一些企业在冶金、采煤机械上开展了智能方面的研发工作,并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

在冶金起重机、装卸料机等冶金辅助设备上,一些钢厂也在尝试智能装备,增加了智能功能。

随着智能技术不断完善和丰富,其工业化应用将逐渐推广扩大,将在推动冶金工业精细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冶金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是冶金装备制造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3)“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冶金装备“走出去”营造大市场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以“一带一路”沿线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国家为重点,不断完善与相关国家投资合作的机制,加强协调,发挥好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有序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鼓励优势钢铁企业到海外建设钢铁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带动先进装备、技术、管理对外输出。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已开始在中亚、南亚等地投资建厂。

例如,中国中冶、马钢集团与瑞士福莱姆公司共同签署了哈萨克斯坦100万吨/年综合钢厂项目合资公司备忘录,甘肃酒钢集团也将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这些“走出去”在海外投资建设钢铁厂的企业,大多采用国产的冶金装备,这就为国内冶金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带来良机。

(4)2017年底推出的《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工信部2017年底推出的《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2020年末再制造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

在政策引导下,市场将会得到加快响应和推动,相关企业应重新思考自身业务发展,制定发展目标计划。

同时冶金装备制造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发展动向,力争成为试点单位,获取更多政策支持。

2、不利因素

(1)钢铁业去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冶金装备市场需求收缩

当前已进入“十三五”规划的中后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钢铁业去产能的力度加大,给冶金装备制造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冶金装备需求量减少。

国家严控新的钢铁产能扩建,对违规新建的钢铁产能给予严厉处置。

在2016年年末,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江苏华达公司生产销售“地条钢”和河北安丰公司未报先建边批边建钢铁项目等去产能违规违法问题,公开通报调查处理结果:

给予江苏省一副省长行政记过、河北省一副省长行政警告处分。

这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去产能任务的坚定决心。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特别要求,必须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亿吨中频炉产能,目前明确查处中频炉的江苏、山东、四川及河北唐山四地中频炉产能总计8610万吨。

此外,国资委决定,中央企业要用两年时间压减10%左右的过剩产能,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345户大中型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

这些钢铁企业的冶金装备需求将明显减少。

(2)钢铁产业链资金紧缺矛盾难以根本缓解,装备制造业首当其冲

18年下半年我国货币虽然有所宽松,但钢铁行业的资金状况未有明显好转,由此直接殃及冶金装备制造企业。

一些冶金装备制造厂家将冶金装备提供给钢厂应用多时,而钢厂因缺乏资金,货款迟迟不予支付。

有些钢企故意拖欠冶金装备的货款情况仍很严重,半年、一年不付货款的现象是常有的,有的甚至更长,这种现象在短期内不会消除,使冶金装备制造企业面临“血液不畅”的挑战。

(3)冶金装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严峻

未来几年内钢铁行业的装备需求增长动力不足:

行业经济运行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一是国内经济走势虽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二是钢铁行业处于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期,内需市场疲软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其装备需求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三是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钢铁装备的社会保有量均已达到相当规模,对在役设备的更新改造维护已成为需求中的重要部分,这既减轻增速波动下行的幅度,同时也增加了增量回升的难度。

冶金装备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

现在为钢厂提供冶金装备,不是讲性价比,而是讲谁提供的装备价格最低,低价才能中标,装备制造企业的盈利低薄。

目前国内的冶金装备制造企业除了少数大型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外,大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集中度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话语权。

随着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加上一批小型钢企因去产能而被淘汰、关停,钢铁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对仍处于“小、弱、多、散”的冶金装备和零部件生产厂家而言,钢企的强势地位更为明显,从而导致冶金装备制造厂家之间竞争更加激烈。

此外,冶金装备市场需求萎缩,供需矛盾突出,而众多的中小型冶金装备制造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加剧。

(4)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倾向增强,国际化面临挑战

从国际市场来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倾向增强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总体虽有望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

面对有多重风险的国际形势,装备制造行业对外贸易、对外合作、资本配置都必将面临一种新的、更为复杂多变的形势。

行业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借力一带一路战略,保持与提升我国机械工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五、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钢材是冶金专用设备生产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钢材的任何变动会影响到冶金专用设备的质量、成本等。

冶金专用设备是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的配套产品,其产品性能必须满足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的需要,不仅在技术要求上,而且在生产安全、稳定性上同样十分重要,因此冶金工业的发展状况、出台的质量标准等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与上游关系

钢材是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主要的原材料,钢铁行业及其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产品的质量和利润水平。

铁矿石、钢铁、钢材等原材料在冶金专用设备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原材料价格的涨落对冶金专用设备工业的影响较大。

另外铸锻件的制造工艺的技术发展状况都将直接影响到冶金设备产品的生产质量。

钢铁行业,2017年去产能成效明显,企业效益显著好转,行业运行稳中趋好。

(1)去产能成效显著。

2017年共化解粗钢产能5000万吨以上,1.4亿吨“地条钢”产能全面出清,有效改善了市场环境,显著规范了进出口秩序,钢材质量明显提升,行业效益大幅增长。

(2)粗钢产量创新高。

我国2017年全年粗钢产量8.32亿吨,同比增长5.7%;钢材总产量10.48亿吨,同比增长0.8%。

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6.62亿吨,钢材表观消费量8.87亿吨。

钢材出口显著下降。

(3)钢材出口显著下降。

2017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7543万吨,同比下降30.5%;累计进口钢材1330万吨,同比增长0.6%。

出口价格明显提高,全年钢材出口金额3700亿元,同比增长3.1%;钢材平均出口价格4905元/吨,同比增长48.4%。

(4)钢材价格上涨较快。

受钢铁去产能工作深入推进、“地条钢”全面取缔、采暖季错峰生产和市场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2017年钢材价格大幅上涨。

12月底,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21.8点,比年初上升22.3点,涨幅22.4%,其中长材价格指数由年初97.6点升至129.0点,涨幅32.2%;板材价格指数由年初104.6点升至117.4点,涨幅12.2%。

细分品种中,国内螺纹钢价格年初为3268元/吨,最高涨至5000元/吨以上,年底回落至4447元/吨,同比增长36.1%。

(5)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2017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74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利润34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89亿元,同比增长177.8%。

201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大中型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69万亿元,同比增长34.1%,实现利润1773亿元,同比增长613.6%。

2、与下游关系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为钢铁行业提供冶炼、轧制和相关辅助设备,其下游的主要行业是钢铁行业,因此其面对的客户群主要是钢铁生产企业,同时有色金属生产、部分的煤炭生产和炼焦企业也是会用到冶金设备。

钢铁行业的产量及汽车、建筑、家电等钢材需求量较大的行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冶金专用设备业的发展。

六、行业竞争情况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现有的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可参与竞争的竞争格局。

其中,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实力雄厚,生产线技术先进、相关设备齐全、产品质量高但是售价相对较高,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等。

民营企业的资金规模偏小,为保证设备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民营企业往往会选择主要进行研发设计,以外协采购的方式从专注于加工制造的企业采购外协设备与控制系统,或者选择专注于其中的几条生产线进行研发生产。

从细分市场领域来看,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集中度亦较高,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和秦皇岛冶金机械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产量占据了中国金属冶炼设备产业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中国一重、中国二重和太原重机的产品产量则占据中国金属轧制设备产业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外,德国西马克集团、西门子奥钢联、意大利达涅利集团三大国际冶金设备公司仍然在中国冶金专用设备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专用设备再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主要包括: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再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能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

七、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技术,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工序,综合了冶金、电气和现代机械设计制造等技术,技术集成度较高。

行业内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