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学案2 岳麓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373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治维新学案2 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明治维新学案2 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明治维新学案2 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明治维新学案2 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明治维新学案2 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治维新学案2 岳麓版.docx

《明治维新学案2 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治维新学案2 岳麓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治维新学案2 岳麓版.docx

明治维新学案2岳麓版

年级:

三学科:

历史第章第课时(本学期总第课时)年月日课时

课题

日本近代化的启航——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课型

复习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补充

与后记

【温故知新】

 

【高考说明】明治维新

【知识预习】

一、历史背景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动荡不安(幕府统治下的社会现状:

政治:

经济:

外交:

、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面临着民族危机:

、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刺激了日本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

、有识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积极辅佐藩主,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倒幕运动成功,明治新政府建立并决意改革(倒幕运动的过程:

、洋学在日本传播: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变改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目的:

三、基本内容

、废除旧体制,建立新的政治体制

()内容:

作用:

()内容

评价:

、殖产兴业,促进工业化

学习方法

联系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的改革和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内容,认识明治维新的主要特点,了解世界各国近代化进程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

备课补充

与后记

()措施:

()作用:

、文明开化,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习俗

教育改革:

了解西方文明:

社会生活:

、建立新军队,富国强兵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②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③设立现代化军工企业;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⑤对军队灌输武士道精神,要求军人效忠天皇。

四、历史作用

、积极:

 

、局限: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国家的道路:

【重点解析】

、总述:

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这一运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和初步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西方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加紧了侵略,使闭关锁国的日本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危机空前加剧。

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从而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

为实现富国强兵,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向西方学习,旨在推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成效显著,日本摆脱了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社会的未来使命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在轮廓上),建立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使命似乎是已经完成了。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

、材料一中打开中国和日本门户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别是什么?

对应的事件是什么?

参考:

英国和美国;鸦片战争和黑船来航

 

熟读理解

教学内容

备课补充与后记

材料二:

开国后,西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一方面,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工人失业,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和市民暴动年发生起,~年,平均每年发生起;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

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如保护和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创办西式企业、改革军队和采用洋枪洋炮、整顿财政、广求人才、鼓励西学。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的门户被打开以后,对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参考:

政治上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意识增强,向西方学习的局部改革开始;反对幕府统治的力量壮大,幕府统治的基础进一步动摇。

材料三:

年,高杉晋作在中国,对中国遭到列强略颇有感触。

他说“绝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

险矣哉!

”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

“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

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

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

──《明治维新史》

()你认为材料三中高杉晋作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参考:

高杉晋作的说法有的很有道理,但有关中国衰败的原因并不够全面。

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没落,游离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之外,落后就要挨打;而因循守旧,武器落后,加剧了衰败。

材料四: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随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五条誓文》

()《五条誓文》反映什么,揭示了什么?

参考:

反映:

改革的决心。

揭示:

明治政府的统治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是其成功的一个条件。

 

知识链接

结合必修一、二、三回顾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提示: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教学内容

备课补充与后记

材料五:

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

“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

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

()材料五中的“皮毛“指的是什么?

用最简洁的名词概括明治维新中“体制”和“皮毛”的变化。

参考:

皮毛:

西方先进技术

变化:

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材料六:

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起点,它开辟了日本历史的新纪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通过各项资产阶级改革,日本得以“脱亚入欧”,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一跃成为对亚洲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侵略大国”,为其在世纪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打下了基础。

但这次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不彻底的,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参考:

积极:

①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并在此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③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⑤走上了近代化的资本主义道路。

消极:

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国家的道路。

、自主拓展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一次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用了不到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年左右才完成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原因有:

外在因素:

()良好的国际环境。

当时中国等亚洲各族人民反封建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方兴未艾,牵制和削弱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美国当时忙于国内的南北战争,德、意处于统一的高潮,俄国也在进行农奴制改革,同时,他们对日本的政策各怀鬼胎,没有达成一致;另外,西方列强同日本封建势力的勾结尚不深。

所有这些,使明治维新发生之时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加快了维新成功的步伐。

早在幕府末期,日本西南地区就通过长崎港同荷兰人保持贸易关系,一些知识分子通过荷兰人的介绍,学习西方科技,了解世界的政治局势,研究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思想,并提出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在日本实行社会改革的政治主张,这些兰学家的改革主张对后来的明治维新运动起了很大影响。

 

思路引领

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

外即当时世界的背景,内既是改革的力量、措施。

教学内容

备课补充与后记

内部因素:

()最直接的原因是幕藩体制的腐败。

在幕藩体制下,内部等级森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下层武士日益贫困化,所有这些都发展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

()决定性的原因是封建社会内部离心力量日益强大。

到幕末时,参与倒幕的力量不仅有下层武士,而且一些财政状况恶化的将军和大名也加入其中。

()根本性原因是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政策。

殖产兴业,充分发挥国家干涉经济的作用,使日本在短期内实现了近代化;文明开化政策,这是明治维新成功和经济发展较快的重要条件;富国强兵,这是明治维新的总目标。

由于这些政策的实施,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

所以,取得了改革的成功。

【例】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废藩置县、发展近代教育

、实行征兵制、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构建结构】

 

【巩固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

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

而且确定一天为小时,一周为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

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月日,月日,月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

