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099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方案

叙师附小课题组

一、       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分析

我县虽然地处边远山区,但我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上都有较成熟的条件,在围绕课题《贫困山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的背景下,我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

目的是:

腾出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

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自己去锻炼。

创造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把握。

设立一个冲突,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

选择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二、课程开设的意义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和活动的开展,将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动性、自主性的特点,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结合我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课题研究,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设计系列化的班队活动体系、社会实践活动体系、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具体实施中做到以下几点:

(1)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2)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4)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阶段性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这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能相互割裂。

 在实践活动中,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其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因引,结合我校校本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金字塔式分年段进行推进:

  

三年级关心自我

四年级关心自我关心他人

五年级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

六年级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三年级: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

能根据研究主题主题进行资源搜集,并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活动。

四年级:

能自主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能根据研究主题进行资源搜集,并进行整理,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研究。

在家长组织下能参加一些社会小实践活动,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

能进行上网浏览,熟练地使用网络等工具进行资料搜索、整理、分类,并综合性地加以应用。

能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报告。

能组建实践小队,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访问,参加公益活动等。

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的目的。

六年级: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

能搜集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分类。

熟练地利用网络工具来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

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需要聘请指导教师,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开题、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一系列工作,撰写课题报告,能以多种形式展现研究成果,开展成果展示会,供他人学习和参观。

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参观、访问、考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参与社会事务,尽小公民的责任。

四、课程实施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我们构建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以“学会关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运行机制。

(一):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马荣强,副组长:

陈惠,主要负责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该课程的年度计划及相应步骤;统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负责宏观上保证课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等。

(二):

实验课题组

组织课题组教师研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与策略,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方面的前沿知识,了解学科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研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收获与经验等。

主要成员:

刘昭琴、张国霜、刘玉云、罗时超、何斌、王付君、黄鹏、曾小平等综合学科教师。

(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根据教研组的统一部署,组织、调控综合实践活动的进度,组织全班同学参加年级、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

对学生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确定选题、搜集资料、明确选题方向、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课题报告、做好结题展示、总结答案辩等工作给予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

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与各部门以及社会有关部门等取得联系,与学生一起开发校内外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等。

五、课程具体实施安排

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选择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

主题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需要;要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面向学生生活与经验,贴近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在征集教师及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并确定出每个学段的主体研究内容,以下便是我校围绕“学会关心”所设计的部分主题。

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更改部分内容。

所以,这个方案是个灵活的方案,也是一个发展的方案。

年段

研究主题

学生确立的部分

研究课题

 

 

 

 

 

三年级

 

 

 

 

 

关心自我

1对于学生早餐健康情况的调查。

2、我校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3、我校学生下午放学后活动情况调查。

4、我校学生的浪费现象调查。

5、我校学生文明礼貌用语及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

6、学校学生红领巾佩戴情况调查。

 

 

 

 

 

 

四年级

 

 

 

 

 

关心他人

1、你知道雷锋吗?

寻找身边的雷锋调查研究。

2、我们父母一天的工作生活情况的调查。

3、青少年偶像崇拜情况调查。

4、“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调查研究。

5、我们身边的留守同学的生活情况调查。

6、“物质奖励”是否有助于我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调查研究。

 

 

 

 

五年级

 

 

关心自然

 

1、我为家乡绿化出谋划策。

2、“小手拉大手,文明跟我走”调查与研究。

3、学校用水情况调查研究。

4、家乡永宁河水资源的污染及保护调查研究。

5、家庭废水的处理调查研究。

6、食品卫生与健康的问题调查。

 

 

 

 

 

六年级

 

 

 

关心社会

1、校门口早晨八点左右交通状况调查研究。

2、家庭垃圾的种类和产生情况调查研究。

3、家庭垃圾产生原因和处置方法研究。

4、家庭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再利用研究。

5、小餐馆卫生状况调查研究。

6、网络的危害调查研究。

课时安排

我校三至六年级本学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两节,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或兼职教师。

每个年级每学期可以在方案中选择两个或三个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各年段教学需要和师资情况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六、实验周期

第一阶段:

2008年3月——2008年7月

确定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2008年9月——2009年12月

按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参加县上省级课题组组织的各项活动,收集、整理资料。

第三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7月

课题结题阶段,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召开结题现场会,撰写成果报告、工作报告。

七、实践活动操作流程

1、活动准备阶段:

确定一个主题或项目。

一般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主题下的小课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2、活动实施阶段:

每个主题活动实践阶段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1)确定活动的主题或活动的项目;

(2)商量、制定活动的方案;

(3)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第二步: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活动总结阶段:

每个主题活动总结阶段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1)调查成果整理、统计;

(2)学生制作活动的作品、成果;

(3)撰写研究报告等。

第二步:

(1)组织学生交流作品和活动情况,

(2)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评价。

九、课程评价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它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用考试和量化的手段把学生分等划类,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学生评价本身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与他人协商共建、互助关怀,充满民主和平等的发展过程。

(一)评价的主要原则

1、突出发展。

评价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

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2、注重过程。

本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而不仅仅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3、体现多元。

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要避免教师评价唯一、结果唯一的现象。

4、关注差异。

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注意给信心不足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情感精神方面的需求。

让每一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5、强调自评。

重视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行动。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活动过程中行为能力及其发展状况。

主要包括:

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选择和确定的状况。

要评价学生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意义、学生在主题或项目选择和确定中的作用。

它包括:

(1)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质疑、探究的能力。

(2)活动方案的制定状况。

要评价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

(3)活动过程的具体行为方式。

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如行为的合理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具体的操作方式。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要评价学生是否不拘泥书本,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要评价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5)活动的总结情况。

要评价学生在总结、汇报、交流阶段的综合表达能力。

2、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

主要涉及行为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1)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状况。

(2)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

如是否认真参加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意见等。

(3)学生各种良好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如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等等。

(三)评价的主要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

作品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