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59212 苏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9774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59212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59212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59212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59212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59212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59212 苏教版必修1.docx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59212 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59212 苏教版必修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59212 苏教版必修1.docx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59212苏教版必修1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语法

现代汉语的词类:

实词和虚词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

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等六类。

实词

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

它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实词带上语调能单独成句和单独回答问题。

(一)名词

1、定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等的词。

如:

教师、长江、月、房屋、上午、星期六、沿海、周围、上、下、道德、思维等。

2、语法特点:

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二)动词

1、定义: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的词。

如:

唱、改革、想、高兴、开始、发生、使、等于、能够等。

2、语法特点:

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三)形容词

1、定义: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形状,或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如:

大、好、糊涂、宁静、心狠、可惜、书生气、沉甸甸等。

2、语法特点:

大多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

不能带宾语。

(四)数词

1、定义:

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

2、分类:

基数词、序数词、倍数词、分数词、概数词。

3、语法特点:

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五)量词

1、定义: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

(1)物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个、张、件、群、伙;

(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人次、吨公里。

3、语法特点:

一般不能单独运用,只在数词、指示代词之后构成量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六)代词

1、定义: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2、分类:

人称代词:

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也有单数代词、复数代词的区别。

“我们”、“咱们”有排除和包括的不同。

指示代词:

“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每”、“各”是分指,“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其他”指特定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

疑问代词:

谁、什么、怎么

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一般不能独立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有副词除外),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起“连接”和“附着”作用。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其中只有语气词、拟声词和少数副词可以独立成句。

如:

哎呀!

我忘记带语文书了!

(语气词)

呜——!

火车开动了。

(拟声词)

“你交作业了吗?

”“没有。

”(副词)

(一)副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范围、语气、程度、肯定、否定等的词。

常用的副词:

刚刚、立刻、马上、已经、才、曾经、大概、都、只、统统、往往、难道、究竟、简直、很、更、十分、最、非常、一定、当然、没、不、就、忽然、终于、仅仅、未免、何尝、也(常副词充当关联词语)

语法特点:

①在谓语前作状语如:

小张经常参加各种活动。

②有的可以起关联作用如: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长城了。

③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

④不能修饰名词如:

他是个永远的孩子。

(二)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以表示一定逻辑关系的词。

根据表示的不同关系,可分为九类:

1.并列:

和、而、并且、以及、

2.承接:

于是、然后、那么

3.递进:

不但、而且、甚至、并且

4.选择:

或、或者、要么

5.转折:

虽然、可、然而、否则、

6.因果:

因为、由于、所以、以至

7.条件:

只要、除非、无论、不管

8.假设:

如果、纵使、倘若

9.目的:

为了、以、以免、

语法特点:

①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

②连接句子时一般固定搭配使用,不能随意更换。

如:

如果……就……只有……才……即使……也……虽然……但是……

(三)介词:

用于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做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被动、对象范围、比较排除等意义的词。

常用的介词:

当、于、从、自从、随着、自、由、在、向、往、朝、到、同、以、用、将、根据、通过、因为、由于、为、为了、为着、把、被、对、对于、和、跟、与、比、除、除了

语法特点:

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名词性词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定语等句子成分。

如:

1.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2.他飞翔在祖国的蓝天。

3.关于西藏的建设,国务院十分重视。

(四)助词:

是附着在词语或句

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某些附加意义的词。

一般都读轻声。

分类:

1.结构助词:

的、地、得,所,似的、一样。

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

“的”还可以构成“的”字短语:

戴眼镜的是我姐姐。

“是……的”结构有两种:

A、表示判断,后面可以补一个名词:

我们的班主任是女的。

B、表示强调,“是……的”可以去掉:

你这样做是不行的。

注意两种结构中“是”、“的”的不同词性。

2.动态助词:

着、了、过。

表示动作状态的助词。

“了”是完成态: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着”是进行态:

我听着歌做着作业。

“过”是曾经态:

我找过她两次。

3.其它助词:

