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0102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docx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docx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093-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

 

王爷府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

 

引言

 

蓝天、白云、碧野是游人对内蒙的最好注解,莽莽草原没有记录下马背民族驰骋欧亚大陆的辉煌壮举,但在北依茫茫的大兴安岭背靠巍峨的燕山山脉,位居关内通往塞外的咽喉要地的喀喇沁旗王爷府,却让游人们跨越了历史的时空,回到了马背民族独领风骚的历史年代。

 

第一章、概论

 

喀喇沁旗是祖国首都通往塞外草原的咽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南部,赤峰市西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地和燕山山脉

 

交接地带,属七老图山脉东北麓。

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公里,总面积3071.8平方公里,是内蒙古、河北、辽宁75

 

三省区交界处。

具有鸡鸣三省的区位优势。

省道

 

S206

 

线全

境穿过。

西距北京

380公里,天津

420公里;东距沈阳

500

公里,大连700公里,锦州港320公里,属东北经济区与华

 

北经济区结合部。

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距离北京最

 

近的地区。

 

全旗辖8个乡镇,6个国营农牧场,总人口33.4万人。

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地处锡伯河中游,为赤峰通往承德、北京的公路交通要道,是全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喀喇沁旗

 

喀喇沁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曾是成吉思汗称帝时对

 

救驾功臣者勒蔑的封地,忽必烈建立元朝时,明诏此地由者

 

勒蔑的后代管理,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喀喇沁旗的地理

 

位置重要,是关内通向关外的交通要道之一,中华民国期间

 

又将喀喇沁第十二代王贡桑诺尔布封为中央蒙藏院总裁。

 

久的历史铸就了这里的灿烂文化,1902年,喀喇沁王贡桑

 

诺尔布办起了蒙古地方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崇正学堂,次

 

年,又办起了中国第三、蒙古地方第一所女子学堂---毓正女学堂,并聘任日本教师到此任教,1905年办起了蒙古地方第一份报纸---《婴报》,同年又兴办了邮政和通讯等业务。

 

目前,喀喇沁亲王府已成为世界蒙古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据史料记载,喀喇沁蒙古源于古老的乌梁海蒙古。

成吉思汗时代,乌梁海部功勋卓著名将者勒蔑被封为第九位千户诺颜,

 

其后裔因“守主上(成吉思汗)金柩”,得名“喀喇沁”意为守卫者。

元末明初,兴起于兴安岭的乌梁海蒙古势力日趋壮大,延至

 

西拉沐沦及英金河一带。

 

喀喇沁旗立旗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喀喇沁旗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为元、明、清三代王朝所关注。

倍受清廷的重视,康熙、乾隆帝曾六次驻跸喀喇沁王府,王爷府为喀喇沁王的官邸,康熙将爱女和硕端靖公主下嫁喀喇沁王之子,用以怀柔体恤笼络喀喇沁王。

据史料记载,喀喇沁蒙古源于古老的乌梁海蒙古。

成吉思汗时代,乌梁海部功勋卓著名将者

 

勒蔑被封为第九位千户诺颜,其后裔因“守主上(成吉思汗)金柩”,得名“喀喇沁”意为守卫者。

元末明初,兴起于兴安岭的

 

乌梁海蒙古势力日趋壮大,延至西拉沐沦及英金河一带。

 

时,喀喇沁部“东界土默特、敖汉,西界察哈尔正蓝旗牧场,

 

南界盛京边墙外,北界翁牛特,广五百里,袤四百五十里”。

 

东界土默特及敖汉,即现在的辽宁朝阳、北票、阜新一带;

 

敖汉即现在的本市敖汉旗。

西到察哈尔正兰旗牧场,正兰旗

 

即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

南到盛京边墙,盛京即现

 

在的沈阳,盛京的边墙在现长城古北口、喜峰口、张家口一

 

带。

北到翁牛特右翼旗,翁牛特右翼旗即现在的本市红山区、松山区。

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二年(1628),喀喇沁部首领苏布迪率部附清,后清廷诏编喀喇沁部为左、右两旗,授苏布迪之子固鲁思奇布为喀喇沁右旗扎萨克(旗主)四十四佐领,辖地

