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角度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0346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会计角度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会计角度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会计角度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会计角度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会计角度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会计角度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docx

《从会计角度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会计角度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会计角度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docx

从会计角度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前言-2-

1内部控制的性质-2-

1.1内部控制的定义-2-

1.2内部控制的作用-2--

1.2.1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2-

1.2.2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3-

1.2.3内部控制可以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3-

1.2.4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3-

2我国国有企业的特征及其内部控制的缺陷-3-

2.1我国国有企业的特征-3-

2.2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4-

2.3国有企业内控失效的主要表现-5-

2.3.1国有资产流失-5-

2.3.2违法乱纪现象经常发生-5-

2.3.3费用失控,潜亏增加-5-

2.3.4会计信息失真-5-

3内控失效的原因-6-

3.1企业内控失效的原因分析-6-

3.1.1企业的国有控制权不明确,投资主体的监管形同虚设。

-6-

3.1.2内部会计控制的软环境有待改善。

-6-

3.1.3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观念严重。

-6-

3.1.4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

-6-

4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7-

4.1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7-

4.2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7-

4.2.1内部牵制制度-7-

4.2.2财产清查制度及会计处理方法-7-

4.2.3内部审计制度-7-

4.3建立内控监督机构,加强内控队伍建设-12-

4.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13-

5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前言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一直是业界所关注的话题。

作为国有企业其财产属于国家,各级政府由于种种原因也无法经常性地对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这就导致了高层管理人员处于一种“无约束、无监督地使用他人财产”的境地。

长此以往,高层管理人员就有可能发生侵害国有企业利益的行为。

这给国家的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所以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来想办法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内部控制把握的好,就能有效地对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形成一种有效地财务监督,进而避免国有财产受到损失。

1内部控制的性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

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

1.1内部控制的定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1.2内部控制的作用

1.2.1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企业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1.2.2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内部控制则可以通过袱定办法,审核批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促使全体职工贯彻和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同时可以促使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认真贯彻企业的既定方针。

1.2.3内部控制可以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内部控制可以货币资金的收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指出、结余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防止贪污、盗窃、滥用、毁坏等不法行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1.2.4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2我国国有企业的特征及其内部控制的缺陷

2.1我国国有企业的特征

国有企业是全部或主要由国家投资设立,由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或其授权部门进行管理,在国有并国营情况下,国家还委派国家工作人员进驻企业主持生产经营活动;它分担一定的国有管理职能,但不同于国家机关以专司某种国家管理为本职,它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国家及其有关政府部门对它进行较为严格的管理,但毕竟不同于对一般国家机关或其科室的管理。

它有一般的营利目的,但往往不以营利为其唯一目的,有些国有企业从其开办就不是或主要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或其他国家政策,为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和长远发展或其他方面的国家和社会利益;营利法人不仅有营利目的,而且以其利润分配于其成员,而国有企业在实行国营时,其利润则上缴国家。

国有企业同所有其他企业一样都必须依法设立,但它们所依据和适用的法律有所不同。

国有企业依据和适用的国家制定关于国有企业特别法,虽然它们也适用一般企业法的许多一般性规定。

国有企业法同一般企业法比较,在企业设立程序、企业的权利义务、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关系等方面,其规定有所不同。

国有企业设立的法律程序较其他企业更为严格、复杂。

国有企业往往享有许多国家给予的政策性优惠和某些特权,如某些行业经营的垄断性、财政扶助、信贷优惠以及在资源利用、原材料供应、国家订货和产品促销、外汇外贸等方面的优惠、亏损弥补和破产时的特殊对待等等。

但同时它也受到国家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政策性限制,承担许多特别的义务,如必须执行国家计划、价格权限制、生产经营自主权的限制,要优先保障国家和社会需要,满足国家调节经济的要求,有时利微或无利也得经营等等。

国家对其他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制定其组织和活动的一般规则,要求其守法和照章纳税,而对于国有企业,国家需要以政权和所有者双重身份进行管理,在许多方面,国家(其代表者)要以自己一方主体同企业和企业中有关各方直接发生各种法律关系。

在国有并实行国营情况下,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2.2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

虽然通过“抓大放小”,一部分国有中小企业以租赁、承包、售出、参股等方式向产权多元化转变。

但是,进入2000年,我国的国有资产已经达到9万亿人民币,构成了极其庞大巨大而庞杂的体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

大型国有企业是抗衡跨国公司的主力军。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大举进攻中国市场,各种洋货猛烈冲击国货。

尽管民营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在技术、质量、规模等方面的显著差距,尚不能与跨国公司抗衡,而只有大型国有企业才是抗衡跨国公司的生力军。

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

在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有色和建材等重要产业中,我国七大汽车集团占全行业总产值66%。

大型国有企业仍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

1997年,国有企业出口创汇额超过了外商投资企业,居于领先地位。

2.3国有企业内控失效的主要表现

国有企业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现象十分严重。

2.3.1国有资产流失

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新旧体制并存,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产权关系不清与产权管理缺位并存,使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从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损失大约高达5000多亿元。