所、似的(地)、一般、一样、们、等、第。

“所”的作用:

A、构成所字短语:

他所讲的故事都非常有趣。

B、用在“被(为)…所…格式中表示被动:

①贪官被人民(所)唾弃。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

“所”后的动词是双音节的,“所”可以省去,单音节的不能省。

C、用在主谓结构中,这样的主谓结构可以做定语。

(五)语气词:

是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各种语气的词。

如:

啊、呢、吧、吗、哈哈、哼、哦。

(六)拟声词:

是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词。

如:

呜呜、哗啦、叮咚、突突突。

短语·短语的结构类型

短语的定义:

短语是比词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由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又叫词组。

如:

开关、红花、花红、骑马、向东、我的

短语的分类:

1.按结构分: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

介宾短语、的字结构。

2.按功能分:

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短语中有一个中心词,决定了整个短语的性质和功能。

短语的结构类型:

一.并列短语

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是代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这样的短语叫并列短语。

类型:

1、名词性的并列短语:

师生、花草、丰功伟绩、春夏秋冬、我和你们

2、动词性的并列短语:

调查研究、听说读写、讨论并通过、又哭又笑

3、形容词性的并列短语:

雄伟壮丽、光荣而艰巨、又白又胖、又年青又能干

二.偏正短语

定义: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

类型:

1、名词性的偏正短语:

以名词或代词为中心词组成。

你的作业、五个学生、那所学校、眼保健操、新鲜(的)空气、讨论的问题

2、动词性的偏正短语:

以动词为中心词组成。

非常欢迎、永远记住、站着喝酒、小心(地)翻阅、这样做、为人民服务

3、形容词性的偏正短语:

以形容词为中心词组成。

很可爱、完全相同、更加坚强、十分艰巨、多么伟大、比你高、对时事关心

三.动宾短语

定义:

由动词与后边支配或涉及的对象组成的短语。

举例:

看电影、修理机器、佩服你、找什么、盼望放假、提倡优生优育、爱干净、感到沮丧、控制物价上涨、裂了一条缝

四.主谓短语

定义:

由具有陈述和被陈述关系(即主谓关系)的两个部分的词组成的短语。

举例:

书香、日食、红旗飘扬、春天到来、他聪明、劳动光荣、布置妥当、明天星期天、这样做不对、昆明四季如春

五.后补短语

定义:

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它后面起补充作用的词组合而成的短语。

类型:

1.动补短语:

动词+补语

如:

拿走、盛满、吓跑、抱起来、念一遍、坐了一会儿、收拾整齐、躺在床上、生于1881年、洗得干净、激动得哭、气得暴跳如雷、

2.形补短语:

形容词+补语

如:

美极了、明亮起来、清醒过来、暗得很、

差得远、冻得麻木、胖得走不动路、舒服得多、慢一点儿、大三岁、红了一片

六.介宾短语

定义:

是由介词和后边的宾语一起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时间、方位、处所等。

举例:

朝左、对他、向沙漠、从北京、在外面、沿着河岸、根据计划、关于学习、对于失败的原因、随着铃声、从这到那、为了大家

七.的字短语

定义:

是由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加“的”组成的名词性短语。

“的”字短语可以代替名词,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功能。

举例:

吃的、大的、集体的、小李的、进来的、全班最高的、那个骑车的

多义短语:

一个短语同时有两种或多种意义,即歧义。

1.由于多义词或同音词在短语中造成的多义。

如:

⑴我上课去上课:

①听课;②讲课。

⑵我想起来了想:

①回忆;②打算、欲望。

⑶他会唱会:

①愿意;②能够。

2.由于短语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多义。

如:

①学习文件,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短语,“我们今天学习文件”;又可以理解

为偏正短语,“这份学习文件要马上下发”。

②对张三的批评,既可以理解为介宾短语,介词“对”的宾语是“张三的批评”,“领导对张三的批评置若罔闻”;也可以理解为偏正短语,介宾短语“对张三”修饰中心词“批评”,“领导听取了群众对张三的批评”。

