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15课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3237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15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15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15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15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15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15课时.docx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15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15课时.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15课时.docx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15课时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课题名称

第一课时数的世界

(1)

学科

数学

年级

小学四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第100页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能应用商不变的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

2.使学生通过练习、比较,加深对除法笔算法则的理解,培养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升除法计算技能,发展除法口算和笔算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认真计算、追求正确结果、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卡片。

教学活动

一、回顾引入

引导:

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已经完成,从这节课起,我们要把全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首先走进“数的世界”,大家回顾一下,本学期在“数的世界”里主要学习了哪些计算?

在除法计算里又学习了哪个重要的规律?

引入:

这学期主要学习的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包括商不变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整理与复习这部分内容。

(板书课题)通过整理、复习,大家要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更加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能掌握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使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对于前面还不太理解的知识,要在复习中弄清楚、想明白。

好吗?

二、算法的整理复习

(一)复习口算。

1.做整理与复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结合选择2—3题要求说说算法。

提问:

这学期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指出: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可以利用表内除法推算得数,比如80÷20可以用8÷2推算;150÷50可以用15÷5推算。

请大家再想一想,这样算实际上应用了什么规律?

(板书:

商不变的规律)

提问:

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

小结:

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变得简便,只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按表内除法口算得数。

(接“商不变的规律”板书:

——按表内除法口算)

2.口算。

用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再集体口算得数。

(二)笔算复习。

1.做整理与复习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

192÷30192÷34192÷38。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

计算的结果对不对?

(有错的检查时在竖式上订正)这三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三小题从哪里看出要调商的?

说明:

除数是两位数,可以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当初商偏大或偏小时,就要分别调小或调大。

(板书:

四舍五入试商——可能偏大、偏小——调商)

(2)学生独立练习:

990÷60990÷62990÷66。

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检查。

检查:

这一组算式和得数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第一小题怎样算的?

(说明计算过程)个位上各是怎样求商的?

第三小题为什么也要调商?

(余数不比除数小)

(3)比较整理。

比较:

为什么前一组题的商是一位数,后一组题商是两位数?

归纳:

大家想一想上面计算、比较的过程,能归纳一下除法笔算的方法吗?

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先用被除数前两位除,前两位不够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每次余数要比除数小。

(呈现法则)

2.做整理与复习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前两道并验算,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注意试商处理;说说验算方法。

有错的学生订正。

(2)学生计算后两题并验算。

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提问:

最后一题商的个位是0,是怎样想的?

说明:

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

3.做整理与复习第4题。

提问:

这里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在“商不变的规律”后面补充板书:

简便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检查:

第一小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几以后再算的?

为什么余数是20?

第二小题看作多少除以几算的?

第三小题被除数为什么不看作98计算,余数应该是多少?

说明: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可以应用商不变的规律,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去掉相同个数的0,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三、全课总结

1.引导总结。

引导:

这节课主要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哪些知识?

对于今天的复习,你还有哪些体会?

(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整理法则,口算实际上用了商不变的规律,应用规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等)

2.布置作业。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5题(让学生先说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完成)。

二次备课(调整)

教后反思

 

培优补差

课题名称

第二课时数的世界

(2)

学科

数学

年级

小学四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第101页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第6一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计算;能由实际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能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正确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际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加深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运用过程,积累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学规则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解决问题的习惯;体验数学知识、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用不同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间的联系。

教学活动

一、引入课题

引导:

我们已经复习了除法计算。

想一想,在“数的世界”里,除了除法

计算,这学期还学习过哪些知识?

引人:

我们这节课就整理与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通过整理、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结果;要进一步学会用不同策略灵活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列式解答,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混合运算顺序

1.回顾内容。

引导:

这学期学习了三步计算整数混合运算,大家回顾一下学过哪些内容的三步计算,运算顺序各是怎样的。

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说说。

交流:

说说你掌握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内容和它们的运算顺序。

指出:

在三步计算中有不含括号的、只含小括号的和含有中括号的。

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再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做整理与复习第6题。

让学生先看每题按怎样的顺序算,再交流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四人板演。

评讲:

师生一起先检查计算顺序,再检查每一步的结果;结合提问或说明第一小题怎样脱式简便一些,第二小题先算哪一步,第三小题括号里怎样算。

说明:

算对混合运算的前提是按运算顺序算,其次是每一步都要认真算对;还要注意计算时,暂时不算的要在递等式里抄下来。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回顾解题步骤和策略。

提问: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学习过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策略。

大家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呈现板书:

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怎样想呢?