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1992年全国国有资产总量26000多亿元的1/5,比1992年财政总收入4185亿元还多800亿元。

即便按这个“比较保守”的数据计算,我国目前平均每年流失、损失的国有资产也达500多亿元。

这即意味着我国每天流失国有资产达1.3亿元以上。

2.3.2违法乱纪现象经常发生

有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也比较完善,但执行起来是另一回事,使较好的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更有甚者,企业领导无视《会计法》及财政部和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法规、规章制度,授意指使企业财务人员弄虚作假、粉饰业绩,甚至违法乱纪。

2.3.3费用失控,潜亏增加

如有的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经营指标,不是从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下手,而是利用白条抵库、改进的费用不入账以及向关联企业转移费用等手段,从中做小动作,造成企业虚盈实亏,其结果只能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2.3.4会计信息失真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

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有的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有的私设小金库,设置账外账;还有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更有乱开发票、套取国家资金,造成国有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实等现象。

3内控失效的原因及其改善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3.1企业内控失效的原因分析

造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内部原因,也有企业以外的原因。

下面我将对影响内控失效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3.1.1企业的国有控制权不明确,投资主体的监管形同虚设。

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的“一股独大”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显著特征。

在这种体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很多人并不能自觉地维护公司利益。

因此必然造成国有企业的内控失效。

3.1.2内部会计控制的软环境有待改善。

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的偏差,一是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额现象较为严重。

有些管理者认为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建章建制,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经营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有些管理者把内部会计控制等同于内部审计,忽视了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和业务部门检查监督前两道防线的作用。

3.1.3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观念严重。

企业内部违反了内控制度,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也往往是家丑不可外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不了了之。

这种做法助长了企业不正之风,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3.1.4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

企业财会人员忘记了法律赋予我们的的权利和职责,冒着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风险,为单位领导的不法行为出谋划策,粉饰经营业绩,甚至侵吞国家财产。

4完善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必须遵循合法、全面性、重要性、有效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应性原则。

要建立、修正和维护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在具体建立内部控制时应当注意六个方面。

一是管理者当局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如果管理者不愿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重视管理,不愿设立内控制度或不能遵守建立的内控制度,控制环境将受到很不利的影响。

二是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

公司内部组织与管理机构主要包括股东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事会。

三是各职能部门授权一定要明确,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任与权利对等。

若管理当局明确建立了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就可以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

四是人事政策要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与正直品行。

要做好公司人员的选拔任用、后续教育工作,制定并执行据业绩考评给予合适的待遇及晋升等有关政策。

五是各种管理控制方法灵活运用。

常用的管理控制方法有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进度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等。

4.2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一个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审计。

4.2.1内部牵制

从效率角度来看,牵制和效率是不相容的。

比如,采购人员购买材料,需要填写“请购单”等相关申请文件,报主管批准后,再向财务部门申请货款使用或支付计划。

这一过程需要花费时间,减低了办事效率。

既然内部控制会牺牲效率,为什么还要设立这种制度?

这又涉及到了理性经济人假设。

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只要有可能,他总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我们知道,企业经营活动离不开资本和财富,几乎每一个经营环节都要接触、处理大量的财产物资。

比如,在资本投入阶段,需要有人负责登记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本;在供应阶段,购买各种原材支付货款等,需要有人经办;在生产阶段、销售阶段等等。

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几乎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去办理,几乎每个岗位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到财产物资。

如果这些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处理、支配财产物资,将有可能导致财产的大量流失,最终使得企业的在生产难以为继。

因此,设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牵制、约束并监管经济人的各种自利行为,在牺牲部分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在生产过程的顺利、有序地进行。

也正因为此,几乎每个单位都不同程度的设立了内部牵制制度。

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的岗位分离,以保证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控制机制。

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设想:

意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

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内部牵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不相容职务分离与牵制。

不相容职务值的是不能同时由一个人兼任的职务。

我们知道,每一项业务的处理都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和检察等五个步骤,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下,为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任何部门或个人不蒙独揽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不同步骤应交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去完成。

即要求:

一、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二、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批准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三、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四、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五、保管与记录某项资产的职务账实核对的职务要分离等。

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可通过一下四种方式进行。

一是实物牵制即有两个以上人员共同掌管必要的实物工具,共同才能完成一定程度的牵制。

例如将保险柜的钥匙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保管,不同时使用这两把或两把以上的钥匙,保险柜就无法打开,以防止一个人作弊。

二是机械牵制即只有按照正确的程序操作机械,才能完成一定过程的操作。

它采用的是程序牵制。

即将单位各项业务的处理过程,用文字说明方式或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出来,以形成制度,颁布执行。

它属于典型的事前控制法,即要按牵制的原则进行程序设置,而且要求所有的业务活动都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办理程序。

程序控制的关键是实行以内部牵制为核心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三是体制牵制即为防止错误和舞弊,对于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求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分工负责,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机制。

这主要是通过组织分工来实现。

其基本要求是职责分离。

它不仅要求划分职责,明确各部门或个人的职责。

四是簿记牵制即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会计凭证与账簿、账簿与账簿、账簿与会计报表之间的核对牵制。