③两个工厂的劳模,“两个”既可以修饰“工厂”,也可以是修饰“劳模”的。

④咬死了农民的狗,既可以是动宾短语,“野狼咬死了农民的狗”;又可以是偏正短语,“咬死了农民的狗被打死了”。

单句·划分句子成分

句子:

是由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带上一定的语调构成的,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单句:

由一个独立的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

根据用途和语气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句子成分:

在一个句子里,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按照不同的结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就是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的分类:

主语谓语宾语主谓间用“‖”分开

定语()状语[]补语〈〉

我们说话,首先要有个陈述对象,回答“谁”、“什么”等问题,通常是指人或事物,这个陈述对象,在句中就是主语。

对述说对象的陈述或说明的语言成分,来回答“怎么样”、“是什么”、“做什么”等问题,就是句子的谓语。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涉及的人或事物。

定语是句子中修饰限制主语和宾语中心语的成分。

“的”是定语的标志。

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的成分,表示动作变化发生的情况、方式、时间、处所等,或者表示性状的程度等。

“地”是状语的标志。

补语是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的连带成分,它对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得”是补语的标志。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位于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复句1

一:

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相关,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其中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复句并不是几个单句简单的组合,这些单句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互不作句子成分。

复句的构成可以根据句中的关联词语来分析,若无关联词语,则需从分句间的内在逻辑上入手来进行分析。

二.复句的特点:

1.复句中的分句有相对独立性,互不包含。

如果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

例:

a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单句)

b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复句)

c只有掌握文化知识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求得发展。

(单句)

2.复句中各分句之间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反映一定的事理逻辑,分句间的联系可以用语序表示,也可以用关联词语表示。

例:

a我教他弹琴,他教我画画。

b我们只有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3、一个复句不管由多少分句组成,都有一个统一的成句语调,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各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隔开,复句末尾用句号、叹号或问号。

例:

a蜜蜂是渺小的;蜜蜂的精神却又是多么高尚啊!

b如果我们不尽快结束目前的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将何以告慰于列祖列宗,面对子孙后代?

三:

复句基本类型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

1.并列关系的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如:

a、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b、我们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谈笑着。

   常见关联词语:

……,也(又、还)……要……还要……

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承接关系的复句。

各个分句之间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行为,或者是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事件,或者表示一定空间位置的转换,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

如:

a、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

b、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的在眼前了。

常见关联词语: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后来)……

……,接着(随即)……

3.选择关系的复句。

各个分句之间表示事物存在着两种以上可能的情况,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

如:

a、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或此或彼)

b、我们要么被困难吓倒,要么勇敢地去克服困难。

(非此即彼)

c、与其打扑克,不如去锻炼一下身体。

(取舍选择)

常见关联词语:

或者(是)……或者(是)……是……还是……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4.递进关系的复句。

由两个分句组成,分句在意义上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后一个分句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方面更进了一层。

如:

a、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b、现在很多老年人还在为社会发挥余热,何况我们年轻人呢!

常见关联词语:

不但(不只)……而且(还、也)……不但不……反而……

……,并且(况且、尤其、更、甚至、何况)别说……,连……也……

5.转折关系的复句。

它的两个分句表示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后一分句不是顺着全面分句的意思说,而是一个转折,转向了相对或相反的意思。

如:

a、他虽然个儿长得矮小,但是力气可大着呢

b、我明天肯定会去,只是要晚一些。

常见关联词语:

虽然(尽管)……,但是…………却(然而)……

本来(要)……可是(只是、只不过)

6.因果关系的复句。

它的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时前一分句说因,后一分句说果;有时前一分句说根据,后一分句说结论。

如:

a、人们之所以永远怀念雷锋,是因为他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

b、我们既然是学生,就要好好学习。

常见关联词语: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以致)……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就)……

