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课件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9666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课件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课件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课件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课件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课件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课件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课件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课件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课件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课件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嘀咕(dī)        徘徊(huái)

遗漏(yí)间谍(jiàn)

B.腼腆(diǎn)诽谤(bànɡ)

溺死(nì)和蔼(ǎi)

C.焦虑(lǜ)脚踝(ɡuǒ)

载重(zài)骄傲(jiāo)

D.装饰(shì)赐予(cì)

曾经(cénɡ)潦草(liáo)

答案 D

解析 A项,“嘀”读dí;B项,“腆”读tiǎn;C项,“踝”读huái。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肉铺  模糊  辨认  过眼烟云

B.长袍  歌剧  寓所  相濡以沫

C.宽裕  订婚  遭遇  飞皇腾达

D.倒闭  境域  邀请  走投无路

答案 C

解析 C项,皇—黄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来自四川的马盼盼是一名在校生,刚满19岁的她怀揣梦想,弃笔从戎来到雪域高原,正值花季的她从此把豆蔻年华献给了祖国。

②从经年累月的潜心钻研、电光石火的灵感乍现到熊熊燃烧的智慧火焰,人类取得的累累硕果,背后都历经了一番煅烧、冶炼的过程。

③作为和平时期伤亡率最高的兵种之一,消防官兵们不是在炎炎烈日下训练,就是在熊熊大火中扑救,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火中取栗。

④领导干部认真听取他人的真实想法,广泛了解真实情况,在很多情况下就能够实现“躬行”的目的,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青州市民王军骑公共自行车上班,以实际行动迎接“全国低碳日”的到来,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绿色出行的好处罄竹难书,他会坚持下去。

⑥动车禁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要在执行力上下功夫,要增加旅客的违法成本,将屡教不改者纳入“黑名单”,让他们受到惩处。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D.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 ①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使用对象不当。

②电光石火:

闪电呈现的亮光,火石击发的火光。

比喻转瞬即逝。

③火中取栗:

比喻冒着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却上当,没得到一点好处;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不合句意。

④事半功倍:

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⑤罄竹难书:

形容事实(多指罪恶)极多,难以说完。

感情色彩不当。

⑥老生常谈:

平常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将中医药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力量则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B.完善食品安全举报的平台和机制,将举报机制纳入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让消费者打造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C.这些文献资料从日本侵华的阴谋、战争的决策及战役的部署等方面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全过程。

D.展览展出的各类化石及模型,揭示了从距今几万年到五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长河中古脊椎动物的神奇演化进程。

答案 C

解析 A项,句式杂糅。

删去“不可”,或把“需”改为“非”。

B项,搭配不当。

“打造”与“信心”不搭配。

D项,不合逻辑。

把“几万年到五亿多年”改为“五亿多年到几万年”。

二、阅读和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5~8题。

(甲)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

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

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

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

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

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

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

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

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

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

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乙)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

这是他的岳母。

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

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

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

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

牛奶厂——订奶了,消毒牛奶。

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

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

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

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

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

这已足以说明一切!

——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

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

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

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5.这半张纸是什么样的纸?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半张电话纸,主要是用来记录电话号码的。

电话号码勾起了主人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展示他情感的变化。

这半张纸更是这篇小说的载体,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6.根据这半张纸上的内容,请说出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认识了艾丽丝,主人公开始在银行工作,但是失业了,接着又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很幸福地和艾丽丝订婚、结婚,并搬进了这套寓所。

有时候会和艾丽丝去看歌剧,他的一个朋友从飞黄腾达到潦倒出走,对他有很大的触动。

后来妻子怀孕了,请来修女、医生帮助接生,又请岳母来照顾艾丽丝母子,也更换了女仆。

妻子、孩子病了,忙着给他们看病、配药,订牛奶、买杂物、买肉的事情也落到了他身上。

不幸的是母子两人都去世了,在别人帮助下操办完丧事,就要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

7.主人公这两年是非常充实幸福的,其经历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可作者为什么却只是用几百字来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用半张纸为容器,以倒叙的手法,截取了一对生死两别的年轻人生活的一个个瞬间,引出了男女主人公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

时间不过两分钟,然而已把两年时间涵纳其中,有效地表达出了“世事无常,幸福易逝”的主题。

这里运用的是一种空白手法,以小的容器、小的切口、短的时间来展现大的容量、丰富的内容、长时期的故事,把大量的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想象、填写,具有意识流的特点,能够进入主人公复杂的内心甚至潜意识,深刻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流程,使得作品具有更深、更执着、更真挚的感情。

8.这篇小说的结构线索有几条?

请列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条。

①显性因素——男主人公(人物)、半张便条纸(事物)、两年罗曼史(事件);②隐性关联——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爱恋、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痛苦。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弄假成真

[美]H·杜诺维斯

“我真讨厌这套警服,穿它走路太碍手碍脚!

”泰葛又一次嘀咕着。

“快穿上,别啰嗦!

”听到密洛尔特发出命令,泰葛这才遵命。

虽然密洛尔特的个子只及泰葛一半高,但他的大脑特别发达,因此在密洛尔特面前,泰葛总是规规矩矩唯命是从。

“看,穿上这套警服才帅呢!