4.2.2财产清查制度及会计处理方法

财产清查制度是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查明财产、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据,确定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专用方法。

财产清查是内部牵制制度的一个部分,它的功能在于确定内部牵制制度执行是否有效。

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可选择范围大小适宜、时机恰当的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制度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财产清查制度是检查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正常与否的有效保证。

二是财产清查即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检查内部会计制度是否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是财产清查可促进资金加速周转。

财产清查的基本方法:

一是实地盘点法,指对各项实物通过逐一清点,或用计量器确定其实存数量的方法。

二是核对法,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书面资料相互对照,以验视其内容是否一致的方法。

三是查询法,指通过调查征询的方式,取得必要资料,以查明其实际情况的方法。

具体有面循法和函询法两种。

为了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和运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各项待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盈净值,在批准前记入该科目的贷方,批准后结转已批准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盈数登记在该科目的借方,该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物资的盘盈数;各项待处理财产物资的盘亏及毁损净值,在批准前记人该科目的借方,批准后结转已批准处理财产物资的盘亏及毁损数并登记在该科目的贷方,该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物资的盘亏及毁损。

为分别反映和监督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盈亏情况,应开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财产损溢一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二级明细分类科目进行核算。

财产清查的结果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同。

当企业盘盈各种材料、产成品、商品等流动资产时,应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经企业领导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等科目;当企业盘盈固定资产时,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企业盘亏、损毁各种材料、产成品、商品等流动资产及盘亏固定资产时,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科目;经企业领导批准后,应按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数,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借方余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期差额,借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4.2.3内部审计制度

在保障单位和企业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牵制;财产清查知识定期核对财产物资,通过是否帐实相符,来检查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设立了内部牵制制度,并不能保证其一定得到有效执行;期末账实相符,也不能必然保证内部牵制制度已经有效运行。

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包括内部牵制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方能确保内部牵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内部审计有以下三个作用,一是预防保护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会计部门工作的再监督,有助于强化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

二是服务促进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情况,工作便利,可在企业改善管理、减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评价鉴证作用。

内部审计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是经营管理分权制的产物。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各部门活动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和意见,起到评价和鉴证的作用。

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应当从以下六方面着手:

一、内部审计应从内控制度入手,审查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

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都有其应该遵循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准则,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国家财务规定,制定相应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有效地监督和服务于本单位的经济建设,是每个单位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

审计人员应根据本行业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断本单位内控制度的重点内容应由几个方面组成,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单位已有的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二、审查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

首先理清被审计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分清收入款项,审查其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其次审查其是否区别经营性、非经营性、专项资金等资金性质,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慝收入,设置账外账等违法行为;再就是审查有关收入完税情况。

三、审查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对于本单位各项支出,应重点审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有关手续是否完备。

支出项目是否真实,是否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果如何,有无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情况;其他支出中有无为了逃避监督的模糊项目,是否非法支出。

审计本部门的效益性应从实际出发,特别要抓住本单位大额资金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为突破口,必要时应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按任务情况安排到位,资金物化结果如何等等,通过审计避免经济损失。

四、审查资产、财物管理的安全性。

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处置等情况进行审查,主要查其账实、账账是否相符,有无非法处置资产情况,处置资金有无不按规定入账,而是转做“小金库”随意挥霍等问题;资产处置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五、审查债权债务总体情况。

主要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有无责任人员或部门负责,债权债务形成的依据、原因、用途及形成过程,有无呆、死账,有无利用债权债务以权谋私的问题;有无借债乱发钱物,随意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

六、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主要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是否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有无独断专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有无重大遗留问题。

通过内部审计应该达到为本单位领导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经济活动监督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

内部审计还要不断健全审计责任制,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公正、充分、有力、到位,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

4.3建立内控监督机构,加强内控队伍建设

内控监督机构对每个岗位、每个部门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反馈制度,实现与行政管理交叉控制,加强内部监控。

内部监控必须被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只有施行切实可靠的监控,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完善内控监督机构,加强内控建设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4.3.1对内部控制进行专门研究

有关专业团体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进行专门研究,并形成一个统一内部控制定义。

就目前来说,我国各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能说不够,问题还在于各部门更多地是从本部门工作的角度出发,定义内部控制,并独立发文,是内部控制概念不统一,缺乏应有的权威性,还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不利于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4.3.2.政府要着力推动

政府应着力推动内部控制的完善,在全社会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执行内部控制的主体。

企业在内部控制的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中,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着力推动,主要需要两方面的支持系统:

一是企业需要有关内部控制的技术支持系统。

任何一种内部控制理论,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在实践中具体化,还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同时,不同企业之间的内部控制又具有某些共性,如果对这些共性做出较高层次的统一规定,对切实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是直接有效的。

二是企业需要国家的法律支持系统。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条款越详细越好,并注意不同法律条款之间的衔接性,以提高实务的可操作性。

4.3.3加强沟通

企业自身在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过程中应转变思路,加强沟通,让内部控制真正为企业所用。

为促使内部控制的有效,企业在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