7.假设关系的复句。

它的两个分句表示假设关系,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一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如:

a、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b、即使我们受到表扬,也不应该骄傲自满。

常见关联词语:

如果(假使)……就(那么)……即使……也……

纵然……也……尽管(固然)……也不……如果说……那么……

8.条件关系的复句。

由表示条件和结果的两个分句组成。

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如:

a、

只要你去学校,就一定能看见他。

b、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c、要我相信这种事,除非让太阳从西边出来。

常见关联词语:

只要……就……只有(除非)……才……

无论……都……不管(任凭)……都……

复句2

一、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例如:

“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

”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顺承关系。

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就成了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它的正确使用还要靠语境判断。

二、关联词语使用常见毛病:

1、搭配不当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例1:

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例2:

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因为”表示原因,“反而”表示递进,两者不能搭配,应将“反而”改为“所以”)

2、残缺 许多复句中关联词语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就不明确,意思表达也不清楚,甚至无法理解。

 例如:

我们把困难告诉群众,更好地得到群众的支持。

 (目的复句,后一分句应该使用“为的是”或“以便”等关联词语。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

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

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

例如:

 ①.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②.远远望去,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一片,走近前已经能看到片片的残荷了。

(转折复句,后一分句应该使用“但是”)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

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转折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使用了“虽然”,后一分句却没有与之配对使用的关联词“但是”,影响了句意的表达。

要是在“走近前”之前加上“但是”,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3.错用不同的关联

词语表达分句之间不同的结构关系或语义关系。

关联词语的误用,就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

 例:

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①我这里的荷花,由于红色浓,所以花瓣多。

②既然在思想和思想方法上经过苦心的锻炼,就能把文章写好。

③他不是没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而是使企业负债累累。

④欧洲国家都希望波黑战乱早日结束,为的是影响欧洲的和平安全和一体化进程。

(例1“红色浓”与“花瓣多”是并列关系,不能使用表示因果关系的“由于……所以”,应当去掉。

 例2的两个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不能使用表示推论因果关系的“既然……就”关联词语,而应当使用“

只要……就”。

 例3的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而“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

应当改为“不仅……而且”。

例4中表示目的关系的“为的是”应改为“以免”,否则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4、滥用 有些复句不需要使用关联词语。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用关联词语,就会使句子显得生硬拗口。

 例:

祥林嫂虽然是年轻少妇,但她也应该是美的。

我想不仅应该表现它的愤怒与悲哀,也应该表现她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表现她的美。

(前面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没有转折意味,不需使用关联词语“虽然……但”)

①他对落后事物的斗争非常坚决,但是对新生事物非常敏感。

②一方面,谦虚使人进步;一方面,骄傲使人落后。

③因为河里结了冰,所以轮船开不出去了。

 例1分句之间没有转折关系,不能使用关联词语“但是”。

  例2使用表示并列关系的“一方面……一方面”纯属多余。

  例3不需使用关联词语,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也能清晰地表现出来。

5、错位关联词语在复句中有相对固定的位置。

当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位于前一分句的主语之后;当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位于前一分句的主语之前。

后面分句的关联词语,无论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都放在主语之前。

但只有副词充当的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之后。

 例1:

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  

例2:

不但这个回民学校不收学费,而且每人每月补6元钱。

(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不但”应放在主语“这个回民学校”之后。

例3:

地下军事要塞的建筑由于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为防止军事泄密,劳工要么被折磨死,要么被秘密杀害。

(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主语“地下军事要塞的建筑”应放在“由于”之后。

例4:

如果一位游客不是自告奋勇送我回家,我就会迷失在香山植物园里。

   

 (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主语“一位游客”应放在“不是”之后。

复句3

一、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二、多重复句的层次: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

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

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

用“||”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

以此类推。

三、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第一步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

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

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例如:

1.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

(并列)(转折)

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二重复句)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已己

(并列)(因果)

(并列)

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三重复句)

(条件)(因果)

初高中语文衔接·现代汉语修辞

比喻比拟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

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本体喻词喻体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4、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