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

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知识链接

结合必修二、三回顾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内容、积极作用和结果)

教学内容

备课补充与后记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改变历法的原因。

(分)

 

()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历法和节日改革的效果。

(分)

 

参考:

()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的传统文化。

(分)

()①特点:

以天皇及皇室为中心;(分)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

(分)②原因:

神化天皇权威,加强统治的需要;顺应“文明开化”的政策。

(分)

()①积极:

引进了西方近代文明,改造了日本落后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日本的近代化。

(分)②局限: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神权色彩。

(分)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第页(十三)

(自主巩固与完成必备检查)

【下节内容】

【教后反思】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一单元第课的内容。

本节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把本节知识列为理解并掌握的内容。

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国又一思想活跃时期,思想家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进行多方面的总结和反思,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又孕育着新文化的萌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学好本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家们热爱真理、勇于思考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引领学生思考文化的时代性,认识到一定的文化必定产生一定的时代。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依据文字和图片资料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教师引导、师生对话共同探究这些思想的内涵和深远影响;史为今用,体验探究,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理解传统文化对于今天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借鉴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

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较少受到思维教条的束缚,而且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获得情感体验。

、高二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简单化和偏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正确的评价方法并加强引导。

三、教材的处理

通过回顾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引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知识。

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并使学生理解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这一个教学难点内容。

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手段

本节采用探究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引导为主线。

通过设置讨论题分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点拨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应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手段,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图片)。

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首先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的哲学家李贽。

而明清之末,黄宗羲、颜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则在对明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沉痛反思中,奋抉而起,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和空谈心性的腐迂学风,积极倡导社会变革,主张复兴儒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又一次发展,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这场风雷激荡的时代,一批儒学斗士欲跳出“四书五经”的巢穴,突破科举制度的羁绊,呼出了振聋发奋的最强音。

他们的名字就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的思想家。

现在我们一块儿了解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吧。

(二)讲授新课:

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幻灯片展示:

请阅读下面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

、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思想内容:

幻灯片展示:

李贽的画像。

然后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李贽的思想是什么?

如何评价李贽的思想?

幻灯片展示: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异端”思想?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

()否认孔孟学说的地位、批判程朱理学,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幻灯片展示: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异端”思想?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肯定拜金逐利思想。

强调个性自由发展。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

、对李贽思想的评价

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幻灯片展示: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画像。

顾炎武:

(-)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

早年参加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活动,后因屡次落第而绝意科举。

清军南下后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游历各地,著书立说。

黄宗羲:

(-)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其父黄尊素反对宦官专权而死于诏狱。

赴京讼冤途中,以铁锤伤仇人。

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后隐居著述。

王夫之:

(-),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

自小留心时务,志在经世。

抗清失败后,隐居于衡阳石船山著书立说,人称船山先生。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有何共同主张?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济上:

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振兴工商业。

幻灯片展示:

何谓“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幻灯片展示:

经世致用思想产生的背景:

、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幻灯片展示:

经世致用的内容

、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

、主张“工商皆本”

幻灯片展示: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实事求是,强调切实考察,反对空谈,博学考据开考证学术之风。

、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幻灯片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

材料三、大贾富民也,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请回答:

以上材料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这种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发展因素有关?

(2)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幻灯片展示:

批判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是诸多弊端根源,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供我一人之淫乐”

、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应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限制君主: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起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思想上: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批判君主专制的影响

()对君主专制的统治造成强烈冲击

()思想启蒙给后世民众深刻的启迪

思考: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分小组讨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想法?

你自己应该怎样做?

答案提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在古代和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都激发了仁人志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发展到今天,这句话同样激发着每一位华夏儿女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作为高中生,应当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接受祖国的挑选,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三)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四)课堂练习:

本课第二教材的练习题

(五)课外探究:

哲学、历史学博士后王杰认为:

在中国思想史上,明清之际是可以与春秋战国之际相媲美的重要时代,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预示着中国漫长封建时代的开始,明清之际则表征着中国封建时代的没落……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请用所学习过的知识阐明你的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或启示。

板书设计

第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思想内容:

、对李贽思想的评价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的影响

引领与点睛:

在这一课教学里,有两个难点,一是批判思想与进步思想的关系,明清思想家实际上是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在发展,是一个事物的两面,这是早期反封建思想斗争和思想启蒙的共同特点,他们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旧的思想体系而完全创立崭新的思想,借助儒学中优秀的养分批判现实中的不合理成份,是其特点。

第二是关于李贽与三大思想家的关系,晚明的李贽是以异端的姿态而发端,对儒家思想猛烈批判,毫不妥协;而三大思想家因其时代的不同,影响力更大一些,其思想中更多的民主启蒙成份,对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的批判更全面,对后世影响更大。

教学中一是要做好互动合作探究求知:

设置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问题设置上,注意突出培养学生对思想的反思意识:

二是注重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如在找明末清初三大家的共同之处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心语:

反观思想史教学,是极难启发思维的,沉醉于流行音乐和通俗歌曲的青年学生要理解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要理解历尽艰难困苦、穷其一生追求真理的大思想家,是非常困难的,加之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创设新情境、使用新材料的考察方式,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在这种形势下,首先要深入浅出地解决基础知识,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大量史料尤其是材料的运用,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启迪他们的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探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学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我想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