“广三百里,袤二百八十里”,驻地“锡伯河北”。

顺治七年(1650),

 

固鲁思奇布晋贝子爵。

康熙三十一年(1692),喀喇沁郡王扎

 

什之子噶勒藏与圣祖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成婚。

乾隆四十八

 

年(1783),第六代郡王喇特纳锡弟被始赐亲王品级。

之后,第十一代亲王旺都特纳木济勒(1836--1898)娶清室礼和亲王全龄之女(世铎之妹)为福晋。

自固鲁思奇布至贡桑诺尔布,

 

历经300余载,11辈,2代贝勒,12代王,14任扎萨克。

因右旗扎萨克与清室历代联姻,世袭王爵,屡任盟主,素有“亲王”之称。

悠久的历史铸就了这里的灿烂文化,末代亲王

 

贡桑诺尔布,生逢近世,思想激进,治事开明,提倡新政,享誉遐逐。

根据当时自己民族所处的历史环境,首开蒙地之风气、锐意新政,自1902年开始,相继创办了蒙古地方新

式学堂---崇正学堂、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出版《婴报》,派谴留学生,兴办邮电,设立银行、巡警、办综合工厂;南

 

桑北移、改革农业经济。

贡王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第一位敢于面对现实,积极改革,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

贡王积极赞同

 

共和主张,并结识了许多的进步人士,如维新派主将梁启超,《原富》作者及改良主义的斗士严复,特别是辛亥革命的领

 

袖孙中山。

在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等5个党派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了国民党成立大会。

贡桑诺尔布作为一名同盟

 

会员和唯一的蒙古族代表被选为国民党九理事之一。

从而成为国民党元老之一。

北洋政府成立后,贡王被袁世凯电传北京,出任蒙藏事务局总裁,并连续担任蒙藏事务局和蒙藏院总裁16载。

在这期间他亲手创办了蒙藏学校,为蒙古民族

 

培养了许多人才,培养了一大批诸如乌兰夫、多松年等共和

 

国的先驱。

贡桑诺尔布以其进步的思想、卓越的才能和突出

 

的贡献,被史学家赞为中国近代蒙古史上蒙古民族的杰出代

 

表,贡王和毛泽东一起被载入《世界名人传》中。

与贡桑诺

 

尔布一起被列入《世界名人传》的喀喇沁旗人还有被称为蒙

 

古族“毕升”的特睦格图。

1923年春,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蒙文出片社,“蒙文书社”。

也是中国第一届《教育年监》的编审委员之一。

同时,蒙古族的“曹雪琴”伊湛纳希与喀喇沁王家族有不解的血缘。

独树一帜源于元代的宫廷

 

乐---王府雅乐、藏传佛教独有的媚佛舞---娜若.卡吉德玛舞植根于王爷府,内蒙历史上第一所学堂---王爷府中学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福会寺、龙泉寺、灵悦寺、十家公主陵、辽耶律

 

琮墓、金元古战场、明安山古城、洞山石窟(灵峰寺)、咸应寺的遗址记录着喀喇沁和王爷府的变迁。

 

清代喀喇沁王府雅乐_演奏现场

 

第二章、地理位置

 

王爷府镇位于内蒙赤峰喀喇沁旗西南部20公里处,地处北

 

纬41°50',东经118°45',是喀喇沁旗西南部重镇之一,是赤峰及蒙东地区进京最便捷的必经之路。

省际一级油路

(S206线)横贯全镇,该地区到北京的行程仅需4小时。

 

喀喇沁旗王爷府府邸位于锡伯河中游,地处赤峰通往承德、北京交通的必经要道---王爷府镇,喀喇沁旗清时称喀喇沁右

 

旗,是距京师最近的外藩蒙古四旗之一,为拱卫京都的屏障。

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十八面罗汉山、印石山、马鬃砬子山、烟囱砬子山、杀虎营子老虎洞、逶迤的锡伯河、善通寺、积

