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97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铅山县实验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铅山县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组2010年9月3日

第一课:

怎样进行观察(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知道观察的概念,并学会怎样观察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

3、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并学会撰写观察记录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观察的意义,学会观察的方法。

难点:

观察法的运用,并学会撰写观察记录表。

三、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观察的材料:

饼干、矿泉水

3、制作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导语: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我请xx同学先到门外去。

(转身问)你们有谁知道这位同学今天穿什么上衣,什么长裤,什么鞋子吗?

(指名回答)。

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观察了一下)你们怎么没有注意呢?

(没有仔细观察)

师小结:

其实在生活中许多事物只有通过我们的观察,才会有所了解,才会有所发现。

今天,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样进行观察?

(板:

怎样进行观察)

(二)研究讨论

1、什么是观察呢?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也是用人类的多种感官去认识客观事物现象的一种活动。

2、平时你都用什么感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等)

3、现在,发挥你的多种感官去观察一下你们的教室,你观察到了哪些同类事物?

(有生命的、无生命;木质、陶瓷、发光、电器等)

4、导语:

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发现了教室里有这么多同类的事物。

因此只有通过观察才会有所发现,而且观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怎样对事物进行观察呢?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这块饼干。

让学生通过看,发现这块饼干是方的,上面有一些小孔等,接着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觉得饼干很香;然后让学生尝一尝饼干的味道,很脆又有点甜,吃起来香喷喷的。

师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发现了饼干的一些特点。

如果我们平时能对事物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你所不知的一些秘密。

固然,在观察中要注意一些问题,那么,在观察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5、四人小组讨论后,反馈,并进行小结:

(课件出示)

(1)观察要有序;

师点拨:

观察的顺序有哪些?

(2)观察要有目的;

(3)观察要进行比较;

(4)观察要启发想象。

(三)实践操作

1、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瓶矿泉水,要求通过观察把观察的过程记录下来,填写观察记录。

附:

(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观察人观察时间观察过程和结果收获和体会

2、学生交流观察记录。

(四)课堂总结与延伸

1、师生总结。

师:

请大家再来回顾一下观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2、课外延伸: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每位同学都能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做个社会的有心人。

(五)作业:

课后观察蚂蚁,并写一份观察记录。

第二课:

走进唐诗,沐浴文化精华(共1课时)

教学设想:

当前我校正在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各类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正悄悄走进学生的生活。

华夏民族的灿烂文化诗词歌赋也渐渐崭露头角。

当他们摇头晃脑地背诵这些诗歌的时候,传统文化也悄悄的熏陶着他们幼小的心灵。

为了让儿童进步了解华夏民族的灿烂文化。

本堂课开展了以“绝句”为突破点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

1了解唐诗的文化背景。

2了解代表诗人杜甫的生活环境。

3了解《绝句》诗中的赏析评论。

4借助网络查阅整合信息,培养相互合作的学习精神。

教学难点:

借助网络筛选整合信息,利用网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准备:

学习古诗《绝句》,激发学生对唐诗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诗歌声声,如溪水潺潺,汇入我们的心间,熏陶我们的灵魂。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是诗歌的繁盛时期。

今天物品们就来当一回唐诗历史的解说员,带领大家走进那段辉煌的历史。

二活动激趣

师:

今天我就是博物馆的馆长来这里招聘优秀的解说员。

这里有唐诗历史优秀解说员的资格证,第一块证书是唐诗概况解说员的资格证,第二块就是介绍代表诗人杜甫生平事迹的资格证,第三块就是介绍《绝句》赏析评论的资格证。

最优秀的解说员可获得“唐诗小博士”的称号。

三、上网查询,合作交流资料

为了当一个优秀的解说员,请同学们按照馆长发给你解说员必填表按要求填写,关于这些知识可以到网上查询,看哪一个小组配合的最有默契。

学生活动上网查询资料(学生分为几个活动小组,大家合作完成同一个课题)

四全班交流讨论颁发优秀解说员的资格证书

师:

现在我这位馆长来招聘人才了,请个位选手好好准备

第一轮是唐诗概况解说员的招聘。

(陆续完成介绍唐代代表诗人杜甫的解说员和《绝句》赏析解说员的招聘)

五活动小结

今天各组的表现不错,下面我宣布优秀解说员的名单,那谁又是本次迎聘的“唐诗小博士”呢?

