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2559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单元提示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

《古诗词三首》分别描绘了儿童戏蝶、初夏田园和农家安居的宋代乡村和谐画卷;《乡下人家》以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农家小院门前屋后在不同时节中呈现的独特景致;《天窗》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乡下儿童放飞心灵的生活片段;《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描绘了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画卷,作者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字时行间尽情跳动。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它既提示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也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其中“初步体会”则指出了教师教学时应把握的度,引导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

该要素安排在第一单元,是对四年级上册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衔接与提升。

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思,比四上的要求更加具体、更加聚焦,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逐步丰富个性化感受,增进理解,从而提升阅读的综合能力。

为了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本单元在选文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能力培养上又注重了梯度。

《古诗词三首》书后习题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画面强的诗句,在想象画面中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乡下人家》在文末借助泡泡图直接提示抓关键句来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天窗》除了书后习题点明需理解结尾的关键词句外,还借助泡泡图提示还需关注藏在课文中间的关键语句;略读课文《三月桃花水》利用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迁移运用前面学到的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整体上梳理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提示学生学会在文章不同位置抓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想法,体会作者情感;在“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通过城乡生活比较、看图仿写和自然风光的名联积累,都指向了让学生从“内在体会词句情感”向“运用词句表达感受”的语言内化过程。

“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是单元表达目标,安排了习作《我的乐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乐趣,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这与单元语文要素互相呼应,前面的课文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习惯,同时也给学生习作中自由表达感受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阅读体验”与“内化表达”的结合,让学生经历一次“阅读发现—生活体验—表达自我”的学习过程,感受阅读与表达的乐趣。

乡村生活,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太过寻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又太过陌生。

因而老师重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咀嚼涵咏,努力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还原作者笔下乡村生活的意境,在字里行间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品析

纯朴的乡村,美丽的田园,如诗如画,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那么在诗人笔下,乡村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让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一下南宋三位诗人通过诗词描绘的田园美景吧。

本课的《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是七言绝句,《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

杨万里的诗意象清新明朗,语言活泼自然,别具一格,史称“诚斋体”。

《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充分体现出“诚斋体”的创作特色。

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乡村暮春时的蓬勃生机: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头的新叶还未长成绿荫。

“树头新绿未成阴”,这只是暮春时节短期内的景物特征,但被细心的诗人发现了。

此句与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的后两句写儿童奔跑捕蝶的欢乐场景:

儿童飞快地奔跑着捕捉上下翩飞的黄色蝴蝶,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篱落疏疏,新绿萌发,菜花繁密,儿童奔跑,蝴蝶翩飞,整首诗动静结合,写得十分生动,表达出诗人对乡居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特别是结尾处写到蝴蝶与菜花同色,无处寻找,但蝴蝶还在,儿童还在寻找,后来的读诗人也在帮着寻找,真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啊。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六十首,最能体现范成大田园诗的特色。

这组诗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展现了宋代农村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本课选的是其中的一首。

诗中有画,全诗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画,反映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安详。

诗的一二两句对仗工整:

梅子金黄,麦花雪白;杏子肥,菜花稀。

诗中有选择性地对果树庄稼的颜色、形态进行了描绘,这是古诗中的一种互文的手法,如写梅子、麦花的颜色就让读者联想到杏子、菜花的颜色(写形态同样如此),这样既省笔墨,又可进一步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生长的繁盛景象。

三四句运用特写镜头,通过刻画蜻蜓、蛱蝶的翻飞来反衬乡村生活的幽静,也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本诗同样做到了动静结合,诗的后两句,巧于留白,余韵悠长,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欣赏。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表现了乡村清新秀丽的环境、其乐融融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安宁平静的生活的喜爱。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词分上下两阕(或上下两片)。

上阕前两句勾勒出环境:

一座低低的茅屋前流过一条清清的小溪,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接下来写到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妇,正带着微醉的神态,用吴地的口音亲亲热热地逗趣、取乐。

下阕写到老夫妇的三个儿子的活动:

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十分顽皮,瞧,他正躺在小溪边剥着莲蓬吃呢。

全词笔致轻灵,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活了各具形态的五个人,但毫无凝滞之感,向读者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农家乐画面。

辛弃疾富有爱国热情,但他在政治上屡屡受挫,他提出的抗金北伐的主张均未被采纳。

《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排斥,归隐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时所写。

