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docx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
上一堂课我们找出了第一中队长“一般特点”,找出了第二中队长“关系密切”,也找出了大队长“太阳”。
那我要问一问了,谁想当大队长?
(学生争着举手)你过来,(一学生上前来)想当大队长不能随随便便就当上了。
你看美国竞选,克林顿当选了,他要宣誓:
我怎么当这个总统。
你也得宣誓。
举起手来,(面向大家)我现在为什么让你们宣誓,就是看看你们的行为举止是不是大大方方。
你这样扭扭捏捏的,不行,要落落大方。
行了,站好了,面对同学。
怎么宣誓呢?
一-是大队长,我叫什么什么……开始。
生:
(举手,笑了)
师:
得严肃一点。
生:
(大声)我是大队长,我叫张凤林。
(众大笑)
师:
对不对呀?
生:
对。
师:
对?
大队长应该叫什么?
生:
(议论后齐说)太阳。
(张生似乎要重说)
师:
你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
这不行,失去了竞选资格。
(叫另一学生)
师:
好了,一本正经,严肃。
当大队长是要严肃的。
开始宣誓。
生:
我…我是大队长,我叫太阳。
师:
宣誓对了,但这个大队长说话不太利索。
先让他当一回好不好?
好,过来。
(指黑板)把你的名字写在这儿。
(该生写“太阳”)谁想当第一中队
长?
(学生争着举手,师叫另一学生上前)你说话是不是比他(指“大队长”)利索?
生:
是。
师:
好,来宣誓。
生:
我是第一中队长,我叫向铁。
(学生在下面大声提醒此生,争着举手)
师:
怎么都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不行,你又落选了!
(另一学生跑上来)
生:
(严肃地)我是第二大队长,我叫“关系密切”。
师:
去,去去••…哪来的第二大队长?
(把他用手送回座位,学生大笑。
又叫另一生上前)
生:
我是第一中队长,我的名字叫“一般特点”。
师:
(对大家)注意啊,咱们考考他。
(指黑板上的“太阳”)大队长坐在这儿了,你觉得你应该坐在哪里?
生:
应该坐在大队长的下面。
师:
那是副大队长的位置。
生:
(指“太阳”的后面)坐在这儿。
师:
坐在这儿,位置倒是对,但是一共几个中队长?
生:
两个。
师:
一共两个中队长,如果你坐在这儿,那让第二中队长坐在哪儿?
(对另一学生)你来告诉他坐在哪儿?
生:
(上前指在“太阳”的后面说)第一个在这儿,第二个在这儿。
(指“太阳”后面的上、下两处)
师:
他说第一个在上面一点,第二个在下面一点对吗?
生:
对。
师:
这是画表格的基本知识。
(对学生)因为后面还有很多少先队员,所以第一和第二要离得远点儿,这儿写第一,叫什么?
生:
一般特点。
(在黑板上写“一般特点”)
师:
对,第二个谁来?
那位女同学,看来女同学比男同学稳当。
每个同学都要记住:
我们学习,第一要积极,第二还要稳妥。
光积极,浮躁了就不行了,明白了没有?
我们学习,既要积极,又要扎实,扎实就不能浮躁,(对女生)好的,你来宣誓。
生:
我是第二中队长,我叫“关系密切”。
师:
这多好!
(面向黑板)你往哪儿坐?
生:
我往这儿坐。
师:
对了,写在这儿。
(学生在黑板上写“关系密切”)大家注意了,现在大队长有了,两个中队长也各就各位了……(学生站起来争着举手)浮躁!
你们知道我要说什么?
就先举手?
我要说什么呀?
(大家无语,教师又问一个学生)
生:
老师要选小队长。
师:
不对,坐好,注意听我说,一定要把话听明白,经过思考,再积极地发言,明白没有?
生:
明白了。
师:
大队长在这儿,两个中队长在这儿,但他们各坐各的,还没有产生联系。
谁能想出个办法,给它们之间建立领导关系。
(一学生上前在“太阳”后面画了两条斜线分别连接到“一般特点”与“关系密切”)
师:
这样连接可以不可以?
生:
可以。
师: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学生无语)我往这里(“太阳”后面)画一个括
线行吗?