 

善生乐寺、龙兴寺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古遗迹遗址分布在王爷府景区周围,与福会寺、咸应寺、清代王府一条街等遥相呼应,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无数游客的青睐。

 

第三章、全镇概况

王爷府镇位于旗政府驻地西南

22公里处,总面积

509平方

 

公里。

清康熙九年(1670年)喀喇沁多罗杜棱郡王班达尔沙从龙山迁来,建府于此,得名“王爷府”。

1946年为喀喇

沁右翼旗政府所在地,1948年春喀喇沁右翼旗建西县联合政府迁往公爷府(现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之后,王爷府是

 

第一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为喀喇沁右旗政府驻地。

1967年更名为那尔村公社,“那尔村”系蒙语,即青松之意,1982年恢复原名,1984年改建为王爷府镇。

1968年建人民公社,

以驻地村命名为王爷府公社,2001年及2005年由原上瓦

 

房乡、大西沟乡、王爷府镇(两乡一镇)及四十家子乡合并成为现在的王爷府镇。

镇区内座落有内蒙古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处人文旅游景区——喀喇沁亲王府。

这座王府始建功立业

 

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距今已有325个历史了。

它原占

 

地300多亩、房屋490余间,分府前广场、中轴区、东西跨院、后花园五部分。

解放初期被做为王爷府高中而得以保存,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只存留了王府的中轴区和西跨院的大体建筑。

今天所见到的是喀喇沁亲王府近几年

 

按原址又修复,所保留下来的1/3府邸占地130多亩,这座

 

古老的建筑集聚了蒙、满、汉、藏四种优秀的传统构筑风格。

 

矗立在王府广场东侧的馆碑,上面刻有十一个大字,是原赤

峰市市长、现内蒙古文化厅厅长高延青所题写的。

2002

年9月15日它以“中国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展区面积达4000平方米,共17个展厅,分别开辟了“喀喇

 

沁亲王府历史陈列”、“书画陈列”“、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王府校史陈列”等。

这所博物馆汇聚拢着浓郁的地域特色、

 

民族特色、宗教特色,并且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科研价值、艺术价值,被内蒙古的文博界誉为“三大”。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正式颁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

 

的金秋时节,是王爷府一年一度的“王爷府文化节”,再现300多年前的王府风范,公主下嫁仪式、王爷雅乐、歌舞表演,

 

场面宠大,独具特色。

在距王府西1公里处就是当时王爷的家庙——藏传佛教的圣地福会寺。

 

自清初至民国末,近300年来,王爷府始终为喀喇沁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和近代蒙古族文明的发祥地。

成为近代草原文明的摇篮和马背民族文化的富集地。

 

全镇总面积490平方公里,下辖27个行政村,222个村民小组,249个自然村,10357户,38079口人,其中蒙古族

22477人,满族4534人,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多民

 

族居聚区。

 

第四章、经济状况

 

王爷府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丘陵山区镇,农业正在向经济

 

效益型、科技含量型转变,工业和旅游业及第二、三产业正

 

在加速发展,前景十分宽广。

 

自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干部群众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迅速发

 

展,国民经济收入、工农业产值不断增加,城镇建设初具规

 

模,开放、开发面积及社会承受能力不断增强,使当地旅游

 

事业逐步走上正轨。

 

第五章、交通状况

 

“赤峰---茅荆坝”省际一级公路横贯全镇东西,交通便利,四

 

通八达,安全快捷。

从王爷府镇到赤峰火车站65公里、民

 

航机场60公里,仅需1小时即可到达;从王爷府镇到承德

 

158公里、北京360公里,仅需二至四小时的行程,道路畅

通,可以保证进得来、出得去。

通讯及宽带网络覆盖全镇。

第六章、环境状况

王爷府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山区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

源,高大的针叶阔叶、乔木、药用植物约

300余种,有类植

物科、裸子植物科,白桦---油松---山杨混交林,油松---柞木混交林,形成绿色基调,由于水、土、植被保持状况良好,

 

因而构成了乔---灌---草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相配套的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相和谐的环境。

