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练习打包31套长春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404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4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练习打包31套长春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练习打包31套长春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练习打包31套长春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练习打包31套长春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练习打包31套长春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练习打包31套长春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练习打包31套长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练习打包31套长春版.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练习打包31套长春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练习打包31套长春版

《观沧海》同步练习

一、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时期著名的

()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③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

⑤星汉灿烂⑥若出其里⑦幸甚至哉⑧歌以咏志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一、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1)请把这首诗默写在下面!

(2)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①诗中表现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

(1)曹操东汉政治军事慷慨悲壮

(2)①登上②来③多么④耸立⑤银河⑥好像⑦庆幸、很⑧诗

(3)C

(4)①√②×③√④×⑤√⑥√

(5)D

课后能力提升:

一、

(1)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闭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李太白全集李白唐

(3)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龟虽寿》同步练习

一、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枥(lìjì)老骥(jìjìn)

怡(yítái)哉(zāizhāi)

二、选一选,填一填。

怡抬

心旷神()、()头

盈盆

脸()、()满

三、翻译下列诗句。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翻译下列词语意思。

腾蛇

烈士

 

一、学习了这篇课文,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简答。

《龟虽寿》表达出了曹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理解。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枥(lì)骥(jì)

怡(yí)哉(zāi)

二、心旷神(怡)、(抬)头

脸(盆)、(盈)满

三、人寿命的长短不仅仅在于天意(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调养身心也可以长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一种格式的象征,没有特殊意义。

四、腾蛇,一名"螣蛇",也叫飞蛇,古代汉族神话中由女娲娘娘以自己形象制造的宠物,是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是一种仙兽。

烈士就是指那些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及为争取大多数人的合法正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人员。

课后能力提升:

一、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不论你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只要你有梦想,任然可以完成你想要干的事情!

二、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

1、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诗句中,可以揣摩出,这是诗人被赐金放还、出长安之后所作的一首诗。

因为这些句子表现出对权贵的透彻了解和由此产生的蔑视和鄙弃,对权贵们嫉贤妒能、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和不满。

而这只能在碰壁于朝廷之后。

2、您难道没有看见吗?

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3、这一句有比兴的作用,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4、上下句都是这一句的原因和背景。

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易逝、渺小脆弱,何必让它浸透在悲观伤感之中?

如此旷世奇才,皇天终将不负,区区千金,不足挂怀,正好尽兴开怀。

5、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辞。

李白秉拿云之志,抱旷世奇才,常自比于谢安诸葛,希望辅佐君王,成就不世之业,却因君王昏庸、权奸当道、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理想彻底破灭。

他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只好逃入酒乡,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6、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他颇有功名事业心,一生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终生不用,有志难展,结果英年早逝。

李白钦佩其才干,同情其遭遇,借以自况;加之曹植与酒联系颇多,正好切事,所以用为例证。

7、一,口气甚大,“呼儿”“与尔”,指挥倜傥。

二,出手甚大,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

三,倒宾为主,本是被友人招饮的落魄之客,此刻忘形,竟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其形骸之放达,情态之任诞,呼之欲出。

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赤壁》同步练习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2、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3、《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

4、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5、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6、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7、《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8、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

.

10、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2、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何?

 

3、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七绝诗咏史诗折戟

2、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提示: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5、《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

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

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

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6、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7、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下文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