虽然他的词以豪放为主,但这首词却清丽脱俗,语言浅易,运用白描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在教学这三首诗词时,建议以读为主线,结合关键词句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乡村那独特、和谐的风景,纯朴、可爱的人文。

品读诗词时,要有整体观诗的理念。

比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第一句写了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伸向远方,画面感并不太强。

通读全诗后,你会陆续看到树头新绿萌发,路边菜花繁茂,儿童奔跑捕蝶,此时再回头品悟第一句中的“深”字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小路在菜花的掩映下显得幽深,小路在儿童的奔跑中显得漫长。

通观《清平乐·村居》全词,你会发现开头写到的小溪是一根线,串起了整首词,人物的活动都是在小溪边展开的,小溪让村居生活更灵动,更滋润。

本课前两首诗均配有简洁明丽的插图,可作为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的参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会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诗词中呈现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展开想象,描述诗词中呈现的画面。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前两首古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诗,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前两首诗,会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诗中呈现的情景。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

(2)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首诗?

请背诵给大家听。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其诗大多描写自然最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

2.揭示课题,引出新授。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

宿新市徐公店)

(1)认读“宿、徐”

同学们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

再引出题目的意思。

预设:

在招待所、小旅馆等的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应就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引导理解“徐公店”指一位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公: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说出题目的意思就是投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

(2)读诗题。

在明确题目的意思后请把诗题读正确。

二、看图初读,感知大意

1.创设情境,故事入诗。

(1)那一天,杨万里吃过早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

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请同学们自已去读读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字音读正确。

(2)了解景物。

自由读,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

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儿童““黄蝶”“菜花”,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就是诗中的“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是指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径”,可联系《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

2.再读诗句,读通读顺。

三、难点理解,读出画面。

1.景物呈现,多姿多彩。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

看看图,说一说。

()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

()的蝴蝶()的菜花()的树

(2)读诗句,说一说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讨论交流: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

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

预设:

树头新绿萌发,路边菜花繁茂,儿童奔跑捕蝶,此时再回头品悟第一句中的“深”字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小路在菜花的掩映下显得幽深,小路在儿童的奔跑中显得漫长。

品读:

急走:

快速地奔跑。

蝴蝶与菜花颜色相同,因此蝴蝶飞入菜花就找不到了。

诗到此戛然而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想象画面,升华情感。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看看图,再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

预设:

篱笆旁边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的。

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花香。

一个身穿红衣,头扎两条小辫的小孩高兴地追赶着黄蝴蝶跑了进来,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忽高忽低,一转眼就飞入金黄色的油菜花里,小孩东找找,西看看,分不清哪些是油菜花,哪些是黄蝴蝶了。

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着。

预设:

一天中午,杨万里吃完饭出去散步,看见一片油菜田,田边有一排稀稀疏疏的篱笆墙,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通向远方。

路边有一棵大树,树上的花已经落了,刚吐出点点嫩叶。

这时,他听到小男孩的声音:

“别飞!

别飞!

”杨万里转身一看:

原来是一个小男孩正追赶一只黄蝴蝶。

蝴蝶飞到菜花里不见了,小男孩傻眼了,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蝴蝶呢?

我的蝴蝶呢?

”杨万里看到这里,诗兴大发,回屋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2)读好全诗,读出诗人对乡居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学法迁移,自学自悟。

1.总结方法,自主学习。

(1)现在我们来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但主要是大家自己运用掌握的方法自己学。

小结前一首诗的学法:

自由读诗,感知大意。

→想象画面,深入理解。

→深情诵读,体会情感。

(2)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自学自悟。

(3)师作适时引导。

预设:

如果学生没有提到的,可指出前两句对仗工整:

梅子金黄,麦花雪白;杏子肥,菜花稀。

这与第一首诗不同。

两首诗都注意了动静结合。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了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的景色,以动衬静。

3.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视频跟读。

引导学生诵读诗,读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欣赏之情。

四、通览拓展,延读古诗

本课学的两首写乡村生活的诗都是原有组诗中的一首,大家可以再见识一下组诗中的其它的诗。

宿新市徐公店(共两首,此其二)

宋杨万里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选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清平乐·村居》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重点)。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词中呈现的情景(难点)。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背背默默,巩固提升。

(1)检查《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的背诵情况。

背给家长听一听。

(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默给家长看一看。

2.由诗及词,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词。

请大家快速地看一下课文,说一说诗和词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

题目不同: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句式不同:

词分上阕和下阕(或上片和下片)两部分,每句字数不同。

二、初读宋词,疏通字句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一下对辛弃疾的了解情况。

预设: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富有爱国热情。

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2)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清平乐·村居》是作者晚年遭受朝廷中的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2.通读全词,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好每句的节奏。

预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引导学习生字。

“锄”可用熟字“加一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需特别注意这里的“剥”字,在文中读“bō”。

“剥bō”是文读,义同“剥bāo”,“剥bāo”是白读,用于口语,如“剥皮、剥花生”等。

另外,这首词中有两个较为特殊的字音:

“乐yuè、亡wú”,引导学生关注并读准。

三、精读宋词,展开想象

1.读自悟,品词析句。

(1)学生自主、自由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注释或查字典,初步了解词句的意思。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谈谈读懂了哪些词句;

试着说说词中描写的景象。

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

预设:

茅檐:

茅屋。

相媚好:

互相逗趣、取乐。

亡赖: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大致是这样的:

一座低低的茅屋前流过一条清清的小溪,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妇,正带着微醉的神态,用吴地的口音亲亲热热地逗趣、取乐。

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十分顽皮,瞧,他正躺在小溪边剥着莲蓬吃呢。

2.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1)引导学生根据词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一下当时的场景:

从一个“醉”字,联想词中描写的老爷爷老奶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大儿子、二儿子在劳动,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从一个“卧”字可以想象小儿时而仰卧,时而侧卧,时而俯卧等,一副顽皮天真的可爱样儿,他调皮地吃着莲蓬,又有哪些小心思呢?

通观全词,你是否发现词中的小溪是一根线,串起了整首词,人物的活动都是在小溪边展开的,那这又是一条怎样的小溪呢?

(2)学生先自己想象,整理语句,然后交流。

预设:

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头缓缓流过,溪边的绿茵茵的小草,草地后边有一所小房子。

房子的屋檐虽然低小,但是房顶上却爬满了瓜藤。

屋边种满了花草树木。

屋子里飘来了一阵阵酒香,原来是一对老夫妻坐在床边喝酒。

老翁和老妇用好听的当地方言互相打趣儿。

“时间过得真快啊!

转眼间儿子就长大了,懂事了。

我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了,你也变成了白头翁了。

”老妇一边说一边指自己的脸蛋和老翁的头发。

“是啊,这么多年来我们养大三个孩子历尽了多少艰辛,如今孩子长大了,我们可以享福了。

虽然我们老了,但你的笑容仍然那么美,你仍然是我亲爱的孩子他娘。

”老翁深情地看着老伴说道。

“三个孩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啊!

老大憨厚勤快就像你,老二心灵手巧就像我,老小年纪尚小,虽然还贪玩调皮些,但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是我们的开心果。

”说起孩子,老妇脸上写写满自豪与满足。

“对,感谢您为我生下三个宝贝。

干杯!

”老翁高兴地举杯。

老翁老妇边喝酒边尽兴地聊天。

屋外头烈日当空,大儿子在田地里锄草,虽说是汗流浃背,但他很愉快地劳动着。

二儿子在树阴下专心致志地编织着鸡笼。

而小儿子呢,他趴在溪边剥莲蓬呢。

这样安逸平静的生活真是让人欢喜呀!

现在有多少人能安详平和地度过这样的一天呢?

今天的亲眼所见可真是美好啊。

辛弃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清平乐·村居》。

四、注重积累,适度拓展

1.指导写字,检查背诵。

(1)易错字书写时,学生之间要及时的“友情提醒”。

预设:

“茅”字第五画是点,别丢了。

教“檐”字时可配以插图,先引导学生找找“檐”在房屋建筑中的位置,注意右边的“

”要紧凑,从上、左包住“言”。

写“锄”字时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

(2)学生自由背诵《清平乐·村居》。

引导学生联系画面来背诵。

2.适度拓展,丰富认识。

再来读一首辛弃疾写乡村生活的词,进一步感受词人笔下乡村生活的恬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

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

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

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

(篱:

篱笆。

疏疏:

稀疏。

径:

小路。

阴:

树荫。

描写景象: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

(描写景象: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

(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

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

(预设:

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

(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

(走:

跑,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

说说你的理由。

5.美读:

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

(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

)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

(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宿新市徐公店

赞美春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

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

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

(《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

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

(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

(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

(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

(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

(农家忙)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

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

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

指名说。

(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

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

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

(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