 

该地区地质结构稳定,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历史上无火山、地震、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由于植被较好,近年来无洪水发生,对人体和生命有危害的动植物极少,环境清洁干净、民风淳朴。

 

该地区附近无大型工矿企业,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较高,

 

空气清洁度可达一级标准,不存在大气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泉水不断,潜水矿化度小于0.5德国度,PH值≤7.1,无硝

 

酸盐存在,水质透明度1--2米,悬浮物≤50毫克/升。

无油

 

膜、无地方病、无传染病发生。

 

第七章、气候条件

 

王爷府地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

 

500--

1890.9

米。

年平均气温3

--6.5°C,≥10°C的有效积温

2500--

3000

°C,无霜期110--120

天,雨水适宜,年平均降雨

400mm--500mm,年日照时数

2900--3100小时,总的气候

 

特点是:

四季分明,春季降雨稀少、风大,气温回升迅速;

 

夏季炎热多雨,降雨集中,雨热同期;秋季光照充足凉爽;

 

冬季寒冷干燥。

 

第八章、镇区现状

 

近年来,由于区市旗上三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王爷府镇列为重点建制小城镇,经过几年来的修复和建设,清代王府一条街建设已初具规模,现街区给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并已初具清代蒙古王府古城风貌。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和“历史文化博览”、香港凤凰卫视、电视连续剧《避暑山庄大传奇》、《王府轶事》、《探秘草原亲王府》等影视专题节目和系列片都在这里实地拍摄。

国家有关

 

部门还把这里确定为爱国主义和民族历史教育基地。

喀喇沁已成为世界蒙古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极具魅力的喀喇沁

 

王爷府,建树良多。

王爷府景区2005年通过了“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景点验收,并被国家列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之中,申报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当中。

座落在王爷府镇区内的喀喇沁旗王爷府蒙古族中学,是与清华、北大同龄的内蒙古历史上第一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老校,始终延续和传承崇正学堂的历史遗风,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人才,学子遍布世界各地。

 

王爷府镇已被内蒙古自治区推荐,并参加了全国文明城镇的评选活动。

 

喀喇沁亲王府是清朝贡亲王的府邸,先后有十二代喀喇沁旗蒙古王爷在此袭政,是内蒙古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蒙古族亲王府,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喀喇沁亲王府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和蒙古族文化不可缺少的见证。

此外,辽代耶律琮墓、清代公主陵是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墓地,这些人文景观体现了喀喇沁旗数百年的历史文

 

化脉搏。

福会寺位于喀喇沁旗王爷镇西1公里处,属喀喇沁亲王府的家庙,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喀喇沁旗最大的喇嘛寺庙之一。

 

1、亲王府概况

 

喀喇沁王爷府始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内蒙古自

 

治区现存建成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等级最高的

 

清代蒙古亲王府邸,世人叫做亲王府。

喀喇沁亲王府作为历

 

史的实物见证,具有不可替代的补史、纠史和证史的特殊作

 

用,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并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蒙古王府博物馆”接待游人。

 

2001年6月,命名为“中国清代

 

亲王府

 

亲王府原占地约20万平方米(300亩),府邸约4.8万平方米,座北面南,院墙以厚土夯筑或青砖砌就。

由中轴区、后

 

花园和东、西跨院四部分组成,座北面南,院墙以厚土夯筑

 

或青砖砌筑,府第以两道矮墙分隔为中轴区和东、西跨院区。

中轴区整个建筑宏伟壮观,布局精巧,构图严谨,形成一个较庞大的建筑体系。

 

府内以两道矮墙隔为中轴区和东、西跨院,其间以若干垂花

 

门、月亮门、角门相贯通。

中轴区主要为衙署印务处等“十三行”政务机构处所。

东跨院为寝室、膳房、仓库和戏楼,西跨院为书斋、客厅、揖让厅、祠堂和练武场。

中轴区五进建筑

 