(呈现板书:

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指出:

解决实际问题要按照一般步骤解决,要弄清条件和问题,必要时可以列表整理;要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确定怎样计算,正确列式解答,并且注意检查、反思,认定结果正确后写出答句。

2.做整理与复习第7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说说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分析:

根据条件、问题,你感觉分析数量关系用什么策略比较方便?

你能从条件想起,找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吗?

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交流)

交流:

从条件想起可以怎样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一种思路后,就再指名学生说一说,使学生领会、理解)还可以怎样找有联系的条件,得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提问:

都是从条件想起,为什么想到的解答过程不一样呢?

(每一步找的有联系的条件不一样,这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也就不一样)

说明:

有联系的条件不同,提出的问题就可能不一样。

只要是从有联系的条件里求出的新条件是解决问题需要的,都是正确的,关键就是根据有联系的条件确定先求什么。

解答:

我们已经了解了数量间的联系,找出了不同的思路,请大家自己选择一种思路列式解答。

(巡视学生解答,指名不同解法的两人分别板演)

检查:

第一种解答方法先求的什么,再怎样算的?

第二种解答方法呢?

提问:

要检验间题的结果对不对,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学生说出自己的检验方法)哪位说一说,怎样把结果代入原题检验?

(板书算式)

说明:

可以把结果代人原题检验,也可以用另一种解答方法检验解题对不对。

回顾:

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用了什么策略,怎样想的?

指出:

这是连除实际问题,一般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就能比较容易找到可以求出的新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整理与复习第8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引导:

了解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你想用什么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找到几种不同的思路?

自己先思考,如果需要可以把你的不同的想法记录下来,等会交流。

交流:

你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思路,各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出三种不同的解法)

让学生选择一种思路独立解答。

交流:

你是怎样解答的?

(板书算式)这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还可以怎样解答?

(板书算式)这又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

(板书算式)能说说这是怎样想的吗?

指出:

这也是连除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每次找出的有联系的两个条件不同,解题的过程就不一样。

4.做整理与复习第9题。

(1)提问:

第(l)题要怎样解答?

(板书算式)

交流:

为什么用一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选择需要的条件。

(2)提问:

(2)题你能先列表整理,再列式解答吗?

让学生先整理条件、问题,再独立解答。

(指名板演)

检查:

这里是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的?

(列表或对应排列整理)先求的什么,再怎样算的?

交流:

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从条件想起怎样想?

(让学生联系列出的条件、问题说思路)从问题想起可以怎样想?

(根据回答板书:

每只河蚌的颗数X河蚌只数=一共的颗数)

指出:

像这样整理条件和问题,很容易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

分析数量关系时,要灵活地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从条件想起,可以从有联系的条件中想到先求什么;从问题想起,一般像这样根据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式,看看哪个条件不知道,确定先求什么。

(3)出示:

18张彩纸做了6个灯笼。

提问: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能提出两个不同的两步计算问题吗?

讨论讨论。

交流:

你能怎样提问题?

(板书两个不同的问题,如24张同样的彩纸做多少个这种灯笼?

做10个相同的灯笼要多少张这样的彩纸?

想一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先求出哪个数量?

说明:

像这样的实际问题,一般需要先求出一个单位的数量,再求问题结果。

这道题里就是先求出做1个灯笼要几张纸,再根据纸的张数求能做多少个灯笼,或根据要做的灯笼个数求要多少张这样的纸。

5.做整理与复习第11题。

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知道了什么,能提哪些问题。

交流:

知道了什么,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板书求茄子和番茄总棵数与总棵数差的两个问题)

想一想,我们怎样想到这两个问题的?

(根据条件可以先求每种蔬菜的棵数)

四、总结并完成作业

1.总结收获。

提问:

大家回头看一看这节课解决的问题,想想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能和大家说一说吗?

2.布置作业。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10题(先整理再解答),以及两次提出的4个问题。

二次备课(调整)

教后反思

 

培优补差

 

课题名称

第三课时图形王国

学科

数学

年级

小学四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第102页整理与复习(图形王国)第12一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进一步掌握射线、直线的特点,加深对角的知识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角;能说明直线两种位置关系的特点并能正确判断,更好地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升和毫升的大小,进一步体会观察位置和看到的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能比较和加深认识图形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比较、推理等简单能力,进一步提高量角、画角的技能,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角的认识和垂线、平行线。

教学难点:

角的认识和垂线、平行线。

教学活动

一、回顾引入

1.回顾内容。

引导:

请大家回顾一下这学期学习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互相说说都有哪些内容。

如果不太清楚,可以先在课本上找一找,再说一说。

交流:

这学期你学习过图形与几何的哪些知识?