生:
行
师:
除去这个括线还有什么办法?
(一学生走到黑板前在太阳”下写“≡,”在一般特点”下写1:
=”,在关系密切”下写2:
:
=”)师:
很有意思,你们看明白没有?
生:
明白了。
师:
他是三道杠(指“太阳”)代表着大队长的标志。
(指“一般特点”)这儿是两道杠加个1”,代表第一中队长
的标志。
(指“关系密切”)这儿是两道杠加个“2”,代表第二中队长的标志。
非常聪明,非常形象。
下面再看,(在“一般特点”后加一括线)谁知道这儿该写什么了?
生:
该写第一中队长的三个小队长。
师:
叫什么?
生:
叫“热、大、远”。
师:
顺序不对,叫什么?
生:
叫“远、大、热”。
(学生去板书)
师:
我们趁他去写字,来读一读课文。
大家拿起书来,课文一开始就是一个传说,刚才你们说得很有意思,你能读得很有意思吗?
生:
能。
师:
就像一位老太太在给小朋友讲故事那样读,谁能读?
没有被我叫过的同学举手?
(叫一学生上前来)会讲故事吗?
能不能读得很吸引大家?
好,开始。
生:
(读)有这么一个传说: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师:
哎,如果老太太这样讲故事,你们愿不愿意听?
生:
不愿意。
师:
我给读一遍,注意听。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又学着有感情地读,但读得疲软无力,速度太慢)
师:
你们听着要不要睡着了?
(众笑)你先回去,好好学怎么读,一会我还叫你,看看你下一次读得比这一次有没有进
步。
大家一起拿起书来,别人打拍子是唱歌,咱们打拍子是读课文,好不好?
看着我的手,开始。
(教师“打拍子”做手势,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
大家齐读得不错,谁来自己读?
(一学生很有感情地读)师:
这才有意思吧?
刚才那位同学再读一次,他读得如果有进步,大家给他鼓掌好吗?
生:
好。
师:
你敢不敢要掌声?
生:
敢要。
师:
那得看你的行动,你光说要,人家不给你,你也没办法是吧?
好,开始。
(这个学生很有感情地读,读得确有进步。
学生一齐给他鼓掌,并站起来争着举手)
师:
我知道你们一定读得很好,那就不用读了。
师:
看看那边“远”有几个少先队员?
(指黑板)
生:
三个。
师:
谁能把这三个都写上,不许写错。
谁没单独发过言,单独读过课文,单独上过黑板的举手。
好,你来把三个都写上,大家看书,后面的不是故事了,大家能读得有意思吗?
生:
能。
师:
这就应该读出语感来,怎么读,还看我来“打拍子”,开始。
(生齐读
第一自然段后半段,读得很有语感)
师:
多好,谁想读?
(一学生朗读)
师:
谁敢跟他比?
(另一学生朗读)
师:
大家当评委,用五个手指给他亮分。
好,主要是四分和五分。
那个同学瞎给,你凭什么只给人家一分?
(众笑)不公正。
再找一位(指另一学生)谁敢跟他比?
他读完后,咱们全班马上站起来跟他比着读。
(学生朗读课文)
师:
大家跟他比,开始。
(学生齐读)
师:
给自己亮分一都是五分啊!
生:
对,对!
师:
好,有四分的。
这比较实事求是。
我要问一问,刚才你们读的时候,强调了哪些内容?
你有感觉吗?
生:
我认为强调了“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还有“三千五百年”什么的。
师:
概括一句话,强调了什么?
生:
主要强调了数字。
师:
用数字来说明问题,最具体,一听就明白,所以写说明文举例、列举数字,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
刚才读的时候,除去强调了数字以外,还强调了哪些内容?
生:
强调了“日夜不停地走”。
师:
是啊,日夜不停地走啊,走啊,还得走三千五百年,多远啊!
强调了数字和一些关键语句,那么表现的是什么?
生:
远。
师:
我们在朗读中,通过声调和语气的变化,强调了这些具体的数字和词语,就表现了远。
这就是朗读的真谛,这就叫读出了语感。
(指黑板)下面大家想一想,“大”这个小队长有几个少先队员?