格局逐级增大,东西对称排列耳房、厢房和抄手廊,构成了连环的四合院形状。

府内主体建筑为大式砖木结构房屋,青砖灰瓦,朱梁彩窗,美轮美奂,位于后部的承庆楼,五间两层,雕牙雀替,和玺彩绘,为府内专用佛堂。

西跨院前区建筑为两重三合院,皆为卷棚顶,精巧别致,典雅活泼。

府内

 

地面铺以方砖,砌筑花坛,原建有后花园与北山自然风景区毗连呼应,建有池塘、假山、曲经、回廊、亭榭、石桥、栽

 

植花卉,放养禽鱼,修筑戏楼,茶肆,建有鹿场,文武庙等。

所有建筑均为大式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青砖瓦磨砖撕缝,筒瓦覆顶,红梁柱、旋子彩画、实榻大门。

府内苍松数围,翠杉数丈,到处种植各式各色的牡丹及其它奇花异草,春夏

 

则花木幽香,蝶鸟纷飞,秋冬常青松柏如塔似伞,松云毫翠。

府前广场石条铺地,平坦宽阔,绿树成茵。

前后共五进院落,建筑体量逐级增大,东西对称排列耳房、厢房和抄手廊,构

 

成了连续的四合院格局,主体建筑分为大堂、二堂、仪门、大厅和承庆楼,均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

东西两侧是跨院,左右对称,跨院里建有若干个四合院。

一重重四合院布局严整有序,由一道道垂花门相通。

位于后部的承庆楼,五间两层,雕牙雀替,和玺彩画,为府内专用佛堂;西跨院

 

前区建筑为两重三合院,皆为卷棚顶,其一正堂环廊歇山戟,另一正堂双体勾连搭,精巧别致,典雅活泼。

为王府政治活

 

动、宗教祭祀场所,建有庙宗、祠堂、客厅、议事厅、书斋、练武场;东跨院为生活住宅区,有戏楼、王爷和福晋的卧室、仓库、膳房等建筑;昔日的王公贵族为了祈求神灵的保护,

 

在王府附近修建了福会寺、生乐寺、善通寺等庙宇。

庙内佛像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自然,烟火常年不断,昼夜缭绕,使整个王府笼罩在一片神密的色彩之中。

 

从1635年至1911年的276年间,清王朝经历了初创、发展、鼎盛与没落的历史过程,喀喇沁旗亲王府拌随着清王朝经历风雨,成为清代扎萨克制度下蒙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喀喇沁亲王府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成为内蒙古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喀喇沁亲王府是距北京最近的满蒙旅游文化胜地,与之遥相呼应的还有喀喇沁旗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旺业甸国家森

 

林公园及内蒙古罕见的独具卡斯特地貌的地下景观----月牙山溶岩洞、内蒙古地区唯一的“敦煌莫高窟”辽代洞山石窟、康熙三次驾幸的千年古刹龙泉寺及内蒙古规模最大、档次最

 

高、现代化功能齐备的锦山市民广场等旅游景观。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春,进士李调元途经此地在其《出口程记》中欣然写道:

“四月二十日,晴,沿锡伯河而行,平川青草,两岸榆树,牛羊遍野,过蒙古喀喇沁右旗王府,楼阁崔巍,潭潭府居,与内地无异,环以蒙古民户百余家”。

而收藏于承德避暑山庄的《喀喇沁右旗王府全图》,则细腻真实地描绘了王府兴盛时期恢宏的建筑群体和优美的环境风

 

貌。

喀喇沁蒙古亲王府虽历经风雨,现王府中轴区及西跨院均保存完好,古建筑群将清王朝政权制度与蒙古族人民生活习俗揉合于建筑格局之中,体现了中国北方清代官式建筑严

 

谨、庄重的构造特点,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清代早期建筑

 

风格,是汉蒙满三族文化交流在建筑上的充分体现,在我国

 

北方古建筑中独具一格。

近年来,几经修缮,喀喇沁蒙古亲

 

王府,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多的中国蒙古王

 

府历史博物馆,现有馆藏历史珍贵文物1850余件,展区面

 

积5000余平方米,以其古朴、独特、典雅等特点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已成为内蒙古地区较著名的人文旅游景点之一。