(板书:

升和毫升观察物体角、垂线和平行线)

2.引人课题。

谈话:

这节课,我们要整理和复习这学期学习的升与毫升、观察物体、角和垂线、平行线这些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了解容量,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物体并能判断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进一步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特点,加深认识垂线、平行线,能比较熟练地画垂线和平行线。

二、容量和观察物体

(一)容量知识。

1.回顾和整理内容。

提问:

你对容量有哪些认识?

(板书:

升毫升1升=1000毫升)

怎样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1毫升大约有多少?

你能举例说说容量大约1升的容器吗?

常见的容量比1升小的容器有哪些?

比1升大的呢?

能举出一些用毫升作单位的容器吗?

2.做整理与复习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填空。

交流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己的想法,只要合理便给予肯定,如酸奶不可能250升等)

说明:

估计容量,一般根据1升和1毫升容量有多少确定。

3.做整理一与复习第13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说明理由。

(板书:

5升——5个1000毫升一—5000毫升

8000毫升——8个1000毫升——8升)

说明:

升和毫升换算要按1升=1000毫升推算,几升是几个1000毫升,

就是几千毫升;几千毫升就有几个1000毫升,就是几升。

(二)观察物体。

1.先摆一摆,再看一看、画一画。

出示下图,让学生照样子摆出下面的物体,在方格纸(见练习纸)上画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交流三个面观察到的图形,说说每个面的图形怎样观察到的,哪两个面的图形是相同的。

交流:

能说说你观察物体不同面形状的体会吗?

说明:

观察不同的面,位置要选正确。

从不同面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不一定相同。

2.做整理与复习第14题。

让学生连一连,交流怎样连的。

提问:

观察这个物体,前面和右面的形状不同在哪里?

右面和上面呢?

指出:

在一个面观察物体,要注意这个面形状的特点。

3.看图形,摆物体。

出示:

下面是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面看到的图形,同桌合作摆出这个物体。

交流摆出的物体,说说摆物体时的想法。

三、角和垂线、平行线

(一)射线、直线和角。

1.做整理与复习第15题。

要求学生看线段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板书线段特点)

让学生把两条线段分别延长成射线和直线。

(指名板演画线段并按要求延长)

提问:

射线和直线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射线、直线特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比,相同的是什么,不同在哪里?

线段和直线有什么联系?

(板书: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2.回顾角的知识。

引导:

想一想,由射线你学习了什么?

角是怎样的图形?

(教师由一点出发画两条射线,成角)

关于角,你认识了哪些知识?

(板书:

量角分类画角)

3.做整理与复习第16题。

(1)角的分类。

提问:

下面哪几个角的度数你能直接说出来,各是什么角?

(板书:

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剩下的各是什么角?

为什么?

(板书:

锐角<90度90度<钝角<180度)

能看着板书说一说角是怎样分类的,分成哪几类吗?

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1周角=2平角=4直角)

(2)量角。

让学生量一量其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交流:

各是多少度?

用量角器怎样量角?

让学生量出练习纸上每个角的度数,交流结果。

4.画角。

(1)让学生在练习纸上按指定度数画角。

交流、检查画出的角的度数。

提问:

用量角器是怎样画角的?

和量角的方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要做到两重合)

(2)画75度的角。

让学生独立画角,再同桌互相量一量,检查画的度数,然后了解正确画角的人数。

5.小结归纳。

提问:

对角这部分内容你能比较完整地说说有哪些认识吗?

指出:

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角分为五类,从小到大依次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量角器可以用来量角的大小、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垂线和平行线。

1.直线位置关系。

引导:

我们由射线引人了角,认识了直线之后,学习了它的哪些知识呢?

你认识的直线位置关系有哪些?

你是怎样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

说明:

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是互相垂直,这是相交关系中的特殊位置;互相平行是指两条直线不相交。

板书:

相交——垂直

平行(不相交)

2.做整理与复习第17题第

(2)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按要求画图,独立完成。

交流画法,根据交流教师示范画出图形。

追问:

垂线一般可以用什么来画?