再加上你还有个警哨。

”密洛尔特劝慰道。

镜子里的泰葛正挺着宽肩膀、铁胸脯,那个外号叫“海鳗”的搭档是个机灵鬼,然而沉默寡言,他这时也禁不住大叫:

“这小子确实帅呆了!

这套警服穿在泰葛身上可实在太合身了——似乎是巴黎最优秀的裁缝师傅专门为他定做的。

泰葛显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帽檐下的那双小眼睛似乎都在闪烁着智慧之光了。

“你只需如巡警似的在街上从容来回踱步就行了。

这样,即使有人听到我们在屋里的‘动静’,也不会怀疑什么——因为你这个‘巡警’就近在眼前呀。

但你绝对不能停步——等我们从屋里出来,你还得在周围逗留一会儿……等我们收拾停当后,自然会再上这儿来碰头的。

听清楚了吗?

“是!

”泰葛回答道,然而注视着镜子的目光却略显迷惘。

泰葛动身前往密洛尔特安排的去处,这儿居住的全都是阔佬——昏暗的路灯照出一幢幢结实、雅致的豪华别墅。

他们选中的目标就是其中一栋,密洛尔特和“海鳗”早已把周围的地形侦察好了,并做了周密计划。

他们打听到这幢楼上的一间屋子有个保险柜,里头藏有一袋很贵重的东西。

看来这户人家肯定不相信银行。

密洛尔特笑着说:

“等今晚一过,他们肯定会后悔不已。

“居住在这种房子里该有多舒适啊!

”泰葛忍不住想。

不过,他的想象力却十分贫乏,因为以前他是很少光顾这种街道的。

他施展本事的场所通常都在贫民区——在那儿他常搞点偷鸡摸狗的勾当,有时他甚至沿路要饭——行乞可是泰葛的拿手好戏。

胆小如鼠的小商人们看见五大三粗的泰葛,便会心里打鼓,于是一边注视着他的大“铁掌”,一边乖乖地从口袋里掏出几个子儿来。

泰葛在人行道上走了一程,到拐角处又转回来,他看到两个神秘的黑影晃过围墙,接着便消失了——密洛尔特和“海鳗”开始行动了!

泰葛又一次回忆起刚才镜子中的自己,接着他收腹挺胸,站得笔直,并试着行了个举手礼。

真神气!

他禁不住笑出了声。

正要拐弯,迎面却走来一个警官。

以前,他是见到警察就逃之夭夭的,这回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注视着对方。

眼见那警官向他走来,泰葛愣住了,手心直冒冷汗,差不多想撒腿溜了。

他不禁打了个寒噤,然后笨拙地行了个举手礼——当时他与警官只有咫尺之隔。

警官心不在焉地举手还了个礼,走了。

泰葛目送着他的背影,心中漾起一种不可名状的满足感。

泰葛在人行道上继续观察,发现一个老太婆心神不定地站在拐角处。

这回泰葛对她手上鼓鼓的钱包都不屑瞥上一眼,他走到跟前,举手敬礼,然后伸出手来扶着她。

老太婆感动地笑着,说:

“谢谢您,长官大人!

注视着老太婆渐渐远去的背影,泰葛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泰葛继续走下去,开始动不动就向行人敬礼。

一种不可名状的感情之波在他心中荡漾,也许,全巴黎都没有哪个警察有他那么潇洒英俊、智勇双全的了。

突然,从黑暗处扑来一个衣着零乱的汉子,他双臂乱舞,口里发出不堪入耳的话。

他对着泰葛怒睁双目,吼道:

“不要脸的警犬!

泰葛大吃一惊,骂道:

“滚你的蛋!

“你这小子,我就敢吐你一脸口水!

”醉鬼还是不放过他,骂着骂着果然冲他吐起口水来了。

泰葛怒发冲冠,铁青着脸,伸出一只手来抓住对方猛力摇晃,并把他拖到街上,但他也不清楚下一步该如何处置他。

醉鬼清醒过来后,一声不吭——他被吓傻了。

而泰葛依然怒火中烧。

这时,前面不远的人行道上,有两个黑影轻巧地翻过花园的围墙落了下来,泰葛目睹这一切,却不想就此打住。

“娘的,你在干啥?

”密洛尔特压低嗓音厉声骂道,“你想坏事,是不?

笨蛋,快把这家伙放了!

”他边说边打了泰葛一个耳刮子。

泰葛心中波涛滚滚。

刚刚发生的事一幕一幕在他脑海中映过……

泰葛再也无法抑制怒火。

看到泰葛这副样子,密洛尔特和“海鳗”差点儿吓瘫在地。

他掏出那亮晶晶的警哨放在口中,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吹着——哨音拖长着,回荡着,巴黎全城的警察一定都能听见……

“站住,窃贼!

”泰葛一边高叫,一边整了整笔挺的制服,“法律授权我逮捕你们!