那就是×××。

诗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灵魂,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权利和义务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遗产,我希望我们各位同学能在课余时间继续去汲取这份丰富的文化乳汁。

六活动拓展

师:

我们班有很多小小作家,现在请你展开想像写一篇《绝句》新传。

七教师推荐网址

唐诗概况:

杜甫生活环境:

绝句赏析评论:

?

id=213

第三课:

和爸爸妈妈交朋友(共1课时)

一、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2、懂得关心父母,为父母分忧,与父母做知心朋友。

3、通过活动,对自己的成果喜悦感、成就感,树立起自信心。

4、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认知目标:

1、了解父母的生日、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情况,懂得如何为父母建立档案卡。

2、懂的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

(学习、生活等方面)

能力目标:

1、培养采访、查找、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初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能力。

二、活动步骤:

(一)了解爸爸妈妈,为爸爸妈妈制作档案卡。

1、说说我的爸爸妈妈,测试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2、对父母进行观察、采访,了解父母的生日,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

3、为父母制作个人档案卡。

(二)感受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1、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父母的关爱为内容的歌曲、歌谣和诗歌进行交流、展示。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的点点滴滴。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策划剧本,组织编排片段表演、小品。

通过片断表演和小品表演展示日常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几个片断。

4、给父母写一封信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与爸爸妈妈合作交流,为他们分忧。

1、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制定“爱心回报”计划书或建议书:

在日常生活中,与爸爸妈妈一同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遇到困难与爸爸妈妈商量解决。

2、师生商议组织一次“大闯关”活动,让学生和爸爸妈妈在游戏中商议、协作、交流,解决问题获取胜利。

(四)与爸爸、妈妈打交道。

1、就与父母的交流沟通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并进行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与人交流、打交道(特别是父母、长辈)的资料、信息,设计制作成小报进行交流。

3、以“需不需要爸爸妈妈理解我”为主题组织一次辩论会。

4、就“就怎样让爸爸、妈妈理解我”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几点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真诚与父母交流,并组织反馈交流,了解父母的反映。

5、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知心话;父母互动交流。

第四课:

走近家乡的风俗习惯(共4课时)

一、主题的产生:

生活中许多民俗我们一代又一代地沿袭着,人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进行家乡民俗的研究,学习和了解家乡民俗风情,增长知识,丰富阅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家乡民俗的研究,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风味小吃、民间艺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阶段汇报:

话家乡风俗

活动准备:

搜集家乡风俗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王安石的《元日》诗吗?

谁来背?

(生背)请问这首诗描写一番怎样的景象?

(生:

描写了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2、师小结:

春节是我国人民重要的民族节日,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习惯,如放鞭炮、包饺子、互相拜年等,这些风俗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礼节习惯等。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话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

二、话家乡风俗

1、小组交流家乡风俗。

2、集体交流。

(1)家乡风俗有节日风俗,如元宵节、重阳、过大年、清明、端午节、七月半等。

生产风俗:

学徒与帮工、开张剪彩等。

婚丧喜庆:

洗三朝、做生日、抓周、祝寿等。

生活风俗:

张贴门神、建房与上梁等。

(2)对某一风俗作介绍。

三、展出家乡风俗图片,并说说经历。

四、谈谈看法和建议。

(如对家乡的哪些风俗你是不满意的?

五、讨论:

如何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

1、正确看待民风民俗。

2、尊重当地的礼仪。

3、对于迷信活动,迎当加以抵制。

第二课时

第二阶段汇报:

小小点心师

活动过程:

1、课前调查了解家乡的点心有哪些,知道他们的名称,材料,做法,口味……

2、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做一道点心。

最好有自己的创意。

3、把自己制作点心的材料和过程,或者制作中的感受写下来。

4、把自己制作的点心带到学校里来,向同学介绍点心的做法,然后根据色香味评出最佳点心师。

最后和同学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5、整理好在这次活动中的资料:

包含收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表格

第三课时

第三阶段汇报:

小小艺术家

活动准备:

1、课前调查了解家乡的艺术,工艺、曲艺两个方面。

2、虚心请教,学一工艺制作或曲艺。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露一手

每组学生完成一件手工艺品,然后介绍一下其做法、材料……

评出优胜组。

3、曲艺表演。

评出班级“金嗓子”

4、整理好在这次活动中的资料:

包含收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表格;活动中自己记的笔记(点心的制作材料、过程),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活动中的图片资料……

第四课时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

家乡民俗风情展

活动过程:

一、男女主持人宣布:

家乡民俗风情展活动现在开始

二、引入家乡风俗。

女主持人“十里一风,百里一俗”,各地都有各地的风俗,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风俗;也有些风俗具有各地的特点,如嫁娶风俗、居住风俗、市集民风等,下面就请大家把收集到的有趣的家乡风俗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风俗故事会。

(学生把各自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三、男主持人:

下面请欣赏故事表演

1、《祝寿》2、《姐姐的婚礼》

四、女主持人:

看完了精彩的故事表演,再让我们听听趣说风昧小吃这档饮食节目吧。

(模拟饮食文化类节目)

小主持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家乡的小吃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

五、男主持人:

哦~,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家乡的小吃这么有名啊!

女主持人:

我们家乡有名的可不止这个。

1、演唱过年歌曲、相声表演——《拜年趣话》

2、两名学生表演舞狮;小品表演——《红包》

七、男主持人:

节目真精采,然而家乡浓厚的民俗风情又岂是三言两语或几个节目能表达的。

我们为此收集了不少材料,并完成了这几幅展板,下面请看。

八、教师总结

九、宣布活动结束。

第五课:

吃的学问——饮食与保健(共4课时)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学生通过生活实践,通过父母的影饷,通过学校里的健康课程,已经懂得了一些饮食、生活保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