(生答只有一个)就一个少先队员还能画括线吗?
生:
不能。
师:
那该怎么表示?
生:
画一条横线
师:
对了,画一条横线。
(在“大”字后画一条短横线)谁来写出这个少先队员?
(一学生上黑板写)大家打开课本第二段,像刚才那样有语感地读出来,想想读时要强调什么?
这回我不打拍子,你们自己能不能读好?
生:
能!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
非常好,你们读得这么好,我都要感动得流出眼泪了,现在男同学读一次,开始。
(男生齐读)
师:
女同学超过他们。
开始。
(女生齐读)
师:
好,温柔中,内蕴着力量,很好。
(指刚才学生写下的“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个“抵”字在这儿当什么讲?
生:
说它和太阳一样大
师:
那个“抵”字怎么讲?
生:
比的意思。
师:
才能比得上太阳,也可以,换一个更接近的。
生:
顶。
师:
对了,你过来,(此生上前)你学过《赵州桥》没有?
生:
学过。
师:
赵州桥的栏板非常漂亮,上面雕刻着许多花纹。
其中有一个栏板刻着两条龙,它们各自伸出前爪来,“互相抵着”,什么意思?
(与学生互伸右手,掌心相抵)
生:
顶着。
师:
对了,这个“抵”字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顶”的意思,敌人来了,我们抵抗。
就是跟他顶着打。
明白了吧?
看看下面“热”有几个少先队员?
(在板书“热后面加一个括线)
生:
三个
师:
谁来写?
(学生争着举手,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前写)好啦,我们还来读课文,我找一位没读过的同学。
哎,你没读过,你敢不敢读?
生:
敢。
师:
敢,那就开始。
(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教师纠正“虽”字的读音)
师:
读得挺好,就是读错段了。
(众大笑)应该读第三段。
(学生重读第三自然段)
师:
(打断)哎,她强调出该强调的内容没有?
生:
没有。
师:
所以就不能表现太阳的热。
(学生争着举手)干嘛不让人家锻炼呀?
你再读一次。
(生重读)
师:
很好,大家一起读一读,前两句要压低点,才能显出第三句的高潮来。
没有低就没有高。
这叫辩证法,将来你们就知道了。
开始。
(学生齐读)
师:
很好,我还想听一个平常读得最好的同学来读,你给推荐一个读得最好的。
(大家争着举手)如果是你,你就说“是我”。
(学生说“是我”)
师:
那你就来读。
(该学生读课文)
师:
(打断)我教给你这样读,你拿这个“大火球”来吓唬吓唬大家。
(众笑)看他们害怕不害怕。
你要想吓唬他们,就要注意你的语气了,大家注意听。
(学生读)
师:
(很有语气地范读)“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这样来读。
(生再读)
师:
对,你提议一下,谁来和你比呢?
生:
刘云吧。
师:
刘云,你读。
(刘生读)
师:
非常好,好啦,大家看黑板,(指板书中的“六千度”)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六千度,谁能在这儿用另外一个方法表示出摄氏六千度?
(一学生上前在黑板老师刚画好的括号里写出务000C”
师:
对不对?
生:
对。
师:
(指板书亡”这个小圆圈表示什么?
(生答:
表示度)这个英文字母“(表示什么?
(生答摄氏度)对,这里又说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在板书“估计”下画一个括号)这个“估计”,谁能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
(一学生上前在黑板前犹豫,其他学生在下面小声提醒他,后在括号内写
下“≈”
师:
他画了一个约等号来代表“估计”,可以不可以?
生:
可以。
师:
那么“估计”是什么意思明白了吗?
生:
明白了。
师:
明白了我就不讲了。
(指板书“关系密切”)大家再看“关系密切”这个第二中队长,先看看一共有几个小队长?
(学生思考,议论。
教师指四位学生上来板书第二中队各小队长)让他们写着,我们还来读课文。
现在你们自己练习一遍,读第四段。
(学生各自朗读第四段)
师:
好,现在咱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学生争着举手)听我说,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那句读给大家,读完了,你想
一个人,点他的名字,叫他跟你比。
(指一学生读,该生读得鼻音很重,声音显得有些瓮声瓮气)师:
他读得好像是神话故事里藏在老槐树背后的老爷爷在说话一样。
(众笑)再放轻一点,速度再快一点。
不然这样没法跟人家比。
(生又读)
师:
好啦,点谁的名?
