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426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秋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秋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秋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秋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秋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秋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5.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9.03-9.07

始业教育

1、听听声音

2

 

 

2

9.10-9.14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3

9.17-9.21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复习

2

 

 

4

9.24-9.28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2

 

 

5

10.01-10.06

 

 

 

6

10.08-10.12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2

 

 

7

10.15-10.19

1、感受我们的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2

 

 

8

10.22-10.26

3、测量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

2

 

 

9

10.29-11.02

练习

课外延伸

2

 

 

10

11.05-11.09

5、食物中的营养

6、营养要均衡

2

 

 

11

11.12-11.16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8、植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2

 

 

12

11.19-11.23

复习第二单元

2

 

 

13

11.26-11.30

期中检测

2

 

 

14

12.03-12.07

1、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气球驱动小车

2

 

 

15

12.10-12.14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力计

2

 

 

16

12.17-12.21

练习

5、运动与摩擦力

2

 

 

17

12.24-12.28

6、运动的小车

练习

2

 

 

18

12.31-1.04

7、设计制作小车一

2、设计制作小车二

2

 

 

19

1.07-1.11

复习第一单元

2

 

 

20

1.14-1.18

复习第二单元

2

 

 

21

1.21-1.25

复习第三单元

2

 

 

22

1.28-2.01

测试

1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基础知识梳理

1听听声音

1.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

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又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6.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

这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

4.将击打后的音又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7.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液体>气体。

8.做“土电话”时,要将线绳绷紧。

“土电话”说明线绳可以传播声音。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

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

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

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2.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我们可以用纸喇叭模拟耳郭,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晰、响亮。

3.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

它的特点是很薄而且有弹性,我们可以用气球皮模拟鼓膜。

4.我们如何听到声音:

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一→大脑。

5.听诊器上的头可以感受振动;听诊器上的胶管相当于外耳道,可以更好地传递声音。

5声音的强与弱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不同称为声音的强弱。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我们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时,可以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的幅度之间的关系。

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或纸屑的目的是更清楚地观察到鼓面的振动情况。

4.悬挂一个轻小的球靠近音叉,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音叉振动的幅度的变化。

小球被弹得越远,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小球被弹得越近,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小。

6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2.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我们可以用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的方法来研究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尺子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4做实验时,每次实验要重复3次,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比较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钉,铁钉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6.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粗细有关。

比较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铁管越粗,振动越慢,声音越低;铁管越细,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乐器有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2.弦的音高和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弦的粗细有关。

3.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振动的部分越长,弦发出的声音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弦发出的声音越高。

4.调节一根琴弦的松紧程度,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5.通常琴弦的粗细是不同的,手指在多根弦上连续移动时,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

8制作我的小乐器

1.像排箫、笛子、小号等乐器是靠空气振动发声的。

2.水瓶琴的制作:

选择七个相同的瓶子,装入不同高度的水,便制成了一个水瓶琴。

3.敲击水瓶琴时,发声的是瓶子和里面的水,瓶子都是相同的,所以音高的差别主要由水决定,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水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

4.吹水瓶琴时,发声的是瓶子里面的空气柱,所以水越多,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水越少,空气柱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5.像鼓、锣等乐器是靠乐器本身的振动发声的。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8设计制作小车

(二)教案

 

课题

3.8设计制作小车

(二)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合作分工,根据绘制的小车设计图,动手制作小车。

2、展示各小组制作好的小车,测试并改进小车,使自己制作的小车更加完善。

3、全班交流,对各小组设计的小车进行评估,各小组根据评估情况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小车。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根据绘制的设计图制作小车,并对小车进行测试和改进。

教学难点

制作小车,并对小车进行测试,发现小车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教学准备

制作小车的各种材料、测试并改进小车的记录表、评估方案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我们通过讨论,确定了小车的设计方案,并且绘制出了手车的设计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根据设计图,制作我们的小车。

板书课题:

8设计制作小车

(二)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制作小车

1、出示制作小车的步骤

确定组装步骤

选择材料和工具

加工材料组装

调试

2、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制作小车的步骤分小组活动,按照分工开始制作小车。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小车制作的情况,用相机做一些指导。

活动二:

测试并改进小车

1、各小组的小车初步完成了,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各小组制作的小车。

小车制作好了,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测试,不完善的地方要加以改进。

下面请同学们对本小组的小车进行测试并改进。

2、出示课本58页“测试并改进小车”记录表,引导学生根据“测试并改进小车”记录表对小车进行测试,改进。

测试并改进小车

发现的问题

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案

不能走直线

车轴不正

调整橡皮筋

小车动力不足

一根橡皮筋驱动力太小

皮筋

气球小车吹气时间太短

气球中的气不足或者气球太小,驱动力太小

打足气球里的气,或用两个气球,加强驱动力

橡皮筋打滑

摩擦力过小

把两根橡皮筋缠绕起来,增加摩擦力

活动三:

评估与改进

1、教师引导:

经过大家的制作和测试与改进环节,相信每个小组的小车都很完善,下面我们对各小组的小车进行评估。

2、出示评估标准,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本次小车的评估标准。

3、引导学生从小车设计、小车制作、小车功能、团队分工合作、展示讲解等五个方面,对各小组制作的小车进行评估,然后打分,评选出班级小车制作的优胜小队。

4、根据评估的情况,各小组再次反思小车设计和制作的过程,进一步改进本小组的小车。

三、课堂总结

1、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引导:

我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根据提出的要求制作出了小车。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与同学们分享的吗?

预设:

同小组同学之间合作分工非常重要,不然会一团糟,每个人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

材料要准备很充分,不能在制作小车的过程中缺这个,少那个。

小车的设计方案非常重要,这一环节决定了小车的制作,因此,要想制作出完美的小车,完美的设计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小组的小车虽然设计制作的不是很完美,但是经过测试和改进之后,我们的小车也非常好,也能够达到本次活动的要求,所以小车后期的改进也很重要。

2、教师总结

在这次设计制作小车的活动中,很多同学表现的非常好,能够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认真思考,积极反思,使本小组的小车设计的更加完美。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败,不过工程师不会将不成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是将它看成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并能够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够向工程师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的完善。

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工程师。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案

课题

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之后,就会进入人体内部的其他消化器官。

2、了解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知道人的消化器官有哪些部分组成,认识人的消化系统图。

3、通过模拟食道工作和胃工作的实验,进一步了解食物在食道和胃部的消化过程,体会食道和胃的作用。

4、知道消化器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非常容易受到伤害,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保护消化器官。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体会食物在食道和胃部的消化情况,体会这两个消化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了解人的消化器官,体会食物在人体内部的“旅行”过程。

2、懂得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系统图、模拟食道和胃部工作的实验操作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1、食物进入的第一个消化器官是(口腔)。

2、人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

其中门齿的作用是(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的作用是(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的作用是(用来撕碎食物)。

3、食物在口腔消化的过程中,有(牙齿)和(舌头)等等消化工具发挥作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食物会在口腔中完成初步的消化。

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便利条件。

那么,食物进入人体之后,又会经历哪些器官?

按照什么样的路线行进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食物的消化。

板书课题: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二、探索

活动一:

认识人的消化器官

人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人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活动二:

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的旅行

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是怎样“旅行”的呢?

请大家将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画在左边的人体轮廓图中。

同学们画的对不对呢?

出示课本37页的人体消化器官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组成部分及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

请将我们绘出的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与科学家绘制的人体消化系统图进行比较,看一看我们画的准确不准确?

科学不科学?

学生对照,并且做适当的修改,进一步认识人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的“旅行”过程。

活动三:

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

1、教师引导:

食物离开口腔之后,第一个经过的消化器官就是食道,食物又是怎样经过食道的呢?

下面我们来进行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

2、出示课本38页的下面两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食道模拟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实验材料:

一只干净柔软的透明塑料管、一小块馒头。

实验方法:

把塑料管竖直摆放,模拟我们的食道。

然后把一小块馒头放入塑料管内,用手指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模拟食道的蠕动。

实验目的:

体会食物在食道中的旅行过程。

实验要领:

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塑料管要竖直摆放,这样才能更好的模拟我们的食道。

一小块馒头放入食道内,用手指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使馒头顺着塑料管向下移动。

3、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观察食物在塑料管内的蠕动过程。

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操作的感受。

4、教师小结:

食道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通道,连接咽喉和胃部,食道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消化作用,其主要功能只是将食物从咽喉传递到胃部,当食物进入咽喉时会触动吞咽的反复动作,这个吞咽的反复动作主要是蠕动,以将食物吞入胃中。

活动四:

模拟胃的工作

1、刚刚我们模拟了食道的工作,下面我们再来模拟胃部的工作,体会胃部是怎样工作的。

2、出示课本39页的两幅插图,学生仔细看图,并且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操作方法及要求。

实验材料:

塑料袋一个、一小块馒头、煮熟的蔬菜、水等等。

实验方法:

在塑料袋里装上水、一小块馒头和煮熟的蔬菜。

然后扎紧塑料袋口部,反复挤压、揉搓塑料袋里的食物,观察里面的食物有什么化。

实验目的:

体会人体胃部的工作情况,体会胃的作用。

实验要领:

这个实验过程中,要反复挤压、揉搓塑料袋中的食物,一边挤压、揉搓,一边仔细观察塑料袋里食物的变化,以此来体会人体胃部的工作情况。

3、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塑料袋中的食物变化情况,体会胃部的工作情况。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实验操作的感受以及观察到的食物变化情况。

4、教师总结:

胃部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食物进入胃部以后,就会被分解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胃部消化的方式主要有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主要是依赖胃壁肌肉的收缩运动,化学消化主要是依赖胃液强烈的化学消化作用。

我们刚才所做的反复挤压、揉搓的动作,就是胃部的机械消化。

5、讨论交流

如果最初放入袋子里的食物不是小块的,也不柔软,会给胃部这个器官带来哪些麻烦?

这与口腔的工作有怎样的关系?

全班交流讨论。

预设:

如果最初放入袋子里的食物不是小块的,也不柔软,就会给胃部带来压力,胃部消化这些大块的、坚硬的食物难度会大一些。

遇到这些坚硬的、大块的食物,口腔的作用就非常巨大,口腔可以把这些坚硬的、大块的食物,通过牙齿咀嚼成小块的、细碎的食物,并且口腔中有唾液消化酶,可以初步分解一部分食物。

从这个角度来说,口腔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6、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大块的、坚硬的食物在口腔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分成细碎的、小块的食物,然后进入胃部,可以缓解胃部的压力。

三、研讨

经过了以上的学习和交流,我们初步了解了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了解了食道和胃部的工作过程。

出示三条问题,全班进行研讨复习

我们对人体消化器官的想法哪些是合理的?

哪些需要改进?

什么样的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容易被运输?

这与口腔的工作有怎样的关系?

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

他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这些问题。

四、健康小提示

1、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一段提示内容,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我们还需要阅读更多的资料来进一步了解这个过程。

消化器官是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过冷、过热、不洁净、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健康。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

生1:

明白了我们的消化器官其实非常脆弱,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消化器官。

生2:

明白了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过冷、过热和不洁净的食物都不宜食用,并且吃的时候,食物还要在口腔中经过充分咀嚼才能咽下去,这是对我们消化器官的一种保护。

生3:

通过这段提示,我明白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要想了解更多,我们还需要阅读更多的资料。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了解了人的消化器官,知道了食道和胃部的工作情况,同时明白了消化器官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也非常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消化器官。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课题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观察耳朵的结构图,了解人耳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2、知道鼓膜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鼓膜的作用。

3、通过学习,知道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重点

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鼓膜的作用,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耳朵结构示意图、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同学们,上课了,请大家仔细听一听,现在我们听能够听到哪些声音?

学生仔细聆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预设:

风声、雨声、呼吸声、读书的声音、老师讲课的声音、走廊上有人走路的声音、远处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等等。

这些声音有的近,有的远,有的大,有的小,他们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又是怎样使我们听到这些声音的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探索

教师引导: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通过耳朵来听到声音的,那么我们的耳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发挥哪些作用呢?

活动一:

观察耳朵结构图

出示课本第9页的耳朵结构图,学生仔细看一看,初步了解耳朵的结构。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补充有关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等一些方面的知识。

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动。

人的耳朵从外到内,分别是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活动二:

探究耳廓的作用

教师引导:

同学们,大家知道耳廓吗?

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耳廓。

我们的耳廓又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出示课本第9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