2、福会寺概况

 

福会寺景区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镇西一公里处,始建

 

于清康熙年间,全盛时期住寺院喇嘛曾达500人,原为喀喇

 

沁王的家庙,是清代喀喇沁右旗大喇嘛寺庙之一,2001年6

 

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6136平方米,座北面南,中轴对

 

称式布局,砖瓦木石结构屋体。

现存各式古建筑15幢,总

 

面积2063.06平方米,中轴线依次排列为山门、前殿、经堂、大殿、后罩房等4组建筑,皆为大木屋架结构,磨砖撕缝墙体,筒瓦覆顶屋面。

 

福会寺

 

福会寺具有古朴、典雅的清代早期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北方官式建筑严谨、庄重的构造特点。

丰富的大木式做法,少

 

见的高级屋式,绚丽的和玺彩绘、砖雕、木雕饰件,构筑了一座神秘而又辉煌的工艺美术宝库。

福会寺是传统的大木式作法与密宗佛教高度结合的典型范例,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庙的突出代表。

 

主庙分5层殿,月台上建有天王殿,内塑手持蛇、宝幢、琵琶、宝剑,脚踏八大怪的四大天王像,神像栩栩如生,威猛异常,令人悚然肃然。

 

二层殿5间,供奉着无量长寿佛。

东西各有3间配殿为客房,院内设有钟鼓楼,游人至此,听晨钟暮鼓,踏幽静之地,可引发无限遐思。

 

三层殿分上下两层,飞檐斗拱,有七七四十九间之称。

殿内

 

供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称“大雄宝殿”。

宝殿内雕梁画栋,

 

神像则衬以精刻细缕的立柱,神奇无比。

此殿东西配殿各3

 

间,内塑形态各异的密宗佛像,摆插刀、枪、剑、戟、斧、

 

黄色幡旗,供桌上摆有木制犬、虎、豹、狼、雀。

 

四层殿是3间召庙,供俸释加牟尼及弟子迦什.阿难像。

 

五层殿亦分上下两层,主殿3间,“弥勒佛”像居中,两边排

 

列十八罗汉像,东殿供有燃灯、弥勒、宗喀巴佛像,西殿为

 

药师、如来诸佛。

 

三层殿至五层殿之间有东西厢房各8间。

均为喇嘛居所和喇

 

嘛学塾,福会寺的主要法会有诵经、查玛等。

 

喀喇沁王爷府福会寺的典型的查玛---《娜若.卡吉德玛》佛教密宗祭祀舞蹈,是目前内蒙古乃至全国仅存的佛教室内祭祀仪式。

 

娜若卡吉德玛

 

3、咸应寺概况

 

位于王爷府镇福会寺东的咸应寺,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仿

 

五台山冈第寺的格局建造的。

历史上,曾有三世活佛在任,

 

咸应寺在政教方面得到过十三世活佛达赖喇嘛的首肯,在喀

 

喇沁旗的佛教历史上,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咸应寺由三个院落组成,当中院落是主寺,东西院是生活区。

 

正门临街是三间天王殿,咸应寺内现存原建筑

 

46间,建筑

面积总计

8519

平方米,总占地面积

14268

平方米。

咸应寺,又称葛根庙或活佛宫,是清代喀喇沁地区大型喇嘛

 

教寺庙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座北面南,四面为青砖浆

 

砌院墙,院内现有大、小式硬山砖木结构古建筑15幢。

 

殿前出雨塔,各殿房戗檐砖雕刻“寿”字或“十相自在图”等,博

 

风檐角砖雕刻菊花或阴阳鱼。

院内现存古油松2棵、云杉2

 

棵、柏树1棵。

咸应寺与福会寺一墙之隔,距公路较近,院

 

内古建筑基本保存完好,与福会寺相比,规模大,建筑精巧,形式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开发价值。

 

4、清代王府古街概况

 

清代王府古街,东西长1530米,街面宽近25米,两侧人行

 

路面为清代古城砖铺砌,道路两侧房屋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