生:
徐强。
(徐生读)
师:
谁是胜者?
生:
徐强。
师:
好啦,对大家鞠躬,坐回去吧。
谁还想当擂主?
(学生争着举手)没读过的来读,先想好跟谁比。
(指一学生读,该生读完后又点一人读)
师:
可以,你要注意保护嗓子。
(该生嗓音有些哑)大家看这儿,(指刚才学生写的板书)对不对?
生:
对。
师:
现在大家看看你们第一次写的黑板,还有哪一条没有往上写?
一齐读出来。
生: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
这一条,该往哪里写?
生:
往“关系密切”那里面写。
师:
算“关系密切”这一中队里的一条?
大家同意吗?
生:
不同意。
师:
不同意,请发表你的见解。
生:
它应该是副大队长。
师:
副大队长?
写在“太阳”下面?
这个副大队长是个外国人,它的名字那么长!
(众笑)
生:
应该写在那儿•…空白的地方。
(指黑板)
师:
写在这儿?
(指着黑板上的一块空白)为什么要写在这儿?
是不是因为这儿是空白?
生:
不是……(说不明白,停住了口)
生:
我把它写在“一般特点”和“关系密切”中间。
师:
写在这儿是不是?
(指两词的中间)写在这儿,它算什么职位?
还有别的意见没有?
你不能把它放到正确位置,说明你对这句话在课文里的作用和地位还不了解。
生:
我认为应该放在整个内容的最后面,右边。
师:
是不是这样的?
(在所有板书后加一个大括线)生:
我就是这样想的。
师:
整个括起来,写在这里,(指刚画的最大的括线之后)还有没有这样想的?
生:
有。
师:
(指最大的括线后)这是第一种(在括线后面加写①)还有第二种,在第二中队“关系密切”后面画括线。
(老师画线)同意第一种的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同意第二种的举手。
啊!
一个人。
注意啊,真理有时候就在少数人手里。
咱们就这两种意见辩论辩论好吗?
生:
行。
师:
同意第二种的那一个同学起来,说出你的道理。
谁能驳倒他的就发言。
想说话就站起来说,不用举手。
生:
因为它最后说“没有太阳,就没有可爱的世界。
”如果说是第一种的话,就成了太阳的特点了,一般特点。
其实它说的还是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所以放“关系密切“后面。
生:
我觉得应该写到最后,因为这句话是起一个总结的作用。
生:
我赞同第一个意见,因为它如果写在“关系密切”那儿的话,就跟“太阳没什么关系了。
所以要这样合起来讲一个意思。
生:
我认为课文里讲的这个是一个最后的总结。
这里边把太阳的作用也写出来了,应该包括太阳的特点。
这样就可以起一个总结的作用。
生:
我同意第一种,因为它在课文的最后起了一个总结的作用。
主要还是写太阳的功能。
生:
我同意第二种,因为它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如果它起了一个总结的作用,那它就会另起一个自然段,而不是在这个自然段里写。
师:
现在同意第二种意见的同学增加了力量。
生:
我同意第一种,它虽然在第八段的最后一句话,可是它还是起到总结的作用。
因为要是没有总结,就不知道没有太
阳的危害性。
生:
我觉得应该是第二种,因为这一句话不一定非要总结全文,它实际上总结了密切关系。
生:
我同意第一种意见,这句话整个儿地概括了前面所有的内容,所以应把它单独写在最后。
(还有许多学生要说)师:
好,我知道大家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时间已经很长了,那么经过这一段辩论,持第一种意见的同学已经被第二种意见的同学说服了没有?
(学生答没有)
师:
那么坚持第二种意见的同学,是不是被第一种意见的同学说服了?
(学生答没有)
师:
谁也不服谁,怎么办?
要不要我来讲。
生:
要。
师:
谁要我讲谁就是懒汉!
(众笑)我告诉你们一个方法好不好?
生:
好。
师:
你家里如果生活中有了富余的钱,往哪儿放?