9.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篇小说描写一个盗窃团伙蓄谋已久到豪华别墅行窃得手的全过程,其主犯是密洛尔特,泰葛虽是从犯,可他是本篇小说的主人公。

B.小说描写泰葛通常都在贫民区搞点偷鸡摸狗或行乞的勾当,意在表明他初次到豪华别墅行窃,同时也交代他的真实身份。

而后来写泰葛遇到醉鬼的情节,目的在于泰葛已经认为自己就是警察了。

C.本篇小说叙述了盗窃团伙在富人区盗窃了有保险柜而不把钱存入银行的一个家庭,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小说结尾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D.本篇小说以泰葛放哨奇遇为主线,以密洛尔特和“海鳗”偷盗为副线,主线副线相互交错,脉络清晰。

密洛尔特是个粗暴野蛮、狡诈多端的团伙头目。

答案 C

解析 C项,解说“波澜起伏”不符合小说实际,小说情节只有一个波折。

10.小说中写道:

“刚刚发生的事一幕一幕在他脑海中映过……”正因这一幕幕也就演绎了假警察错把自己当真警察的荒诞故事,请对“一幕一幕”情节加以归纳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泰葛在穿上警服以后,看到自己在镜中那威风凛凛的英姿,感觉神气十足。

②泰葛路遇那个警官向他回礼,目送其背影而心中漾起一种不可名状的满足感。

③泰葛遇到一位需要帮助的老太婆,他伸出手来扶着她,得到赞赏和谢意后充满了自豪感。

④泰葛遇到衣着零乱的醉汉骂他后,他还骂并抓住对方猛力摇晃,但他也不清楚下一步该如何处置他。

11.小说以“弄假成真”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读者见此题目“弄假成真”,一定想知道什么是“假的”,怎么弄成“真的”了,被吸引读下去。

②揭示了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趋向。

本篇小说主要描述了一个盗窃团伙中伪装成警察放哨的泰葛,通过一些奇遇演绎了假警察错把自己当真警察的荒诞故事,通过题目就展示出情节发展的趋向。

③突出了小说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本篇小说通过对放哨小偷泰葛错把自己当真警察的一系列情节刻画,以致达到“贼喊捉贼”的地步,使泰葛形象跃然纸上,从而深化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即使是作恶者有时也能表现出一种良知的主题。

(三)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岁 晏 行①(节选)

杜 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②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③茅茨空。

【注】 ①诗歌写于安史之乱后唐与吐蕃作战时期,此时五十七岁的杜甫携家人从夔州出三峡来到岳州。

②莫徭:

少数民族,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

③杼柚:

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联上句承接题目“岁晏行”,点明时令节候,描写出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景象。

B.第一联下句“潇湘洞庭”点明诗人行经之地,潇湘和洞庭都飘扬着雪花,气氛悲凉惨淡。

C.第二联通过想象,虚写渔父在天寒地冻时捕鱼、莫徭人无奈射雁,表现百姓生活的艰难。

D.第三联通过对比写百姓生活困顿,去年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今年粮食丰收,但米贱伤农。

答案 C

解析 C项,“通过想象,虚写……”错,第二联两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的渔网被冻结捕不成鱼,莫徭人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了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13.诗歌的最后一联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表现了当时怎样的现实?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句都以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劳动者的悲凉处境作对比,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情形,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 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

一年将尽,北风呼啸,潇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

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凄冷的画面,为全诗写时事渲染气氛。

三、四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的渔网被冻结捕不成鱼,莫徭人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了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五、六句以去年和今年作对比,表明不管岁时丰歉,百姓都照例吃苦的社会现实。

七、八句拿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与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的农民作对比,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平。

此诗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后四句伤穷民之耕织者,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既反映出当时社会形势的混乱,也表达出浓浓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表达和运用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噪音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__①__,如街道上的汽车声、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等,都是噪音。

__②__,噪音能导致听力损伤,引起心脑血管伤害,影响睡眠和人的正常心理。

因此,我们在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同时,__③__。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噪音的来源很多 ②噪音对人体健康危害(影响)很大 ③也要大力消除噪音污染

解析 这是一个说明性语段,主要说明了噪音的来源、危害和治理。

整个语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说明什么是噪音,第二句说明噪音的产生,第三句说明噪音的危害,第四句说明噪音的治理。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①后的“如”字表示举例,与①为分总关系,抽象出“如”字后的文字的要点,也就得到了①的答案。

②后的文字谈的都是噪音的危害,“危害”之意是②的补写要点。

③前的“因此”表示该处为总结句,要注意“……的同时”的提示作用。

15.下面是某地“读书活动”宣传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图标主体形似一本翻开的书,也像两扇打开的门;中间是一只眼睛,眼睛下方是一把钥匙。

寓意:

读书可以让人开阔眼界,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该活动倡导大家积极参与读书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可知,解答本题主要是要把图标中的要素找出来,并说明图形寓意。

该图标是一本翻开的书,中间有一只眼睛和一把钥匙,根据“读书活动”的宣传主题,可以推出各要素的寓意,如翻开的书和眼睛的寓意是书可以开阔眼界,门和钥匙的寓意是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