(接“垂直”板书:

——三角尺的直角

画垂线)画平行线呢?

(接“平行”板书:

——沿直尺的两边画平行线)

提问:

仔细观察,画出的这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

怎样验证?

(教师演示验证)

指出:

(指图形说明)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第三条直线和其中一条互相垂直,也一定和另一条互相垂直。

3.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交流:

你是怎样画的?

(教师演示说明画法,明确可以用三角尺通过平移,过已知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原来直线外的这点到已知直线间的垂直线段长叫什么?

让学生独立量一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并交流结果。

4.小结归纳。

提问:

你能说说已经认识了关于垂线和平行线的哪些知识吗?

指出:

互相垂直的直线相交成直角。

用三角尺的直角可以画垂线,还可以验证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垂直;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它是点到直线的连线中最短的。

互相平行的直线不相交,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直线段的长是相等的;沿直尺的两边可以画平行线。

今天还明白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第三条直线和其中一条垂直,也一定和另一条垂直。

四、总结收获

提问:

你能根据今天的复习,说说对整理、复习的各部分内容的收获吗?

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哪些体会?

二次备课(调整)

教后反思

 

培优补差

 

课题名称

第四课时统计天地

学科

数学

年级

小学四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第103一104页整理与复习(统计天地)第18一2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简单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判断可能性的大小;能根据需要设计调查计划调查、收集数据,能按要求整理数据,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中表达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能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体会随机思想;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达数据等活动,感受统计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加深对平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3.使学生主动参加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统计活动,体会统计是了解日常生活情况、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可能性的判断中体验可能性是生活里的常见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可能性的判断和统计活动。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判断和统计活动。

教学活动

一、回顾揭题

1.回顾内容。

提问:

这学期我们学习过统计和可能性的哪些内容?

如果记不太清楚,可以翻翻课本找一找,再告诉大家。

[根据交流板书:

统计表

统计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可能性一可能性的大小]

2.揭示课题。

引入:

现在我们就走进“统计天地”,整理、复习统计和可能性的知识,(板书课题)进一步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加深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能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结果的方法,通过调查、统计现实生活里的数据,提高统计能力;能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二、复习可能性

1.可能性的认识。

(1)回顾:

回忆一下可能性的知识,你举个例子说说了解了可能性的哪些知识,比如摸球、摸牌这样的例子。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的认识)

(2)出示4张红桃牌(A、2、3、4)。

提问:

如果从这些牌中任意摸一张,结果是怎样的?

可能是哪一张?

指出:

任意摸一张,一定是红桃;可能是其中的任何一张牌。

(3)把红桃4换成黑桃4。

提问:

现在任意摸一张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呢?

摸到哪种牌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如果任意摸一张,要让摸到红桃和黑桃的可能性相等,这里的牌可以怎样摆?

(红桃和黑桃的张数相等,可以把其中的一张换成黑桃或增加黑桃张数)

指出:

如果3张红桃和1张黑桃,任意摸一张,可能是红桃,也可能是黑桃;因为红桃张数多,所以找到红桃的可能性大;当两种牌张数相等时,摸到每种牌的可能性相等。

(4)小结。

启发:

现在你又能说说对可能性的认识了吗?

说明:

大家从上面的摸牌游戏看出:

任意摸一张,摸到的可能是这些牌中的任何一张,所以全是红桃时,摸到的一定是红桃;有红桃和黑桃时,摸到的可能是红桃,也可能是黑桃,这时摸到这两种牌的可能性可能有大小,也可能相等,这要看红桃和黑桃各有几张。

2.做整理与复习第18题。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并说明理由。

追问:

请你观察这两个转盘,对于转动这两个转盘,指针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你还想到什么?

(左边转盘落在红色、蓝色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右边转盘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落在蓝色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相等)

3.做整理与复习第19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每人摸多少次,各人摸球的结果是怎样的。

提问:

你认为从哪个口袋里摸球的可能性最大?

为什么?

那如果从另外两个口袋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会怎样呢?

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

口袋里有两种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当两种球个数相等时,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当两种球个数不同时,个数多的那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大。

三、复习统计

1.统计内容的认识。

提间:

这学期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接“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分别板书:

(数据分段整理、表达)(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多少)]

你对平均数有哪些认识?

(接“平均数”板书:

——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2.做整理与复习第20题。

学生阅读题目,了解题意。

提问:

表中记录的什么数据,要完成什么统计表,数据是怎样分段的?

你想用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