生:
银行。
师:
存在银行里面,是吧?
现在我们学习中有了疑问,你不要钻牛角,钻牛角钻进去了往往就出不来了,而且耽误时间。
怎么办呢?
你也先把它存起来。
(板书“存疑”)这叫“存疑”,把疑问存在这儿,先往下学。
也许学到什么时候,回过头来,这个疑问就解决了,好不好?
生:
好。
师:
咱们先做个练习:
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里面要求我们用如果•…就”造
句。
要是我现在就让你们造句,肯定没意思。
“如果天气下雨,我就带雨伞。
”如果我病了,就请假。
”这样练习还有没有意思?
生:
没有意思。
师:
咱们换个样子。
(把“如果”写在黑板上部的空白处,把“就”写在黑板下部的空白处)怎么说句子呢?
如果……后面的话,必须说一般特点”里的内容。
比如:
如果太阳离我们很远”——般特点”里的所有内容都可以说。
“就……的”后面要说“关系密切”里面的内容。
比如:
“就不能杀菌……。
”就像这样来说,谁能说?
生:
如果太阳表面有六千多度,就能杀菌防治疾病。
师:
“如果”和“就”后面的内容是从上、下两部分板书中选出的,这一点对。
但句子有问题:
太阳实际上就有六千度,不能再假设它一假想它有六千度。
生:
如果太阳表面温度不高的话,就没有杀菌、防治疾病的作用。
师:
这个假设就对了。
因为太阳的温度就是很高,我们假设它不高。
是假想的情况。
生:
如果太阳表面温度没有这么热,就没法形成气象变化。
师:
好,看来这样说难不住你们。
我再加点难度行不行?
生:
行。
师:
在“如果”后面加个“不是”,再加个“而是”,这回说吧。
生:
如果太阳表面温度不是六千度,而是两千度,就不会有杀菌作用了。
师:
完全可以
生:
如果太阳离我们不是一亿五千万公里,而是很近,那就不会形成生态
环境。
师:
对,太热了也就不会形成生态环境了。
生:
如果太阳不是离我们很远,而是很近,就形成了生态环境。
(众笑)
师:
嗯?
生:
就能杀菌、防治疾病。
师:
对,你说得很对,不但能杀菌,而且连人也杀了。
(众大笑)你再好好想想。
生:
如果太阳不是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的话,而是五公里的话……
师:
(打断)你怎么那么多的“的话”?
不要“的话”的“话”,直接说。
不要慌,大家不要笑,给他个好环境,让他慢慢说。
生:
如果太阳离我们不是一亿五千万公里,而是很近的话,(众笑)就不
用坐航天飞机了。
师:
刚才我说过,一要积极,二要稳妥。
光有热情不行,我们要求“就”的后面说什么内容,忘了吗?
生:
如果太阳表面温度不是六千度,而是一千度,就不会有植物和动物。
师:
看来还是难不住你们,再增加点难度好不好?
生:
好。
师:
“就”后面再加一个“也”,加一个“更”,再加一个“当然”。
生:
啊,这么长?
师:
互相商量商量,可以小组讨论。
(学生之间互相议论纷纷)
师:
好,注意,你来试试,慢慢说,不要着急。
生:
如果太阳离我们不是一亿五千万公里,而是很近,就不能杀菌,防治疾病,也不能形成生态环境,更不能形成气候变化,当然也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
对不对?
生:
对。
(同学热烈鼓掌)
师:
完全正确。
谁能比他更利索一点?
要求很高,要比他说得好。
生:
如果太阳表面温度不是六千度,而是四千度,就不能形成生态环境,也不能杀菌治病,更不能形成气候变化,当然不会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众哗)
师:
怎么还来个“不会”呢?
把“不会没有太阳”去掉就都对了。
不说了,我知道你们都会了。
现在这个如果…•就”不只会造句了,还应该起到另一个作用。
(把板书“存疑”两字圈起来)这个问题也应该解决了吧?
现在意见统一没有?
应该是第一种意见还是第二种?
生:
第一。
(也有个别说第二)
师:
还是不统一。
我再教给你们一个方法,看这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表面上只说太阳和世界的关系,实际上你们看看它的措辞,“如果没有太阳”,没有什么样的太阳?
