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3339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资料.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资料.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资料

专题四近代中国:

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

【复习指导】

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更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复习时注意这三条主线的交融与影响,准确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2.注意理清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南京国民统治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时间概念与近代化历程的关系。

3.本专题以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为指导,整合中国近代史知识,揭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学习时,应了解近代化(现代化)史观的基本内容,加深对专题内容的理解,提高复习效率。

4.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

近代化的实质是实现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化为现代工业社会。

【内容总论】

1近代中华民族在列强侵略的屈辱中,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前80年1840——1919)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后30年(1919——1949)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要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二是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2.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

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多种势力阻挠,中国近代化进程缓慢,艰难曲折。

②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过程,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的发展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③中国近代化区域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行业集中在工业领域,农村地区和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④中国近代化是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属于“欧风美雨”的产物。

3.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

①先天的不利条件:

没有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准备不足;缺乏科技支持,技术准备不足;欠缺技术人才,人才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思想准备不足。

②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封建专制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③缺乏安定的环境。

近代中国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

【复习指导】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面临重大变革。

一方面,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中国社会一步步沉沦。

另一方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被迫与先进的西方列强接触,使中国社会不自觉地孕育了进步因素。

但由于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主义势力仍然强大,广大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加上外国势力的阻挠,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近代化的因素,近代化的历程并没有真正开始。

【阶段特征】

1840年至1860年,在外国资本中央的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发状态,中国人民一方面抵抗外国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

【知识梳理】

政治上:

①1840年,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定《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丧失了领土、关税、司法等一系列主权。

②1856年,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反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整个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

前期颁布《天朝天亩制度》作为革命纲领,后期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救国方案《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结晶。

经济上: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经济开始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新的经济因素尚处于萌芽状态。

思想上:

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开始了开眼看世界的历程。

【重点解析】

工业革命对西方和中国的影响。

对西方:

①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提升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能力。

②促使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和不断完善。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经稳定的国家,如英国,通过议会改革,使民主范围有所扩大;未能建立稳定政治制度的国家如德国、法国,则通过颁布宪法,将政治制度明确下来。

③是欧洲各国工人阶级力量逐步加强,导致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对中国:

①外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②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逐渐出现,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经典例题】

(2008广东)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C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

“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处有人指出:

“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巩固练习】

1.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没有虎门硝烟就没有鸦片战争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贩运鸦片④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D.鸦片贸易合法化

3.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均)

5000(年均)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为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编》D.《孔子改制考》

6.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

“虎奔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此联充分说明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侵略性质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诸如《耶酥订十字架论》、《马太福音传注释》、《圣书择锦》、《使徒行传注释》等,占总数的69%。

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1%。

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

1848年,英国伦敦传教士合信(BenjaminHobson)来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

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赠医所。

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Patton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塾各一所。

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从1844年到1860年,传教士在上海共出版各种书刊171种,属于基督教义教史教诗教礼等宗教内容的138种,占总数的80.7%;属于数学物理历史科学知识方面的33种,占总数的19.3%。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归纳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那些主要途径?

⑵根据材料比较广州和上海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传播过程中地位有何不同?

分析为什么有这些不同?

参考答案:

1B2C3B4A5C6C

7、⑴出版书籍设立医院传播宗教开设学校。

⑵上海逐渐超越广州,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传播西学的主要基地。

原因:

上海具有较大的地理优势,距离北京较近,临近江浙地区;江浙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江浙地区文化比较发达,学术传播较为容易。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

【复习指导】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对外国的了解进一步加强。

这一时期,清政府与外国出现短暂的“和好”局面,因为太平天国被镇压,农民运动也暂时进入低潮,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带动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中国近代化真正起步。

【阶段特征】

19世纪60年代到1895年,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展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随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诞生。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

【知识梳理】

经济上:

①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中国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19世纪60——9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化。

③19世纪6070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一批近代民族工业在东南沿海诞生。

政治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思想上:

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希望引进西方科技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挽救中国的危亡;在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中分化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实施君主立宪制。

社会生活上:

外国生活方式逐步进入中国,中国的近代教育与交通运输业在这一时期开始起步。

【重点透析】

1、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不同。

①时代背景不同:

明清之际,新航路开辟,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兴起,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能力比较有限;清末民初,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希望获得海外市场,对外扩张的能力大增强。

②双方地位不同:

明清之际,中国示被外国侵略,中外双方地位平等;清末民初,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双方是殖民国家与半殖民地的关系。

