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模拟卷(新教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360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模拟卷(新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模拟卷(新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模拟卷(新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模拟卷(新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模拟卷(新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2年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模拟卷(新教材).doc

《2012年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模拟卷(新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模拟卷(新教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2年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模拟卷(新教材).doc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2012年七年级上期末模拟卷(新教材)

科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密度跟体积成反比

C.不同物质的密度肯定不同D.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2.小张与妈妈去超市购买饮料,发现饮料瓶外包装上的标识有“400ml”,这应该表示饮料的()

A.体积B.质量

C.价格D.生产时间

3.下列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的是()

A.玄武石B.石灰岩

C.大理岩D.花岗岩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当你肚子疼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去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血液、大便等。

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直接目的是为了()

A.建立假设B.获取事实和证据

C.提出问题D.制定计划

6.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只有化学变化,没有物理变化B.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D.无法确定

7.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冰是一种晶体B.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C.冰的熔点为0℃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8.有关经纬线的叙述:

(1)所有经线都为半圆弧;

(2)所有纬线圈都是圆;(3)所有经线与纬线等长;(4)所有经线等长,在以上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

(2)B.

(2)(3)

C.

(2)(4)D.

(1)(4)

9.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如图所示),它们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 )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

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

10.山上发生了泥石流,而此时你恰好在泥石流的路径中央,此时你该沿哪个方向逃跑()

A、迎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B、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C、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跑

    D、沿与泥石流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跑

11.一群学生在雨后的草叶上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的小点,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判断小点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A.体小且绿B.能呼吸

C.碰下下会缩成一团 D.能生长和繁殖

12.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做法中不是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B.炎热的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

C.让流动的热水经过散热器取暖

D.沿海地区气温受大面积海水的影响

13.小明在学习“分子运动论”时,做了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

右图显示的实验现象说明了()

A.分子之间有斥力B.分子运动快慢与气压有关

C.分子之间有空隙D.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14.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

试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金属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铁-铜合金B.铁-铝合金C.钠-铝合金 D.钠-铜合金

15.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

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这种液体()

A.汽化放热 B.汽化吸热

a

b

c

d

C.凝固放热 D.熔化吸热

16.如图所示,从动物细胞的结构看,含有遗传物质的是( )

  A.a   B.b    C.c   D.D

17. 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

B.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高的比温度低的放出热量一定多;

C.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的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D.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少,不但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物体的温度高低及构成物体的物质有关。

18.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桶水的比热比一杯水的比热大;

B.100℃的铜块的比热比0℃质量相同的铁块的比热大;

C.铁块温度升高时的比热比温度降低时的比热大;

D.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与物质的质量,温度高低均无关

19.如图所示,在副食店中,商家常用“提子”来量度液体物品的质量.如果用刚好能装0.5kg酱

油的“提子”来量度白酒(ρ酱油>ρ白酒),则对装满一“提子”的白酒质量的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于0.5kg

B.小于0.5kg

C.大于0.5kg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20.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34分)

21、测得一石块的质量为600克,体积为240cm3,此石块的密度是克/厘米3,合千克/米3,若将此石块敲去1/3,则剩余的2/3的质量是千克,密度是千克/米3。

22.在某次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第24题图

2

232

242

1

第23题图

第22题图

23.天平是用来测量 的仪器,图中所示天平的读数是 。

24.据图回答:

图中1表示的过程是细胞的过程,图中2表示的是细胞的过程,其结果形成了(填“组织”或“器官”)。

25.右图所示记录了某校初一

(1)班全体学生的质量,仔细阅读图中数据分布情况,找出以下各

题的答案。

(1)班中人数最多的一组,体重是千克;

(2)班中共有学生人。

第26题图

第25题图

26.读图回答:

(1)A在B的方向;

(2)填出A地的经纬度数值A:

27.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进行分类,分类时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

现有五种动物,小明依据“水生还是陆生”的标准将它们进行了如表甲所示的分类。

对于同样的事物,若分类的标准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请你按照“有无脊椎骨”的标准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

类别

动物名称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类别

动物名称

水生动物

河蚌、鱼

陆生动物

蝴蝶、猫、蚯蚓

表甲表乙

28.在一次洞穴探险中,王翔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

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

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

(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填“快”或“慢”),酒精蒸发(填“快”或“慢”);

(2)酒精蒸发时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

29.洗衣服时,洗衣粉在热水里溶解得比在冷水里快,如何用分子观点来说明;用久了日光灯灯管两端总是会发黑,这是因为灯丝发生了两种物态变化。

30.某同学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读数时由于仰视,测得读数是85.7毫升,他倒出部分水后,采用俯视读数,测得量筒里的读数为40.7毫升,那么他倒出的水的体积45.0毫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1.读下图,请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山顶______、鞍部______、陡崖________;

(2)能发育成河流的是_________;(每空1分)

(3)假如周末你和爷爷奶奶去爬这座山,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最好选择从哪个点上山,为什么?

32.地球内部的结构由里及外可分为地壳、______、________三层,世界的火山、地震带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交界地,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

A.地壳B.地核C.软流层D.山中部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33.制取洋葱临时装片的步骤是(填序号)    

①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滴清水,将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展平

  ②把洋葱鳞片切成小块

    ③在盖玻片一侧加1-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份

    ④在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3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所示

表1表2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1

10

10

酒精

1

10

8

2

20

20

2

20

16

3

30

30

3

30

24

m/g

V/cm3

10

20

30

40

10

20

40

0

30

(1)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

的图像,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

的图像画在右图上

(2)小刚仔细地分析了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

归纳出了以下的结论:

①分析表1或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

同种物质,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