必须是没有这么远、这么大、这么热的太阳,才不会有这个世界。
如果那儿也有一个太阳,但它既不远,也不热,也不大,就能有美丽可爱的世界吗?
生:
不行。
师:
所以你们说这句话应该是全文的总结呢,还是第二中队的总结?
生:
全文的总结。
师:
全文的总结。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课,大家看黑板:
这好像什么呀?
—大队长带着中队长和小队长以及全体少先队员开了一次大队会,最后是谁出来给大队会做了一个总结?
生:
老师。
师:
对了,辅导员老师出来了,作了一个总结。
辅导员老师
说什么了?
生: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
对了,辅导员老师最后说的就是这句话。
刚才有同学提问说“我还不知道这一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现在知道没有?
生:
知道了。
师:
那么你再看看黑板,实际上你一看黑板,课文的分段也就知道了。
我
相信你们绝对都知道了,不用再说了,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
我还想问,为什么太阳那么大,我们在地球上看它只有盘子那么大
呢?
师:
(问大家)这个问题他该不该问?
生:
不该问。
师:
他问了,也好,大家说,他自己能不能解决?
(生答能)怎么解决?
生:
读一下课文就知道了。
师:
(对提问的学生)你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生:
(读)“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
师:
我现在用你刚才的问题来问你,请你回答,“太阳既然那么大,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它只有盘子那么大?
”
生: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师:
对呀,读一下课文就懂,这样的问题,你自己说,该不该提?
生:
(不好意思地摇头)不该。
师:
还有什么问题吗?
(无人举手)你们没有问题,我可要问你们了。
生:
问吧
师:
(拿出一双小绣花鞋,八九厘米长)
这是一双小绣花鞋,昨天你们学校展示课外活动小组的制作成果,而且进行义卖活动,我买了这双漂亮的绣花鞋。
今天拿到了课堂上,是想问你们:
课文上说,太阳与地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那么这双美丽可爱的绣花鞋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生:
这双绣花鞋的材料里面有棉花做成的布,棉花是植物,没有太阳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这双绣花鞋了。
师:
说得有道理,但我不用棉花,而全用丝织品,比如绸缎来做。
生:
绸缎是蚕丝做的,蚕是动物,也离不开太阳,没有太阳,这双鞋也不会产生。
生:
不管用什么材料,都得人来做,没有太阳,人都活不了,谁去做鞋?
(众笑)
师:
啊,你一句话就从根本上否决了!
很彻底。
但能不能再从别的方面分析分析呢?
我主要想看看你们会不会分析。
生:
做鞋得用针,针是钢铁的,没有太阳就没有钢铁,也就不会有鞋。
师:
“没有太阳就没有钢铁”,这句话需要研究,地球里的铁矿可不像煤炭一样,铁是一种基本元素,原来就有的。
生:
那炼钢炼铁也需要煤炭,煤炭就和太阳有关了,不能炼钢就不会有绣花针了。
(鼓掌)
生:
还有,做鞋要用浆糊,浆糊是面做的,面是小麦做的,小麦是植物,植物是靠太阳生长的,所以没有太阳就不能做绣花鞋。
(众笑)
师:
好好,逻辑性非常强,一步跟一步,一环套一环,真有点天衣无缝了。
生:
还有一点最简单的,做鞋需要用眼看着,没有太阳,一片黑暗,怎么做鞋?
(众笑)
师:
我晚上在电灯底下做。
(众笑)
生:
还是那个理由,没有太阳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能做,当然发电机和电灯所用的一切东西都不能做。
师:
大家说得非常好,很会分析问题。
其实,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也没有你们,我们都没有了,还讨论什么绣花鞋?
(众笑)今天我们的课上得非常好,非常愉快。
但也有遗憾。
大家在课前查阅记录了许多资料,但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请大家展示自己查来的资料了。
每个同学都有这么多,如果都说的话,几节课也说不完,但可以肯定,同学们在课前积极查
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而且记录下来,这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今后还要继续发扬,今天没有时间让大家展示,非常遗憾,我这里说声“对不起”。
生:
没关系。
师: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下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