③传入内容不同:

明清之际传入的主要是西方科学技术,而清末民初除西方科技外,还有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④影响不同:

早期西学东渐只在少部分读书人中传播,没有使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变革,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传播范围较广,并引发了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征及后果。

①鸦片战争以前,为扭转贸易逆差,进行鸦片走私贸易。

造成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

②1840——1894年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采取开埠通商、控制海关等方式。

逐步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1894——1931年以资本输出为主,采取放贷款、办工厂、开银行、修铁路等方式。

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④1931——1945年军事侵略与经济撤标相结合,采取直接控制工矿业、强占耕地、统治农产品、控制金融等手段,实施以战养战。

使我国经济遭受巨大灾难。

【典型例题】

(08年山东)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立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和,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

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现象:

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

原因:

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2)政治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拓展精练】

1、“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设邮使,开矿务,不可谓之变政”。

这段言论应该出自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

2、康有为写诗说:

“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鞘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下面的诗句出自: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A.《七子之歌威海卫》B.《七子之歌台湾》C.《七子之歌九龙》D.《七子之歌澳门》

4.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

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C.扶清灭洋D.创立民国

5.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

”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

此措施是

A.阻止签定《马关条约》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C.租占旅顺、大连D.修建满洲铁路

6.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儒商”节目。

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

7.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

学校课题小组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时,收集到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材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B.“文革”中出版的《李鸿章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

8.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D.航空运输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一无足恃,未可轻言抵御,则须以求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

材料二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材料三中国与洋人交接,必先通其志,达其欲,周知其虚实诚伪,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

——以上均为李鸿章关于创办洋务的言论

表一:

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所办洋务简表

时间

主要洋务

编号

同治四年(1865年)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1

同治十一年(1872年)

设轮船招商局

2

光绪二年(1876年)

办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

3

光绪六年(1880年)

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4

同治九年(1870年)

设机器局于天津

5

光绪三年(1877年)

设开平矿务局

6

光绪四年(1878年)

上海机器织布局

7

光绪十一年(1885年)

设武备学堂于天津

8

⑴材料记录的是李鸿章的言论,表格记录的是李鸿章的实践。

请你按照材料一二三,将表格中李鸿章创办的洋务进行分类整理(填写编号)。

⑵据以上材料分析李鸿章创办洋务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并飞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历程。

⑶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C2A3A4A5B6D7D8C

9.⑴属于材料一的有15;属于材料二的有2367;属于材料三的有48。

⑵为了抵御外国侵略,李鸿章最早创办的是军事工业;为了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原料等问题,同时也为了改善日常生活,后来创办民用工地;为了培养科技人才,李鸿章在洋务运动后期还创办了新式学堂。

⑶李鸿章在中国领导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其中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触动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复习指导】

从甲午战争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跨越了清末,民初(北洋军阀统治)两个阶段,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与译著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在甲午战争后与一战期间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两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上层代表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代表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国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主要表现在:

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

【阶段特征】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中坚力量;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创性地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一时期,近代化的“整体发展”体现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知识梳理】

政治上:

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全方位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①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1898年镇压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结束了260多年的统治。

②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911年孙中山的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成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其间也曾引发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③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制造帝国主义,中国政局动荡不安,中国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

④从无产阶级来看:

中国共产党成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发动国民革命,开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新纪元。

经济上:

①以民族工业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②19世纪末,帝国主义大规模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在华势力不断增强。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思想上:

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主要在:

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

宣传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把从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反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激进派:

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⑤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社会生活上:

①教育:

现代教育体制开始确立。

②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沿海城市人的衣食住行渐趋西化。

【重点透析】

1、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特征。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学“器物”到学“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

③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其影响。

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①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1956年)。

②外国资本主义(19世纪40年代——1949年)。

③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1895年)④民族资本主义(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56年)⑤官僚资本主义(1927年——1949年)。

⑥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56年)。

中国近代多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影响:

①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复杂化: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使中国社会性质特殊化:

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

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奋斗才取得成功。

④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

【拓展精练】

1.1915年,张老太爷从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

“卖报!

卖报!

《申报》头条新闻:

护国战争打响了!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2、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

“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

”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紧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张财的曾祖父张发是近代的一位民族资本家,由于更多外资企业在中国出现,他的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近代史前期大量外资企业涌入中国①是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开始于《马关条约》签订后③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④是民族战争失败的结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4.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进一步发展阶段。

以广州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

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例。

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华侨竟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